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小學語文有效教學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12W

摘要:隨着時代進步與發展,素質教育理念的提出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與重視,深受教育界人士的青睞。其中,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對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主要研究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簡要闡述小學語文教育中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意義,相應地提出小學語文教育中實施素質教育的具體措施,以期為促進素質教育在小學語文教育中順利實施,提供一定的參考。

小學語文有效教學論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育;素質教育;意義;措施

語文是一門基礎性課程,奠定學生今後其他學科學習的重要基礎,關係着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提高對語文素質教育重視,積極採取多種教學方式,推動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為學生今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本文主要針對於小學語文教學中素質教育實施的具體策略展開分析,希望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供一定的借鑑。

一、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

(一)基本概念

素質教育屬於一種全新的教育模式,其強調的是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心理素質、身體素質、道德素質、文化素質等綜合素質,讓學生掌握為人處事的方式,提高學生生活與創造能力。為此,素質教育的目標是提升國民素質。

(二)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兩者的比較

素質教育是不同於應試教育的全新教學模式,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就教育目標而言,應試教育以提升學生成績為目標,而素質教育以提升國民素質為目標;二是就教育重點而言,應試教育重點在於成績優秀、可升學的部分學生上,而素質教育的重點是放在全體學生身上,目的在於提高國民素質;三是就教學方式而言,應試教育採用傳統的以講述為主的“灌輸式”教學方式,以此提高學生考試成績,而素質教育的重點在於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採用多種利於學生今後發展教學方式。

(三)對於小學語文教學提出的要求

在素質教育實施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應肩負起這一重大責任,按照小學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小學語文具有工具性與思想性的特點,是義務教學的基礎學科。因此,小學語文教學在實施素質教育中,要從小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奠定學生今後發展堅實基礎。其中,小學語文素質教育包括十分廣泛的內容,除了包括基本的字、詞、句的積累、閲讀、寫作等,還包括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智力水平與情感態度等。總而言之,素質教育對於小學語文教學所提出要求,可概括為習慣、品格與情感三個方面內容。其中,針對於小學語文習慣又可以細緻劃分為閲讀習慣、思維習慣、傾聽習慣與寫字習慣等。對於學生而言,良好的習慣是終身受益的。品格強調的是提升學生語言文字修養,塑造學生尊老愛幼、誠實守信以及樂於助人等優秀品格。情感所強調的是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態度,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二、小學語文教育中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意義

在人的素質結構中,最基本要素是語文素質,而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語文教育對於拓寬學生視野、陶冶學生情感與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發揮着重大作用。也就是説,人才素質品格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語文素質,對於學生今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此,教師應重視在語文教學中開展素質教育,其中,人的素質由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審美素質、勞動技術素質以及智力素質等多個方面構成,而實施素質教育的重點在於塑造學生積極向上的健康人格,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推動與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從課堂出發,在課堂教學中逐步滲透素質教育目標,在傳授學生豐富語文知識同時,更要提高學生的為人處事能力。

三、小學語文教育中實施素質教育的具體措施

隨着素質教育理念提出,人們提高對素質教育的重視。然而,我國素質教育實施中依舊存在着部分教師對素質教育認識不足問題,且受到我國一直以來的應試教育影響,阻礙着素質教育全面實施。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轉變自身落後的思想觀念,提高對素質教育重視,以宣傳板報等多種形式加大對素質教育宣傳,提高人民羣眾對素質教育認識,具體而言,教師在實施素質教育中應着手於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培養學生的文化素質

小學語文教育基本內容是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素質教育理念下,雖然減少學生學業負擔,但是對於學生文化素質提出更高要求。其中,教師在實施素質教育以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中,主要任務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其中,小學教材針對於該方面內容選取部分內容。例如,教材中《晨讀》這一文章講述的是三個孩子充分利用晨間的光陰,大聲的朗讀文章。該文章向學生倡導的理念是應珍惜寶貴時間,努力的學習知識。除此之外,《雷鋒日記二則》中所提倡的“釘子精神”,講的就是時間如海綿中的水,讓學生珍惜平常的點滴時間,抓好每一寸的光陰不斷豐富與完善自己。學生在學習該部分內容時,潛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珍惜時間意識,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二)培養學生的道德素質

道德素質的作用在一定意義上超過文化素質。因此,教師在開展平時教學活動中,除提高學生文化素質,更要努力提高學生道德素質,其中,類似於《中華美德賢士》等文章,學生在閲讀此類文章中,潛移默化中受到道德薰陶,對於提高學生道德素養與水平具有重要意義。此外,教師應從知、情、行三個方面提高學生道德素質,其中,“知”強調的是教師面向學生開展説理教育,提高學生是非分辨能力。除此之外,教師在講授《海豚救人》這一文章中,教學重點不應是講解生字詞,而着重講解動物與保護動物行動關係,讓學生認識到保護動物的重要性,並使其瞭解動物保護具體方式。其次,“情”的重點在於培養學生道德情感,讓學生在認識到好與壞的行為基礎上,並對好的行為產生快樂、滿足等積極情緒,而對壞的行為則產生厭惡、悲憤等消極情緒。例如,教師在講授關於《狼牙山五壯士》的文章時,教師應牢牢把握愛國主義精神,讓學生感受五壯士愛國主義情懷。最後,“行”所要強調的引導學生以實際行動踐行道德,堅決不做違反道德行為。

(三)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

對於小學語言素質教育而言,良好的心理素質屬於重要內容。因此,作為一名優秀小學語文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心理素質,提高學生心理承受能力、抗挫折能力。為此,針對於這一問題,教師在開展日常教學活動中,應引導學生切身感受與體驗挫折感,循序漸進提高學生的抗挫折能力。例如,教師在講授《愛迪生》這一篇文章時,除讓學生認識其中複雜的生字詞之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認識到愛迪生為科學堅持不懈、努力拼搏的精神,端正學生面對挫折的態度,並通過融合學生考試失敗的具體生活情景,增強學生克服生活困難的自信心與勇氣。與此同時,在《地震中的父子》的文章中,主要描寫的是父子在地震中所表現出的患難真情,不斷地提高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讓學生在挫折與困難面前,不退縮,不逃避,而是迎難直上勇敢面對。

四、結語

綜上所述,自素質教育理念的提出,素質教育受到教育界人士越來越多的關注。該教學模式的實施,對於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道德素質以及心理素質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提高對素質教育的重視,轉變落後的教學理念與方式,推動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與綜合素質的提升,從而滿足社會發展對於高素質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吳書仁.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學週刊,2012,(10):49-49.

[2]徐桂麗.素質教育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實施.讀寫算:教研版,2015,(4):40-41.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