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現代漢語教學述評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74W

一、激發興趣,培養學生分析、運用語言的能力

現代漢語教學述評論文

我們認為,現代漢語課程的教學目標在於培養學生理解、分析和運用現代漢語的能力以及初步的語言研究能力,提高學生語言修養。現代漢語有助於學生提高對母語的認識,使之系統化,增強按語言規律辦事的自覺性,使他們在語言運用中既能“匡謬正俗”,又能求異創新,為他們將來從事語言文字工作、語文教學和語言研究工作打下較為堅實的基礎。現代漢語課程面向的是高等學校漢語言文學和相關專業的一年級學生,他們經過高中的學習,大多一開始認為現代漢語就是中學語文的重複,也有的認為現代漢語就是我們的母語,沒必要重視,因而對這門課程提不起興趣。俗話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就要求教師仔細研讀教材,積極捕捉、整理、分析各種各樣活的語言事實,不斷補充、完善授課內容。課堂上,儘量用富有時代感,具有針對性的實例,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現代漢語中枯燥抽象的理論趣味化,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比如在講解詞彙時,可以儘量多舉一些學生身邊的實例,讓他們參與其中討論、辨別,選擇最準確、貼切的詞語表達。語言是隨着社會發展變化而變化的,其中最顯著的就體現在詞彙上,“神馬都是浮雲”、“有木有”等網絡詞語產生的原因何在,又為何會普及開來,這些問題都可以讓學生各抒己見,教師做引導、總結。漢語詞彙豐富,同樣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詞語來表達,比如以稻米為主食的南方,稻穀叫“谷”,脱殼的叫“米”,煮熟的叫“飯”;而在北方,稻穀叫“稻子”,脱殼的叫“大米”,煮熟的叫“米飯”。

也可以給出一個詞,讓不同方言區的同學分別説一説家鄉方言的表達,比如北京話“一個蘋果”,量詞用“個”,蘇州話用“只”,福建、廣州話叫做“一粒蘋果”。這些在講課的時候適當補充,讓學生時刻體驗活的語言就在自己身邊。學習文字時,將漢字與文化結合起來。因為語言不僅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也是文化的載體。分析漢字的造字法,可以通過有趣的例子將理論形象地講解。如“貝”字做偏旁的漢字,多和錢財有關,這是因為古人曾用“貝殼”充當貨幣商品。又如從“取”的甲骨文字形可以看出是用手拿耳,古人打獵或打仗用手拿左耳作為立功的憑證。從“男”“、女”的造字上,可以看出古代男女不平等的歷史事實。也可以適當穿插字謎、拆字、填字的遊戲,寓教於樂,讓課堂變得生動活潑。掌握基礎的語言知識,靈活創新,開闊眼界。現代漢語教學目標主要在於學生能夠運用語言,學會分析語言現象,並具有一定的語言研究能力。學生不僅要學會語言知識,更要具備一定的分析能力,要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充分發揮語言工具的作用,將其應用於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而不是僅僅讓學生死記硬背,那樣只能將理論僵化,無益於學生理解和掌握。

引導學生活學活用,比如講到規範用字,可以提前讓學生蒐集身邊或見到的不規範現象,並分析其優劣。學習修辭時,選取名家經典語段,仔細推敲、分析,使學生學會遣詞造句,形成較好的表達效果。現代漢語課堂在教授漢語知識的同時,也要注意培養學生一定的語言研究素養。大膽質疑,小心求證,產生一種問題意識。“盡信書不如無書”,引導學生敢於質疑,永遠站在問號的前面。如發現與語言事實不符的情況,及時指出並分析。讓學生帶着疑問進入課堂,積極思考。能夠從平時的語言事實中,發掘出隱藏在背後的規律。比如“他的老師當得好”能説,而“他的教師當的好”一般不這樣表達,這其中的原因何在?又如在“把+名詞+動詞重疊”的結構中,“把桌子擦擦”、“把書讀讀”、“把馬溜溜”,都是適當的表達,而“把桌子買買”、“把書藉藉”、“把馬騎騎”卻一般不這樣説。這其中的規律又是怎樣的,可以讓學生蒐集類似語料,歸納分析,從而得出答案。

