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知識文庫 > 專業資料

證券投資分析報告

欄目: 專業資料 / 發佈於: / 人氣:2.88W

一、報告的基本要求

1、總結必須有情況的概述和敍述,有的比較簡單,有的比較詳細。這部分內容主要是對工作的主客觀條件、有利和不利條件以及工作的環境和基礎等進行分析。

2、成績和缺點。這是總結的中心。總結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績,找出缺點。成績有哪些,有多大,表現在哪些方面,是怎樣取得的;缺點有多少,表現在哪些方面,是什麼性質的,怎樣產生的,都應講清楚。

3、經驗和教訓。做過一件事,總會有經驗和教訓。為便於今後的工作,須對以往工作的經驗和教訓進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並上升到理論的高度來認識。

4、今後的打算。根據今後的工作任務和要求,吸取前一時期工作的經驗和教訓,明確努力方向,提出改進措施等。

二、證券投資分析報告

在人們素養不斷提高的今天,我們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其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竅門。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證券投資分析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證券投資分析報告1

一、什麼是股票基本分析

股票價格是股票在市場上出售的價格。它的具體價格及其波動受制於各種經濟、政治等方面的因素,並受到投資心理和交易技術等的影響。概括起來説,影響股票價格及其波動的因素,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類:一個是基本因素;另一個是技術因素。

基本因素,是指來自股票的市場以外的經濟、政治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其波動和變化往往會對股票的市場價格趨勢產生決定性影響。一般地説,基本因素主要包括經濟性因素、政治性因素、人為操縱因素和其他因素等。

所謂基本分析方法,也稱為基本面分析方法,是指把對股票的分析研究重點放在它本身的內在價值上。股票價值在市場上所表現的價格,往往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而頻繁變動。因此一種股票的實際價值很難與市場上的價格完全一致。影響股票價值的因素很多,最重要的有三個方面:一是全國的經濟環境是繁榮還是蕭條。二是各經濟部門如農業、工業、商業、運輸業、公用事業(行情論壇)、金融業等各行各業的狀況如何。三是發行該股票的企業的經營狀況如何,如果經營得當,盈利豐厚,則它的股票價值就高,股價相應的也高;反之,其價值就低,股價就賤。

基本分析法就是利用豐富的統計資料,運用多種多樣的經濟指標,採用比例、動態的分析方法從研究宏觀的經濟大氣候開始,逐步開始中觀的行業興衰分析,進而根據微觀的企業經營、盈利的現狀和前景,從中對企業所發行的股票作出接近顯示現實的客觀的評價,並儘可能預測其未來的變化,作為投資者選購的依據。

二、基本分析的必要性

第一,股票屬於風險性資產,其風險由投資者自負,所以每一個投資者在走每一步的時候都應謹慎行事。高收益帶來的也是高風險,在從事股票投資時,為了爭取儘可能大的收益,並把可能的風險降到最低限度,首先我們要做的就是認真進行股票投資分析。

第二,股票投資是一種智慧型投資。長期投資者要注重於基本方法,短期投資者則要注重技術分析。而要在股市上進行投機,更是一種需要高超智慧與勇氣的舉動,其前提是看準了時機才去投資。而時機的把握需要投資者綜合運用自己的知識、理論、技術以及方法詳盡的周密分析,進行科學的決策,以獲得有保障的投資收益。

第三,從事股票投資要量力而行,適可而止。要時刻保持冷靜的頭腦,堅決杜絕貪念,要想到,哪怕只有一次要賭一把的熱血來潮的衝動,也會讓你追悔末及的。

三、宏觀分析

1.宏觀經濟運行分析

宏觀經濟運行對證券市場的影響,影響的途徑:公司經營效益,居民收入水平,投資者對股價的預期,資金成本。

2.宏觀經濟政策分析

財政政策:財政政策的手段及其對證券市場的影響,財政政策的手段包括:國家預算,税收,國債,財政補貼,財政管理體制,轉移支付;財政政策的種類與經濟效應及其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貨幣政策:貨幣政策及其作用;貨幣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再貼現政策,公開市場業務,直接信用控制,間接信用指導;貨幣政策的運作;貨幣政策對證券市場的影響,包括:利率,中央銀行的公開市場業務對證券價格的影響,調節貨幣供應量對證券市場的影響,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3.國際金融市場環境分析

