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生活德育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57W

1、本課題在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與趨勢分析

生活德育論文

⑴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與趨勢分析

①生活教育思想中包含了生活德育的諸多理念。明確提出生活德育的概念,把生活德育作為一種德育模式加以理論和實踐操作研究的目前還沒有,但是縱觀古今中外,關於生活教育的論述與思想可謂源遠流長。在西方,以法國啟蒙運動的巨匠盧梭的自然教育(實際上是較早的生活教育理論)和美國現代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最有影響;在我國陶行知先生是生活教育理論與實踐的集大成者。生活教育強調教育與生活的聯接,要求教育活動既關心兒童未來的生活,也要關心兒童的現實生活;強調兒童的主體地位,指出教育要尊重兒童的個性,要依據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進行;還強調兒童自我人格的完善,指出教育既要適應社會發展對人的需要,也要滿足個體自身發展的需要;第四,生活教育強調教學做合一。生活教育的這些主張給生活德育的研究以很大的啟迪。

②道德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道德是通過展現人的生活和在人的交往中形成的。近年來,在德育研究領域,許多研究者已深刻認識到德育目標過高、過空,德育內容過於理性、過於抽象,德育途徑方式過於單一甚至違背學生道德心理髮展規律所帶來的嚴重後果,於是德育需貼近生活,需加強情感性、加強道德主體實踐漸漸成為一種研究的趨勢。

⑵本課題與之聯繫與區別

聯繫:借鑑杜威、陶行知等生活教育的思想及道德心理學關於道德形成和發展的規律,提出和構建生活德育模式的理論和操作樣式,以制訂出符合小學生身心發展並對其終生有益的切切實實的德育目標,創造性地運用並形成重情感、重情境、重實踐、重體驗的具有鮮明現代生活教育特徵的生活德育方式,為提高基層學校德育實效,同時豐富德育理念與德育模式服務。

區別:生活德育的研究在目標上強調最基本的道德生活態度、參與和營造道德生活的能力及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的形成,強調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在方式上強調通過生活實踐進行教育,強調學生道德情感、認知、行為發展的'整合性;在內容上強調以學生生活中面臨的各種道德問題為主要研究內容,即強調德育內容的生活性;在評價上強調開放性,即每個人的道德發展具有不同的特點,道德教育不應該以唯一的標準去衡量千差萬別的學生。總之,生活德育的研究是跳出德育看德育,進行的是理論建構和實踐操作相結合的研究。

2、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

實踐意義:本課題的研究與實踐有利於改變目前德育的單一刻板模式,提高德育實效,促進學生道德成長和個性生活化。同時,研究與實施的過程有利於提高教師對小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理性認識與實踐水平。而且本課題研究的生活德育模式具有較大的推廣價值。

理論價值: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將努力建構起生活德育的理論框架和實踐操作模式,能充實和發展當前小學道德教育的理論和操作模式。本課題實施將為道德教育理論研究提供成功的案例。

四、完成課題的可行性分析

1、課題是在充分研究文獻、瞭解現狀的基礎上提出的,對於課題研究的初步方案向南師大及有關教科研部門的專家、教授提請諮詢與論證,因此本課題符合當前德育改革的方向,具有現實針對性,理論依據充分、科學。

2、本課題研究理論假設合理,目標內容清晰,實施的可操作性較強,階段實施過程與目標都很明確,完成課題的可行性有充分保障。

3、學校九五期間承擔省級立項課題“構建現代生活教育模式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的研究,有一定的研究基礎。而且,本課題研究人員配置合理,既有專家與教授的指導,又有出色完成九五課題的校級領導的親自掛帥,再加上一支“九五”研究中錘鍊、勤學肯鑽、勇於實踐的骨幹教師隊伍,為課題研究提供了較佳的人員保障。

3、課題界定與支撐性理論

課題界定:

生活德育,即重視生活中道德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通過生活實踐進行道德教育,為了提高學生的道德生活質量而進行德育。生活德育強調將道德教育深深地紮根於兒童生活的土壤,讓德育與受教育者個體的日常生活、學習生活、交往生活、集體生活等緊密相聯,用學生自己的生活、自主的活動本身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啟迪與引導,以提升學生的人生境界,讓學生過一種道德的生活,自主地建構道德經驗,提升道德水平。

生活德育研究是在現代生活教育思想和小學生道德形成規律的指導下,在小學教育中構建生活德育理論框架、目標、評價、內容和操作方式,通過研究與實施,改革學校德育方式,提高德育實效性,促進學生基本的道德生活態度、參與並創造道德生活的能力、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的形成。

