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農業公共產品投資分析論文範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63W

發達國家農業公共產品投資經驗

農業公共產品投資分析論文範文

(一)美國的農業公共產品投資

籌措社會資金增加農業公共產品投入。聯邦政府直接拿錢支持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科研、科技推廣等;聯邦政府引導各州和地方政府支持農業發展,如國會有關農業科技推廣的法令,聯邦政府對接受法律條文的各州提供資金建立農業科技推廣組織;財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協調運用,以少量的財政資金用於政策銀行的資本金和經營費用,使政策性銀行吸收大量的社會資金支持農業公共產品投資;財政投資吸引私人投資,如美國的灌溉設施建設、農業科技、科技推廣,既有財政投資也有私人投資;運用資金市場籌集支農資金。

明確財政支農重點。以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經濟危機為界,在此之前,美國農業尚不發達,財政支農的重點是生產領域,因此財政主要投資於農業水利、灌溉、交通等公共產品;此後,農產品大量過剩,政府財政支持的重點由生產領域轉向流通領域,主要投資於農業科技、農產品儲備、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等公共產品。

(二)日本的農業公共產品投資

日本農業公共產品投資的經驗主要表現在: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一種工農業良性互動的關係,即工業和農業協調發展,兩者相互補充、相輔相成;日本政府對農業的財政投資除部分直接用於興建農、林、水產等公共產品外,大部分特別是農業固定資產投資是採用補助金及長期低息貸款的方式發放給農民,同時通過補貼利息,調動“民間資本”投向農業公共產品,這就是日本頗具特色的“制度金融”;政府對農業公共產品的投資也具有明顯的階段性特徵,從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米價支持政策”到80年代的農業基本建設投資補貼再到進入WTO以來的以環境保護為導向的公共投資。

發展中國家的農業公共產品投資策略

(一)韓國農業公共產品投資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韓國政府開始實施“以工補農”戰略,採取各種措施大力發展農業,其中最具影響力的是“新村運動”。新村運動在農業公共產品方面的投入主要表現在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如完善灌溉系統、更新農業機械、採用新的農業生產技術和機械設備;同時還加強農業科技、良種、化肥農藥的投入,農業推廣體系的建設及對農民的職業教育。這是“新村運動”的核心內容。

雖然韓國的“新村運動”主要由農民進行,但政府在其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政府不僅是發動者、引導者,更重要的是提供大量的財政支持。據統計,政府每年的資助額佔總投資額的比重一般都超過20%,最高年份可達59.2%。充分體現了政府在農業、農村發展中的作用。

(二)印度農業公共產品投資

印度政府推動的農業公共產品建設主要有以下方面:生產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土地整治、控制水土流失兩個方面;投入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化肥投入、高產品種投入和農業機械投入;保證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有農村公路建設、農村能源建設、農業職業教育等。

在農業公共產品的建設中,印度政府從三條途徑來籌集建設資金:增加計劃投資,在每個五年計劃中,農業的計劃投資都佔相當比重,如“一五”計劃農業投資佔計劃總投資的18%,而工業僅佔8%;“二五”計劃農業為25%;“三五”為21%,且以後的各五年計劃中從未低於20%。實行投入物補貼,印度政府的財政預算中,農業投入補貼佔相當大比重。提供貸款保證,農業貸款是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的重要來源之一。印度政府大力發展信貸機構,擴大信貸額。印度的農業籌資和開發公司主要是利用外國農業投資,發放基礎設施的項目貸款。

(三)巴西農業公共產品投資

1.倉儲設施。在巴西,倉儲按屬性可分為三類:官方(聯邦、州、市)、合作社和個人。聯邦倉儲設施由聯邦出資建設,主要用於常規儲備和儲存按政府最低保證價格收購的農產品,其目的在於保護農業生產者,特別是中小農業生產者的利益,同時利用政府的儲備在淡季時調節農產品的市場價格。合作社和個人倉儲設備建設的資金主要靠補貼性農業信貸和自籌,其主要目的在於利用農業季節差提高經濟效益。目前,巴西倉儲能力基本上能夠滿足農牧業生產發展的需要,其收穫後的損失率僅為5%,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2.水利灌溉。巴西水利資源豐富,河流縱橫,降雨量豐富,但灌溉業落後。1985年政府制定了東北部百萬公頃灌溉計劃,五年內投資35億美元,其中40%由聯邦政府出資,60%由私人或國際金融機構資助。

