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與就業能力對接的思考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86W

摘要:文章在分析學生綜合素質與就業能力相關性的基礎上,結合大學生就業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從職場對綜合素質結構化要求出發,提出學生綜合素質與就業能力對接的政策建議。

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與就業能力對接的思考論文

關鍵詞:綜合素質 就業能力 實踐創新

據報載,2011年人力資源市場將迎來超過600萬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挑戰,作為辦學機制靈活的獨立學院,正在成為向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提供高級應用型人才的重要供給源。大學生就業現實充分證明,就業機會與就業質量同學生綜合素質越來越密切相關。如何通過強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增大以就業數量和就業質量為內涵的就業能力,是評價包括獨立學院在內的普通高等院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

一、現實問題:學生綜合素質與職業需求差距

在國際金融危機給我國經濟和就業環境帶來嚴重不利影響下,我國經濟面臨週期性調整和結構性調整的雙重壓力。不論產業結構調整還是企事業單位深化改革,都是以減員增效和定崗定編為核心,這在一定程度上相對地減少了就業機會。包括獨立學院在內的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面臨着巨大的壓力和挑戰。其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儘管從國家行政事業單位和公務員錄用畢業生實行考試以來,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公平與公正性,但公務員通用考試的課目《申論》與《職業綜合素質》以及通過統一考試後的面試,對畢業生的思維能力、寫作能力、表達能力折射的知識覆蓋、綜合素質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大型品牌企業的招聘和有高科技內涵的中小企業,有的加大了公務員招聘考試內容,有的則效仿世界500強綜合能力測評。

第二,“學會做人”在一定程度上是綜合素質的基本體現。無論是行政事業單位,還是大型企業和中小企業,對這一最基本的綜合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各類單位最看重的是有吃苦耐勞和奉獻精神的員工。有關數據表明,除少數來自農村家庭的學生以外,大多80、90後的大學生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普遍存在自我意識強、嬌生慣養、自理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不足的短板。部分學生缺乏進取精神,對家庭的依賴性強,在就業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是不能客觀認識自己,缺乏誠信、敬業精神以一及盲目從眾和依賴,面臨越來越嚴峻的就業市場,導致對就業現狀的茫然和準備不足。

第三,高校每年都要舉辦各種“校企”見面的雙選會,從學生角度分析一些效果不佳的招聘會,其原因一是學生對進入校園幾十家甚至百餘家企業同時招聘,缺少對行業與企業的綜合認知與分析能力,而在短時間內不能對行業、企業基於潛力的發展前景和企業文化深入瞭解,只能問問薪酬待遇,看看招聘條件,難以找到自己期望的單位。從企業的角度只能對學生有個基於目測的綜合素質瞭解,而招聘會上的雙向溝通。就學生而言也是一種以綜合分析、綜合判斷的素質體現。以此導致的精英型就業定位與大眾化的高等教育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生自身綜合素質與職業需求的差距。

第四,《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指出:要完善高等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深化考試內容和形式改革,着重考查綜合素質和能力。這就從大學招生的源頭上,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奠定了基礎。同時,高等院校也要採取針對性措施,改革教育內容,開設一些跨學科課程,提升學生通用能力和綜合素質,縮小大學生綜合素質與職業需求的差距。

二、發展趨勢:綜合性素質與能力的多元化培養

任何一所大學的辦學定位都是將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畢業生並使他們為社會所用作為辦學之本。而社會對學生質量的評價就是對學校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的評價,這對獨立學院的發展更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因此,學校的學生工作要全面分析發展趨勢、密切配合教學部門、針對性採取相關措施,讓學生在大學四年裏,不僅要學到相關的專業知識,還要掌握相關專業的跨學科知識和技能,更要提升包括健康的心理、強健的身體、自我適應、自主管理、團隊合作、善於溝通、誠實可信等必備的綜合素質,從而為社會輸送“知行合一、德才兼備”的合格畢業生。為此,大學的學生工作要面對就業市場對學生綜合素質越來越高的要求,在如下幾個方面,主動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多辦實事。

第一,用多元目標,將加強學生道德素質培養作為提升綜合素質之本。思想道德品質是做人的根本,也是立足社會的根本,是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主要因素。它涵蓋了一個人的政治覺悟、思想觀點、道德水平、人格品質等。就獨立學院的學生而言,他們的意識形態還沒有定型。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首先要配備優秀的思想政治教師隊伍。圍繞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正確處理社會成員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多元化的問題,加強學生的道德修養,使他們成為有着高尚品德、較強法律意識、誠實守信有敬業精神的大學生,奠定就業基石。

