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留守兒童教育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6.61K

導語:對於留守兒童教育,大家有怎樣的論述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留守兒童教育論文,供各位閲讀和參考。

留守兒童教育論文

留守兒童教育論文(1)

 一、目前留守兒童存在的教育問題分析

1.學習成績不容樂觀

留守兒童在山區農村往往由自己的爺爺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看護,他們的文化水平偏低以及文化覺悟不高,導致了留守兒童的成績不好。通過對山區農村留守兒童學習成績的調查發現,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出現兩極分化問題,學習成績好的留守兒童往往是因為他們的監護人對其進行嚴格的管理和指導,讓留守兒童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而學習成績差的兒童,往往是監護人關心不足,認為學習是沒有用的,不注意對留守兒童學習興趣的培養,沒有讓留守兒童形成正確的認識,按時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

2.不好的行為習慣

很多農村的留守兒童由於從小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養成了不好的行為習慣。這主要歸結為留守兒童往往不聽從年邁的監護人勸導,認為自己的爺爺奶奶不能理解自己,更有甚者不但不聽從長輩的教導還頂撞自己的長輩。大部分留守兒童寧願與自己的朋友去家鄉以外的地方玩樂,也不願意聽從長輩的教導,從而出現了留守兒童不聽管教、違反校規的現象,尤其是正處於叛逆期的男孩子,逃課上網,結夥鬧事。正是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讓留守兒童養成了不好的行為習慣。

3.情感教育的不足

目前,留守兒童存在十分嚴重的心理問題,主要是由於孩子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缺失,尤其是父愛的缺失。通過對留守兒童的調查發現,大多數兒童難以感覺到幸福,並且會產生負面情緒,加之農村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的缺失,讓留守兒童遇到情感和心理問題時無處傾訴,漸漸變得自卑、沉默寡言,不願與人交流,加之,隨着父母外出打工時間的延長,心理問題更加嚴重。此外,部分學生出現嚴重的性格問題,不懂得與人和睦相處,並對別的小夥伴存在敵意,這些問題的出現都要歸結為學校教育的不完善,無法及時發現留守兒童的心理變化,讓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嚴重。

 二、留守兒童出現教育問題的原因分析

1.學校因素

留守兒童出現教育問題,主要歸結為教育理念的不足和師資隊伍的不完善,如部分農村學校違背教學理念違規收取借讀生,讓留守兒童無法接受公平的教育,甚至部分貧困兒童無法獲得受教育的機會。另外,農村學校對留守兒童不夠重視,沒有充分關愛他們和幫助他們,讓留守兒童無法感受學校教育的温暖和教育的公平性,從而讓他們覺得學習是無用的,只是在浪費他們的時間,打擊了留守兒童的學習積極性,使山區留守兒童的教育出現問題。

2.家庭因素

由於留守兒童的父母的外出打工,使留守兒童的第一任老師由父母變成爺爺奶奶,爺爺奶奶將自己的人生觀念傳授給留守兒童,而爺爺奶奶的觀念往往是陳舊的、落後的,如認為學習是沒有必要的,勞動才是最重要的。正是留守兒童的父母關愛不足,沒有讓留守兒童形成正確人生觀念和意識形態,或者説留守兒童是輸在教育的起跑線上。

3.社會因素

由於農村的精神建設相比於大城市還十分落後,沒有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不良的社會風氣讓留守兒童的發展偏離正軌,逐漸迷戀上網絡遊戲,加之山區農村教育和監護力度的不足,留守兒童可以輕易出入網吧,導致留守兒童誤入歧途,山區農村教育難以順利開展,出現了許多教育問題。

 三、結語

留守兒童的出現是由於人口流動和城鎮化進程造成的,是難以根除的社會問題,如何正確的處理留守兒童問題,不僅關係到兒童的健康成長和家庭關係的和睦發展,更關係到國家的穩定,為此,相關研究者要充分認識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採取有效措施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

作者:鍾曉琴 單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裏仁鎮中心校

留守兒童教育論文(2)