國際金融市場動盪通過人民幣匯率預期影響證券市場;國際金融市場動盪通過宏觀面和政策面間接影響我國證券市場。

四、行業分析

1.行業分析意義

經濟分析主要分析了社會經濟的總體狀況,但沒有對社會經濟的各組成部分進行具體分析。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和增長速度反映了各組成部分的平均水平和速度,但各部門的發展並非都和總體水平保持一致。因此,經濟分析為證券投資提供了背景條件,但沒有為投資者解決如何投資的`問題,要對具體投資對象加以選擇,還需要進行行業分析和公司分析。

2.行業的經濟結構分析

行業的經濟結構隨該行業中企業的數量、產品的性質、價格的制定和其他一些因素的變化而變化。由於經濟結構的不同,行業基本上可分為四種市場類型:完全競爭、不完全競爭和壟斷競爭、寡頭壟斷、完全壟斷。

3.經濟週期與行業分析

增長型行業

增長型行業的運動狀態與經濟活動總水平的週期及其振幅無關。這些行業收入增長的速率相對於經濟週期的變動來説,並未出現同步影響,因為它們主要依靠技術的進步、新產品推出及更優質的服務,從而使其經常呈現出增長形態。

週期型行業

週期型行業的運動狀態直接與經濟週期相關。當經濟處於上升時期,這些行業會緊隨其擴張;當經濟衰退時,這些行業也相應衰落。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當經濟上升時,對這些行業相關產品的購買相應增加。

防禦型行業

還有一些行業被稱為防禦型行業。這些行業運動形態的存在是因為其產業的產品需求相對穩定,並不受經濟週期處於衰退階段的影響。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對其投資便屬於收入投資,而非資本利得投資。

五、公司分析

1.公司競爭地位分析

欲投資的公司在本行業中的競爭地位是公司基本素質分析的首要內容。市場經濟的規律就是優勝劣汰,在本行業中無競爭優勢的企業,註定要隨着時間的推移逐漸萎縮及至消亡。只有確立了競爭優勢,並且不斷地通過技術更新和管理提高來保持這種競爭優勢的企業才有長期存在並發展壯大的機會,也只有這樣的企業才有長期投資價值。

(一)技術水平

決定公司競爭地位的首要因素在於公司的技術水平。對公司技術水平高低的評價可以分為評價技術硬件部分和軟件部分兩類。

(二)市場開拓能力和市場佔有率

公司的市場佔有率是利潤之源。效益好並能長期存在的公司市場佔有率,也即市場份額必然是長期穩定並呈增長趨勢的。不斷地開拓進取挖掘現有市場潛力並不斷進軍新的市場,是擴大市場佔有份額和提高市場佔有率的主要手段。

(三)資本與規模效益

由資本的集中程度而決定的規模效益是決定公司收益、前景的基本因素。以中國的汽車工業為例。中國汽車工業三巨頭:一汽、二汽、上海大眾迄今仍未達到國際上公認的規模經濟產量。而截至1996年底,在深、滬兩地交易所掛牌的其他汽車生產企業在規模上又遜一籌。另外,全國還有許多年產量不到千輛的汽車廠,其前景更是不容樂觀。因而在進行長期投資時,這些身處資本密集型行業,但又無法形成規模效益的廠家,一般是不在考慮範圍之內的。

