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試論大學生野外實習中的啟發式教學教育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3.09W

摘要:

試論大學生野外實習中的啟發式教學教育論文

以“提高教學質童是高等教育的永恆的主題”和教育質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線“的教育思怒為主題,不斷加強野外實習教學方法的改進與探索,把啟發式教學運用到殲外地質教學實習中。實踐證明,野外啟發式教學有利於調動學生對地質現象的認真觀察,有利於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有利於提高學生髮現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健詞:

地質實習 啟發式教學 改進教學方法 提高教學質量

野外地質教學實習是地質類本科專業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集知識、能力和素質於一體的高素質人才的實踐性教學環節。在高等教育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野外實習對提高大學生的全面素質,特別是提高大學生的業務素質顯得尤為重要。80年代中期以來,由於實習經費的匾乏,在實習學時不斷減少,實習任務重的情況下,根據“提高教學質量是高等教育的永恆的主題”和教育質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線“的教育思想,圍繞着如何保證實習質量,防止教學滑坡等間題,實習隊除了精心組織,突出重點,培養能力,制定新的實習計劃和實習成績評定系統;重視發揮野外實習自身的育人功能外,還不斷加強野外實習教學方法的改進與探討,把啟發式教學運用到野外地質教學實習中,並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野外啟發式教學就是在教學實習過程中,克服平坦直述的簡單講授,而是針對觀察的地質現象首先向學生提出問題,引起學生的注意,引導學生對地質現象進行認真的觀察,分析,聯繫課堂理論,最終由學生自己説出間題的答案。實踐證明,在野外教學實習中堅持啟發式教學有以下幾方面的教學意義。

一、野外啟發式教學有利於調動學生對地質現象的認真觀察

地質科學的實踐性要求學生在野外實習中必須對地質現象進行認真的觀察,這不僅是要求未來地質工作者必須具備的品質,也是千里迢迢來到實習區進行教學實習的目的所在。因此,能否在野外對地質現象進行認真的觀察影響到學生地質現象感性認識和有效信息的獲得,也影響到教學實習的質量。因此,在實習前,我們總是要求學生加強對地質現象的認真觀察。然而,在教學實習中,總有部分學生把對地質現象的觀察視為“軟”任務,而把帶隊教師口授內容記錄下來視為“硬”任務。實踐證明,在野外實習教學過程中,運用“引而不發”的啟發式教學是促進學生對地質現象進行認真的觀察,提高教學實習質量有效的教學方法。

野外實習中的啟發式教學要求帶隊教師在講授地質現象時,不能像講解員、導遊員那樣簡單地告訴學生“是什麼”或者“不是什麼”而是針對發現的地質現象提出問題,引起學生對地質現象的注意,進而引導學生對現象由表及裏地觀察與分析。在教師的引導下,聯繫課堂理論,最終由學生説出正確的答案。例如,南京湯山地區為廣泛的沉積巖分佈區,偶爾有少量的閃長粉巖(巖漿巖)以巖牀產狀侵入在沉積巖層中。當對其進行觀察時,教師不是首先説出閃長粉巖的名稱,而是向學生提出這是什麼巖石的問題。激勵學生紛紛採集標本,拿出放大鏡爭先對標本進行認真觀察。由於巖石類型由沉積巖大類突變為巖漿巖大類,學生一時很難辨認出巖石確鑿名稱。帶隊教師引導學生聯繫巖石學理論對巖石的礦物成分、結構、構造和產狀進行認真觀察,分析,很快,由學生們説出巖石的名稱—閃長粉巖。教學實習的實踐充分證明,野外實習中的“引而不發”的啟發式教學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起學生對地質現象進行認真觀察的積極性,有利於培養學生對地質現象進行認真觀察的科學習慣。

