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兒童情感玩具設計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07W

摘要:智商很高,卻不會生活,是現在很多中國兒童出現的狀況。本文就以此為背景,通過文獻資料查閲分析現代兒童成長的情感需求,提出一些能幫助培養兒童情感需求的玩具設計理念,並從功能、材質、形態、色彩綜合角度設計一款智能玩具,來論述兒童情感玩具的設計。

兒童情感玩具設計論文

關鍵詞 :兒童情感 玩具 智能玩具

中圖分類號:J0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5) - 06-0132 - 02

兒童的職責是玩,玩具自然就是兒童成長時期最重要的工具和最親密的夥伴。玩具不僅在兒童成長中有重要的地位,它更是上一代人向年輕一輩傳遞價值觀的一個載體,是代表一代人育兒模式的理念,也是技術和不斷拓展的市場新世界的映射。現代玩具的研發大多都關注在孩子智力發展的階段,用拼圖、積木、紙牌以及ipad裏面各種不計其數的虛擬遊戲來提高他們觀察、領會事物、集中注意力、認知等聽説讀寫的能力。他們的好奇心、同情心、同理心等各種情緒被忽視。現在社會總説幸福感不斷地缺失,有太多的人取得顯赫的成就,接受高等的教育,享受着最好的物質,卻依然不開心、不幸福。或許在他們小的時候那份屬於自己的情感—直被忽視,時間久了,就缺乏了認識自身情感、感受他人情感的能力。因此兒童玩具的設計上應該更加重視他們情感的需求,彌補現代兒童缺失的情感教育。

一現代兒童成長情感缺失的背景

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丹尼爾·戈爾曼(Daniel Goleman)在《情商》 -文中強調:“現代兒童的獨處時間之長是前所未有的。”而中國家庭的孩子,由於政策原因大多是獨身子女,他們的成長中沒有兄弟姐妹,缺乏與其年齡相仿的遊戲夥伴;快節奏的生活,父母變得越來越沒有時間和孩子相處,小孩由託兒所、保姆或者是老一輩人看護。兒童成長缺乏心理上的關心與重視,與父母產生情感上的疏離。他們因為“情感飢渴”,變得孤僻、內向,或者焦躁、跋扈。

二“情感玩具”設計概念

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來説,現代健康兒童大部分在一出生的時候就能滿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但是第三層次“社交的需求”——在孩子的層面上講就是被關愛、被重視的需求就很難得到滿足。情感玩具設計的提出主要是關注現代兒童在成長過程中的情感,通過對玩具的設計能幫助增加促進兒童情感發展的機會;增進兒童間相互的關係;改善兒童與家長老師之間的溝通交流問題;幫助家長能及時疏導兒童的消極情緒。

三情感玩具的設計——以一款智能玩具設計為例

3.1設計人羣

此款智能玩具的設計對象主要是1—12歲的,長期由保姆、託兒所、老人幫忙看護的兒童和長期工作繁忙無時間陪伴孩子的父母。

3.2功能設計

兒童的情感是分階段的,在不同時期所需要的情感關注點也會隨之變化。這個智能玩具的設計主要針對無父母陪伴的兒童,所以在設計上的主要功能是陪伴,但是隨着兒童年齡階段的不同其陪伴的內容也不同。玩具的設計分為兩個部分,兒童抱在手上的是一個柔軟的會動的經過設計的娃娃,而另外一端是由網絡連接的父母終端(圖1)。

1—3歲階段的孩子,他們情感上的最大需求是安全感。而父母對孩子的撫摸可以增強孩子獲得的安全感。工作忙碌的父母可以在休息的間隙,用手機控制玩具,來撫摸自己的寶寶,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不在身邊的時候依然也是愛他的。孩子哭鬧的時候可以給寶寶錄音唱歌,讓她一直熟悉爸媽的聲音,讓他真切地感受到父母—直都在身邊陪伴他;

當孩子4—7歲的時候,除了撫摸這種身體上的感受之外,還需要對他們鼓勵、讚美。這時候忙碌的父母可以通過這個玩具和孩子交流,給孩子錄音講故事,鼓勵孩子多説話,聽他分享在幼兒園玩遊戲時的故事,樹立孩子積極樂觀的心態,讓孩子能勇敢輕鬆地表達自己想法;在孩子玩遊戲失敗的時候,可以在第一時間給予鼓勵,及時疏導他消極的情緒,讓孩子建立起自信心。

8—12歲的時候,孩子已經開始讀小學,與社會有一定的接觸,對事物,對自身都有一定的看法,有自己認為正確或者不正確,該做或者不該做的事。這個階段玩具的設計除了有與父母溝通的功能外,還應該有一個自我反省的功能。孩子在犯錯誤被批評的時候,可以自己和他的玩具傾訴,若干天后他可以自己重聽自己那時候的想法,重新去思考分析那時的自己是不是真的錯了,還是有別的原因。父母也可以知道孩子真正的想法,可以適當地引導,為孩子創造一個空間去認識自我,瞭解自我。從而更好地培養他們認識自身情緒以及管理自身情緒的能力。兒童的成長最需要的是陪伴,只有持續地陪伴和關心,他們才能有個健康的身心。忙碌的父母可以藉助這樣玩具為媒介去與自己的孩子消除間隙。