六、對未來股票的預期

中國調高兩個利息,有人問,調高利息對股市有什麼影響,當然有影響,提高利息就是為了控制股市過速增長的。國外的股市因為健康,所以和經濟同步,CPI指數一旦上漲,為了調整通貨膨脹,國家中央銀行就會調高利息,而調高利息就會讓錢湧向銀行和其他不動產投資,等於從股市抽走一筆融資。國外的股市一旦新聞有調高利息播報,股市受衝擊起碼震盪兩天才能恢復過來。中國股市因為一向被宏觀調控,對於市場反應並不那麼明顯,我們在書本上學到的顯而易見的利率,匯率,導致國家經濟之間變化的關係並不立竿見影,所以,很難對此作出判斷。

總體預測:我國宏觀走勢非常好,中國股市承受這麼久的壓力,常年處於低谷,目前大多數股票起始仍然低於他們的原本價值,所以成長空間還是很大,所以我建議朋友們不要選垃圾股,而是選績優股,做中長線打算。

證券投資分析報告2

為便於市場各方瞭解證券資產評估市場情況,引導資產評估機構規範執業,我部組織專門力量對20XX年度證券資產評估市場進行分析,形成本報告。報告主要內容為證券評估機構及資產評估師情況、重大資產重組項目所涉資產評估情況、商譽減值測試所涉資產評估情況、證券資產評估存在的主要問題等。

一、證券評估機構及資產評估師情況

截至20XX年底,全國具有證券、期貨相關業務評估資格的資產評估機構(以下簡稱證券評估機構)共計69家,佔全行業資產評估機構數量的2%,證券評估機構的資產評估師共計5,646人,佔全行業資產評估師總數的16%。20XX年度證券評估機構收入總額60.65億元,較20XX年增長10%,佔全行業總收入的比例達到40%,其中,證券業務收入10.44億元,佔證券評估機構收入總額的17%。

(一)證券評估機構總量穩定分佈集中

截至20XX年底,全國證券評估機構69家,與20XX年保持一致,分佈於19個省、市(直轄市或計劃單列市)。其中,在北京註冊的證券評估機構有35家,佔總數逾半;上海7家,位居第二;廣東(不含深圳)、江蘇和深圳各3家;浙江(不含寧波)、福建(不含廈門)、大連、天津各2家;安徽、湖北、寧波、山東、青島、陝西、四川、廈門、新疆和重慶各1家。整體而言,機構註冊地集中度較高,經濟發達地區如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深圳等地註冊的證券評估機構較多,而其他省市較少。

(二)資產評估師人數持續增加

截至20XX年底,69家證券評估機構的資產評估師共計5,646人,較去年同比增長6.35%,平均每家約82人。資產評估師人數在100人以上的證券評估機構有16家,佔證券評估機構總數的23.19%,50人至100人的有32家,佔證券評估機構總數的46.38%,50人以下的有21家,佔機構總數的30.43%。

(三)證券評估機構業務收入穩定增長

20XX年全國69家證券評估機構業務收入總額為60.65億元,同比增長10.00%。其中,評估業務收入為53.73億元,證券業務收入為10.44億元。

評估業務收入超過2億元的機構有6家,較20XX年增加1家,其中4家註冊地在北京,2家註冊地在上海。從行業收入集中度來看,收入總額、評估業務收入、證券業務收入排名前五的證券評估機構佔全部69家機構的比例分別為26.88%、30.07%、44.56%。

(四)監管持續從嚴

行政處罰方面,20XX年證監會共對4家證券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師進行了4家次、11人次的行政處罰,處罰機構數量及人次均是20XX年的兩倍左右。行政處罰共沒收業務收入466.34萬元,罰款金額666.34萬元,較20XX年分別增長294.20%、24.18%。

行政監管措施方面,20XX年證監會共對12家證券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師採取了15家次、24人次的行政監管措施。其中收到警示函措施的證券評估機構及資產評估師分別為14家次、22人次,收到監管談話措施的證券評估機構及資產評估師分別為1家次、2人次。

