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口語交際教學實踐中的新舉措教育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64W

摘要:口語教學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以適應時代和社會的要求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然而,當前我國中學口語交際教學的現狀卻不容樂觀。筆者在總結自己教學以來的經驗和反思,從學生的未來出發,本文指出,想做好口語交際教學,應在教學實踐環節中有新的舉措。

口語交際教學實踐中的新舉措教育論文

關鍵詞:口語交際;交際能力;語文素養

一、情感態度應放在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的首要位置

《語文課程標準》中有關口語交際的第四學段的階段性目標要求中學生“能注意對象和場合,學習文明得體地進行交流”。這種口語交際的教學目標,既整合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要求,同時更是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時的情感態度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即注意人際交往時的文明態度和語言修養,如有自信心、有勇氣、誠懇、尊重對方、有主見、談吐文雅等,目的是真正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提高他們的人格素養和生存能力。同時,讓他們明確基本的道德禮儀規範,學會與人交往,懂得愛,培養合作精神,創新精神;培養他們勇敢、坦誠、不懼挫折,不怕碰壁的心理品質;培養寬容、包容的健康心態;發展健康個性,培養健全人格。

二、階段性和整體性辯證統一的口語交際訓練策略

《語文課程標準》中對初中階段的口語交際教學目標提得比較含糊,筆者覺得為了便於操作,做到有的放矢,可以把這個學段教學目標進行分解,形成不同年級段的口語交際教學的小目標,使教學內容更加具體化。

雖然各個年級段都設置了與學生實際情況相適應的口語交際訓練目標,但並不是説各個年級段的教學任務完全獨立,互不相干。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教師要有意識地採用糖葫蘆串式的教學模式,即各個年級段的教學內容和目標相對獨立,體現出明顯的階段性,同時,又要注意用一根經脈貫穿,使整個中學階段口語交際教學形成一個整體,前後銜接,互相貫通,協調統一,互不脱節。這根貫穿始終的經脈就是“全面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這個教學理念。

三、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口語交際的動機

心理學認為,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內部動力。

首先,要選擇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的訓練內容和類型。訓練內容的選擇,必須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必須符合學生的興趣,必須是學生最關心的熱點話題。

訓練類型也應力求多樣化。近年來,口語交際訓練的類型大致有直敍性的,如朗讀課文、介紹情節、敍述大意;理解性的,如介紹課文重點、重新組織內容;評論性的,如分析評論某種事物、某種言論;創造性的,如對人物的多元化理解,對主題的獨到見解等,這些訓練類型,能給學生常學常新的感覺,因而對口語交際活動就會產生強烈的興趣。

其次,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的表現給予積極熱情的鼓勵。適當的表揚和鼓勵是對學生學習態度的一種有力的強化方式,對學生學習語言中的'點滴進步都要及時給予肯定,使他們從教師的讚許中獲取繼續前進的信心與力量。學生得到鼓舞和激勵,他們學好口語的慾望就越強,他們學習和參與的積極性就越高。有些老師甚至把學生的發言稿編成集子,全班傳閲,以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和被認同感。

第三,教師在進行口語交際教學時,要注意激發學生學習的需要。有需要才會產生興趣,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講述口語交際能力在人們實踐活動中所處的重要地位,以及口語表達能力對閲讀和寫作能力的提高的重要意義。

四、注重開展口語交際專題培訓

口語交際教學要想能切實取得成效,必須通過定向的有計劃的口語交際專題訓練,讓學生在集中地、高效率地把握有關口語交際的專業知識的同時,真正提高口語交際能力。要進行口語交際專題培訓,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必須在時間上給予保證。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每週應設一節口語交際課,這樣才能保證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生活實際,對他們進行專門訓練。

其次,專題培訓的方式要儘量豐富一點。根據不同年齡和性格特點的學生的實際情況,口語專題訓練的課型大致可以設計為講評課、練習課、指導課、情境交際課、討論課、鑑賞課等諸多類型。

第三,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交際習慣。教師要通過專題訓練,讓學生明白,口語交際是一門藝術,良好的交際習慣有助於交際的成功。

五、拓展課外實踐渠道,注重口語交際的相關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社會學認為,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社會交往就是人的社會存在方式,是在一定歷史條件下,人與人之間相互往來,進行物質、精神交往的社會活動,而社會活動是口語交際的源泉,所以要把口語交際訓練與真實的廣闊的社會課堂結合起來,在真實的社會情境中切身體驗口語交際。