 一、留守兒童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

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兒童與父母的溝通、來自父母的.關心,對其心理的健康發展起着重大的影響作用。兒童心理健康的關鍵是要有良好的家庭心理環境,留守兒童由於生活在一個特殊的成長環境裏,長期與父母分離,缺乏交流,因而更容易出現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突出地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自卑。自卑心理產生於人際間的比較。留守兒童經常看到其他同學朝夕與父母相伴,有人關心和疼愛,而自己卻沒有,相比之下必然會感到失落和自卑,不愛説話,不愛和別人交往,自卑內向。自卑感是一種負向的情緒體驗,嚴重影響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二是逆反。留守兒童有自己獨特的體驗和感受,其內心較其他兒童更敏感,對老師及監護人的管教更容易產生牴觸情緒,總感到有人在欺負他,壓抑難平。這種負面的情緒極易使他們產生較強的逆反心理,以自我為中心,不聽從正確的管教,與老師及監護人對着幹。三是任性。任性並非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後天的生活中,他人對其合理或不合理的要求盲目滿足造成的一種心理特徵。這主要是由於祖輩監護人不知道如何對待孫輩們的各種需求,過度溺愛、放縱造成的。

(二)道德品行方面的問題

留守兒童的父母長期在外打工,沒有辦法照顧孩子,大都對孩子產生了比較強烈的愧疚感。於是,他們就用“金錢+物質”的方式來彌補孩子缺失的親情。這極易使孩子滋生好逸惡勞好、拜金主義等思想,形成享樂主義和功利主義的人生觀,他們只知道單向接受愛,不知道去施愛,對家人、師長、鄰居、朋友冷漠少情,缺乏社會責任感。再者,由於監護人年齡較大或者是忙於農活,精力有限,對留守兒童物質上給予的多、精神上關心的少,品行上溺愛的多、教育上引導的少,無暇顧及留守兒童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也很難與留守兒童進行思想交流,一般的是放任自流。這樣長期缺少有效的管教,有些留守兒童的道德品行處於自然放任的狀態,缺乏必要的自律性和自覺性,道德意志薄弱,交往了一些不良少年,形成了一些不良的習慣,如吸煙、喝酒、賭博、沉迷上網等,有的甚至觸犯了法律。

(三)安全方面的問題

關於留守兒童安全事件的報道有很多。農村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往往認為只要讓孩子吃飽穿暖就盡到了責任,而且學校、家庭之間存在安全銜接上的“真空”,留守兒童在校外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成了“自由人”,同時由於孩子自身在心理上缺乏防範意識,生理上也沒有足夠的自我保護能力,因此,這些孩子的安全受到嚴重威脅,極易成為不法分子的目標。根據公安部的統計:農村留守兒童已成為受各類犯罪侵犯的高危人羣,其中,留守女童容易成為性侵犯的對象,並且留守女童在性侵犯面前是最措手無助的,犯罪分子也往往最容易得逞。此外,留守兒童發生溺水、車禍、火災、觸電等意外而致傷致殘甚至死亡的比例遠高於其他兒童。除了以上這些來自外部的傷害,有些留守兒童還面臨另一種安全問題,即離家出走。留守兒童的父母都在城市打工,他們想念父母,嚮往城市生活,再加上在農村缺少管理和控制,於是,他們就會離家出走,想去城裏找父母但卻走失,從而加大了安全問題發生的可能性。

 二、解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面臨問題的建議

(一)政策方面的引導

1.打破僵化的户籍管理制度的束縛

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措施是結束留守,但是我國目前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極大地制約着農民工及其子女的就業、教育、社會保障等多個方面。因此,應儘快打破這種僵化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的束縛,制定政策,使農民工承擔與市民同等的義務,享受與市民同等的權利,給農民工與市民同等的國民待遇。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工與其未成年子女長期分居兩地的狀況,讓越來越多的留守兒童結束留守生活,與其他孩子一樣享受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權利。

2.加強政府統籌管理

在目前無法改革户籍管理制度的情況下,要加強政府統籌管理,加大社會支持的力度,提高農民工的待遇,增加城市教育設施,改善農民工子弟就學條件,降低收費標準。有條件的城市可以利用已有的教育資源開辦寄宿制學校、假期學校等,為農民工將孩子帶在身邊生活和學習創造條件。

3.加強鄉鎮文化建設

鄉鎮應加強文化建設,撥出專項經費建圖書館及體育活動場館,同時下大力氣整治學校周邊的環境,打擊違法經營的電子遊戲室、網吧等,從根本上消除對孩子的各種精神污染,給農村留守兒童創設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二)加強農村學校建設,充分發揮農村學校的作用

1.儘量實施寄宿制度

儘量實施學生寄宿制度,加大對農村留守兒童的監管力度。留守兒童白天在學校有老師的監管,下午放學後離開學校,本該由父母管教的時段,現在卻是空缺,是極易出現問題的時間。如果實行寄宿制,讓學生24小時在學校裏學習生活,由學校集中監管,這樣既監督了孩子的學習,又照顧了孩子的生活,同時又保障了孩子的安全,避免了很多問題的發生。