二、重大資產重組項目所涉資產評估情況

根據Wind資訊的統計,20XX年度共有325宗重大資產重組項目,較20XX年(384宗)減少15.36%。其中,重組實施完成的有154宗,正在推進中的(含已通過董事會預案、股東大會審議、停牌籌劃、答覆反饋意見、過户等)有97宗,重組失敗的有74宗。

(一)資產評估承做機構業務集中度高

20XX年實施完成的154宗重大資產重組項目涉及289項資產評估項目,其中,置入資產評估項目222項,由33家資產評估機構承做;置出資產評估項目67項,由21家資產評估機構承做。

全國69家證券評估機構中,未承做重大資產重組評估業務的有29家,承做1至3項的有23家,承做4至10項的有13家,承做10項以上的有4家。就承做項目集中度而言,承做10項以上的4家證券評估機構的項目數量佔總項目數量的58%以上。

(二)置入資產評估以收益法為主且增值大

1、評估方法以資產基礎法和收益法組合為主

289項具體評估中,同時使用兩種評估方法的項目為219項,佔比75.78%,使用一種評估方法的項目為69項,佔比23.88%,一項為無償轉讓未涉及評估。考慮到置入資產和置出資產特點不同,評估方法按照置入資產和置出資產兩個口徑分別進行統計。

置入資產中,使用資產基礎法和收益法組合進行評估的項目為144項,佔比64.86%;使用收益法和市場法組合進行評估的項目為34項,佔比15.32%;使用資產基礎法和市場法組合進行評估的項目為3項,佔比1.35%。置出資產中,使用資產基礎法和收益法組合進行評估的項目為30項,佔比44.78%;僅使用一種方法進行評估的項目為28項,佔比41.79%;無償轉讓未涉及評估的項目僅1項,佔比1.49%。

2、收益法和資產基礎法組合評估結果的平均差異率最高

在置入資產同時使用收益法和資產基礎法評估的項目中,兩種評估方法結果差異率的平均值為207.26%;同時使用市場法和資產基礎法的項目中,兩種評估方法結果差異率的平均值為45.57%;同時使用收益法和市場法的項目中,兩種評估方法結果差異率的平均值為4.47%。

在置出資產同時使用收益法和資產基礎法的項目中,兩種評估方法結果差異率的平均值為77.25%;同時使用市場法和資產基礎法的項目中,兩種評估方法結果差異率的平均值為65.94%;同時使用收益法和市場法的項目中,兩種評估方法結果差異率的平均值為18.46%。

3、置入資產和置出資產評估結論主要採用收益法、資產基礎法評估結果

置入資產涉及的222項評估中,採用收益法評估結果作為評估結論的有111項,佔比50.00%,採用資產基礎法評估結果作為評估結論的有101項,佔比45.50%,採用市場法評估結果作為評估結論的有10項,佔比4.50%。

置出資產涉及的67項評估中,採用資產基礎法評估結果作為評估結論的為36項,佔比53.73%;採用收益法評估結果作為評估結論的為26項,佔比38.81%;採用市場法評估結果作為評估結論的為4項,佔比5.97%;無償轉讓未涉及評估的為1項,佔比1.49%。

4、置入資產以收益法、置出資產以資產基礎法評估結果作為評估結論的平均增值率最高

置入資產評估結論採用收益法評估結果的平均增值率為572.98%,採用市場法評估結果的平均增值率為185.31%,採用資產基礎法評估結果的平均增值率為146.62%(扣除5項異常數據)。置出資產評估結論採用資產基礎法評估結果的平均增值率為145.19%(扣除1項異常數據);採用收益法評估結果的平均增值率為134.94%;採用市場法評估結果平均增值率為91.41%。

5、評估結論與交易價格的關係

20XX年已完成的154宗重大資產重組項目中,有153宗披露了評估情況。其中,直接以評估結論作為交易定價的為39宗,佔比25.49%;差異率絕對值在2%以內(不含零)的為75宗,佔比49.02%;差異率絕對值在2%至10%以內的為27宗,佔比17.65%,差異率絕對值超過10%的僅12宗。總體來看,交易定價與評估結論的差異絕對值在10%以內的佔比超過92%,反映了資產評估值與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交易定價之間存在着密切的關係。

