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信息時代與思維方式變革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57W

信息時代與思維方式變革論文

【 正 文 】

《中國科技信息》雜誌1997年第16期上發表了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陳穎健先生的一篇文章,題目是《打破現狀思維的概念引入》(以下凡引該文皆不另行註明出處)介紹 了一種新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就是“打破現狀”的思維方式,其核心概念是“概念引入”與“概念工程學”。“打破現狀思維”的關鍵是引入新概念。新概念當然不是現成的、原來就有的概念,而是人們創造出來的符合產品、生產方式和營銷系統所需要的概念。為了創造出產業和市場需要的新概念,就形成了一門新學問,這就是研究概念工程學。

“打破現狀思維”與笛卡爾思維是相互對立的。笛卡爾思維的基本原則是要素還原主義,它包含三條基本假定:

1.所有事物都可以分解、還原為要素;

2.將所有要素加到一起,便得到事物的整體;

3.如果解決了各個要素的問題,就相當於解決了整體的問題。

  我們對這種笛卡爾式的思維方式並不陌生,我曾把這種思維方式稱作“構成論”思維方式並作了分析批判。(金吾倫:《生成哲學導論》,載《自然哲學》第一輯,科學出版社,1994)笛卡爾式的思維方式是工業時代,尤其是機械論時代的產物,今天已經不能完全適用了。有人還繼續把一些舊思維方式奉為圭臬。這實在是我們時代的悲劇。

我們正在邁向一個全新的時代:信息時代。我們的思維方式應適應時代變革的要求有一個全新的變化。許多人都在孜孜探求這種新的思維方式,以及用什麼樣的概念來清晰正確地表達這種思維方式。托夫勒認為,“我們正在經歷的震撼性的變遷不是混亂不堪或偶發無序的,事實上,它們形成了一個明顯的,清晰可辨的模式。而且,我們的觀點還認為,這些變遷是累積性的——他們日積月累,直至形成我們生活、工作、休閒和思維的鉅變。”托夫勒將這種新的思維方式稱為“浪潮前鋒分析”。他指出,“按照這一分析方法,它們並不是互不關聯的偶發事件,而是以一定速度前進的一次浪潮變遷”。(托夫勒:《創造一個新的文明》,4-6頁,上海三聯書店,1996)

如果説,托夫勒對新思維方式的概括尚失之籠統,那麼,用“打破現狀思維”來概括新思維方式之特點就具體深入得多了。陳文介紹説,“打破現狀思維”是作為笛卡爾思維的對立命題而提出來的。與“從事物的分析開始”的笛卡爾思維不同,打破現狀思維則主張“從整體看事物”。

“打破現狀思維”的基礎是以下七項原則:

1.獨特性原則:每個問題都具有獨特性,並需要一個具有獨特的解決方案

2.“展開目的”原則:擴展並將注意力集中在目的上,有助於排除問題的非本質方面;

3.追求“應有狀況”原則:具有目標解決方案,能夠為近期解決方案指明方向,並能向近期方案中注入較大的目的.;

4.系統思維原則:每個問題都是較大問題系統的一部分,解決一個問題不可避免地導致另一個問題。擁有一個關於什麼樣的要素和尺度構成解決方案的明確框架,能夠確保解決方案的可使用性和實現。

5.收集必要信息的原則:過多地收集數據也許會產生問題領域的專家,但是,知道過多的數據會妨礙發現某些極好的替代方案。(這裏強調“必要的信息”,收集過多的、不必要的信息就會形成信息垃圾——金注)

6.參與、介入原則:將來貫徹和使用解決方案的人,應始終密切地參與到解決方案的開展過程中來;

7.繼續變革的原則:保持解決方案生命力的唯一辦法是,在解決方案中加入一個不斷變革的計劃,然後對其進行控制。因此,一系列打破現狀的解決方案將成為通向美好未來的橋樑。

        如前所述,“打破現狀思維”的核心是創造新概念,這正是概念工程學的任務。“概念工程學與現存的、研究對象明確的工程學不同,它從‘無’到‘有’,創造新對象。”為了創造新概念,需要確定新的着眼點(目的),同時提出新的價值觀,決定新的評價標準、評價尺度,也就是要從轉變思維方式、設計方式開始。打破現狀的概念創造是從創造新框架新着眼點目的開始的。而這樣的創造只能從“無”中生成出“有”來。從這種意義上,是與我一貫主張的“生成論”不謀而合的。不過,生成論不只是着眼於概念生成。打破現狀思維主要表現於研究開發領域中的思維方式,但它仍然具有普遍意義。它採用重視整體、綜合及相互關聯的“系統”觀點,從考察事物的本質出發進行思維。“系統具有自身的目的性,整體性和相容性,因此,‘目的’是事物的本質,對概念創造來説重要的是從目的着手,不斷地追求目的;從系統的整體性和相容性出發,尋問目的之目的是達到全體、達到本質的途徑。”笛卡爾式思維在研究開發方面具有以下五個特點:

1.以過去的經驗和現狀為基礎進行思考,即:在過去的延長線上創造概念;

2.以現狀分析為主,將問題分解,這樣做容易犯“分析麻痺症”;

3.從因果關係主面尋找問題點,追溯到過去,創造對策型概念;

4.使用從過去推測未來的“推進式思維”方式;

5.解決部分問題。

陳穎健文章強調,事實上,“未來不存在於過去的延長線”上。今天,我們正在逐步進入用笛卡爾思維方式不能進行概念創造的時代。這正是在創造關於未來的概念時必須轉變思維方式的根本理由。”未來不存在於過去的延長線上,未來是對現狀的突破;未來難以預測,它是設計和創造。因此,“考察過去,研究現狀,然後在其延長線上描繪未來”這種“推進式思維“是非常有害的。我們要用“牽引式思維”代替笛卡爾式的“推進式思維”,着眼於未來,根據事物的本質來描繪未來的“應有狀態”,並以此來改變現實,創造未來。

本文之所以較詳細介紹陳穎健的文章,並較多篇幅的引述,是因為我意識到思維方式的變革是時代的需要,是哲學探索的緊迫任務,而陳文恰好提供了新思維方式的很有意義的素材。思維方式的變革定將為迎接新時代的到來,為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21世紀,為哲學的繁榮作出巨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