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國境外直接投資受到哪些影響分析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5.06K

一、經濟全球化趨勢對我國境外直接投資的影響

國境外直接投資受到哪些影響分析論文

經濟全球化主要是指各類經濟要素以空前的規模和速度在全球範圍內流動,從而使得世界各國經濟的相互依賴性日益增強,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逐步融合,最終朝着無國界經濟轉變的一種過程和趨勢。伴隨着國際分工日趨深化和科學技術加速發展,經濟全球化發展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大趨勢。其主要標誌是:國際直接投資急劇增長;跨國公司作用顯著強化;國際經濟合作迅猛發展;國際金融市場快速膨脹。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一方面,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過程中,在與發達國家的經濟交往中,能夠獲得它們自身所需要的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促進本國經濟的發展。如果沒有這些,發展中國家要想得到發展是困難的,甚至是不可能的。這可以説是發展中國家所擁有的特殊的“後發優勢”,如果發展中國家能夠充分利用這一特有的優勢,就有可能以發達國家所遠遠不及的速度發展,加快其工業化和現代化的步伐。從這個角度看,經濟全球化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機遇。但另一方面,我們也應看到,在當代經濟全球化浪潮中,擁有強大經濟技術實力的少數西方發達國家佔據主導地位,起着支配作用,它們制定出了一系列的“遊戲規則”,試圖把經濟全球化灼過程變成其謀求經濟、政治霸權的過程,這就使得發展中國家在這一過程中處於不利地位。因此,發展中國家既要適應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以分享世界經濟發展的成果;又要切實把握好分寸,注重趨利避害,防止欲速不達,在經濟和政治上受控於發達國家。

經濟全球化對我國境外直接投資的影響也是雙重的。伴隨着經濟全球化的主流,越來越多的國家改變了對外國投資的態度和政策,紛紛取消了在金融、保險等服務領域中對外國投資的限制,制定和實施了許多旨在吸引外資的政策法規,為適應國際投資自由化的要求進行了一系列調整。有些國家還大力增加基礎設施投資,創造良好的硬環境,以便增強對外資的吸引力。這些行動本身對國際投資者來説就是一種綠色信號,無疑有利於投資要素在更廣闊的範圍內優化配置和自由流動。我國境外投資者應該及時把握經濟全球化帶來的這些條件和機遇,尋求優越的投資環境開展境外直接投資,以便獲得更高的投資效益。當然,經濟全球化對我國境外直接投資的影響不僅具有積極的一面,同時也有消極的一面。由於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各國之間的經濟競爭加劇,國際資本市場競爭也空前激烈。尤其是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往往憑藉其雄厚的經濟和技術實力,在國際市場競爭中佔據主導地位,在經濟全球化發展中起着支配作用。而我國境外直接投資起步較晚,創辦跨國公司的經驗相對缺乏,加上西方發達國家正時刻警惕着中國這個第三世界新興的強勁對手,使我國的境外直接投資從一開始就處於不利地位。因此,面對經濟全球化浪潮,我們既要積極發展境外直接投資,使本國經濟逐步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又要保持清醒頭腦,使境外直接投資的發展水平與國情國力相適應。

二、國內產業結構調整對我國境外直接投資的影響

近年來,我國國內商品短缺的現象已基本結束,市場開始出現整體供大於求的格局。據全國第三次工業普查結果,在900多種主要工業品中,有半數產品的生產能力利用率在60%以下。如紡織品的生產能力已經高出市場需求的40%,彩電生產能力高出60%,空調生產廠家開工率只有43.4%,供大於求的電子產品達到75%。另據國內貿易部對605種商品的供求情況排隊,供大於求和供求基本平衡的品種高達99.8%,其中供大於求的品種佔72.2%。由此可見,我國現階段的生產過剩並不是極少數產品的偶然性市場供求不平衡引致的,而是大面積的產品和生產能力的相對過剩。面對這種嚴重的生產過剩,我國政府已經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擴大政府支出,降低銀行利率,增加出口退税,減少法定準備金,甚至在通貨緊縮時期逆勢加薪等等。採取這樣大的力度和密度的綜合調控手段,旨在擴大內需,提高生產能力利用率,然而其成效不甚明顯。這是因為,我國現階段的生產過剩是低水平的相對過剩,是產業結構變化滯後於需求結構的變化造成的,這種經濟發展的非均衡不可能完全仰賴常規的綜合性政策措施來解決,而必須採取治本措施,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為了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我們應該適當擴大境外直接投資的規模,向國外轉移部分富餘的生產能力,開拓國際投資的新領域。特別是發展以實物形態資本為載體的境外直接投資能增加我國國內市場的總需求,進而拉動經濟增長,使我國經濟在國內市場需求約束條件下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我國一些工業生產能力相對過剩的同時,還存在着某些資源短缺的問題。若用國際上通用的衡量一國資源豐缺的標準,即資源種類的齊全程度、資源儲量的充裕程度和資源品位的高低程度來衡量,我國屬於資源種類比較齊全、但人均資源佔有量則相對貧乏的國家,而且礦產資源品位低。如石油、木材、橡膠、鐵和銅鐵礦等重要資源人均佔有量遠低於世界人均水平,不少資源需要從國外大量進口。我國目前已探明的鐵礦資源雖有500多億噸,但其中97.3%的儲量為貧礦,平均含鐵率僅為30%左右。按現有的資源利用方式,預計到2010年國內45種主要礦產資源約有1/2不能滿足需要。面對國內資源供求矛盾日趨突出的嚴峻形勢,我們應該更多地將眼光投向國外,積極參與國際資源開發的合作與競爭,有選擇地在境外建立一批戰略性資源開發生產供應基地,以便解決國內經濟持續快速發展需要與某些資源相對短缺的矛盾,同時保障我國資源供應的戰略安全。

