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小學體育小班化教學效率提升研究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13W

摘要:小班化教學是西方發達國家普遍推行的教學組織方式,受到我國人口較多等因素影響,一直無法開展小班化的教學,近些年我國經濟、教育事業的發展,為小班化教學開展提供了基礎。小學體育小班化教學,通過分層教學、因材施教、小組競賽等多種教學方式,能夠很好地提高教學的效率。

小學體育小班化教學效率提升研究論文

關鍵詞:小學體育;小班化;教學效率;因材施教

隨着近些年我國素質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課程改革的逐漸推行,對於日常教育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班化教學應運而生,從某種意義上來説,小班化教學是班級教學的發展和進步,很好地保證保留了大班教學的優點,同時彌補了大班教學中的不足,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內容、評價。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的興趣愛好、身體素質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傳統的班級式教學,無法體現教學的個性化,而小班化教學的應用,老師可以靈活機動地展開教學活動,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1小學體育小班化教學的優勢

傳統的班級教學中,班級學生數量是影響教學管理的重要因素,如,班級學生數量較多,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交互、學生對課堂的參與性都會受到較大的限制,課堂上的紀律問題也較多,不利於學生的學習,而小班化教學,很好地避免了這些問題,同時增加了學生體育活動空間,創造了良好的體育教學環境。而較少的人數也保證了課堂教學的紀律,老師的教學活動能夠順利地開展,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促進了師生關係的融洽,學生數量的減少,老師可以更多地去關注和了解每個學生,制定個性化體育教學方案,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評價、手段,如,在籃球課上,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播放《灌籃高手》等與籃球相關的視頻,讓學生學習如何打籃球,以此來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問題的能力。小學體育小班化教學,與傳統的班級教學相比,主要是人數上的減少,所有的優勢都建立在人數少的基礎上,老師教授的學生數量少,才能夠有足夠的精力去了解每個學生,根據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制定針對性的教學內容,選擇最佳的教學方法,提高小學體育教學的效率。

2小學體育小班化教學效率提升策略

2。1分層教學

我國的《小學體育新課程標準》指出,小學體育教學,應該重視學生的身體條件、活動技能和興趣愛好,針對學生個性化的差異,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和評價方法,讓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悦,滿足個性化發展的需要。要想實現這個教學目標,體育老師必須精心備課,認真考慮學生實際情況,採取分層教學的方式,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如,在前滾翻的教學中,老師可以設置3個層次的練習方式,包括在老師或其他同學的幫助下完成、自己獨立完成、自己發明新的技巧動作。而在投擲的教學中,根據學生的成績,分成優、良、及格、繼續努力4個層次,這樣的教學方式,對於處在不同層次的學生,採用不同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有個性化地發展。分層教學並不是根據學者的整體成績,將學生分為“好學生”“差學生”,而是依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身體素質,在不同的體育活動中分層,這樣奔跑、跳躍能力較好的學生,可能體操能力較差,每個學生都能夠找到自己的長處,真正地實現差異化教學。

2。2因材施教

小班化體育教學,很好地豐富了教學的內容和方式,滿足了學生的興趣和心理需求,在小班化的小學體育教學中,參與的人數較少,老師和學生有了更多交流的機會,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個性化特點,如,身體狀況和運動技能等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如,在低年級的教學中,學生的年齡較小,具有活潑好動的特點,老師可以將教學融入到某些體育遊戲活動中,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如50m快跑,傳統的課堂教學中,重視練習的次數、長時間的練習學生會感覺到厭煩。而採用遊戲和競賽的方法,將學生分成若干組,互相進行追逐跑、接力跑等,就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不知不覺中提高學生的奔跑速度。因材施教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傳統的小學體育教學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老師和學生都將體育課作為活動課,部分學生甚至認為體育課就是自由玩耍的時間,隨着近些年素質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學體育課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不再根據教學任務,讓學生機械化地練習。而小班化教學方式,給因材施教提供了基礎,老師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點,制定針對性的教學內容和方式。

2。3小組競賽

小學體育教學中,適當地引入競賽機制,可以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參與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的運動量,達到理想的運動負荷,但是傳統的班級教學,學生的數量較多,組織小組競賽很難保證每個學生參與其中。小班化的教學很好解決了這個問題。在學生了解了相關的.技術後,通過分組的方式讓學生練習,首先達到目標的小組,給予一定的獎勵,利用學生的爭強好勝心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培養學生的團隊觀念、奮力拼搏的精神。如,在小學生心肺功能和奔跑能力的教學中,將學生分成兩隊,當一組隊員進行奔跑時,另一組隊員用沙袋等,向奔跑的隊員投擲,如被擊中則奔跑的隊員失敗,未被擊中衝過終點的學生為成功,最後統計成功的人數,人數較多的小組得到獎勵,這樣的體育遊戲,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身體素質,增強了教學的趣味性。與傳統的班級教學小組競賽相比,小班化的小組競賽,能夠讓每個學生得到參與的機會,老師的評價時間較多,可以及時地發現和糾正學生存在的問題,真正地達到小學體育教學目的。

2。4創設情境

小學生的思維敏捷、善於學習、活潑好動,喜歡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厭煩枯燥乏味,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枯燥的重複訓練,學生的學習興趣很低,無法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而創設情境的方式,通過音樂等引導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動物模仿操中,通過《森林的早晨》等音樂,結合老師的語言講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扮演自己喜歡的動物,如,兔子、青蛙等,然後老師引導學生們進行交流,創編自己喜愛的動物形象,愉快地完成了教學內容。

2。5營造氛圍

小學體育小班化教學,將傳統教師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方式,變成了學生為教學的主體,每個學生都有個性化發展的機會,老師在實際的教學中,應該營造寬鬆融洽的課堂氛圍,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受益者和主體,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要開展多項互動活動,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而老師是學生能否發揮主體作用的關鍵,如老師和學生之間情感融洽、相互信任、彼此尊重,才能夠很好地開展各項活動,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都會得到提高。

3結語

小班化教學方式為小學體育教育帶來了新的活力,但是也帶來了教育改革的新課題,在實際的教學中,老師必須重視教學方法和評價的創新,關注每個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高參與性。小班化體育教學符合最新的課程理念,小學體育老師應該站在時代的前沿,發揮出小班化教學的優勢,在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基礎上,提高體育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徐梓林。提升小學體育小班化教學效率的策略研究[J]。教育界,2015(28):173。

[2]季安娜。提高低年段“小班化”教學效率的策略[J]。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版,2009(4):11。

[3]朱慶勝。職業學校體育課小班化教學探討[J]。當代體育科技,2014(28):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