第二,用多種方式,將加強學生人文素質培養作為提升綜合素質之魂。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和高雅的文化藝術品味,特別要加強對中華傳統美德、中國傳統文化和家鄉區域文化的學習、挖掘和研究。利用各種文化社團、文體活動、基本功比賽、藝術競賽、演講比賽、人文社科類知識競賽等活動,“講座”、“論壇”、“討論”、“廣播”、“課外讀書”、“觀摩”“對外交流”等方式,:讓學生學習到世界優秀文化成果,瞭解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精髓,引導學生自覺學習經濟、科技、文化、法律、禮儀、人文素質等方面的知識,幫助學生拓寬知識面,讓學生置身在濃濃的文化建設氛圍之中,在深深體會發展先進文化、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中提高自身文化素養。

第三,用多種途徑,將加強學生健康素質培養作為提升綜合素質之力。只有強健的體魄和健康的心理才是學生學習生活和踏入社會的前提,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要。針對學生就心理壓力與焦慮,就業心理期望與失落感等問題,進行定期心理健康測查、團體心理健康輔導、心理諮詢和開展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活動,讓學生學會正確地緩解和釋放心理壓力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強化抗挫折能力。如:採用心理劇、心理問題討論等方式,讓學生努力做到身心健康,德才兼備。

三、系統對策:強化學生綜合素質的`自主提升

當用知識管理的理念研究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與就業能力時,在解決了“為什麼”與“是什麼”之後,關鍵是要找到“如何做”的有效途徑與方法。筆者認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作為廣義學習與實踐過程,強化學生自我、自主、自覺性,是提升綜合素質的根本之策。

第一,搭建平台,激發自我,在提高動手動腦能力中提高綜合素質。將自我在提升學生多元興趣、愛好和專業特點的結合上落在實處。有層次有重點的建設一批系級、院級創業就業和職業發展類的社團。配備優秀的指導老師,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國家級或省級行政主管部門組織\有一定權威性和社會影響力的創業、創新和就業方面的競賽,為學生搭建綜合能力平台,並向綜合能力提升注入創新內涵,在活動中將專業知識

和實踐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鍛鍊和提高動手動腦能力和創新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各種活動,調動學生的興趣愛好,將所學的專業知識在活動中得到充分的發揮。

第二,面向就業,激勵自主,在樹立正確就業觀中提高綜合素質。目前在就業市場上,用人單位和畢業生之間的選擇存在着“錯位”現象,單位招不上人,大量畢業生無處可去。因為畢業生的就業期望值普遍較高,在第一課堂開設的職業生涯規劃之外,還要針對就業價值觀相關問題對學生進行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提升訓練。發揮第二課堂優勢,組織學生積極參加暑期“三下鄉”和“暑期社會調查”等活動,讓學生接觸社會,瞭解社會,在活動中提出問題,想出對策,寫出結果。在調查中瞭解社會職業,瞭解企業用人狀況。通過調查走訪,要在考察社會需求的基礎上,樹立自我職業發展、才能發揮、事業有成的職業價值觀。讓學生能客觀認識自己,對於那些雖然目前工作條件不是太好,但發展空間大,能發揮自己作用的企業要優先考慮。對於現在經濟發展水平不太高,但發展潛力大,創業機會多的區域也要重視。

第三,校企聯手,啟迪自覺,在多樣化實習實訓中提高綜合素質。目前,許多高校都有實習實訓基地,但要充分發揮實習實訓基地的作用,還得加強和企業的合作與溝通。加強學生實習期間的管理,不僅要有過程還要有收穫和體會,讓學生的培養更貼近市場,引導學生融入企業,在實踐中瞭解工作內容,熟悉工作程序,掌握工作要求,履行崗位職責,積累工作經驗,寫出工作體會和收穫,真正地進入崗位角色,讓學生的學習過程為工作過程奠定基礎,積累經驗,不能把實習流於形式。

第四,強化指導,面向就業,在提升學生就業實踐中提高綜合素質。為解決大學生就業這一難題,國家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尤其通過對中小企業的扶持,給大學生就業帶來了新的發展空間。為此,學校要抓住機遇,從入學教育開始,就要加強以提升綜合素質面向就業與創業的系統教育。為此,—要加大為學生就業服務工作的力度,配備有專業知識和能力的人員,走出校門瞭解就業市場的變化,各種招聘崗位與已學過的知識和技能的差距,採用缺什麼補什麼的方式,增大綜合素質培養的針對性、指向性與收益性;二要及時向學生提供就業政策的全面服務,讓學生系統瞭解如何用好、用足有關對大學生就業的扶持政策,使學生按照自身條件,追尋就業機會;三是學校對畢業生的服務不僅在校內而且要延伸到校外,延伸到畢業生的就業崗位上。對畢業生不僅要扶上馬,而且還要送上一程。對已經就業的畢業生要跟蹤服務,幫助畢業生解決剛踏上工作崗位遇到的心理和能力上的困惑和困難。讓學生儘快適應就業環境,完成從學校到職場的角色轉換,提高就業能力,走穩就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