三、外貿出口環境變化對我國境外直接投資的影響

近年來,隨着世界生產力加速發展,許多國家商品供過於求的矛盾日趨突出,對國際市場的爭奪也更加激烈,外貿領域的摩擦和爭端此起彼伏,從而導致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仍很盛行。許多發達國家在加強貿易保護的過程中,重點強化了非關税壁壘,包括質量標準壁壘、環境無害化壁壘、知識產權壁壘、反傾銷壁壘等。而一些發展中國家為了減少對出口國的依賴,提高本國自立能力,推行進口替代政策,設法提高關税,實行配額限制等。特別是經濟區域集團化的深入發展,對國際貿易格局產生了重大影響。一些區域性集團內部相互取消關税和進出口限額,乃至完全開放邊界,使成員國遠比過去更為便利地進入當地市場,實現商品交換和優勢互補,大大增加了相互間的貿易機會,使國際貿易呈現出以“體”內循環為主的特徵。與此同時,集團成員以外的國家,由於不能享受種種優惠政策和權利,其商品很難進入區域性集團內部市場,從而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國際貿易的快速發展。面對這種貿易格局的變化,許多國家都在大力發展境外直接投資,通過這種方式越過各區域集團貿易保護壁壘,滲透到不同區域集團內部設立企業,就地生產和銷售,以便佔據當地市場,擴大市場份額。

我國從90年代中期以來,雖然外貿出口總額不斷增長,連年出現貿易順差,出口商品結構也逐步改善,但仍存在着許多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受到產業結構和產品質量等瓶頸制約,我國目前外貿出口仍以勞動密集型的工業製成品為主,技術含量和檔次較低,從而削弱了我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二是外貿出口市場過分集中,偏重港澳地區、日本、美國及

歐共體國家,這在一方面加大了我國對外貿易風險程度,另一方面也使我國出口產品在國際上遭到反傾銷指控明顯增多。三是我國外貿管理體制不夠健全,外貿政策、競爭法規和價格體系不夠完善,一些出口企業相互殺價競銷,這不僅導致外貿企業效益增長大大低於外貿出口數量增長速度,使部分外貿企業虧損,而且為國外反傾銷提供了口實,喪失了部分市場機會。針對這種情況,我們一方面要抓緊進行產品結構的調整和升級,提高出口產品的科技含量和檔次,有效實施市

場多元化戰略,積極開拓新的國際市場;另一方面有必要拓寬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第二條渠道一境外直接投資,努力形成基本合理的境外投資區位及產業佈局,通過建立發展境外生產經營體系,廣泛開拓國際市場,這樣既可避開上述影響出口的制約條件,又可鞏固和擴大市場份額,為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提供新的牽引拉動力量。從國際經驗看,一國要在國際經濟生活中發揮較大影響,在國際經濟分工中佔據較為主動和有利的地位,不能單純仰賴於對外貿易的發展,還必須努力發展境外直接投資,支持國內有能力的企業構築境外生產經營體系。當一國對外貿易依存度達到一定水平後,會保持相對穩定,對外貿易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將會被境外直接投資所部分取代,國際分工亦將由貿易主導型向投資主導型轉換。

四、世界科技加速發展對我國境外直接投資的影響

當今世界,經濟競爭説到底是科學技術尤其是高科技的競爭。誰掌握了科技主動權,處於優勢地位,誰就能在世界經濟競爭的舞台上扮演主角。因此,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國都加快了科技創新的步伐,使高科技產業逐步成為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如美國近年正式頒佈了“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行動計劃,企圖以此作為帶動美國社會經濟發展的“火車頭”,並確立其在世界信息產業的主導地位;英國推出了“技術前瞻計劃”,其中包括信息技術、新型材料、生物工程、航空航天等高科技發展計劃;法國推出了“阿麗安娜新型火箭計劃”和“新空中客車計劃”;日本則推出了“地球科學綜合研究計劃”、“超級鋼鐵材料開發計劃”、“腦科學時代計劃”、“輻射光科研計劃”、“智能製造技術計劃”等等。由此可見,加速發展高科技正在成為世界經濟競爭中的一張“王牌”,高科技產業化正在成為世界經濟發展中一道宏偉而靚麗的風景線。世界科技迅速發展給當代國際直接投資帶來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一方面,作為國際直接投資主要載體的跨國公司可以憑藉先進的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新產品,提高原有產品質量,從而更方便地打開東道國大門,在國際競爭中保持和擴大自己的陣地。另一方面,由於當代世界科技創新80%以上掌握在發達國家手中的格局尚未改變,它們通過種種措施維持技術的壟斷,從而使發展中國家參與國際直接投資的競爭能力減弱。

