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淺談合唱的基本訓練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81W

合唱是 音樂 表演的一種常見形式,主要以多聲部的人聲演唱為特徵。良好的合唱教學,能幫助學生掌握一個正確的歌唱方法,提高對音樂的鑑賞能力,陶冶情操增進團結,使他們的身心得到健康 發展 。以下是“淺談合唱的基本訓練論文”希望能夠幫助的到您!

淺談合唱的基本訓練論文

合唱是音樂表演的一種常見形式,主要以多聲部的人聲演唱為特徵。合唱的“合”字,帶有拼、湊、結合的意思,因此合唱具有不同聲部的不同特點的組合和結合方面的創造含義。

合唱 藝術 一直是人類音樂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在人類文明的 歷史 長河中,到處可見它留下的印跡。據傳古希臘荷馬的詩篇伊里亞特中就描繪過許多種集體演唱和舞蹈的形式。在西方音樂文化的發展史中,合唱這種表演形式,無論是在教堂裏作為宗教的工具,還是在宮廷裏作為貴族音樂的形式,以及後來在歌劇、交響樂中作為表情、表意的重要手段,都放射出他獨有的奇光異彩!古人講“絲不如竹,竹不如肉”。由此可見,人的聲音所表達的感染力是如此的強烈和豐富。

良好的合唱教學,能幫助學生掌握一個正確的歌唱方法,通過有情感地歌唱,使學生真正感受到合唱藝術的魅力,從而喜歡音樂,提高對音樂的鑑賞能力,培養正確的音準與節奏感,同時激發振奮他們的樂觀精神,豐富其形象思維能力,培養他們的集體主義思想和合作精神。陶冶情操增進團結,使他們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幾年的教學實踐,我摸索出了一些方法,有了一些見解。

一、合唱的統一性

合唱是一種集體聲樂藝術,是用個別成員聲音的組合及集體的音響聲音發出的總和來表達藝術的形象塑造。合唱演唱者要想完美地通過聲音來提示作品的`內容和含義,傳達給聽眾一種美的藝術享受,就必須熟悉、瞭解和掌握產生美好的聲音及音響的 規律 和要求,從而懂得在合唱集體裏所發揮的作用及如何有效地運用自己的嗓音在集體的合唱隊中能協調和控制並達到統一的共性。在音量、音色、音準上能把握自如,將聲音的美在瞬間傳達給聽眾。這需要多方位的音樂綜合訓練過程。

合唱訓練包括了和聲、音色、音量、音準、氣吸、吐字、聲音共鳴、強弱的控制、動與靜、縱與橫、連與跳、鬆與緊、剛與柔、快與慢、起與收的統一訓練。它是一種高度的藝術創造和綜合藝術修養培訓

在訓練演唱一些中外經典作品中,我們不但能瞭解和掌握音樂創作的風格,也能從中瞭解到音樂的文化特點、風土人情及音樂創作的藝術手段。作品所表達的豐富的潛在藝術造型,往往會給人一種難得的精神享受和潛移默化對音樂修養的提高。例如合唱《東西南北茉莉花》它是由河北茉莉花和江蘇茉莉花以及東北茉莉花揉在了一起,包含了三個地域的風土人情以及文化特點。

二、歌唱的狀態

歌唱的狀態是打開聲音通道的第一步。在生活中我們的面部表情和麪部肌肉往往處於一種 自然 狀態,而在歌唱中,我們要求是有準備的、積極的、內緊外鬆的歌唱狀態。頭腔、胸腔、口腔、鼻腔都呈一種向外膨脹的興奮和積極的狀態。我們把它比作是哭泣的微笑或者是微笑的哭泣。聲音彷彿是從眼睛裏流淌出來上脣和臉頰的笑肌都要積極地向上提起,把打哈欠的瞬間狀態保持下來。讓你的臉與骨骼之間充滿“空間”,這就是美聲唱法所講的“面罩”。另外歌唱的興奮狀態直接影響着聲音共鳴的位置、音色的明暗與質量。所以在排練過程中每個合唱隊員如果都能做到自身腔體的積極與興奮歌唱狀態,也直接影響着合唱隊聲音的整體發揮和演唱的質量。

三、歌唱時的站立姿勢

歌唱時正確的站立姿勢説起來很簡單,然而實際上它並不是一個獨立的站立,而是在歌唱站立時,它必須要作到一種“對抗”,包括身體上下、前後、左右的對抗,即胸與背的對抗,臂部與小腹的對抗,脊椎的直立,腰胸的直立,聲音與氣吸的對抗等。這些都是要在一種積極興奮、內緊外鬆的自然狀態下去完成的。腳要抓着“地”,頭要頂着“天”,而內部肌肉的對抗,外表則是給人一種自然的放鬆。美好的聲音和較好的呼吸都來自於一種積極的興奮狀態和正確的站立姿勢,因為有了對抗才能找到支點和重心。

