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盈餘管理運用研究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57W

 摘要:近幾年來,我國企業存在着大量的盈餘管理行為,並呈現出多樣化、複雜化表現形式。日益普遍的盈餘管理行為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業形象,激勵着企業經營者,有利於提高企業價值,但從另一視角看,不規範的盈餘管理行為降低了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質量,誤導了信息使用者的投資決策,影響了投資者的投資信心和證券市場的長期、穩定發展,而且損害了國家的整體利益、中小股東的利益和債權人的利益。如此而言,進一步瞭解盈餘管理的利與弊,把握盈餘管理運用的度,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盈餘管理運用研究論文

 關鍵詞:盈餘管理;利與弊;適度運用

盈餘管理(EamingsManagement)是企業管理當局在遵循會計準則的基礎上,通過企業對外報告的會計收益信息進行控制或調整,以達到主體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為。

一、盈餘管理的特徵

盈餘管理在國內外的企業中被廣泛運用,其特徵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盈餘管理的主體是企業管理當局。企業盈餘管理信息的披露都是由董事會及管理層合力決定的,在盈餘管理中有決定權的一般都是公司的經理、部門經理和董事會。也就是説,會計政策與會計方法的選擇、會計方法的不正確運用、會計估計的變動、會計方法運用選擇的時點和交易事項發生時點的控制等,最終的決定權都在他們手中,他們扮演着運用盈餘管理的主要角色。當然,會計人員也會參與其中,但充當配角。

2、盈餘管理的客體是企業對外報告的盈餘信息。盈餘管理的客體主要是根據公認會計准則、會計方法和會計估計對外報告的盈餘信息。在運用盈餘管理時,必須同時具有空間和時間的觀念。一般會計準則、會計方法和會計估計等屬於盈餘管理的空間因素;會計方法運用和交易事項發生時點的選擇則可看作是盈餘管理的時間因素,但盈餘管理最終的對象還是會計數據本身,也就是説,盈餘管理的最終結果體現在會計收益的數據上。

3、盈餘管理不會增減社會的實際盈餘。會計方法的選擇,會計方法的運用和會計估計的變動,會計方法運用的時點和交易事項發生時點的控制,都是典型的盈餘管理手段。從一個足夠長的時段來看,盈餘管理並不增加或減少社會的實際盈餘,但會改變實際盈餘在企業的不同會計期間或不同企業的分佈。換句話説,盈餘管理只會影響到企業某期或不同企業的會計報告盈餘,而不會增加或減少全社會中的實際盈餘。

4、盈餘管理的目的既明確又複雜。盈餘管理明確的目的,是為了獲得私人利益或局部利益,但與公眾利益、中立性原則則是相矛盾的。盈餘管理的目的非常複雜,特別是在誰是盈餘管理的受益者這一點上。盈餘管理考慮的`主要是企業管理層的利益,如經理的分紅、認購股權、局部利益以及晉升機會等。有時,盈餘管理的受益者又包括了部分關聯股東,甚至政府官員。

二、盈餘管理形成的原因

盈餘管理不是一個單純的會計問題,它與公司內部治理結構和外部監管中存在的制度性缺陷緊密相關。當然,究其根源還是公司內部不合理的權力安排的結果。通過對盈餘管理研究,可以識別公司治理結構中存在的制度性缺陷,找到盈餘管理行為產生的根源。這樣,既可以為相關的法律法規建設提供理論依據,也可以為投資者或其他利益相關者評價公司治理水平提供理論指導。下面,我們分析盈餘管理形成的具體原因。

原因一:委託——代理關係下的道德背離。現代企業理論認為,企業是一系列不完全契約的有機組合,是人們之間交易產權的一種方式。在一系列契約組合中,股東與經營管理者通常採用“委託——代理”的關係,而委託人和代理人之間的利益取向往往不一致,存在責、權、利等諸方面的矛盾。首先,委託人的目標取向是投資收益或利潤最大化,而代理人一般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並非致力於增加企業的價值。經理人為了避免企業在高速發展後出現停滯不前而危及自身地位和利益的情況下,對企業往往採取持續緩慢的發展策略以穩定自己的地位和業績。也就是説,只有當利潤最大化的目標與經營者利益不相牴觸時,他們才會追求投資收益或利潤最大化;否則,將各取其利。因此,委託——代理制度下,經營管理者容易產生道德的背離,為盈餘管理提供可能。

