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體育教師作用發揮研究的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79W

論文關鍵詞:體育課程內容資源體育教師特點任務

體育教師作用發揮研究的論文

論文摘要:體育課程內容資源開發的主體,是體育課程內容資源開發的一個核心問題。體育學科專家、體育教師和學生是體育課程內容資源開發的主要參與者,構成了體育課程內容資源開發的三個不同層面的主體。其中,體育教師在體育課程內容資源開發中起着核心作用。

一、前言

新中國成立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廣大學校體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社會、學校的大力支持下,我國的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主要表現在:體育課程對改善學生的體質狀況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增強了學生體質已成為學校體育工作者的共識;建立了一套較為完整的、規範的體育課程管理體系,教學內容的選擇性大,由“一綱一本”向“一綱多本”轉變,教材質量逐漸提高;體育教學研究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在教學實踐中出現了一些注重學生主動、積極、快樂學習的成功改革經驗,這主要歸功於參與體育課程內容資源開發的主體之一——體育教師。

二、體育課程內容資源開發主體——體育教師

1.體育教師在開發體育課程內容資源方面的特點

教師是課程實踐的核心人物,他們在課程實施中扮演着主要角色。同樣,體育教師在體育課程開發過程中也起着核心作用。他們雖然在教育及體育方面的理論水平不及體育學科專家,但卻具有體育學科專家沒有的優勢:首先,他們與學生接觸更廣泛,瞭解學生的個性差異和日常交往行為,最瞭解學生的想法和感受;其次,他們掌握了體育課程實踐的第一手資料,而這正是體育學科專家所非常缺乏的。體育課程內容資源開發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體育教師所決定的。主要有以下特點:

(1)開發體育課程內容資源是體育教師工作程序中的重要環節。

教師是課程的具體實施者,但這並不意味着教師在實施過程中就必須完全地執行課程專家所編制的方案,而是應該在一定具體的現實條件下,從課程實施的現實情境出發,充分開發和利用一切課程資源,對有限的課程資源作無限的探索。因為影響體育課程實施的因素可能有很多,不僅受學生主體需要的制約,而且受學校場地、器材、師資、季節、氣候等多種因素的制約。也就是説,在體育課程方案的實施中,不能也不可能複製或照搬課程方案,必須經過體育教師的再創造過程,他們必須根據自己的教學習慣、行為方式、學校條件、學生特點、場地器材、季節、氣候等多種因素對體育課程目標、內容和方法進行適度調整。為了保證體育課程的實施效果,他們還必須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體育課程內容資源開發。

(2)開發成果以各種具體的體育課程內容為主,開發過程具有動態性和連續性。

與體育學科專家不同的是體育教師開發的主要成果不是體育教材,而是各種具體的體育課程內容,或者説是如何實施體育課程的具體方案。體育教師在體育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時刻面臨着三個必須解決的問題:第一,如何根據課程要求選擇課程內容;第二,如何使所選擇的課程要求適應學生的特點、學校的條件和教師自身的特點;第三,如何將課程內容通過體育教學來具體實施,實施的具體目標、程序、步驟、方法、形式是什麼等。這就構成了體育課程實施的三個基本環節,即體育課程內容選擇、體育課程內容調適和體育課程內容應用。這三個基本環節的連續推進,每一步都涉及資源的開發問題,都必須以體育課程內容資源的開發作為前提條件和基礎。由於體育課程實施的環節是連續不斷的,因此體育教師在每個環節中對體育課程內容資源的開發也是連續的和動態的,而且每個環節的體育課程內容資源開發的經驗和成果,反過來又為下一輪體育課程實施提供依據和參考。只要體育課程實施不結束,體育課程內容資源開發的活動就不會終止。

(3)教師之間的合作和與專家之間的合作是體育教師開發體育課程內容資源的主要方式。

在體育課程內容資源開發過程中,體育教師並非獨自探索,他們除了要接受體育學科專家的指導並與他們合作外,還要與本校或外校體育教師等人員進行多方面的合作。體育教師之間的合作,本質上是體育教師作為專業人員之間的交往、互動與學習,其合作的基本形式包括對話、信息交流、經驗共享、座談會、專題討論、協作研究課題等。無論採用何種合作方式,體育教師之間的合作、信任、支持、交互作用和開放性的交往越理想,體育課程內容資源開發實施的效果就越明顯。體育教師與專家的合作,是我們期待的較為理想的模式之一,但是需要一定的前提條件,如專家是否願意、有無時間參與合作等。

(4)課堂教學既是開發體育課程內容資源的主要途徑,又是推廣開發成果的主要途徑。

課堂既是進行體育課程和教學研究的平台,又是推廣體育課程內容資源開發成果的主要途徑。一方面,體育是在課堂實踐中所開發的各種體育課程內容資源,都可以通過體育課堂教學的具體實施來檢驗效果、發現不足,並提出改進意見。另一方面,有些體育課程內容資源如學生的生活經驗,需要體育教師通過體育課堂教學引導學生通過思考、探究、實踐才能完成,也就是説,沒有師生在體育課堂上的互動與交往,就不可能實現這一類體育課程內容資源的開發。