2.建立留守兒童的管理檔案

沒有條件實行寄宿制的學校,可以為農村留守兒童建立特殊檔案,對留守兒童分類登記備案,掌握每一個留守兒童的學習與生活情況,不但隨時能與孩子的父母及監護人聯繫,而且對留守兒童的父母及監護人也起到了督促作用。

3.開設一些有針對性的課程

學校應該根據農村留守兒童的特點,開設一些有針對性的課程。如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方面的課程。有條件的學校可設立心理輔導教師,對留守兒童的各種心理問題進行疏導,幫助他們解決各種困惑,培養其健全的人格,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使其能健康發展。

4.開展各種有益的活動

學校要開展各種文體活動及有益身心的活動,使留守兒童能排解心中的壓力,加強自身的教育。可以請一些德高望重的學者、道德模範或是外出打工的家長來學校作報告,傳遞正能量,以自己的親身經歷教育學生,培養他們的集體主義精神及積極向上、自強不息的精神。

(三)家庭應重視對留守兒童的教育

1.父母要把子女的教育放在頭等重要的位置

父母要把子女的教育放在頭等重要的位置,克服困難,儘可能地創設條件將孩子帶在身邊,正確處理創收與教育子女的關係,不能以犧牲孩子的成長來換取眼前暫時的收益。在確實沒有條件將孩子帶在身邊的情況下,更要注意與孩子的溝通,常給孩子、監護人、老師打電話,及時瞭解孩子各方面的發展情況,同時也讓孩子時刻感受到父母的關心和愛護,以促進其身心健康成長。

2.提高留守兒童的監護人的認識

留守兒童的監護人要認識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對於留守兒童不能只是“重物質、輕教育”,讓孩子吃飽穿暖就行了,要儘可能地為留守兒童創設一個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經常與學校的老師聯繫,隨時瞭解孩子的學習和表現,注意教育方式,對孩子進行及時地引導教育,促進孩子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留守兒童教育論文(3)

 一、學校方面

第一、學校要奉行“一崗雙責”的安全責任理念。學校所有職工人員,除了自己的教書或行政等職責外,都需要主人翁的精神參加到安全文明校園的創建活動中,紮實的落實在實際工作中。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把安全文明教育切實的滲入進去,潛移默化,寓教於樂。

第二、學校與家庭要建立好“留守兒童”的個人檔案,由學校統一部署管理。由此瞭解好兒童的家長和監護人等的信息,加強與他們的溝通,完善學生的寄宿制。另外需成立“留守兒童”的家長學校,對其監護人進行培訓,協助委託監護人掌握正確的家教方法,及時瞭解他們的生活和學習動態,切實關愛兒童。

第三、實施責任幫扶制度。可以在學校開展“扶貧扶志活動”,以及學生間的“手拉手”傳遞愛心活動;另外可建立“留守學生獎學金制度”,制定相應的獎學金獎勵制度,對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給予一定的幫助和鼓勵。

第四、學校要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增強他們內在的信仰和激情,提升學生的精神文化素養,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使其正真的有一個快樂的學習環境,身心發展都得到應有的關懷與體恤。

 二、家庭方面

第一、父母在外出打工之前要多考慮孩子,儘量做到以孩子為先,如果兩人都出去的話要安頓好孩子的生活教育問題,也可一人外出,一人留家照顧孩子。外出回家後,應多到學校及鄰居等處瞭解孩子各方面狀況,定期電話聯繫監護人和老師,掌握子女心理和學習情況,隨時關注孩子的成長情況。在交流方面,要積極鼓勵孩子認真學習,給予他們心靈方面的正能量。切忌過度的物質滿足,防止物質的彌補給子女給子女的越軌行為製造温牀,導致他們無法抵制外界的誘惑而走上歧途。

第二、父母要委託好監護人,儘可能避免監護人(除父母以外)漠視孩子交流思想的要求,或是放任孩子,或對孩子的態度十分冷淡,或是對待孩子粗暴等情況的出現。孩子幼年時期的心靈極易受到創傷,受創之後的心靈很難撫平,給孩子找好監護人是重中之重。

第三、監護人要有飽滿的熱情參與到學校為留守兒童所設立的各項集體活動中,定期參加法律知識的宣講課程,切實履行自己的職責,不能僅僅做到保證孩子不被餓着或凍着,要切實關注他們的心理髮展以及人身安羣;此外,要提高自身文化素養,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作風和學習習慣,更好地為他們的前途着想;主動與學校、留守兒童的父母保持聯繫,共同探討教育孩子的方法。