3.3材質設計

根據資料文獻查閲表明在不同的國家文化裏,年幼的小孩都願意抱,着柔軟的東西去撫摸、安慰。有着“猴子先生”外號的美國比較心理學家Harry F.Harlo (1905—1981)曾做坐過一個“鐵絲母猴vs絨布母猴——誰讓小猴更依戀”實驗,他用兩個“代理母猴”來養育剛出生的小猴,一個用鐵絲纏繞,但是胸前掛着一個奶瓶,另外一個用類似真母猴膚質的軟布做成,但是沒有奶瓶。實驗表面,小猴子更願意依偎在“絨布母猴”身邊,只有飢餓的時候才去“鐵絲母猴”那裏喝奶。實驗表明兒童接觸柔軟温和的物體能給他們帶來安全感。在兒童情感玩具的設計上,儘量採用柔軟,温暖的材質,如絨布、海綿、或者像《Big Hero》裏面的大白那樣柔軟的充氣材質。柔軟的材質能讓兒童很舒心地撫摸、擁抱,讓他們產生踏實、安全的心理暗示。內心孤獨的'孩子更願意抱着一個柔軟的玩具,柔軟的玩具能夠平緩情緒,舒適地抱着安心入睡。當玩具裏發出媽媽講故事的聲音時,更會產生一種錯覺,媽媽就在身邊陪他入睡。從心理學角度上講,父母增加對兒童的撫摸,可以有益於兒童的健康成長。如果兒童在年幼時期缺少親人的撫摸親吻會得“皮膚飢餓症”,會出現厭食、不愛説話、自閉等症狀。這是一種情感上不能得到滿足的外在表現。因此情感玩具在材質上儘可能選擇像母親肌膚那樣温暖柔和的材質。

3.2形態設計

形態主要是指玩具的外部造型,是點線面綜合組成的視覺效果。一個好的情感玩具,其造型上一定要給兒童產生新穎感、親切感和安全感。這樣才能吸引兒童的注意力,並願意長期擁有他。造型設計上遵循“形態服從情感”的設計理念。1、形態設計多采用柔和的曲線。從設計的語意學來説,弧線可以給人帶來含蓄温和的情感體驗。尤其是自然形態的弧線還能給孩子帶來一種親切感與安全感。2、仿生造型的融入。提煉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動物形態,將其運用於玩具造型設計上,可以激發兒童的想象力,並可以創造一種情景,滿足兒童天真浪漫好奇的心理特點。如北歐的一些木製玩具的設計,優美流暢的曲線,精煉地概括的動物形象,又不失去其想象空間。(圖2)3、形態的設計上不應該太具象,具像的造型不能滿足所有兒童的喜好,也讓其失去想象空間,還會使兒童產生思維定勢。如ROMP(一家美國在線玩具商城)裏面出售的一些優秀兒童玩具,他們擬人化的動物造型,給玩具不同的裝扮,有着不一樣的聯想,極大地激發了.兒童的好奇心於創造慾望,又那麼簡潔可愛。(圖3)4、尺寸上的設計應該適應兒童的生理成長,不能體積太大,會給兒童造成壓迫感,也不能太小,不宜於抓握。5、玩具出現的表情應該是微笑、開心的,不應該用猙獰沮喪,兒童每天面對的玩具要給他一個正面的心理暗示,世界很美好,應該開心微笑。

3.3色彩設計

產品色彩的設計上,通常用色調(色相)、飽和度(純度)和明度這三要素來表示。不同色相、明度、純度的顏色給人會帶來不一樣的情感體驗。從兒童心理學角度來看,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對顏色的感受能力也不同:在0—3歲階段應該用飽和度較高的色彩,他有利於增加孩子對周圍環境的認知。但是不能用大面積的紅綠這樣飽和度明度都很高的對比色,顏色太過鮮豔,會導致兒童視覺疲勞,還會產生焦躁不安和不安全的情緒,明度太高,會刺激兒童的視覺神經。情感玩具的首要特點是讓孩子舒心舒適地抱着玩具玩耍,而不是用很激烈的對比色來刺激吸引兒童。這樣不適於孩子長期玩耍。4~6歲的兒童隨着社會認知的開始,偏重喜歡有一定調和,更理性的色彩。在情感玩具的設計上應該採用明快、柔和、有色彩、質地均勻的顏色。在色相上,適合採用暖色系。而此款玩具的設計主要是針對缺乏情感交流的兒童,他們更需要關心、愛護和温暖昀感覺,像紅色橙色這樣的暖色可以帶給人温馨、和諧、温暖的感受。康定斯基説過:“色彩對人這樣的有機體能產生巨大的作用,並且直接影響着精神和情感,不容置疑的事實。心理實驗證明,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情緒反映,並使人產生聯想。”在兒童玩具的設計上就應該更加講究。顏色是一種非常直觀的表現方式,合適合理的顏色選擇會對兒童的情感培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 設計總結

兒童情感玩具的設計首先要了解兒童情感發展的需求,其中包括對愛的需求,以及對同情心、同理心、抗挫折能力、溝通能力、自我情緒控制等能力的訓練和培養。然後根據不同兒童所表現出來的情感缺陷進行內因與外因的分析,來確定這個玩具的具體功能,最後根據其對功能的需求,從形態、色彩、材質多方面進行設計來完成帶有情感教育意義的兒童玩具。本文中以“兒童缺失父母陪伴”這一情感需求為例而設計的智能玩具,不僅利用現代的技術在功能上解決了父母陪伴兒童的需求,還根據其心理需求,用柔和的暖色,提取簡潔、優美的動物造型,柔和像母親肌膚般舒適的材質,來打造了一款情感玩具。作為一個兒童玩具的設計師也應該正確認識到,研究設計培養兒童情感教育的玩具的重要性,努力開發一些能夠真正幫助到兒童身心成長的玩具。

《兒童世界觀形成中藝術設計的引導作用研究》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指導項目課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