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語言纏繞現象的理據性研討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04W

一、語言層面上的纏繞

語言纏繞現象的理據性研討論文

(一)詞彙層面的纏繞

詞彙層面的纏繞其實指的是發生在詞彙這種語言單位層面上的纏繞,即詞彙的所指與語言形式之間的纏繞。例如:1.“英語”:從對象語言層次看這一詞語,這個詞的所指對象是英語這種語言,但是從元語言層次看,這個詞本身卻是用漢語書寫的。因此,這個詞語本身的表達形式及其所指內容發生重疊而導致纏繞。2.“單音節”:在漢語中其表示的是由一個音節組成的詞,一個音節就是一個字。從元語言層面上看,其詞語本身表示的卻是“多音節”的意思。所以,詞語的所指內容與表達形式重合而導致纏繞。

(二)句法層面的纏繞

句法纏繞是指某個層面的詞彙會在其他不同層面浮現而在不同層面指向同一對象。語言遞歸是句法纏繞的一種表現形式。語言遞歸指的是“語言結構層次和言語生成中相同結構成分的重複或相套”。(錢冠連,2002:94)例如:①“據説是一首歌”據説是一首歌。②IknowthatyouknowthatIknow.另外,在“小明認識A”這個句子中,A既可以指代別人,也可以指代小明自身。如果這裏A指的是小明本人,這種情況就構成了簡單的指稱纏繞。我們藉助於樹形結構圖來理解這個句子所體現出來的句法纏繞。

(三)語篇層面的纏繞

語篇纏繞是指發生在語篇這種形式範疇下的纏繞。例如:“我給你講個故事,故事是這樣説的:一天,媽媽跟寶貝説,我給你講個故事,故事是這樣説的:一天,媽媽跟寶貝説,我給你講個故事,故事是這樣説的:一天,媽媽跟寶貝説,我給你講個故事,故事是這樣説的:一天,媽媽跟寶貝説……”分析:語篇結構採用了遞歸形式,無數個小故事可以嵌套到大故事中來,從而形成語篇結構的自相纏繞。

二、語言纏繞現象的理據性

(一)自我觀念的形成

人類日常語言中每天出現頻率最高、最難定義、最容易忽視的一類詞,即“我”以及與“我”直接相關的其他代詞。它們的出現標誌着人類自我觀念的形成。Benveniste認為,“因為語言的運用才產生了‘我’的概念,人們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會用代詞‘我’建立起一個觀察的主體,也就是説,語言具有建構自我意識(self-consciousness)和自我觀念(self-concept)的能力。”(鄭竹羣,2012:66)我們人類擁有的自我觀念最可貴之處就在於意識可以反作用於自己,並時刻知道自己正在幹什麼。我們説意識具有自我反省的能力,人類具有認知自身的能力,因為人的思維能夠指向自身——這就是自我觀念。

(二)語言與世界同構

同構其實指的就是構造相同。我們的邏輯架構應和着這個宇宙,我們的`語言也應該是按照宇宙的原型設計自身的。語言之所以和現實世界有同樣的邏輯形式,是因為思想就是現實的邏輯形式,人的大腦與宇宙的運行包含着相同的邏輯結構。“語法的邏輯來自生活的邏輯,語言給予我們的不是一堆事實,而是連同事實把事理的邏輯一起給了我們。”(徐友漁,1996:290)可見,語言結構對應着現實世界。纏繞之所以存在,是因為事物在其發展過程中能夠自身包含着自身。

(三)大腦與思維

大腦是人類思維的物質載體,其內部的神經網絡的內部運行機制表現出多層次、多維度等特點。語言的生成主要依賴於神經網絡中神經元的各類連通關係,語言信息則在神經網絡的運行機制中被加工和創造。我們從圖中可以看到,大腦中的神經元之間彼此聯通,神經元之間的彼此纏繞反映到思維上,思維作為媒介,而且其通過語言表達出來,所以語言也會體現出互相纏繞的特徵。

(四)省力原則

省力原則(PrincipleofLeastEffort)是指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效益的意思。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國學者GeorgeKingsleyZipf提出來的,他分別從説話人和聽話人的角度討論了用詞的經濟性原則,並進一步指出只有當單一化力量與多樣化力量達到某種平衡,這時才能實現真正的省力。(Zipf,1949:21-22)美國著名語言學家NoamChomsky在其“最簡方案”中也對經濟性原則有所闡述,他指出算子移位也應遵循經濟性原則,即以最經濟的步驟滿足系統的要求。省力原則對於語言現象具有較強的解釋力,對於語言纏繞現象自然也不例外。語言纏繞現象作為語言的一種根本性質,反映了人的求簡天性,即省力原則在起着關鍵作用。省力原則廣泛體現在語言中,換句話説,經濟性一直貫穿在語言發展的進程中。語言纏繞現象的產生也正是由於語言的經濟性在起作用,其充分體現了人類的求簡天性。

三、結語

人類思維具有自我纏繞特質,思維的纏繞特徵可能是由於大腦內部結構間的相互聯繫所導致的。思維需要藉助語言等手段來表達,因此語言也相應地具有纏繞特徵。語言纏繞現象的理據性研究對於人們正確認識語言的普遍規律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其對於揭示人類思維與語言的關係,同時對進一步瞭解和認識人類自身都非常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