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農家樂空間形態中川西農耕文化的應用探討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65W

景觀空間的概念是指在風景園林的營造之下,將一定地域範圍內的各種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組織起來,並且為人們提供各種居住活動、休閒空間的物質系統。在空間形態的理論研究方面,羅傑·特蘭西克教授在對空間演進的研究中,構建了圖底理論、連接理論、場所理論的三種基礎模型。第一,圖底理論:從虛實格局去認識二維空間的秩序結構。第二,連接理論:建立一個空間當中相同元素和不同元素之間的線性連接關係,對空間形態中的動態平衡關係進行分析。第三,場所理論:在空間景觀形態的研究中引入環境因素和人性需求部分,把握空間的內在精神特徵。

農家樂空間形態中川西農耕文化的應用探討論文

1 物質文化與圖底理論互動研究

圖底理論的研究是以一個區域內的建築體量為實體,開敞空間為虛體,分析研究空間形態。

1.1 建築實體

川西農家樂作為被調查街區肌理的視覺焦點,主要採用了圍合的院落結構。建築圍合形成一個或多個向心的積極空間,主導着整個街區的室外空間。在整個被調查的空間集合當中,民居建築的密度很高,建築空間結構的大環境呈現出“外封閉,內開敞”的形態,小環境呈現出“外半封閉,內開敞”的形態,開敞空間無論從大環境還是小環境都主要存在於院落空間及街巷空間的正中位置,形成穿堂風。此外,民居建築的空間形態通過界面的.歷史符號等傳統文化遺承下來的古蹟聯繫內外的開敞空間,反映出了農家樂特有的街巷關係和空間節奏,使人不自覺地融入到川西文化的歷史長河中,去感受這個時空裏特有的民居開合變化和農耕文脈的延續。

1.2 空間虛體

整個川西農家樂的肌理呈現出較為均勻的狀態,被調查街道的空間實體與空間虛體的關係相對完整並且均可以被感知,整個被調查的農家樂的空間網絡結構也是呈現出分佈均勻、井然有序的幾何狀態。川西農家樂內部的景觀空間分隔成大小不一的各種空間,但是整體呈現的景觀效果形散而神不散,彷彿回到農耕時代,人們可以在忙完農事之後,在這些虛體空間中進行聚集交流納涼休憩,一些小院落空間單列出來都是根據某種內在秩序組合而成,檐柱和廊柱連接起來的街巷與院落、建築共同構成了形態豐富而節奏緊湊的肌理效果,形成了川西農家樂特有的空間形態,提高了空間的可識別性。

2 行為文化與連接理論互動研究

如果説圖底理論在藝術上是對二維世界裏面“面”元素的研究,那麼連接理論就是對“線”元素的研究,也是對空間立面的剖析。

2.1 建立空間連接的線性參數

下面先就被調查區域的一個街道來説,包括了空間內的主道路和街巷路,一共2個層級。

(1)交通流動空間的層級劃分。一個是主道路為主的線性流動序列,另一個是街巷路為主的線性流動序列。街巷路相對主道路就尺度來説,更加狹小,就數量來説,有所增加,就分佈來説,更加散亂。街巷路主要分佈在各個小空間的功能分區之中,主要負責連接着不同的院落,和隱性的穿堂風形成的序列。其中,作為第二層級的街巷路與作為第一層級的主道路在銜接點有傳承農耕文化遺留下來的小牌坊,或者有細節處理得路障等虛體,從空間作用上負責隔斷,從文化意義上,負責傳承,既作為交通流動空間中各個層級之間的行為過渡,也起到了巧妙地劃分空間行為的作用,還起到了文化傳承的作用。此外,川西民俗型農家樂在被調查的報告中,還採用了植物劃分,小品隔斷,地面抬高的方式來對空間進行界定,既豐富了川西民俗型農家樂街巷空間元素,也無意識地劃分了空間。不同層級的交通流動空間相互滲透,明確清晰,層次分明,建立了不同區域之間的聯繫,整合了川西民俗型農家樂街區形態。

(2)線性流動序列尺度分析。川西農家樂的線性流動序列是以線性空間開合變化和內在秩序組織而成的動態流動空間。該研究以成都市農家樂街區為例進行詳細分析,根據蘆原義信《外部空間設計》中的標準,分析結果如下:作為入口處的引導空間尺度親切,給人的感覺較為舒適,視線開敞,彷彿可以感受到川西農民的淳樸親切,具有很強的可識別性。主道路空間尺度則相對入口處較為均衡,人們置身其中能很好地感受到建築的形態、顏色、肌理,形態上是傳統的川西院子形式,顏色上大地色系為主,古樸自然,鋪裝和植物的肌理和周圍環境融合一體,都表現出鮮明的川西風格。院內兩側建築為磚木結構,樓上為住宅,底層主要開設農家樂,空間封閉感強。建築邊線元素的重複讓川西農家樂街巷界面韻律連續,安靜古樸。

2.2 組織空間連接的動態結構

一個空間內的動態組織結構是通過建立線性序列周圍的建築和該區域內的各個空間的聯繫而形成的。川西農家樂的空間形態是由傳統的民居建築排列組合圍合而成的院落空間,不同的院落空間由一定的內在秩序組合為各個相連接但又不盡相同的功能區,動態空間——動靜結合空間——靜態空間,不同的功能區彷彿順着農事活動的行為節奏遵循着景觀設計的結構,由“線性參數”整合為空間連接的動態結構。

3 精神文化與場所理論互動研究

場所理論關注農家樂內市民本身對於場所的感知感受。川西農家樂由於被當地傳統文化和川西農民物質精神需求賦予了農耕文化的精髓而昇華成為具有獨特川西農耕文化的農家樂街區,這樣的場所有其獨特的行為認知模式。

調查研究在基於理論分析的同時,也進行了實地問卷調查。筆者選取3個不同的場所進行調研統計,共發放問卷500份,回收有效問卷495份。問卷調查主要通過了解身在農家樂當中市民的基本感受認知情況,以及其在川西農家樂中的行為活動和習慣,分析其場所精神的體現程度和人的行為受傳統農耕文化影響在其間發生的概率,以獲知川西農家樂的場所存在價值。通過問卷分析,筆者歸納市民的感受為“幽”“逸”“靜”“新”,有空間實體牆阻隔,也有虛體牆因借帶來的幽靜,歸屬感,有造園手法意境統一,節奏平穩帶來的閒逸感,有小尺度簡單元素構造帶來的愜意感,有新老材料適當使用帶來的雅緻、平衡、安寧。從以上分析可知,不同場所體現的場所精神對人的行為的發生有很大的影響,而人的行為在場所中的發生也會影響場所精神的形成。二者相互作用,昇華了對場所的認知和辨識。

4 結語

三種羅傑·特蘭西克教授的空間規劃理論模式,筆者從農家樂規劃的角度,就三個理論聯合解析了成都市區某街道內農家樂空間集合的幾何特徵,探討了藴含於其間的農耕文化與空間形態的關係,以期延續農耕文化在農家樂空間形態中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