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淺析訂單培養模式下的高職英語教學的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31W

摘要:本文擬在探討高職英語在“訂單”教育中的教學模式構建,創立實務情境下的英語教學模式,體現英語的交際實用性,充分發揮英語在複合型人才培養中的輔助作用。

淺析訂單培養模式下的高職英語教學的論文

關鍵詞:“訂單”培養模式;英語教學模式改革;交際實用性

當前我國的高職英語教學一直走不出本科教學的固定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論基礎知識不如本科生紮實,論實踐應用不如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熟練。這種教育顯然偏離了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高職教育觀。高職英語作為一門基礎課程,如何能夠充分而有效地發揮其培養複合型人才的輔助作用。是我們一直在努力探索和解決的問題。本文擬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在“訂單”教育這種新型模式下如何改革英語教學模式,與訂單培養模式緊密結合起來,實現英語教學在人才培養上的實用、夠用、能用、善用的目標。

一、“訂單”培養模式對於英語教學模式的要求

“訂單”教育作為高職教育中的新型教育方式,強調以就業為導向,根據企業需求優化專業結構,創新教學模式,強化實踐教學。在這種教學模式下,以職業崗位能力為主線的教學內容是教學重點,學校深入社會調查、研究、分析專業崗位人才培養目標的職業能力結構。確定該專業應用型人才必須具備的各種專項能力。作為基礎課程的英語教學如果不相應地進行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評價等框架模式的改革。勢必會違背“基礎理論教學要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教高[2002]2號文件)的要求,並影響其發揮培養學生成為“具有使用外語從事某一業務領域工作的能力”即“一線工作的實用外語能力”的複合型人才的輔助作用。

然而,我國英語教學一貫以教師為主導,以語言知識為中心,以閲讀為主要學習途徑,以詞彙量為目標,形成了一種根深蒂固的外語學習文化:教師、教材、教法以及測試都自覺或不自覺地突出知識,學生充當的是語言知識的“容器”,這種學習文化導致的結果是學生學到的語言知識難以轉化為語言技能。另外,教師為主導。重教輕學,學生鮮有加工知識的過程,沒有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機會,他們的語言學習只是完成了進程的一半。這種英語課堂存在的最嚴重的問題就是教學與生活的脱節,無法實現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針對這種弊端,以“訂單”為基礎的高職英語教學改革,首先要了解企業發展對於專業應用型人才的英語的量、質和類的需求,強調英語的應用性和夠用性:其次,要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即英語教學改革必須滿足教育觀念、教育規律、人才標準的發展需要;最後,還要適應受教育者個人發展的需要。即英語教學改革必須滿足受教育者就業、職業發展和個人成才的需要。強調英語的“人本”性。而這三方面應該統一在企業需求下。因此,高職英語教學要適應企業要求,以職業分析為基礎,強調語言知識在生產實踐中的實際運用,開發出具有職業特色的教學模式。

以我院05級、06級酒店管理專業“訂單”培養的學生為研究對象,我們嘗試改革英語教學模式:以職業崗位能力為主線組織教學內容。創立實務情境,借鑑自主學習、任務型教學法、協商式教學等教學理論,融“教、學、做”於一體,將課堂教學與第二課堂結合在一起,同時加強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監控,改革測試評估方式,以此強化學生語言技巧訓練。培養其使用外語從事一線工作的`應用能力。

二、“訂單”培養模式下的英語教學模式改革

2005年以前我院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英語教學計劃中。理論課時幾乎佔到了90%。在這種以知識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下,教師灌輸、學生接受,主觀和客觀上都忽略了技能的培養,致使學生就業時英語知識與職業相脱離,理論與實踐兩張皮,無法實現英語的應用性、實用性、夠用性的原則。“訂單”模式教學開始後,公共英語也相應地進行了改革,英語的教學計劃加強了實踐教學的比例,佔到了教學的1/3。同時,淡化高職公共英語教學與專業英語教學的界限。以企業需求為依據。設計制定了相應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案。在夯實基礎知識的前提下,突出強調了酒店管理工作所必備的常用英語語言技能和相關文化內涵,在教學中融知識、能力和素質教育於一體,形成了適應並服務於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英語教學模式。

1、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改革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真正的“實戰階段”是課堂教學。而教學目標的實現也必須通過課堂教學來進行。有效的課堂學習是學生、教師、任務與環境等多因素的動態協調過程,是師生、生生互動中產生的語言知識構建過程與自主性發展過程,它是認知與情感的融合、形式與意義的統一、知識獲取與學習能力培養的並重。結合“訂單”培養模式的特點,我們提出英語模塊式教學體系。即將課程內容分成若干個模塊。然後根據學科特點和具體目標,搭配、組合。形成包括一些大小不一、有簡有繁、結合實際的完整的應用型主題(Topie)或中心(Center)組成的教學單元。在每個單元中,所有主題都圍繞一個確定的應用性培訓目標和相關的語言知識。單元間形成鏈條,構成統一的“集成模塊”。學生學完一個模塊,就掌握了相應的語境下的語言知識與語言實際操作技能。這樣,在講授這些模塊的過程中。學生不僅獲得英語語言方面的知識。更能學以致用。提高操作語言的能力。真正做到理論知識、模擬、實踐合而為一的教學。課堂教學中不再拘泥於一定的程式或公式,而是將酒店管理內容安排與現階段企業需求和長期的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相結合,以職業崗位能力為主線組織教學內容,選擇適合教學對象的活動和項目,適時適量地引入課堂。重在啟發、引導。為學生留有足夠的思維空間。並且讓學生參與決定教學內容的,使學生自己的輸入成為教學內容資源。通過挖掘和利用學生自身的知識和經驗,使教學內容更加切合實際,更容易被學生感知,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參與意識,繼而提高學習效果。

