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論文:小學語文單元整組教學策略研究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6W

摘 要:在三年“單元整組教學“實踐與反思的基礎上,本研究提煉總結出”單元整組教學“的五種實施策略,旨在優化語文課堂教學,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其中同類對比、主題昇華、誦讀訓練、整組練説、課堂練筆等策略均體現整體感知—部分體驗—整體感悟的設計思想。

論文:小學語文單元整組教學策略研究

關鍵詞:單元整組教學;教學策略;教學設計;小學語文

Taba 等學者提出,在教學過程中應使用教學策略(teaching strategy) ,以激勵學生產生創造性思維。自此,教學策略的研究開始受到人們的關注並迅速發展。研究者運用多種研究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對教學策略進行了廣泛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研究成果。隨着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設計相對單一的策略難以圓滿應對教學中出現的諸多問題,一些研究者又試圖通過對教學過程的反思尋求系統性教學策略。本研究在三年教學實踐與反思的基礎上,提煉總結出的“單元整組教學”五種實施策略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始探索的。

小學語文教材以單元的形式進行編排。每個單元都有特定的訓練目標和訓練重點,而單元內不同課文又各顯風格與特色,從而形成一個較為系統的學科邏輯結構序列。因此打破傳統的課課教學模式,從單元思想出發實施“單元整組教學”應成為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單元整組教學”按從“整體感知”到“部分體驗”再到“整體感悟”的模式進行設計,採用整組單元塊狀結構進行教學,為學生主動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提供了更多的餘地和空間。

“單元整組教學”不是對單元進行簡單的內容組合,而是重在“整體把握”,即不僅要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更要根據不同單元的特點闡發文本內容、研究表達形式等,從而讓單元整組教學的內涵和價值真正得以實現。本文分別從單元整組教學策略的基本教學流程和策略優勢兩方面重點介紹筆者在實踐研究中概括提煉的“單元整組教學”五條策略。

一、 同類對比策略

近年來國內外一些研究表明,教師取得的教學效果的差別反映着他們在教學策略上的差別。埃默等人的一些研究也證明,教師在教學策略上的差別,直接影響着學生的學習態度,有效的教學策略與學生的成績提高成正比[3 ]67 。本研究的“單元整組教學”五種實施策略,均體現整體感知—部分體驗—整體感悟的設計思想,旨在優化語文課堂教學,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

同類對比策略簡單講就是同題閲讀,一一對比。具體而言是指要求學生同時閲讀描寫同一對象(如動物、植物、風景、人物等) 的若干篇文章,在比較、分析中體會到不同文章不同風格的語言表達,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同類對比策略的基本教學流程依次為:典型課例、初讀感知;深入感悟、體驗寫法;同組類比、領悟異同;實踐體會、學以致用。如在“體會不同作家寫同一動物的寫作風格”為主題的教研活動中,就四年級上第四單元寫同一動物的兩篇文章《白鵝》和《白公鵝》一起進行教學。先重點引導學生體會《白鵝》一文中這隻白鵝的特點,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大概教學過程如下:初讀課文,概括這隻鵝的特點;再讀課文,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細讀課文,感悟用詞的生動形象和幽默風趣的語言特點;感情朗讀,讀出趣味;從行文結構、描寫方法、語言風格等幾個方面總結此文的特色。接着從行文結構、描寫方法、語言風格等幾個方面與《白鵝》這篇文章一一對比學習《白公鵝》,並總結出它們的異同,直至學習本單元的後面幾課寫動物的文章,最後遷移到“口語交際”和“習作”,讓學生抓住特點説、寫自己喜歡的動物,表達自己對動物的喜愛之情。這種比較學習強調同中求異或異中求同,有助於學生學到的知識得到鞏固、遷移與提高,從而增強了學生的閲讀、寫作能力及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此策略可廣泛用於寫同一類事物的幾篇課文的教學。如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的三篇課文寫的都是我國的“世界遺產”,三篇文章的表達方式有許多相似之處,就可以採用這一教學策略,在同一文體或不同文體就寫作方法、選材組材、主題思想等方面進行比較。

二、 主題昇華策略

主題昇華策略簡單講就是同一主題,層層感悟。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課文的思想和主題雖相同,但寫作的角度不同。其基本教學流程可依次歸納為:課前準備、蒐集資料;讀文悟情、各有側重;交流展示、深化主題。如以三下第七單元一組圍繞“國際理解和友好”組織教材的課文教學為例對此展開説明。

該組課文內容豐富,體裁多樣。有兒童詩,借世界各地兒童共有一個太陽表達對和平的熱愛;有記敍文,反映了外國朋友對中國人民的友好和尊重;有新聞報道,報道了中國人民幫助阿爾及利亞地震受災羣眾的事。整單元課文從不同的角度詮釋“國際理解”的內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讓學生在逐課閲讀的'同時層層感悟整單元藴含的情感內涵,從小培養學生國際理解和友好的意識。具體如下:

(1) 課前準備、蒐集資料———在學習這個單元之前,利用課餘時間讓學生收集查找有關世界各國的文字、圖片資料及國際友好的故事,為學文做情感鋪墊。

(2)讀文悟情、各有側重———《太陽是大家的》重點引導學生朗讀、背誦詩歌,感受詩歌的快樂氣氛,體會各國兒童的團結友愛。《一面五星紅旗》可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隨文重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激發愛國與國際理解之情。《賣木雕的少年》學習通過直接描寫表達人物活動的寫法,培養國際友好精神。《中國國際救援隊》鼓勵學生使用跳讀的方法找出中國對受災國家的幫助,激發國際主義情懷。

(3) 交流展示、深化主題———組織學生召開一個“世界是大家的“為主題的交流會,學生或展示收集到的有關資料、圖片,或介紹世界各地人們的風土人情,講述世界人們團結友愛的故事,或交流自己的學習本單元后的感受等,通過展示與交流昇華學生熱愛世界、熱愛和平的情感。

我們認為適合於此教學策略的單元有很多,如以倡導友好相處、團結合作為主題的二年級下冊的第五單元,以生命為主題的四年級下冊的第四單元,以歌頌人與人之間純真感情的四年級上冊的第六單元等。此策略從“初步感知”到“側重體驗”再到“深入感悟”,能集中把握單元“主題”,課內持續反覆滲透,有利於學生認識得到昇華,情感得到薰陶,言行得到淨化,使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