在學生的課外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交際活動,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這些活動展開學習和鍛鍊,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提高。教師可以從三個方面引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實踐。

首先,可以利用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進行口語交際實踐。除了正常的教學活動外,故事會、報告會、演講比賽、辯論會、戲劇表演、遊戲活動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非常多,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準備、參與、總結等環節,鍛鍊學生的交際能力。

其次,抓住家庭生活提供的口語交際機會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教師可以請家長配合,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如請家長忙裏偷閒,做孩子的忠實聽眾,及時糾正孩子的語病。

第三,利用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為學生提供實用的口語交際話題。社會是個大課堂,能為學生提供無數的實用性很強的口語交際機會。如商店購物、看望病人,聯繫參觀活動,請教問題,與人交流,實地採訪……這些話題都是讓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的極好材料,充分利用起來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在實施這項教學策略時,應該把握實踐性原則,口語交際本身是一種社會活動,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實踐中學”比單純進行口語交際方面的知識傳授效果要好得多。

六、在雙向互動中,完成具體的交際目的

交際學認為,口語交際是交際雙方面對面的一種對話活動,交際雙方都不斷地發出信息,接受信息;“説”者和“聽”者的身份隨着人際交流的需要而不斷轉換;説者“説”時,要注意聽者情意態度的反饋,並隨時調整自己的“説”;聽者“聽”時,需要根據説者的“説”,及時作出相應的對答;交際雙方的“聽”與“説”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因而,口語交際是一種信息雙向交流的言語活動,是“聽”者、“説”者雙方互動的過程。大量的事實證明,只有在動態的口語交際中,才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思維的敏捷性,條理性和深刻性,提高學生靈活、機智的聽説能力和待人處事能力。

口語交際教學的互動方式大致有三種:

一是師生互動。這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交流與溝通的方式。師生之間的互動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老師問,學生回答,而是讓教師和學生進入一個地位平等、人格平等的交際網中,在民主平等的氛圍中,共同參與交際活動,學生的思維不用受教師思維方式的影響,他們可以利用自己真正的自主思維表達出獨到的自主的言語,這樣就能有效地避免語言交際的失真現象。

二是生生互動。生生互動是同桌之間,小組之間,運用説、問、評、議、比等方式進行合作交流,以求共同提高的思想交換過程。

三是羣體互動,這是一種小組式的合作學習的集體式大討論。同時,口語交際的核心是“交際”二字,交際是一種有目的的互動行為,交際主體運用語言以及表情、眼色、手勢、姿態等方面進行交流和溝通,歸根結底是要保證交際目的的實現,即通過交際雙方的雙向互動,解決具體、實際的問題。

七、口語交際教學必須與閲讀和寫作教學相結合

葉聖陶先生認為:語文教學就是讀、寫、聽、説四項訓練,這四者之間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的。聽説能力是讀寫能力發展的基礎,讀寫能力發展的同時,聽説能力也會得到有效的提高,這樣看來,聽説能力訓練和讀寫能力訓練之間始終存在不可分割的關係,所以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能力訓練是不應離開閲讀和寫作教學的。

教師在閲讀教學中可以利用課堂提問的方式啟發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在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的同時,提高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這裏説的課堂提問包括教師提問和學生質疑兩方面,利用寫作課同樣也可以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在寫作課上進行口語交際訓練主要可以抓住兩個環節:一是寫作前的討論;二是寫完後的評講。

寫作前,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討論關於文章的審題、選材、構思、主題等方面的問題,這樣做既能指導學生如何寫文章,又能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文章寫完後,教師可組織學生比較文章的優劣,發現文章的優缺點,再口頭髮表意見,進行評議和修改。

總之,在人類享有高度文明的今天,在追求個性發展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的交際活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直接,更加頻繁,這對一個人的口語交際能力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語文教師一定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巧妙合理地安排口語交際活動,幫助他們適應社會語言交際的實際需要,讓他們做自己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做未來的主人。

參考文獻:

[1]潘紀平.語文教育新論[M].北京:開明出版社,2001.

[2]張祖春,王祖琴.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簡明讀本[M].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3]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Abstract: Oral teaching is very important and it is necessary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imes and society. Howev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iddle school oral communicative teaching is not satisfactory. Based on the author’s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reflection, this paper points out English teaching should take new measures in order to accomplish oral communicative teaching.

Key words: oral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ve ability; Chinese qu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