原因二:各契約關係人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在現代企業中,委託人和代理人之間常常信息不對稱。代理人壟斷許多經營過程中的信息,委託人要獲得這些信息,就往往要付出很高的代價,有時甚至不可能得到這些信息。這就使委託代理關係中的激勵與約束機制不相容,代理者可以籍此獲得某種信息的租金,這對委託人而言就是代理成本。同樣,會計信息的外部使用者也很難獲得企業獨佔的內部信息。由於代理者(企業管理者)掌握着信息的製造與發佈權,出於自身利益的原因,會對會計信息進行隱瞞或誇張。因此,對委託人來説也就不可能對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及充分性進行評判,使得現代企業的盈餘管理成為可能。

原因三:會計準則與制度自身存在的缺陷。會計固有的侷限性為管理當局進行盈餘管理提供了操作空間。不同企業的情況千差萬別,經濟環境錯綜複雜,會計準則和制度不可能制定得盡善盡美,必然存在一定的會計選擇。如會計上要求的權責發生制、穩健性原則,在會計確認過程中就會不可避免地滲入職業判斷等許多主觀人為的因素,管理當局也就可能通過操縱應計項目、或有損失來確認虛擬業績或“儲存利潤”。因為政府只能就一般性的會計規範即通用會計準則作出規定,而那些會計政策沒有規定的特殊狀況,就為企業提供了會計選擇的空間,成為上市公司盈餘管理的土壤。

三、盈餘管理的作用

國內外學者對盈餘管理的看法主要有兩種:一種認為盈餘管理是一種欺詐行為,等同於利潤操縱和財務舞弊,它是上市公司為特定目的而對盈餘進行操縱的行為,並非限制在公認會計原則或會計方法內;另一種則認為盈餘管理並不是一種欺詐行為,由它產生的財務報告雖然缺乏真實性但也不是欺詐性財務報告。盈餘管理只是破壞了盈餘數據的公允性,沒有破壞它的事實性,因為它的事項與交易是實際發生的,不是捏造的。同時,盈餘管理並不像財務舞弊那樣對相關利益方只有害而無利,它雖然降低了財務報表的真實性,但在降低契約成本、税收籌劃、合理配置社會資源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積極作用。

就盈餘管理的積極作用而言,一是有助於企業度過暫時的財務危機。當企業處於經營困難,又急需投資資金時,往往採用利潤前推措施。此時,企業一般來説財務狀況不佳,淨資產收益率不能達到配股籌資條件;資產負債率過高,潛在債權人不願意提供信貸支持。企業若提前確認後期的利潤,如,將直線法用加速折舊,降低壞賬損失的提取比例,推遲計提長期投資的減值準備等,那麼,當期利潤定當得以提高,從而使淨資產收益率達到配股要求。同時,這些做法也提高了股東權益率,企業更容易通過舉債方式籌集資金。這樣,可以幫助企業度過財務難關,使企業能有充裕的資金進行生產經營活動。

二是有助於企業減少契約成本。持契約觀(EfficientContractingPerspective)的學者指出,盈餘管理可以降低契約成本。他們認為,會計方法的選擇同企業的組織形式和契約訂立形式一樣,可以減少企業各方之間的契約成本,促進企業價值最大化。考慮到契約的不完備性,需要給經營者一定的會計選擇和處理上的靈活性,以便應對企業環境的變化和其他無法預見的事件。特別是在外圍環境變化影響到企業契約的參考指標時,企業管理當局能夠通過適當的盈餘調整影響契約指標,從而有效地避免再次談判的成本或技術性違約成本,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管理者有一定的盈餘管理能力,對於維護有效合同也是必要的。但是,這種盈餘管理必須以管理者不進行過度的機會主義行為,不刻意損害相關利益集團的利益為前提。也就是説,盈餘管理運用得好,是有利於企業發展的。

三是有助於企業長遠發展。對於生產經營狀況不穩定的企業,實施利潤平滑手段,可以向外界傳遞出一種生產經營穩定的信息,增強投資者對企業的信心,穩定股價,也有助於股東達到財富最大化目標。採取利潤逐年後移措施,使企業業績表現出逐年“增長”的趨勢,有利於樹立企業經營業績穩步增長的良好形象,以吸引更多的投資者。企業若能抓住有利時機,調整生產經營管理,提高市場佔有率,轉“虛增長”為“實增長”,有利於樹立企業形象,實現企業長遠發展的目標。

四是有助於税收籌劃目標的實現。適度的盈餘管理可以幫助企業合理、合法避税,進行税收籌劃。它能在不違背國家税收政策的前提下,既減輕企業的税收負擔,同時又符合税法所藴涵的政策導向。對企業來説,這是一個有益的選擇。