二、理論聯繫實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語言理論是一個靜態的知識體系,但語言能力的培養卻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需要不斷用實踐去培養和強化。理論的終極目的就是指導實踐,現代漢語也一樣。它除了要求老師的課堂講授之外,還需要學生參與進來,成為實踐主體,發揮能動性積極主動地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將書本上的理論切實地和社會生活聯繫起來,激勵質疑,培養學生的創造性,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學知識,不斷地提高語言素養。從形式上來劃分,現代漢語分為書面語和口語,在教學上兩者應該兼而有之。然而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由於課時有限、教學內容繁多、教學觀念守舊等因素影響,現代漢語課大多是沿襲學習理論知識為主、實踐教學為輔的模式教學,就形成了重視書面語教學,而忽略口語訓練的局面。學生經過一年的學習,儘管試卷成績良好,卻不能流利地表達。

常見的是有的學生回答問題語句不通,思路混亂,有的學生普通話表達還不過關,有的學生經常帶有“然後”、“就是説”等的口頭禪,因此為了全面提升學生的語言素養,進行專門的口語訓練是十分必要的。“一言喪邦,一言興邦”,口語表達在社會生活中發揮着巨大的作用。首先要讓學生樹立自覺口頭訓練的意識。生活中我們每天要與人交際,幾乎天天都在使用語言,當與別人交談時,要注意分析別人的語言,有意識地積極調整自己的語言行為,便於人與人之間的順利交際。其次,開展“今日我主場”的課前3分鐘演講活動。每節課前可以讓同學圍繞指定話題或自備話題,進行3分鐘的演講。從音、義、技來要求學生,逐步實現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流暢地表達。音主要從發音、吐字、語調、節奏來把握,克服學生吞吞吐吐,糾正學生的不規範發音,能夠做到發音吐字清清楚楚,易於讓人明白。義主要是演講的結構和內容上,要求結構清晰、主旨明確、內容豐富。技就是演講的技術性,要求學生注意站姿、眼神交流和手勢語等的運用,克服膽怯心理,得體大方,形成自信從容的交際風度。我們所學的語言知識對於説話和寫作大有裨益,教師要及時更新授課語言,結合生動新穎的語料,將語言教學與社會、時代、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在教授文字的時候,有許多關於國家新時期的語言文字工作方針、政策,其中就有和社會緊密相關的語言運用上的規範化問題等,不僅要讓學生了解相關的政策法規,同時也要讓他們參與其中。比如可以開展社會用語規範調查,街巷名稱、廣告標語、報刊雜誌上使用語言等等都是鮮活的素材,然後撰寫調查報告,開展討論。

這樣學生既掌握了知識,也鍛鍊了調查、分析問題的能力。在語音教學上,要注意糾正學生固有的不準確的發音習慣,讓他們從意識上注意自己的發音。很多學生認為聲母、韻母等內容是再熟悉不過的了,大不必在課堂上再來學習。殊不知我們不僅要學會發音,還要通過與不同語系的語音的對比,對其產生規律性的認識。也有的同學受方言音的影響,個別發音總是出錯,這就要及時糾正和鼓勵學生,讓他們掌握正確的發音方法,多加練習。通過音頻的播放,讓學生掌握準確發音,也可以讓學生做示範朗讀,互相比較,共同提高。在詞彙和語法教學上,可以開展不同形式的討論會、辯論等活動,讓學生在討論中對問題產生深刻的理解。比如,“整”、“忽悠”等東北方言詞,逐步滲透到日常生活中來,這説明了什麼問題,可以以此為論題展開討論,從中能使學生更加明確方言與普通話的關係。同音詞、多義詞是兩個容易混淆的概念,兼語句和主謂短語作謂語的句子也很難分辨,讓學生展開討論,如何分辨,積極思考,教師加以點撥,這樣比起單純的教授效果要好得多。語言理論需要語言事實來支撐,語言事實也需要理論來指導。只有將兩者巧妙結合起來,才能讓學生真正認識到語言理論的價值,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課外還可以組織各種主題的興趣研究小組,比如“漢語方言研究”、“漢語詞彙研究”、“社會用語”等,集中組織,圍繞主題開展研討,積極開展提高語言運用的實踐活動,從中得到語言實踐能力的鍛鍊。如開展推廣普通話活動,使語音教學為推廣普通話服務,還可以組織學生到校報社、網站進行文字校對的相關實踐,組織各種主題形式的演講、辯論、朗誦等活動。這些實踐活動,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了語言課的重要性和實用性,並從中得到很好的語言綜合能力的鍛鍊。綜上所述,現代漢語教學要切實將語言素養成為首要教學目標,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分析、運用語言的能力和語言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