二、野外啟發式教學有利於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

課堂教學與野外實習既有密切的聯繫,又有顯著的區別。野外實習是課堂教學的拓展和延伸,在野外實習中對各種地質現象的'發現與觀察,進一步鞏固和深化課堂理論。要説區別,那就是兩者實施教學的環境截然不同。野外實習觀察和探索的對象決定了野外實習環境的艱苦性。野外實習往往是在頂驕陽,冒酷暑,攀陡崖,穿密林的艱苦環境下實施教學。為克服由於教師教學方法單調和部分學生因怕苦怕累引起的“厭戰”情緒,甚至擅自離隊情況的發生。因此,在野外艱苦的自然條件下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對保證教學實習的質量是非常重要的。組織野外實習的實踐充分證明,採取“引而不發”的啟發式教學有利於在野外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首先,野外“引而不發”的啟發式教學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起學生對地質現象觀察的積極性。更好地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通過引導學生對地質現象的觀察、思考和回答教師的間題,在教與學之間,在教師與學生之間,構築起一條相互聯繫的紐帶加大了學生在教學實習中的參與,克服了因實習環境的艱苦和教師教學方法單調而引起學生“厭戰”情緒和由此導致的學生擅自離隊情況的發生。其次,野外啟發式教學方法的實施,改進了教師野外實習教學方法,改變了過去那種平坦直述,枯燥無味的講解員式的教學方法,也改變了學生在實習中只管記錄而忽視觀察的偏向,由於教學方法得當,野外實習引起了學生的興趣,使艱苦、單調的野外實習成為一個生動活潑的教學過程,在野外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有利於保證教學實習的質量。

三、啟發式教學有利於提高學生髮現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野外地質教學實習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培養學生髮現間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此,教學實習應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在野外教學實習中運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親身對地質現象的觀察與分析,聯繫課堂理論,正確找出問題的答案,既強化了學生在教學實習中的參與意識,又培養了學生獨立分析間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例如,在南京湯山教學實習過程中對陳家邊一狼山斜斷層進行觀察時,教師預先沒有告知學生前面有斷層。而是要求學生認真測量高麗山組地層產狀並沿其走向向前觀察,在觀察的過程中,學生髮現高麗山組地層突然消失而面前出現的是青龍組地層。針對這一現象,教師提出是什麼原因造成這一現象的問題。學生經過一番分析思考後,便異口同聲回答是斷層。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發現了斷層,揭示客觀世界的奧祕,既培養了學生獨立發現問題,分析、解決間題的實踐能力,又對實習學生學好地球科學是一個極大的鼓舞。大自然是地球科學教學偌大的天然實驗室,這個天然實驗室保存了數億年以來的古海洋遺蹟和各種地層,古生物化石、巖石、礦產及各種構造現象。在野外教學實習中運用啟發式教學就是要引導學生去發現這些現象,認識客觀世界,進而提高學生的辨證思維能力和發現間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業務素質。例如,在對實習區志留系、泥盆系層面上的波痕、雨痕和交錯層理等層面原生構造進行觀察時,教師通常不首先把“是什麼”的現成答案交代於學生,而是把“有什麼”和“是什麼”“如何形成的”等問題交代於學生。學生通過對現象的發現、觀察,聯繫課堂理論,很快就能説出原生構造的名稱和成因。教學實踐證明,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運用“引而不發”的啟發式教學,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觀察、分析,找出問題的答案,既為學生提供一個觀察、分析間題的思維空間,又提高了學生髮現問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十幾年組織教學實習的實踐證明,在野外教學實習中運用啟發式教學,改進了教學方法,提高了實習效率。十幾年來,不但沒有因實習時間的壓縮而減少學生應完成的實習成果,而且為增強學生的開拓意識和創新意識,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為學生肩負起解決21世紀人類所面臨的資源與環境問題的重任,我們要求在學生完成的實習報告中新增加了實習區經濟地質與環境地質一章,內容包括實習區的礦產、地下水和温泉地熱水資源開發以及包括猿人洞、羊山碑材在內的地質旅遊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等內容。教學實習使學生擴大了視野,鞏固和深化了地質學基礎理論,初步掌握了野外地質工作方法,為學生後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探造和今後的終身教育奠定基礎。

提高教學質量是高等教育的永恆的主題,而改進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在野外教學實習中運用啟發式教學?對保證教學實習的質量?培養集知識、能力、素質於一體的高素質人才,對高校實施素質教育和教學方法改革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