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發言稿

真抓實幹促發展,落實行動建業績發言稿

欄目: 發言稿 / 發佈於: / 人氣:1.24W

為了真正實現在教育教學管理過程中更好地提升自己,努力使自己的教育管理水平、教學領導能力和科研創新能力都有長足的進步,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學習型、研究型和創新型的名校長,真正把學校辦成讓學生喜歡、家長放心、社會滿意的學校,實現學校持續、快速、健康地發展,更好地引領區域教育的發展。作為一名農村完全中學的校長,為了切實貫徹落實好教育局提出的“三項工程”建設,本人力爭從現在做起,做一名讓人民滿意的名校長。

真抓實幹促發展,落實行動建業績發言稿

太和縣第五中學為提高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主動性和實效性,探索新形勢下學校德育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構建全員參與、全員育人的德育工作體系,自秋季,該校改革傳統的行政班管理機制,以科代表組為育人的基本管理單位,形成了“生生都是科代表,師師都是科主任”的育人管理模式,創造性地落實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德育理念。

我們將每個班分成六個學習小組(即自然組),每個組員分別擔任小組內某一門學科的科代表,負責督促小組成員對該學科的學習,並負責觀察組員在學科學習中的思想動態和心理狀況等。每個任課老師都擔任所教班級相應學科科代表的科主任,他們在完成學科教學任務的同時,負責對自己的科代表進行思想引導、學習輔導、生活指導和心理疏導。在這樣的`德育格局下,師生都有了新的身份,即“科主任”和“科代表”,形成了一種新型的師生關係。

1.建立工作制度

為確保科主任履行職責,實現育人的整體目標,他們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

(1)檔案制度

科主任要為每位科代表建立成長記錄檔案,追蹤科代表成長軌跡。內容包括:科代表家庭背景信息、學生的個性特徵、行為習慣、道德素養、興趣愛好;學生心理、生理、身體健康狀況;學生每月的表現、每次考試成績記錄及分析

&61559;學校為科主任建立工作業績檔案,主要內容有科主任與科代表的互動情況記錄、科主任負責的科代表的日常規範、學業進步、品德修養量化記錄,學生、班主任、家長對科主任的評價情況,科主任的育人案例、教育反思等。

(2)師生交流制度

我們強調科主任與科代表的互動交流,科主任堅持定期或不定期地與科代表進行談心交流,指導他們的成長;科代表在學習、生活、交往等方面的問題困惑,可以及時向科主任請教,得到科主任的幫助。德育處專門為科主任設計了談心日記本,取名為《心靈握手》,該日記本包括學生小檔案、談心內容、跟蹤觀察等欄目。

(3)班教導會制度。班主任定期組織本班的科主任召開班教導會,互相溝通,共享信息,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和成長中存在的問題,共同商討導育措施。同時,學校也將班教導會作為提高科主任育人水平的有效途徑之一。

(4)家長聯繫制度。學校要求科主任定期進行家訪,並及時利用電話、互聯網等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在學校每月一次的家長會暨家長學校活動中,除了學校安排的講座和以班為單位的家長會外,還有一個重要環節就是由科主任組織自己的科代表的家長召開小型家長會。

2、進行考核評估

(1)對科主任的評估

學校實行“科主任、科代表捆綁式考核”。德育處、教導處將科主任所指導的科代表的綜合素質(包括科代表的品行、生活、心理及其各科學習總成績等)、學科教學成績(指包括科代表在內的所有學生的該科學習成績),一起納入科主任的業績評價,並納入結構工資指標。

(2)對科代表的評估

級部、班主任、科主任根據科代表的工作態度、工作質量以及自然組的相應學科成績,來評定科代表的工作,優秀科代表將受到表彰獎勵。

(3)對自然組的評估

他們注重對自然組的集體評價,小組間不是名次之爭,而是達標競賽。級部、班主任、科主任根據學習成績和日常行為表現綜合評定各自然組的集體成績,達到預定的學習和德育目標即為優秀小組。

3、有獎遊學活動

學校對自然組每月進行一次綜合評估並進行獎勵。根據當地經濟比較發達、學生家庭條件較為優越的實際,他們的主要獎勵方式是組織優秀自然組外出遊覽學習。每次遊學活動都是由師生共同設計、組織和實施,去之前師生通過各種渠道蒐集相關的資料,精心設計旅遊路線和重要考察點。遊學回來以後還有相應的後續活動,包括攝影展評,徵文比賽,出版手抄報等。

注重校園文化的建設

我校通過文化長廊,薈展示了教改中湧現的傑出教師和優秀學生的光彩形象,為校園增添了一道亮麗的文化風景。

我校在教學樓製作了200多米長的宣傳欄,全校1000多學生的手抄報可以同時上欄。

總之,要加強與羣組學校的交流與合作,圍繞課程設計、課堂改革、制度文化、家校合作、教師發展、學生成長、校長提高等維度,不斷進行行動研究,發現、研究、解決羣組學校和教師個人發展中的問題,逐步幫助羣組學校構建起新課程背景下適合教師和學生成長的學校基本架構,實現自身學校與羣組的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