就盈餘管理的消極作用而言,儘管盈餘管理在國內外企業均被廣泛採用,但是,當盈餘管理超過一個合理的度時,就會使會計信息失去公允性、可靠性和可比性,從而誤導信息的使用者,影響市場資源優化配置的功能,破壞社會的經濟發展。過度盈餘管理的弊端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降低了財務報表信息的可靠性。當盈餘管理超過合理的限度時,就很容易轉變為利潤操縱,使會計信息失去相關性和可靠性。而相關性和可靠性是會計信息的兩個根本質量特徵。其中,可靠性是基礎,離開了可靠性,會計便失去了生命力。盈利信息是最重要的會計信息,它被投資者、債權人等外部信息用户用來評價企業的優劣有着重大意義。過度盈餘管理使報表上的盈利信息成為數字遊戲,將嚴重降低會計信息的質量,失去財務報表信息的可靠性。

2、對企業的發展具有一定的風險性。盈餘管理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維護經營者甚至企業的利益,但是也存在較大風險。事實上,許多企業盈餘管理的動機並未充分考慮到企業的未來發展,而只是作為眼前的權宜之計。公司通過盈餘管理增加當期利潤後,將使預期目標利潤變得越來越大。如果沒有同時改善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下一年度若達不到預期目標,為了維護企業形象和公司管理者的利益,只有更加變本加厲地進行盈餘管理,甚至進行不合法的利潤操縱和會計欺詐,最終將破壞投資者對收益質量的信心,導致企業的市場價值下降。《上海證券報》對投資者所做的一項調查表明,利潤在盈餘管理以後的轉回將使投資者失望。公司業績不佳,將導致股票價值下滑等負面影響。

3、局部利益損害全局利益。由於企業管理當局的經濟利益與投資者、債權人及國家的利益存在不一致性,一般情況下,盈餘管理會促使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但是,不能忽略管理當局為了維護自身的經濟利益而損害投資者、債權人和國家的經濟利益的事實。過度的運用盈餘管理,會因為局部利益損害全局利益。當前,美國次貸危機的出現,中國金融市場的不穩定,細究起來,與各企業過分運用盈餘管理手段也有一定關係。如果因為每一個企業為了自身的利益,不加控制地進行盈餘管理,那麼,站在全社會的角度來看,其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4、對整個社會資源配置和協調發展不利。從博弈的角度來看,如果競爭對手採取了過度的盈餘管理,那麼其他企業要保持良好的操守就很難,最終將導致惡性循環和不正常的盈餘管理競爭,使得會計信息失去可比性,投資者將無法區分各個不同企業的好壞,不利於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同時,也使資源(包括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的分配和使用失去效率。上市公司過度操縱盈餘,確實會損害證券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因為在證券市場上,大部分的投資者主要依賴於會計信息來決定是否對某一個企業進行投資。如果管理層過度運用盈餘管理手段,提供不實的會計信息,將會造成資源不合理的配置,使投資者把大量的資源投向經營管理不善的企業。最後,受傷害的便是廣大的投資者甚至國家。全球500家大公司中排名第七的安然公司,在事先幾乎沒有任何徵兆的情況下,突然宣佈破產,以資產總額498億美元創下了美國曆史上最大一宗公司破產案記錄,再一次引起了世界的注意。2005年3月19日,託普集團董事長宋如華通過公司公告宣佈,以2元錢將價值以千萬元計的股權和託普軟件()、託普科技(HK.8135)等兩家上市公司的控制權拱手送人,創下了國內資本市場的一個奇談。這些造假案例的共同特點是,利用會計隱瞞對本公司不利的信息,發佈的是對本公司有利的虛假信息,在一定時期得以維持公司及其相關利益者的利益,最終不僅會自食其果,而且會破壞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平衡。

綜上所述,靠盈餘管理來披露虛假會計信息並不能改變公司本身的不良狀況。安然公司問題的敗露説明虛假信息是一把雙刃劍,既可以使企業獲得暫時的成功,也可以使企業永久身敗名裂。真可謂“成也會計,敗也會計”。過度運用盈餘管理,最後就會發展到造假,其後果不堪設想。那麼,依靠盈餘管理來發展企業無異於“飲鴆止渴”,這是企業管理層者應該謹記的。只要我們合理有度地利用盈餘管理的手段,才能保證經濟往更健康的方向發展。因此,我們對盈餘管理既不能談虎色變,也不能肆無忌憚地濫用;掌握好一個度,是我們用好盈餘管理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