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生態學理論及實驗課程教學研究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88W

1理論課程

生態學理論及實驗課程教學研究論文

1.1課程設置探索

生態學課程主要分為基礎生態學和應用生態學兩個部分。基礎部分主要包括有機體與環境、種羣、羣落和生態系統生態學;應用生態學主要介紹全球氣候變化與環境污染、人口與資源、農業生態、生態系統服務及生物防治等內容。由於受課時數限制,故課程安排應做到精選教學內容,根據學生專業知識掌握情況進行統籌規劃。例如本專業學生在大一及大二時進行過動植物學野外實習,對自然生態系統已經具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且通過近兩年的專業知識學習,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動物學、植物學及微生物學等相關知識,因此涉及環境、個體的內容僅作簡要介紹;而種羣、羣落、生態系統以及應用生態學的內容和知識點較多,需進行深入、具體地講解。課程設置的原則依據學生對本專業相關知識掌握的具體情況,以教材為基礎,結合當前國內和國際研究的熱點問題和最新研究現狀,做到精選、精講教學內容,突出教學重點及難點,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

1.2教學方法探索

對生態學課程的教學,以往多以課堂板書教學的方式進行,且僅限於理論知識的介紹,授課效果往往受到制約。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採用多樣化、靈活化的教學方式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鑑於生態學本身課程的特點,課程中配合多媒體影音資料,如圖片、視頻、動畫等方式將一些生態現象、過程、機制等以可視化的方式呈現,生動、形象地將一些專業理論知識直接地呈現,極大提高學生對生態學學習的感性認識以及學習積極性。當前生態學研究突飛猛進,在很多方面都有優秀的專業視頻,例如在進行生物與各種無機及有機環境間關係講解時,可配合英國廣播公司(BBC)製作的“植物之歌”系列視頻,能夠將地球環境的演變過程與生物進化過程相聯繫,讓學生了解和掌握環境變化如何決定生物的分佈以及多度,生物的生存又可以改變環境,生物與環境間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關係。視頻放映過程中教師可結合影片中的一些現象進行及時補充和分析,幫助學生對抽象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2實驗課程

生態學實驗教學是生態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實驗課對一些生態現象的過程及機制的驗證、探討,一方面可對理論課程的知識點進行理解和驗證,另一方面通過實驗課程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動手實踐能力。

2.1實驗內容改革

調整實驗內容結構,合併部分實驗,變驗證性實驗為驗證-設計相結合實驗,增加創新性實驗。驗證性實驗是深入開展生態學研究的基礎,單純的驗證性實驗會降低學生實驗的積極性和探索性。通過對部分驗證性實驗進行改進,引入一些研究型實驗,使學生在掌握基礎實驗技能的基礎上,拓展學生的研究思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獨立實驗的能力。例如“土壤水分的測定”實驗僅涉及水分測定,內容較簡單,同學們能夠掌握土壤水分測定方法但不能深刻理解土壤水分含量變化與植被類型以及植株生理活動的關係。通過調整實驗內容,鼓勵學生在完成土壤水分測定的基礎上,通過室內實驗探討土壤水分變化對一些植株生長、色素、光合以及呼吸等生理、生化過程的影響,以此能夠加深學生對土壤水分的生態學意義的理解。創新性實驗開設可由老師根據當前的研究前沿,結合教師的課題內容以及當前可用實驗儀器資源進行擬定。分別設立了各項國家級、省級大學生創新項目,因此通過生態學實驗課的開展,鼓勵、指導學生自主設計實驗並進行相關研究課題的申報,進一步增強學生的.科研熱情和科研興趣。尤其是在一些尚無研究生招生資質的二本院校,通過實驗課程,培養、引導本科生從事科學研究,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思維創新與動手操作能力。

2.2實驗設計及流程控制

生態學實驗往往都是建立在團隊合作的基礎之上,尤其是一些野外實驗,更是需要集體的力量。因此生態學實驗的設計需充分考慮這一特點,注意培養學生的協同合作能力。例如,在進行水生浮游植物羣落結構調查實驗中,對不同採樣點進行取樣的同時,需要對水體其他理化參數進行測定。可根據班級人數以及實驗的規模,建立小組制度。每個小組的實驗內容可根據情況進行不同程度的調整,保證每個小組的實驗內容都不同。指導教師明確每個小組的實驗目的及實驗內容,小組組長及成員對該小組實驗流程進行規劃,組長在實驗過程中統籌安排該小組的實驗內容以及每位組員的實驗任務。實驗設計完成後由小組組長與指導老師進行溝通,對實驗方案進行修改和補充。實驗過程中指導教師全程跟蹤,並要求每個小組組長及時彙報實驗結果,並根據實驗結果情況對實驗方案進行調整。通過這種形式,能夠充分發揮每位學生的能動作用,使他們都能在實驗過程中充分鍛鍊其動手操作、協同合作能力,增強學生實驗的積極性以及創新能力。

2.3實驗報告撰寫及成績評定規則

規範實驗報告寫作,提高寫作質量。實驗報告撰寫涉及較多內容,要求學生掌握多項技能,例如實驗數據的處理、統計分析、圖表製作、實驗結果描述以及討論等,因此可在實驗開展之前對學生進行提前培訓。通過實驗報告的撰寫培養學生嚴謹、科學的工作態度,為以後更好地從事科學研究、論文寫作等奠定基礎。改革考核方式,加強監督。分組實驗能夠鍛鍊學生的團隊合作以及協調溝通能力,然而也容易使部分學生養成偷懶的習慣,把實驗任務交給小組組長或其他成員。因此進行分組實驗,需要改革考核方式,加強監督,同時要求每位小組成員結合實驗設計、實驗操作、實驗數據等,能夠獨立對該實驗中出現的問題、現象進行解釋,並提出對應的解決辦法,嚴禁抄襲、雷同等。改革實驗成績評定方式。以往實驗成績都是以教師直接進行評定,通過改革,在公平、公正原則基礎上,將學生實驗成績分成兩個模塊,即小組組長評議和教師評分兩個部分。小組組長需嚴格按照實驗規範及評分細則(具體制定加、減分條目)對小組各成員的操作規範和實際貢獻打出分數(具體排名),教師結合課堂提問、實驗報告質量(格式、內容、結果、分析討論等)進行綜合評定。

3生態學理論教學與實驗設計互補

生態學的理論課教學應注意把具體的生態學知識融合到整體的生態思想和理論中,突出對學生系統觀、動態觀、時空尺度觀等生態思維方式的培養;實踐課程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理論教學中的重點內容,應予以突出,並在實驗課時,對該理論進行回顧、強化,通過實驗加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實現理論教學與實驗內容互補。

4小結

生態學的教學活動主要從個體、種羣、羣落、生態系統和生物圈等不同層次分析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通過理論推介、案例剖析,使學生掌握生態學的基本知識體系和思想方法,形成宏觀的生態思維,提高對當前資源和環境問題的認識能力和把握水平。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創新、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改革實驗課程體系和課程考核方式,以教師指導、學生為主體進行相關設計性實驗,從而實現更加高效地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自覺性,提高課程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