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淺談中學語文教學改革的現實意義與具體路徑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06W

本文是由上載的:淺談中學語文教學改革的現實意義與具體路徑。

淺談中學語文教學改革的現實意義與具體路徑論文

論文關鍵詞:中學語文 教學改革 現實意義 具體路徑

論文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學語文教學改革的現實意義,指出現階段改革工作的必要性。本文提出了幾種具體的改革路徑,包括注重情感引導、建立科學化學習模式等方面。

從啟蒙階段開始,語文便與每個人的教育經歷形影不離。時代愈發進步,各類學科的教學工作也應積極順應社會的需求。在此形勢下,我國的教育事業也置身於改革的十字路口,在探索中追尋前行的方向,以適應現代社會對人才的新要求。中學語文教學作為基礎教育格局中的必備一環,同樣面臨着改革的契機。長期以來,中學語文教學陷入了傳統教學模式的藩籬,無法形成開放且有活力的教學環境。語文作為一門兼具理論深度和實踐廣度的綜合類學科,未能在當前的教學實踐中傳達出它的內涵與意義。為了貫徹素質教育理念,推動教學工作的和諧、健康發展,中學語文教育的改革工程亟待展開。

1 中學語文教學改革的現實意義

何謂改革?改革便是衝破舊有思維的限制,與時俱進地開創出一番新氣象。積極、正確的改革舉措,將更好地彰顯出自身價值,並推進整個時代的進步。中學語文教學改革正是適應形勢的現實之舉,其現實意義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1擺脱傳統教學模式的桎梏,發揮語文的'工具性能

毋庸置疑,語文是一門工具性極強的學科。通過長期、持續的語文學習,學生將具備基本的表達與交流能力,並有可能提升審美情趣和人文素質,從而達到身心的均衡發展。然而,傳統教學模式卻部分“遮蔽”了語文學科的價值,阻礙了中學語文教學工作的健康、有序開展。“以教師為主體,以教材為模板,以講課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無法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教師、學生、教材之間難以形成良性互動關係。如此一來,中學語文教學便面臨着現實的困境。因此,唯有實施中學語文教學改革,方能擺脱傳統教學模式的桎梏,彰顯語文學科的應有之義。

教育不是一項建造“象牙塔”的工程,而是為社會服務的人才“補給站”。中學語文教學改革將密切貼近社會對人才的新需求,在教學模式中融入更具現實性、實用性的因素。在改革思潮的衝擊下,中學語文教學將開掘出學生的語感能力、創新能力、實踐素質、人文涵養等綜合素養。

 2 素質教育背景下中學語文教學的改革路徑

知悉了中學語文教學改革的現實意義之後,應明確接下來的改革道路應如何邁步。中學語文教學的改革路徑應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並且需要教學者在實踐中靈活運用,以期達到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

2.1注重情感引導,幫助學生樹立積極、正確的學習態度

教師應充分重視情感因素對教學效果的影響力,在教學實踐中關注學生的情緒狀況,並對之進行科學的情感引導。中學語文中包含了大量的語法基礎知識以及古代文學知識,既考驗了記憶、理解能力,也提升了對學生的語感要求。部分學生因基礎較差、理解能力不強等客觀原因,喪失了對語文學習的興趣,繼而產生了懈怠心理。這時教師要積極地與學生溝通、交流,幫助學生重新建立起樂觀、正確的學習態度。另外,教師還應在課堂和評價成績時,多表達一些鼓勵性的話語,從而讓學生擁有繼續學習語文的信心。

2.2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喚醒學生的自覺學習熱情

無論在哪一學科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都應該站在最顯著的主體地位,中學語文教學也不例外。教師應適當地退居引導地位,在教學實踐中開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課堂交流應該是通融、和諧的,集體共享關於語文知識的信息以及觀點。為了進一步活躍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教師應嘗試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比如説,就“古代詩歌與現代詩歌的比較”這一話題,組織班級展開小組討論。小組成員問先進行交流,繼而形成小組觀點,隨後小組之間再展開對話與討論。這樣一來,每一位學生都能融入到教學活動中來,並可以無拘束地表達自己的理解。對於一些有新意、藴含着創新價值的觀點,教師應予以鼓勵。在合作與競爭的教學氛圍中,學生自然而然地有了自主學習的意識,從而成為教學過程中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

2.3倡導生活化、情景化教學,打破語文教學的狹隘空間

中學語文包含較多的理論知識以及內容艱澀的文言文,僅憑單一的書面學習,難以促成學生對知識的真正理解。教師應重視生活化、情景化的教學理念,立體形象地呈現語文知識,讓學生在豐富的感性認知中達成知識的內化、掌握。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用圖片、聲音等載體來表現詩詞的意境。又或者,在學習“被”字句與“把”字句時,教師可以設置一個具體場景,讓兩個小組進行模擬表演。其中,一個小組只能用“被”字句,另一個小組只能用“把”字句,諸如此類的情景化教學方式,將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狹隘空間,真正建立起一份和諧、廣闊的教學視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