 三、社會方面

第一、社會媒體要加大宣傳力度。充分發揮共青團組織的積極作用,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構建和諧社會的發展目標,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加大對留守學生的關愛力度。

第二、成立“關愛留守兒童”的民間組織。成立一些“關愛留守兒童社區服務隊”等,建立關愛留守兒童幫扶目標責任制,在全鄉鎮範圍內樹立”一家人“的思想認識。如成立專門的留守兒童學習的助學基金會,匯聚權社會有愛份子的力量,資助那些渴望上學卻因經濟原因無法上學的孩子完成學業。

第三、正真貫徹以先富帶動後富的方針政策,中西部經濟發展的差距,使西部的貧困農民工都外出務工,社會應動員起來,形成良好的互助風氣,加大對西部經濟的投入,中西部經濟發展起來了,外出農民工少了,留守兒童自然也就少了。

第四、企業要幫助員工做好生活安撫。企業員工由於長期在外工作,對留守兒童關心甚少,企業可以自身或與周圍相關企業協調,向有關部門申請聯合辦理一個針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機構;同時企業員工也要進行引導和教育,定期開展員工素質提升教育工作。

 四、總結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留守兒童問題的解決機制,需要我國教育機構不斷完善教育體制,更需要社會各方面的通力合作。目前,留守兒童問題亟待解決,不僅要努力改善他們的生活和受教育環境,還有給他們的思想裏注入積極健康的生活熱情,身心健全的青少年才是祖國未來的締造者。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經濟發展好了,“三農”問題正真解決了,新農村正真實現了,我們構建和諧社會的步伐就穩健了。

留守兒童教育論文(4)

 一、保障留守兒童吃得好是寄宿辦學的重心

民以食為天——留守兒童在校生活的質量事關孩子的健康成長,時刻牽掛着父母的心腸。我們學校始終把保證學生在校吃得好作為辦學工作的重心,重在把好“九道關”確保學生吃得安全放心,即把好體檢關,嚴禁有傳染性疾病的人員從事校園食品加工銷售工作;把好採購關,確保所採購的食品物美價廉,從源頭上杜絕腐爛變質、三無食品進校園;把好儲藏關,按照“先進先出,不易儲藏的先用,腐爛變質的及時清理堅決不用”的思路保證食品儲藏環節的質量;把好加工關,確保加工按程序,落實蔬菜、肉類按規定時間浸泡清洗,廚具按規定分類存放,杜絕問題食品進入加工程序,確保食品隱患逃不過加工關;把好消毒預防關,做到廚具、餐具、工作衣帽等一天三消毒,採取人防技防並舉的辦法阻隔病毒入侵;把好試餐關,加工好的飯菜經過試餐觀察,待試餐人員沒有異常後再用;把好留樣關,對飯菜要足量留存,按規定保管,萬一存在食品問題,便於查根找源,採取有效措施;把好就餐關,提高師生飲食安全意識,發現飯菜有色變、異味的,當即停用,確保萬無一失。除了確保飲食安全之外,還要保證師生吃得飽、吃得好,吃得營養合理、健康科學。為此,學校成立伙食管理委員會,細化每週食譜,科學配餐,時常變換飯菜花樣,精心調劑飯菜口味,保證學生的營養質量。

二、保障留守兒童住得好是寄宿辦學的保障

住得好是廣大務工經商羣眾對留守兒童寄宿制辦學的重要期盼。為保證留守兒童在校住的質量,我們徹底排除宿舍牀鋪、水電等隱患,通過精細化管理,確保學生住得安全有序。為保證學生住得和諧温馨,班主任、生活教師擔當留守兒童的“愛心爸媽”,晚上定時巡查寢室,為喧鬧的學生留下叮囑,為熟睡的學生掖好衣被,為想家的學生送去親情。每天早晨按時督促學生起牀疊被、打掃衞生、刷牙洗臉、擺放物品、整理內務。為給寄宿生營造温馨舒適的居住環境,我們更注重寢室文化的打造,寢室四壁由學生自己動手適當裝飾點綴,各寢室由學生自己命名,如“智慧軒”、“親情家園”、“夢想小屋”、“温馨閣”、“心靈驛站”等,讓留守學生從心靈深處找到家的温馨。