3.農業科研與農業技術推廣。巴西最重要的農業科研和技術推廣機構是歸屬農業部的巴西農牧業研究公司和農業技術推廣公司。1973年農業部將農牧業科研局改為巴西農牧業研究公司,大力培養農業科研隊伍,到1985年就培養了2200名高級農業技術人才。農牧業研究公司的研究成果以有償轉讓的方式出售,並由技術推廣公司負責推廣;巴西農牧業技術推廣公司主要負責全國的農業技術推廣和管理,同時建立各州、市的分支機構,加強對合作社、中小農業生產者的技術支持。

對改善我國農業公共產品投資的啟示

(一)改變我國“城鄉二元”、“產業不均”的公共品投資現狀

1953-1955年,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在不斷修訂中確定了重工業優先發展的戰略。至此開始,公共產品的投資就出現了“重城市輕農村”、“重工輕農”的不均衡狀態。嚴重抑制了農業的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工業化已進入中後期階段的`今天,應借鑑日本工農業良性互動發展及韓國“新村運動”的做法,改變我國公共產品投資的傾斜戰略,加大政府農業公共產品投資力度,走“以工補農”的新路。

(二)實現投資主體、投資方式的多元化

農業是一個弱質產業,農業公共產品具有明顯的外部性特點,投資收益不易、投資回收期較長。因此,農業公共產品的投資應以政府公共財政為主。然而,政府投資可以採取直接投資還可以採取間接投資,如政府通過參股、控股、經營權轉讓等不同的投資方式提高農業公共產品投資的效率;同時,農業公共品也可以由政府以外的投資主體進行,政府加以引導、規範界定產權等,使得私人資本、民間資本、外國資本等積極投身農業公共產品的建設。在這方面,日本的“制度金融”是一個典型,另外,其他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也在積極引入社會資本投資農業公共產品。

(三)優化投資結構

農業公共產品的投資要有的放矢、突出重點,分階段有層次的進行。如美國農業公共產品投資從生產領域逐漸轉入流通領域;日本的農業支持政策從“米價支持政策”到農業基本建設投資再到環境保護;印度、巴西分不同階段對不同公共產品的投資。現階段,我國農業公共產品投資主要集中於灌溉、水利等“硬”的方面,農業發展後勁不足。因此,進入WTO後,我國要在保持以農田基礎設施體系為內容的農業公共產品投資力度的基礎上,努力提高農業科研、農業信息、農業技術推廣、農業教育以及農業制度性等公共產品的投資,加大我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四)改善投資的外部環境

投資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投資主體的積極性及投資的效率。因此,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要努力創造一個和諧、穩定的農業公共產品投資環境。如對於產權的界定、補貼的標準等都要有相關的法律、條文等加以規範;地方政府對於外界投資、外商投資等要有優惠的招商條件;同時對於破壞投資的違法亂紀行為要有規範並得到切實執行的措施。只有這樣,農業公共產品的建設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王朝菜,傅志華.“三農問題”:財税政策與國際經驗借鑑[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

2.速水佑次郎.農業發展的國際分析[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3.趙紅.國外農業財政政策的考察與借鑑[J].經濟問題探索,2004.11

4.趙丙奇.論農村公共產品投資機制研究[J].農村經濟,2002.11

論文關鍵詞:農業公共品投資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啟示

論文摘要:農業公共產品投資對農業的發展至關重要,但目前我國農業公共產品投資卻存在諸多問題。本文通過對國外農業公共產品投資的研究,為我國農業公共品的投資提供借鑑和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