在整個課堂教學環節中,教師注重“教學做”一體化。做到以學生為中心,以任務為途徑。實現課堂社會化、交際真實化。讓學生在實務情境中學會交際,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體驗、建構、領會和應用語言知識和交際知識,發展聽、説、讀、寫等語言技能以及與他人磋商、交流、協調、合作等交際能力。同時,為了提高學生課外學習的能力和效率,課堂教學要為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課外學習作適當的準備。尤其是關於學習的目標、內容和方法等,教師要對學生做出相應的、明確的要求和指導。

2、加強英語第二課堂的實踐環節

學習英語需要課堂內外的努力。第二課堂作為課堂教學的一個自然延伸和補充,應該起到促進課堂學習的作用。因此我們在酒店管理專業的英語教學中加大了第二課堂實踐這一環節的力度。一方面,課堂上學到的內容和方法可以在課外得到進一步的練習和鞏固,另一方面。通過大量聽、説、讀、寫、譯的語言實踐,達到全面提高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目的。在第二課堂中。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並選出小組負責人,協助教師完成課外監督、檢查以及組織學習等工作,並且在課堂上提供機會。讓學生 展示第二課堂的成果,進一步激勵學生。第二課堂完全以學生為中心,從實踐出發,開展主題模塊式學習。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開展主題教學模式的英語能力訓練,以課堂教學內容為基礎材料,讓各學習小組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自行查找資料,組織語言,模擬酒店管理工作的實務情境,進行聽説讀寫等能力的訓練。由於在同一主題的統籌下,主題詞彙和語言表達反覆重現,循環印證,強化了學生對於語言學習的記憶和保持度,促進長期記憶。這樣學生學到的不僅是語言知識,而且從中獲得啟迪,開拓了思維,提高了英語應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學生在課外的學習完全是自主的、個性化的。學習由興趣引發,學生根據自身語言水平進行邏輯思維,建構信息,建造知識,因而學到的語言是活的語言。掌握的是自己的“英語”。同時,在這種小組協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共享資源。在與同伴的交流中構建個體知識,並且增強了他們的集體歸屬感與榮譽感。以協作的方式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辯證和發散思維,發揮其想象力與創造力,更能體現個人價值,從而更自覺地承擔自主學習的責任。

3、英語學習過程的監控

在學習過程的監控階段,教師在小組負責人的協助下,隨時觀察和督促學生的學習行為。通過與學生交談、問卷調查、採用各種測試手段等方法,及時肯定和鼓勵他們的進步。發現他們學習中的失誤與困難並在心理、知識和方法上加以引導,並且針對不同個體。切實為他們提供合適的學習材料和學習策略,與他們一起規劃學習進度。共同監督學習過程,使他們循序漸進地進入有效的自主學習。這種反饋與指導。會促使學習效果的檢測與評估超越評估本身的工具性作用。從而成為學習手段,使學生感到不但學有所用而且學有所成,更有助於整體教學活動安排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師生間“助”與“學”良性互動的整體效果。

三、“訂單”培養模式下的英語教學模式改革要解決的三個問題

1、訂單培養是高職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之一。以“訂單”為基礎的高職英語教學改革,必須要了解企業發展對於專業應用型人才的英語的量、質和類的需求,強調英語的應用性和夠用性。因此,教師必須要走進企業調研論證,以職業崗位(羣)培養目標為指針、緊扣訂單企業崗位對於人才規格在英語應用能力方面的要求來設置教學內容,滿足訂單企業崗位對英語語言知識和能力的要求,使語言技能與崗位規範零距離。保證學生能夠掌握專業工作中所需的語言知識與技能。成為一名合格的職業人。

2、“以人為本”,着眼於複合型人才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馬克思談及生產變革以及人的發展時。曾講“現代工業從來不把一個生產過程的現存形式看成和當作最後的形式”,現今的工作崗位同人的全面發展的關係正説明了這一點。在知識經濟時代。由於技術進步迅猛,知識更新週期越來越短,人們的就業觀念和價值取向發生變化,以及大量新工作崗位不斷產生,必將出現較高的換崗率。因此,高職英語教育必須在教學中考慮到學生適應能力的培養以及未來獲取工作崗位轉換所需知識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這也是學生今後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還要關注學生的適崗、應變的就業競爭力,充分考慮受教育者的崗位遷移能力,注重針對性和適應性的有機結合,重視人文素質與職業技能的結合,學科知識與技術知識的結合,專業知識與職業素質的結合。培養適應廣泛就業需要的複合型人才。鑑於此,“訂單”培養模式下的英語教學在內容設置上不僅要滿足企業對於專業人才英語知識和能力的要求,還要將學術知識和職業知識與技巧進行有機融合,確保學生具備能夠滿足行業多崗位轉換、崗位工作內涵變化、發展所必備的語言知識和能力,使學生具有知識內化、遷移和繼續學習的基本能力。以適應未來職業不斷變化的專業要求。成為一名全面發展的職業人。

3、加大英語教學中實踐教學的比例。高等職業教育不同於普通高等教育的顯著特徵是強調實踐教學、強化技能訓練,突出受教育者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英語教學也應該堅持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並重的原則。改變傳統英語教育中以知識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融知識、能力和素質教育於一體,通過實行模塊化教學。創立實務情境、加大實踐性教學的力度。使實踐教學課時佔整個教學課時的40%。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形成適應並服務於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英語教學模式。

四、結語

以“訂單”為基礎的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總目標是要適應企業對專業人才英語知識與能力的需求。因而,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充分利用各種有利因素,創立實務情境,為學生構建語言知識與能力學習的最佳環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幫助他們採用科學有效的學習策略、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和積極的學習動機以及自尊,為順利走上工作崗位奠定下語言能力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