 三、保障留守兒童學得好是寄宿辦學的核心

我們五中的學生大多來自農村,家長自身文化水平不高,且又長年務工在外,家庭教育幾乎為“零”,處於情感“斷乳期”的孩子在學習上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面對這一實情,保證留守兒童學得好自然成為我們五中辦學的核心。為保證留守兒童在校學得好,我們首先從打造教師的高效課堂、興趣課堂入手,大力抓好預習指導,備課、上課的質量,通過豐富課堂內涵,打造魅力課堂,提升學生課堂學習的參與率和學生預習、課堂學習的實效。充分發揮留守兒童寄宿在校時間長的優勢,全面落實素質教育,使這些孩子學中有樂,樂中去學,在輕鬆愉快中增長知識,培養能力。抓兩頭促中間是我們學校提升留守兒童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舉措。眾所周知,課堂不調動後進生的學習激情,他們不僅不主動參與課堂,還會交頭接耳,東張西望、心猿意馬,甚至會成為課堂教學的“破壞者”。多為後進生喝彩,對弱勢學生要善於細心觀察,善於“短”中見“長”,不失時機地發現後進生的閃光點,使他們在認可、讚揚和尊重中樹立起自信。

實踐證明,給學生自信是成功教育的第一祕訣。尤其在留守兒童關愛工作中,教師常用欣賞的目光、讚賞的話語激勵着學生,用寬容的心態接受孩子,從而使進步的學生更有自信,讓受挫的孩子不再氣餒。井小雨同學父母長期在廣東打工,一直由奶奶照顧,由於缺少父母的關愛,再加上性格內向,一直寡言少語,不愛與同學交往,自卑心理異常突出,課堂上很少舉手發言,課外更是沉默寡言,成績越來越差,脾氣越來越暴躁,心理偏差越來越大,班主任觀察到這位同學的變化後,故意找他聊天,試圖打開他的話匣,但他總是被問一句説一句,從不主動搭訕。

課堂上,老師儘量多找他回答問題,課外,主動找他聊天。這天,他突然告訴班主任,他爸爸媽媽的心願是讓他考上大學,但現在成績不好,父母又不在身邊,自己還有沒有希望?班主任不失時機地肯定了他,還給他講了很多名人成功的小故事激勵他,並表揚了他表現好的地方,如字寫得很認真,心地善良等,還把自己的電話主動告訴他,讓他有困難就聯繫……每當這位同學成功時,班主任就不失時機地鼓勵他……一句句温馨的話語、一次次不足道的勉勵幫他樹立了自信,驅散了他的沉默,幫這位同學找回往日的活潑與快樂,幫他煥發了學習的激情!不放棄每一個後進生,鼓勵他們踴躍參與課堂,是我們抓良好的班風學風的重要保障。我們堅持發揮優等生的幫帶作用,使其他學生學有目標,追有方向,使班級乃至校園充滿活力;“兩頭的學生”都抓住了,中間生前有示範,後有“追兵”,自然而然就有了踴躍學習的正能量。

四、保障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成為寄宿辦學的新課題

為保障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我們學校重點在“三多”上下功夫:一是多溝通,走進留守孩子的心靈。溝通是打破留守孩子心理瓶頸的重要渠道。諸多留守孩子心中的喜悦無人欣賞,委屈無處傾訴,這是導致他們孤僻、叛逆,存在心理隱患的重要原因。為暢通師生溝通的渠道,我們學校對“留守兒童”逐人建立親情關愛檔案、動態掌握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方面的情況,對品德行為有偏差、心理有障礙的“留守兒童”及時給予心理疏導,增強其心理調適能力。通過設立“心理諮詢室”、“心語信箱”、“傾訴信箱”、“視頻聊天室”、“愛心廣播站”、宣泄室、綜合活動室等,鼓勵學生通過親情電話、電子郵件、視頻等與家長、親朋保持經常性情感交流與溝通,讓"留守學生"的心裏話有地方説,委屈有地方訴,心結有地方解。

溝通的渠道暢通了,學生有了傾訴、交流、宣泄的陣地,生活自然不再枯燥、心靈自然也就不再孤單了。二是多教育引導,培養孩子良好的成長習慣。習慣養成品質,品質決定人生。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衞生等習慣,學會自律、自立、自理、自強,從小打下良好的人生基礎。三是多關愛,真情感化。通過開展結對幫扶、送温暖活動等讓留守兒童感受到社會愛意,家庭的温暖,讓他們笑對生活,自強不息,陽光而快樂,真正把寄宿制校園辦成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温馨愛巢!總之,寄宿制教育是時代的呼喚,羣眾的期盼,社會的需要。辦好這項得民心、順民意的民生工程需要我們學校的努力,更需要政府的關注,社會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