(三)熱點行業向化學制品、計算機制造業轉變

20XX年度完成的154宗重大資產重組涉及的289項評估項目中,置入資產涉及最多的兩個行業是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製造業和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輕資產型的互聯網、廣播電視業等佔比相較於20XX年下降明顯。

(四)汽車、電氣機械類跨界併購重組評估項目增加

20XX年度完成的154宗重大資產重組項目中,剔除上下游產業鏈延伸及借殼上市類的跨行業併購,置入資產和上市公司屬於不同行業的跨界併購有23宗,涉及具體評估50項。跨界併購置入資產的熱點行業主要包括汽車製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等。

50項評估中同時使用兩種評估方法的項目有34項,佔比為68%。跨界併購重組中評估結論採用收益法、資產基礎法、市場法評估結果的比例分別為36%、56%、8%。

(五)高估值項目評估結論主要採用收益法評估結果

以置入資產的評估增值率超過10倍為篩選指標,對20XX年實施完成的併購重組項目的高估值情況進行分析。根據統計,涉及高估值的併購重組項目共為17宗,涉及具體評估對象24項。

24項評估中同時使用兩種評估方法的項目為20項,佔比83.33%。其中,17項使用資產基礎法和收益法,3項使用收益法和市場法。20項評估中評估結論採用收益法評估結果的為16項,佔比80%,另有4項採用資產基礎法,佔比20%。

(六)業績承諾實現度低且完成率隨承諾所屬年度增加而降低

歷年完成的重大資產重組項目中以20XX年為業績承諾期的有307宗,其中涉及高估值的57宗。20XX年未實現盈利承諾的為125宗,佔比約41%;高估值項目中未實現盈利承諾的項目約佔53%,明顯高於總體樣本的未實現盈利承諾比例。

20XX年主要涉及第1至3年的業績承諾,涉及的項目佔全部重大資產重組利潤承諾項目的87%。隨着承諾所屬年份的增加,承諾完成率逐年降低,承諾期第3年的完成率僅為54%,第4年及以上的僅為32%。

三、商譽減值測試所涉資產評估情況

截至20XX年底,上市公司商譽餘額為1.31萬億元,分佈在2,048家上市公司,共有885家上市公司計提了商譽減值損失,合計金額為1,667.64億元。69家上市公司披露了133項商譽減值測試評估報告,其中,127項由上市公司委託,6項為非上市公司委託;121項為資產評估報告,12項為估值報告。

(一)評估範圍確定差異較大

133項商譽減值測試評估業務中,評估範圍包含商譽的72項,佔比54.14%,評估範圍不包含商譽的61項,佔比45.86%。

(二)評估對象賬面價值披露口徑不一

133項商譽減值測試評估業務中,評估對象的賬面價值有61項以合併報表口徑為基礎披露,佔比45.87%;71項以標的企業報表為基礎披露,佔比53.38%,1項未披露任何賬面價值信息,佔比0.75%。

(三)評估價值類型多樣

133項商譽減值測試評估業務中,其評估價值類型包括可回收價值、可收回金額、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市場價值、在用價值等七種,其中排名前三位的是《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評估指南》和《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中定義的可回收價值、可收回金額、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合計佔比77.44%。

(四)評估方法以收益法為主

133項商譽減值測試評估業務中,評估方法主要為收益法、資產基礎法、市場法、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等,其中,採用收益法單一方法評估的為106項,佔比79.70%;採用兩種方法評估的為14項,佔比10.53%。

(五)折現率分佈區間較大

結合上市公司年度報告,133項商譽減值測試評估業務中,93項披露了折現率具體數據,税前折現率處於[13%,16%)區間的佔比為56.99%,處於[10%,13%)區間的佔比為24.73%,16%以上的佔比為17.20%,折現率低於10%的僅1項。

