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高校通識哲學課教學的反思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3W

摘要:通識教育是一種是非專業性、非職業性、非功利性的不直接為職業作準備的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的教育,其實質在於對自由的追求和對人文傳統的繼承。哲學作為人文學科的主幹,其目的在於促使人們理解人類與其自身的關係,理解人類內在的期望與理想,這與通識教育注重自由與人文的內涵不謀而合。雖然現今很多高校開設了通識哲學課程,但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仍存在很多問題。因此,着力解決當前高校通識哲學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各大高校踐行通識教育理念有着重要的促進作用。

高校通識哲學課教學的反思論文

關鍵詞:通識教育;通識哲學課;教學策略

自由人教育與通識教育都主張培養健全的、有責任心的公民。當前,一些高校教師對通識教育的認識並不深刻,通識課程被當作一般的課程來講授。但是,通識教育的實質在於對自由的追求與對人文傳統的繼承,它是一種是非專業性、非職業性、非功利性的,不直接為職業作準備的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的教育。它的目的在於培養具有完整的知識結構、健全的人格及有着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認同感的高素質人才。作為人文學科的主幹,哲學研究的主要任務是探討人類的期望與理想在世間萬物的整體格局中的位置。其目的在於促使人們理解人類與其自身的關係並理解人類的內在期望,這與通識教育注重自由與人文的內涵不謀而合。因此,哲學課程是高校通識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由於哲學知識較為晦澀艱深,因此被很多人視為“玄學”。所以,如何能夠將晦澀的哲學知識通識化卻又不失哲學思想的深度成為了目前通識哲學課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通識哲學課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從學生學習層面來看,學生對哲學課的興趣不足

1.學生對哲學課程的期待與哲學的學科性質不符,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筆者曾做過一個調查:一個約有140名學生的班裏,在上《羅素與西方哲學史》這門課之前就已對哲學感興趣的學生只有4人,佔比2.8%。在一學期課程結束後,對哲學產生興趣的`學生比例提升至30%,雖然人數有所增加,但絕大多數學生仍對哲學課程不感興趣。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受當前社會追求實用的風氣影響,“我學習它有什麼用?”成為大多數學生在學習新知識前必問的問題,這也是他們學習的動力。這種“學以致用”的想法並沒有錯,但卻與哲學的性質不符。哲學的目的是“學以致知”,它是一門為了滿足人類對世界的好奇心、為了人類追問人生意義而誕生的學科。哲學的學科性質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哲學無用”的錯誤觀點,學生對哲學課程的期待與哲學的學科性質不符,學生聽課的積極性也大大降低。2.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的不足,影響了學生對哲學知識的接受程度。大學生在過去十多年的學習中普遍習慣的學習方式是教師提出問題後就給出標準答案。這種教學方式忽略了對學生思考能力的培養,也使得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的動力,導致學生缺乏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而這些思維能力對哲學的學習至關重要。因此,思維能力的缺失直接影響了學生對哲學知識的理解和接受程度。3.學生的知識背景不健全,導致他們在學習哲學知識時感到困難。在高中分文理科之後,文科學生基本不再學習數學以外的理科知識,理科學生也不再學習除語文、英語以外的文科知識,這就導致了學生知識背景的不健全。舉例來説,筆者所在的學校屬於理工科院校,理科的學生佔比很大,大多數學生的知識背景偏向理科,對文科知識的瞭解則比較有限。而哲學是人文學科的主幹,研究哲學問題的思維方式和實踐方式與理科有很大區別。這種學習方式與學習思維的差異,導致學生在學習哲學知識時感到困難。

(二)從教師教學層面來看,部分哲學課教師的教學方法存在問題

1.對哲學課的講授偏向理論化哲學系的研究生從導師那裏習得哲學理論,等到自己做教師後,再把這些理論知識灌輸給學生。這樣的教育模式不僅不利於我國哲學教育的發展,還會抹殺哲學追求自由、追求創新的特質。一些哲學課教師並未形成自己的哲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只知傳授哲學思想,卻不能引導學生思考哲學問題,教學偏向理論化。2.教師難以將哲學知識通識化在哲學課的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不能深入淺出地將哲學知識介紹給學生,也不能很好地將哲學知識通識化,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的聽課效果不佳,不能及時地反饋學習成果,這極大地影響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3.在授課過程中不注重對學生的啟發啟發式教學除了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哲學思想的魅力,還可以引發學生對哲學問題的思考。然而,目前一些教授哲學課的教師並未注意到這一點,在課堂上不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不關心學生個人的哲學觀點,也未能引導學生對哲學問題進行深入思考,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習哲學課程時體會不到哲學思想的魅力,教師的教學工作也是事倍功半。

(三)從課程教學層面來看,深奧的哲學思想會使學生產生畏難心理

哲學思想普遍比較深奧,部分內容更是艱深晦澀,這就使得哲學歷來被人稱為“玄學”。對哲學的錯誤認識在無形中給學生帶來壓力,學生擔心聽不懂哲學課的內容,也擔心不能理解哲學家的思想,這種畏難心理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通識哲學課教師的教學策略

通識哲學課的授課教師作為通識教育理念的直接貫徹者和執行者,與學生和教學的關係最為密切。因此,教師應設法將深奧的哲學知識講得通俗易懂,通過合適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學習哲學知識,將哲學知識通識化,並引導學生及時反饋學習成果,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具體來説,教師可從如下四方面着手解決問題:1.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哲學學習觀哲學是一門人文學科,與社會生活的關係極為密切,倫理學、政治哲學等都可以解決現實社會的具體問題。學生應對哲學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哲學並非“無用之學”,而是“大用之學”。哲學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批判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具備了這些能力,不僅有利於學生學習知識,還可以開闊他們的視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2.改進教學方法很多學生不擅於主動思考,教師在課堂上應多給學生提供思考和討論的機會,並鼓勵學生主動提出問題。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互相討論哲學問題並發表自己的看法,然後再講解哲學家對這些問題的理解。這樣可以幫助學生修正自己的觀點,加深對問題的思考,同時也有助於學生思考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選取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話題,從中引出哲學問題。這樣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夠讓學生體會到學習哲學的價值。3.提高自己的備課能力教師在備課時要有所側重,所教授的內容要根據授課對象的專業、知識背景作相應的調整。教學過程中,應時刻注意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發現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有困難時,應及時作出相應的補充講解,逐漸幫助學生健全知識背景。此外,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的文科思維能力,幫助他們掌握文科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4.注重營造輕鬆的課堂氛圍及師生情感培育教師在上課過程中應由易入難、循序漸進地進行講解,應學會將艱深的哲學知識用通俗的語言講解出來,多舉與學生生活相關的例子,通過例子深入淺出地引出哲理。此外,教師要注重與學生建立情感紐帶,用“三心二意”來對待學生。“三心”指的是真心、愛心和耐心;“二意”指的是誠意和全意。只有做到“三心二意”,教師才能體現出對學生的關懷和尊重。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還應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學習的成就感,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激發學生對哲學的學習興趣。講好通識哲學課並不是一件易事,教師除了要保留哲學思想的深度,還要將哲學思想通俗易懂地闡釋出來。因此,教師應反思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並不斷改進教學工作。教師還應以初心對待教學,時刻向書本學習,向周邊的同事學習,向學生學習,向生活學習,向實踐學習,提高自身的素質和教學水平,讓通識教育的理念真正影響每一位學子的人生。

[參考文獻]

[1]哈佛委員會.哈佛通識教育紅皮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2]黃俊杰.全球化時代的大學通識教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3]龐海芍.通識教育:困境與希望[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