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資料

讓沉睡的口語交際活起來(教學論文)

欄目: 教學資料 / 發佈於: / 人氣:3.29W

   口語交際,就是交際雙方為了特定的目的,運用口頭語言和適當的表達方式進行的思想情感的交流。它不是簡單的聽話加上説話,而是雙向互動的。它是一種在交流中表現出來的靈活、機智的聽説能力和待人處世的能力。它是現代公民必備的能力,旨在“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但是,能讓學生説出正確、流利、得體的語言,以較好地達到自己的交際目的並非是件容易的事。“口語交際”成為語文教學的難點之一。特別是農村學校,“口語交際”更是常常遭遇尷尬,常有“死課”(不肯交際)、“亂課”(遊離目標)的情況出現。如何改變現有教學情況,讓“沉睡”的口語交際課“活”起來呢?自從我把一個班從一年級帶到五年級,在這五年裏,我就對口語交際教學不斷探索,最終總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來。

1、先做後説

在口語交際課上,學生常常感覺無話可説。為了豐富他們“説”的內容,我採用的策略是“先做後説。

“先做後説”就是在實踐活動中,調動學生所有感官參與,觀察、觸摸、品嚐,然後再組織討論、交流,使其語言活潑、生動、具有生活氣息。如:在執教《有趣的遊戲》一課時,我就是這樣組織形式活動的。首先讓同學們説一説,你是喜歡什麼遊戲?然後迅速自由組成活動小組,到操場做自己最喜歡的遊戲,在做的過程中,要注意這個遊戲什麼環節最有趣!時間15分鐘。最後活動結束了,同學們開始交流,通過親身體驗過遊戲後,同學們説得眉色飛舞,不時還笑得前仰後合。

2、思前想後

看圖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是低年級交際課堂經常用的教學形式。圖畫生動、形象,但固定的內容經常會框住學生的思維。雖然他們説話的興趣很高,但多是使用相同句式,重複着相同的內容,即使有所不同,也只是換用一兩個字或詞語,換“湯”不換“藥”。為提高説話訓練的效果,我才用了思“前”想“後”的策略。

思“前”就是根據圖意,合理想象前面發生的故事內容;想“後”則是依據圖意對故事的結果進行續編,是單獨呈現的畫面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和連續性。

3、問題引路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經常會指一名或幾名學生讀書或講故事,要求其他學生邊聽邊思考問題,讀完或聽完後,老師要求學生回答問題時,他們卻紛紛低下頭,躲避老師的目光,怎樣幫助學生邊聽邊思考?我採用的方法是“問題引路”。“問題引路”就是藉助小故事帶出問題,要求學生邊聽邊記,並思考與故事有關的問題,然後在交流在解答。

4、關注個體 在班裏進行口語交際時,有少數學生很少表現的機會。據我觀察,他們都屬於性格內向、平時不善言辭的學生。為了給這類學生表現的機會,在口語交際課上,我常常讓他們穿插到個別小組中去,因為在小組活動中更便於“關注個體”,因為每個學生都是等待開墾的金礦,都有開發的可能和潛力,也存在着差異。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以小組的形式展開口語交際,是每個學生面對面的交流,多向互動,為口語交際營造了真實具體的情景。

5、情景再現 在口語交際的訓練中,我發現大部分學生交際能力較差,尤其是農村的學生,説話口語不清、語無倫次,“能説會道”者寥寥無幾。於是我採用“情景再現”的方式,讓學生進入角色體驗。創設情境,就是把學生帶入某種假設的情境,使學生如臨其境,從而激發交際的慾望。豐富多彩的生活給口語交際教學提供了活水源泉,教師只要用心捕捉這些現實生活現象,定能發展迅速的口語交際能力。

6、演課本劇 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應進行長期培養和鍛鍊。在語文課上,我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對學生進行口語訓練,“演課本劇”是一個很好的交際訓練的方法。在課文學完之後,演一場聲情並茂的課本劇。這樣,在訓練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同時,深化了學生對課文主題的理解。就在本學期剛學完《將相和》這篇課文,同學們瞭解了藺相如的機智、勇敢,尤其對《完璧歸趙》這段故事中藺相如與秦王之間的較量很感興趣。

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教師應採取多種形式,以提供儘可能多的機會,讓每個學生參與之中,在動態的口語交際中反覆經歷、體驗,給學生充足的語言實踐的時間和空間,真正讓學生在互動中實踐語言,培養口語交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