支撐性理論:

1、生活教育的相關理論。生活教育強調教育與生活的聯接,要求教育活動既關心兒童未來的生活,也要關心兒童的現實生活;強調兒童的主體地位,指出教育要尊重兒童的個性,要依據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進行;還強調兒童自我人格的完善,指出教育既要適應社會發展對人的需要,也要滿足個體自身發展的需要;第四,生活教育強調教學做合一。

2、現代德育價值觀。現代德育充分關注生活中的人,關注人和人的生活,道德教育是為提高人的生活質量服務,引導人去建構個人完滿的道德生活,追求生活的完整性,在完整的生活結構中獲得個性的完滿,實現德育目的。正如魯潔教授在《德育社會學》中所説,德育的終極意義表現在“不僅讓人們去遵守某種社會秩序,道德規範,使社會的發展得以按部就班地進行,它還要促使人們找回那個已經失落的世界,失落的自己,使人們擁有世界,擁有自己。”

3、主體教育思想。道德是貫注着人的主體精神的自由自覺活動。道德作用的發揮及其存在無不以人的主體性的發揮和人的自由自覺為前提。道德行為的本質是主體性的。先天心理圖式的存在決定着即使是0歲的嬰兒也不等於道德上的“白板”,他們已經通過社會性遺傳,獲得了社會性心理文化特徵,因此兒童從一開始就是道德生活的主體,而不是道德容器。我們應該把學生視為具有獨立人格、自主意志、選擇願望、自主負責性的主體。

4、現代德育實踐觀。道德的本質在於實踐。首先從德育目標看,既包括對學生道德認識、道德情感的培養,也有對學生道德心理、道德行為的鍛鍊,而歸根到底是道德信念和道德行為的統一,所以德育目標本質上是實踐的。其次,學生的道德是在活動和在交往中形成的,活動和交往的本質是實踐的,所以德育過程本身應該是一種實踐活動。第三,德育實踐活動才是檢驗學生道德素質高低的唯一標準。所以,德育應該是德育主體的一種實踐活動。

5、道德心理髮展的相關理論。人的品德是在一定的心理背景下和活動過程中形成、發展的,德育離不開心理學所揭示的心理活動的形式及其規律的指導。小學生在道德生活中的主體性尚處於不成熟、不穩定狀態,尚處於由他律向自律、由模仿向創造、由順從向選擇,以及由潛在的主體向現實主體、由自發主體向自為主體的矛盾轉化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認識兒童這些特點,在德育過程中,充分順應學生的身心特點和道德心理髮展水平進行教育。

4、理論假設與研究目標(研究目標分解與具體化)

理論假設:道德是在道德生活實踐中形成和發展的,道德形成過程是一個主動、整體建構的過程,也是個性化和社會化統一的過程。本課題期望通過構建和實施生活德育的實踐操作模式,提高德育實效,促進學生的道德成長,培養學生最基本的道德生活態度、參與和創造道德生活的能力以及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研究目標:

①研究形成生活德育的理論框架、目標、評價、內容和操作方式。

②改變教師的德育觀念,提高教師的德育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具有正確的道德認識、健康積極的道德情感、堅強的道德意志和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5、研究內容設計(研究內容的分解與具體化,含子課題的設計)

⑴生活德育的理論框架研究。在充分佔有文獻資料的基礎上,通過較為系統的學習、思考與梳理,對生活德育的內涵、特質、價值觀、學生觀、活動觀及生活德育的原理提出自己的見解,以建構起生活德育的理論框架。

⑵生活德育的目標體系研究。生活德育重在培養學生最基本的道德生活態度、參與並創造道德生活的能力以及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讓學生過一種道德的生活。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由於其身心發展與道德心理髮展水平的不同,在道德生活的態度、參與道德生活的能力、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上也應該有相應的更為具體的目標指向。這一子課題的研究目的就在於形成一套符合學生年齡段特點的生活德育目標體系。

⑶生活德育的途徑和方法研究。生活德育在操作方式上應遵循“感性的”、“情境的”、“體驗的”、“踐行的”等基本原則。在具體的實施中,分課堂教學中的生活德育、班級管理中的生活德育、生活德育的實踐活動幾大方面展開研究,以概括並提煉出生活德育的幾種實踐操作模型。

⑷生活德育的評價研究。道德的形成與發展過程是動態變化的,對於生活德育的評價也不應該是靜止的、唯一的,而應該是多元的、過程性的,它具有開放性的特點。

Tags:德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