(六)評估結論與商譽減值的關係

133項商譽減值測試評估業務中,86項可結合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對評估結論的使用情況作出判斷,其中31項利用評估結論未計提商譽減值,55項利用評估結論計提商譽減值。在計提商譽減值的項目中,52項按評估結論計算的商譽減值與上市公司計提商譽減值的差異率在5%以內,佔比94.55%,商譽減值評估結論為上市公司商譽減值提供價值參考。

四、證券資產評估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重大資產重組中收益法評估

1、盈利預測不謹慎

一是對於既有業務,未充分分析歷史經營數據、業務構成、盈利模式、重大合同、客户分佈集中度、市場佔有率、產能、技術等企業內部特點,未考慮行業、市場容量、競爭對手等外部約束性條件,未充分考慮意向協議可實現性、合同轉化率、市場競爭、替代產品等風險,無充分理由以偏離、尤其是明顯高於行業的增長率、毛利率、淨利潤率等指標進行未來年度盈利預測。二是對於新增業務收入,未考慮技術或業務向現實轉化的可行性,也未對公司員工、潛在客户、上游供應商進行走訪,未充分考慮市場拓展風險及超額費用支出的影響。三是對於成本費用及資本性支出,未充分考慮與業務增長、市場規模相匹配的成本費用、人力投入及資本性支出。僅考慮技術量產後帶來的成本節約,未考慮技術自身的經營成本、研發支出、資本性支出等因素。

2、評估假設不合理

一是使用與企業所處政治、經濟和法律環境,技術發展,市場前景不匹配的假設條件。二是使用與現實情況不符的經營假設,未考慮企業自身條件及經營情況,即假設企業可獲得某種資質。三是對企業未來經營有重大影響的參數或事件直接通過假設確定,未考慮併購重組對標的企業管理方式、經營模式、團隊人員調整及其相應運營的影響,簡單假設原銷售模式、銷售渠道可持續。

3、核查程序執行不到位

一是未履行有關核查程序。未對客户及合同的真實性執行核查、驗證等資產評估程序。未對未來趨勢與歷史業績存在較大差異的情形進行查證。二是部分程序執行不充分。對業績可實現性的核查不到位,僅以企業管理層的訪談和提供的説明作為未來預測的依據,在第三方訪談中僅涉及歷史合作及完成的合同情況。對上游的供應商、下游客户的抽樣檢查比例較低,不具代表性。

4、評定估算有錯漏

一是錯算。如在計算永續期淨現金流折現值時,錯誤使用預測期的折現係數,導致評估結果錯誤。在計算營運資金時,期初營運資金計算錯誤。二是漏算。如收益法評估時評估結果漏算其他非流動資產、遞延所得税資產及流動資產等。

5、工作底稿不支持

一是底稿缺失。主要表現為對收益預測時依據的企業內部可持續盈利能力類文件,外部增長動因、約束條件及風險因素證據,未收集整理歸檔。二是底稿不充分。主要表現為底稿不能支撐未來明顯高於行業的增長率或盈利預測前後變化較大的情況;對於經營或生產方式發生轉變的,未見分析轉變方式後歷史數據的可參考性及對成本率的影響。三是底稿錯誤。主要表現為評估説明、評估報告與工作底稿相關材料不匹配,評估報告説明及底稿中存在多處文字錯誤、前後數據矛盾的情形。

(二)與商譽有關的評估

1、商譽初始確認

購買日無形資產的充分辨識是合理確定商譽金額的重要前提和基礎,在商譽初始確認環節,一是未對被購買方賬面未確認、但存在相關資質證書的可為企業帶來相關經濟利益的專利技術、著作權等可辨識資產進行充分識別和評估。二是未對被購買方擁有但賬面未確認的可辨認的合同權益、客户關係等資產進行充分識別和評估。三是以相關技術尚處於研發或臨牀階段、未來收益與風險不能可靠計量為由未對相關技術進行識別和評估,但收益法評估時已假設其可行並進行了相應盈利預測。