2.體育教師開發體育課程內容資源的任務

課程資源的開發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找到了一條理想的途徑,課程資源開發過程就是教師專業不斷成長的過程,開發程度和範圍將決定教師專業發展的程度和水平。長期以來,體育課程內容基本上是由專家預先規劃設定的體育知識、技術、技能體系和載體,形成了“專家設計課程、教師教課程、學生學課程”的模式。這不僅束縛了體育教師的手腳,使他們變成了固定的體育課程內容的傳授“機器”,而且使得最寶貴的體育課程內容資源——體育教師和學生的經驗被白白浪費了。體育課程內容資源的開發,將打破傳統的以教材為中心的體育課程模式,充分釋放出體育教師的“能量”,有效地促進體育教師的`專業發展,使他們真正成為體育課程開發的“主人”。(1)對體育教材進行二次開發。

教材是重要的課程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體育教材也是如此,雖然它是體育學科專家根據體育課程標準和一定原則編寫的,但要進入體育課程成為具體的體育課程內容,還必須經過體育教師的再次和多次開發。體育教師對體育教材的二次加工過程,實際上需要解決以下幾個矛盾:第一,使體育教材內容具有適應性,即使體育教材能夠適應本學校的條件和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第二,使體育教材內容問題化。在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發學生不斷探索未知的熱情。第三,使體育教材結構化,儘可能讓學生掌握各種體育知識和身體練習的基本結構和要素,知道事物之間的關聯,並能舉一反三。第四,使體育教材內容生活化,儘量以學生的生活經驗作為他們的學習起點,使教材迴歸生活。

(2)積極開發特色性強的體育課程內容資源,並將開發成果系統化。

除了體育教材的二次開發以外,體育教師還要在教學實踐中根據實際需要不斷開發其他各種體育課程內容資源,特別是民族特色、地區特色、學校特色和學生特色的體育課程內容資源,並將這些資源轉化為各種內容新穎、形式多樣、適應性和操作性強的體育課程內容。另外,體育教師還要將這些開發的內容進行總結,使之系統化,並爭取在此基礎上編寫出具有本校特色的體育教材。

(3)要重視隱性體育課程內容資源的開發、利用。

更加關注隱性體育課程內容資源的開發、利用也是體育課程內容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的重要方面。所謂隱性體育課程內容,就是指隱藏在體育知識、技術、技能裏的那些關於體育情感、體育精神、體育意識以及學生人格(心理、性格、社會化)教育等方面的內容。隱性體育課程內容具有極強的教育價值,對於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心理素質、個性品質、社會適應能力具有積極的作用。但隱性課程內容也具有隱含性、不確定性等特點。因此體育教師要通過有意識的、多樣的教學實踐活動將體育課程內容中隱含的、不確定的課程內容開發出來,呈現於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因為學生的經驗是非常重要的體育課程內容資源,它們直接源自學生真實的生活,有些內容資源甚至可以説是學生集體智慧的象徵。如果我們能夠通過體育教學進行有效的開發和利用,將對體育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變革產生積極的影響,尤其可以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因此,體育課程內容資源的開發不僅應是教師發揮創造性的過程,同時還應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是學生髮揮主體性的過程。在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過程中,我們應努力做到與學生的直接經驗相結合,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結合,與學校課外體育活動相結合,以激發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更高效地發揮學校體育的功能。

(4)總結與反思體育教學活動。

有些體育教師對體育課程內容資源的開發表現出極大的熱情,然而當這些教學內容進入課堂時,則出現了很多問題。有時教師教得力不從心,學生學得也很吃力;有時課堂教學缺乏明確的目標,學生學無所得,課堂教學如“走馬觀花”。之所以這樣,原因就在於他們忽視了體育課程內容資源開發成果的系統化和完整性。因此,體育教師除了重視體育課程內容資源開發的成果外,還要學會對體育教學活動的自我總結與思考,要善於通過課後教學記錄、與他人交流教學心得、自我反思等,從實踐中總結出有利於體育課程內容資源開發的各種經驗。只有這樣,體育課程內容資源開發才能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當然,在體育課程內容資源開發過程中,除了體育教師外,還要充分發揮其他主體的作用,如體育學科專家、學生、學校其他課程教師、學校行政管理人員、教育行政部門管理人員、學生家長、社區居民,以及其他專業人士如業餘體校教練員、運動員等。在開發體育課程內容資源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根據需要儘量“人盡其用”。

參考文獻

[1]李林.體育課程內容資源開發的理論與實踐[M].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2]霍秉坤.實施課程之匙:教師參與行動研究[A].全國課程專業委員會祕書處.21世紀課程研究與改革[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李臣之.課程實施:意義與本質[J].課程·教材·教法,2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