四、氣吸的掌握與運用

正確的呼吸是歌唱的命脈,呼吸與起音、觸音、音量、音色、音質有直接的關係。雖然每個人的生理器官部位有大小不同的差異,但正確的歌唱方法是能解決共同存在的弊病和調整聲音的不統一。離開了呼吸就無從發聲,無正確的發聲就不會有正確的聲音高位置共鳴。

生活中我們的呼吸是一種 自然 的,無需做任何準備工作的。由於歌唱有了樂句的長短,所以需要的氣量相對就要更充足更深,需要一種胸腔肋骨的擴張,後背的腰腹的擴張。歌唱時多用急吸緩呼,我們要想剎那間把氣量吸深吸足,一定要學會用狀態吸氣,不要張嘴大口吸氣,吐淨前一句,剎那吸進下口氣,排氣與呼吸是在同一時間裏,用歌唱的狀態去呼吸,少用嘴多用鼻子,呼吸時鼻樑彷彿長在鼻子外面,所有的發聲起音是在狀態裏同時前後完成。

五、合唱中的吐字與咬字

完美的合唱總是以清晰、動人的 音樂 語言作為重要標誌來塑造音樂 藝術 形象的。合唱隊每個隊員的吐字與咬字標準是以共性為基礎的,集體的和聲音響是所有個別成員聲音的總和。而這個共性的基礎是以把握吐字和咬字的統一和語音的音素來決定的。歌唱藝術在某種意義上是語言的美化與誇張。

中國 字的漢語發音單位是:音節、音素——聲母與五音——介母、韻母與四呼——歸韻、混合韻母與收聲。我們必須要掌握一定的語言發音的 規律 和特徵,才能更準確、更有質量地把握和發揮作品的思想內容及藝術感染力。

我們通常把漢字的發音在歌唱中分為三個階段即:起聲、保持、收聲。字頭是聲母為起聲,字腹為韻母保持,字尾為收聲。聲母又分為喉、舌、齒、牙、脣五個部位,這五個部位叫做“五音”,我們要通過“五音”將單字的聲母咬成不同的形態,通過“開、齊、撮、合”“四呼”着力,將單字的韻母吐出來,所以,咬字指聲母,而吐字指韻母。在歌唱時我們要做到“説聲母,唱韻母”,雖然聲母不能發出樂音,但在開口發聲時我們必須要做到用韻母的發聲形態和口腔狀態瞬間送出聲母來,聲母的發音狀態保持在韻母中。聲母就像一把鉗子,韻母就好比一個被鉗子夾住的葡萄,既不能把葡萄咬破,又不能讓它掉下,所以,我們唱聲母要做到準而緊,韻母做到長而潤,收聲做到齊而清。而歸韻時口腔的韻母狀態不能關閉。做到瞬間字頭,保持字腹,短收字尾。

六、合唱發聲的觸音

觸音即起音,就好比彈鋼琴的觸鍵,它關係到在瞬間發出聲音的深淺、力度、音色和聲音的位置。歌唱開口一定是要吸氣的,而氣息的深淺適度是靠你的意會來控制,我們把這一瞬間比作“穿針引線”,字先想到位,聲音才能唱到位,聲音就會粗製濫造。所以深呼吸和擴張是要有度的,否則會導致聲音的僵化。歌唱者在進氣的剎那首先是應該把體內的氣吸排掉,只有吐乾淨才能吸深,在呼吸正常有控制的循環下,起音才能在正確的位置。在我們觸音的一瞬間,我們首先要做到的是歌唱的狀態,好的吐字咬字和高位置的共鳴都是在一種積極興奮的狀態和內緊外鬆良性的呼吸循環下而產生的。我們可做哼鳴的練習。哼鳴產生於面罩的高位置,我們不妨把所有的字頭都要放在哼鳴的位置上去觸音,這樣可以讓你放鬆喉頭。

以上是筆者對合唱聲音訓練的一些體會和歸納 總結 。筆者認為,一切良好的素質都起源於基礎的訓練和提高,好的合唱藝術在於你對音樂作品的控制和把握,更重要的還有每個隊員的聽覺能力和欣賞能力的提高,好的聽覺能判斷聲音的正確與否。所以,合唱隊員自身的音樂修養提高尤為重要。聲音是基礎,但絕不是全部,在聲音的基礎上還要進一步在其他方面的逐步提高,才能使合唱藝術達到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