2、商譽減值測試評估

(1)評估對象及範圍不清晰

一是評估對象不明確,部分商譽減值測試對象為不含商譽的資產組或資產組組合。二是評估範圍不合理,部分商譽減值測試評估範圍與商譽價值內涵不一致,部分評估測試將整個標的企業作為評估範圍,評估範圍過大;部分評估測試僅包括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未包括在建工程、其他與商譽相關經營性資產等,評估範圍過小。三是部分包含商譽的資產組的賬面價值口徑錯誤,會計準則指出商譽減值應以合併層面的商譽及資產組為出發點,部分評估報告的賬面價值是以標的企業為出發點。四是在企業發生多重併購或不同資產組進行重組或轉移時,商譽減值測試評估對象調整隨意性較大。

(2)評估價值類型使用不當

《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評估指南》指出商譽減值測試的價值類型為可回收價值、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以及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指出商譽減值測試的價值類型為可收回金額、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可收回價值、可回收金額、在用價值、市場價值等價值類型使用不當。

(3)評估方法選取運用不恰當

一是評估方法選擇上,部分評估報告選擇的評估方法與評估方法的適用條件不一致且缺乏合理性解釋或説明。二是評估方法運用上,不能正確理解會計準則的概念、原則與資產評估準則相關概念、原則之間的聯繫與區別,不恰當地使用自由現金流量折現、市場價值比率確定的企業價值作為資產組公允價值。

(4)盈利預測缺乏合理性

一是在併購重組當年,商譽即出現大幅減值,未關注商譽減值測試相關參數與併購時的差異及合理性。二是在包含商譽的資產組相關業務已出現市場變化、利潤降低、核心人員離職等商譽減值特徵時,仍簡單預測未來盈利可實現,商譽減值測試流於形式。三是在業績承諾期後盈利預測大幅降低的情況下,未充分關注商譽相關資產組業績變化原因及其合理性。

(5)折現率確定缺少可比性

一是税前折現率的計算方式尚不統一,目前存在利用税後折現率除以1減去所得税率計算、基於税前與税後評估價值相同倒算税前折現率、直接採用貸款利率等計算方式。二是同行業不同企業在商譽減值測試時採用的折現率差異較大。三是在內外部情況未發生重大變化的前提下,同一企業在不同期間進行商譽減值測試採用的折現率數據差異較大。

(6)評估報告披露不充分

評估報告未對本次商譽減值評估較前期評估存在的差異進行説明,未對資產組變化、重要參數變化、評估方法變更等情況及原因進行披露。

(三)其他資產評估事項

在採用市場法評估企業價值時,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選取的可比公司不具備明顯可比性,選取隨意性較大。二是價值比率選取欠缺合理性,價值比率中的對比指標難以合理確定評估對象價值。三是缺少市場法價值比率計算和調整過程。四是價值比率有關調整參數的數據口徑及計算方式不統一。

在使用成本法評估單項資產時,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固定資產評估時,評估參數選取和計算有誤。二是無形資產評估時,未結合資產特點簡單選用成本法評估,也未考慮貶值因素。三是貨幣資金評估時,未取得評估基準日銀行賬户對賬單及銀行存款餘額調節表。貨幣資金未執行盤點程序,直接複印審計工作底稿。

上述問題反映出部分證券資格資產評估機構疏於質量控制,未能按照統一標準複核評估工作;部分資產評估人員缺乏執業謹慎及專業勝任能力,未能按照資產評估準則和相關監管規定執行資產評估業務。下一步,證監會將繼續強化對證券資格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證券業務的監管,通過現場檢查、專業聯繫和專業培訓等方式切實督促證券資格資產評估機構及資產評估人員勤勉盡責、規範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