對於我國境外直接投資而言,世界科技加速發展所帶來的機遇要大於挑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科學技術有了長足的進展。以正負電子對撞機、銀河計算機為代表的一系列高科技成果的取得,表明我國在有些領域已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在有些領域裏正在縮小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但從總體上看,我國目前的科技水平仍落後於發達國家,科技成果能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不足10%,遠低於發達國家60-80%的水平;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僅為30%左右,也低於發達國家60-80%的水平。縮小這種差距,僅僅靠利用外資和引進技術是不夠的。因為發達國家為了延長其對先進技術的壟斷時間,往往極力避免先進技術在東道國過快擴散,將許多研究開發活動和關鍵產品的生產放在國內母公司進行,而只將成熟技術和最終產品的裝配線轉移至東道國。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很難通過利用外資獲得完整的、一流的先進技術。而且過多利用外商直接投資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如部分產品的國內市場被跨國公司所控制,國內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環境惡化,甚至有可能導致經濟結構的失衡。因此,我們應在積極有效地利用外資的同時,努力拓展境外直接投資,以多種形式主動參與國際企業間的合作,以便更直接地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和經營管理經驗,及時跟蹤世界科技發展的最新動向,並向國內進行傳輸和擴散,充分發揮先進技術的“外溢效應”和“輻射效應”。

五、加入WTO對我國境外直接投資的影響

WTO既是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產物,又有力地推動着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它的宗旨就是從全球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根本利益出發,突破國家和地區保護主義的障礙,逐步實現國際貿易和投資的自由化,以達到全球資源優化配置,各國勞動者充分就業,推動世界經濟持續穩定發展。WTO作為當今世界調節國際經貿關係的重要國際經濟組織,其巨大的作用已為世界各國所認識。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加入WTO後可以得到最惠國待遇,從而避免在出口商品時遭受歧視;可以享受穩定的、較低的關税税率,以利於本國產品進入國外市場;可以利用WTO所確定的多邊爭端解決機制,使有關貿易爭端得到公正合理的解決;也有利於及時掌握世界經貿的動向和信息,並從參與多邊貿易談判中受益。但是,加入WTO是一把“雙刃劍”,發展中國家在享受利益的同時也會遭受巨大的衝擊。作為WTO的成員國必須大幅度降低進口關税,增加貿易透明度,擴大金融、保險、電訊、運輸等服務領域的開放度,放寬對外商投資的限制,從而使得發展中國家的企業直接面對更加激烈的國際競爭,經受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

我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加入WTO既能獲得良好的發展機遇,同時又面臨很大挑戰。從總體上看,加入WTO使我國經濟更加緊密地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大大增加我國在世界事務、特別是國際經貿方面的發言權和主動權,使我國能直接參與21世紀國際經貿規則的決策過程,擺脱別人制定規則、我國被動接受的不利狀況,使我國在乎等的條件下參與國際經濟競爭,以便更充分地發揮本國的比較優勢,立於不敗之地。在境外直接投資方面,我國可利用WTO正式成員國的地位,爭取更好的市場準入條件進入東道國市場,可以將我國一些長線產業的生產能力轉移出去;拓寬境外直接投資的領域,更好地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速我國經濟建設。從這個意義上説,加入WTO對於我國發展境外直接投資是一個有力的推動。但是,加入WTO也會給我國帶來一些壓力和挑戰。特別是在金融、電信、計算機、汽車等行業領域,我國企業會面臨更加激烈的國際競爭。同時,由於進一步開放國內市場,使我國跨國企業在很大程度上失去國內市場這一保護性屏障和依託,處於腹背受“敵”、內外夾攻之中。對此,我們必須具有清醒的認識,及時採取有效措施,加速企業技術進步,通過苦練內功,增強企業的國際競爭能力。要變壓力為動力,主動迎接挑戰,發展境外直接投資,抓緊培育我國的跨國公司,儘快構建一批能在國際市場上叱吒風雲的“重量級選手”,以便在更大範圍內尋求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在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分工與合作,促進我國境外直接投資效益大幅度提高。

【參考文獻】

廖民生.中國跨國公司的發展戰略.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

張金傑.經濟全球化中的國際資本流動.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

聶名華.試論中國發展境外直接投資的理論依據.財貿經濟,2001,(1).

聶名華.發展中國家對外直接投資理論述評.經濟學動態,2000,(3).

[美]理查德·巴納特.跨國企業與世界新秩序.海南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