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導遊詞

千山導遊詞精選

欄目: 導遊詞 / 發佈於: / 人氣:1.11W

千山導遊詞

千山導遊詞精選

千山,古稱積翠山,又名千頂山、千華山、千朵蓮花山。千山是長白山的支脈。南北綿延200多公里,縱貫整個遼東半島。自古以來就有“無峯不奇,無石不峭,無寺不古”之譽。千山為“園林寺廟山嶽型風景區”,被譽為“東北明珠”。千山宗教文化歷史悠久早在1400年前北魏時期,千山就有佛教徒的蹤跡,隋唐代起有了廟宇建築,到遼金已發展成遠震遼左的著名佛教勝地。“祖越”、“龍泉”、“香巖”、“中會”、“大安”五寺,在明代已很出名。到了清代道教進入千山,使千山的廟宇有了進一步的增建,發展到七寺、十二觀、九宮、十庵。千山廟宇佈局巧妙,建築宏偉。

千山人文歷史遺蹟頗多千山歷來是引起人們嚮往的名勝之地,不僅有唐太宗李世民駐蹕和薛禮兵營遺址,還留下清帝康熙和乾隆遊歷的足跡和詩篇。名貫三江的關東才子清太史王爾烈,曾在千山龍泉寺讀書,至今還保留他的書房。明清時的官宦、名人也曾紛紛來遊,並題有許多匾額和詩詞讚美千山。就連《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棟亭詩抄》中,也把自己的籍貫用“千山”二字標出。 千山物產豐富。百年以上古鬆萬餘株;各類動物60餘種,特產水果10餘種,香水梨、南果梨堪稱一絕。温泉休閒娛樂勝地在風景觀光區的東北部是温泉休閒娛樂勝地,這裏温泉資源得天獨厚,地熱水資源佔鞍山地區已查明地熱水資源50%以上,目前年採水量85萬立方米。

天上天景區

天上天景區位於千山風景名勝區北部以自然景觀為主,以奇峯、怪石、古廟、巖鬆而著稱。千山著名道觀無量觀和五大禪林之一的祖越寺位於此景區。著名景點有天上天、七重天、.九重天、天外天、一線天、一字天、夾扁石、無根石、木魚石、鸚鵡石、可憐鬆、探海松、望天蛙等100餘處。唐太宗李世民,清康熙、乾隆等帝王曾遊覽過此景區。相傳唐王李世民,住大安寺到無量觀“振衣岡”上抖過戰袍;金代皇帝世宗完顏雍曾到千山靈巖寺探望其母貞懿太后;清代康熙,乾隆、嘉慶皇帝也都到或從遼阻古城望千山,並留下遺蹟題詞和詩文。王爾烈陪同嘉慶皇帝在千山找的那塊“木魚石”、即曹雪芹寫的石頭記(紅樓夢)中那塊有靈氣石頭

無量觀

有人曾贊喻:“來到無量觀,景點連成片,鬆塔石洞天,處處惹人戀,若想細觀賞,須得一天半”。“塔”是歷史的見證,是名勝的點綴。許多風景勝地都會有各種各樣的塔。千山的塔多為墓塔,是道士羽化和和尚圓寂的葬身之地,無量觀的塔就有玲瓏塔、許公塔、八仙塔、葛公塔、祖師塔五座古塔。玲瓏塔是千山最古老的建築之一,始建於唐代,高十二點三米,六角十三級。塔身是花崗巖砌築而成,玲瓏塔掩映在茂密的松林中,每當夕陽西下,晚霞映襯塔頂時,分外輝煌,秀麗壯觀。 六角九級飛檐斗拱的寶塔即是藏真塔,又名許公塔,是無量觀第十一任道長許信友大師的羽化墓塔,共花費百餘萬元,許信友大師六歲出家直至”95年,羽化,享年91歲,他把一生的精力都奉獻給道教事業,是我國道教三元老之一,他一生最大的貢獻是促進千山佛道兩教的團結合作,並且化緣三百餘萬元修建了無量觀東閣,完成了開山祖師劉太琳的遺願,因此,人們不惜重金為他修建了這座壯觀的羽化墓塔,以紀念表彰他的功跡,這座塔高是13,32米,用雪花石雕刻而成,浮雕為漢白玉。 沿着許公塔繼續前行,有一上尖下寬的巨石卧在路邊,名為拴馬石,上面有一圓洞,即用來拴成繩的,因為寺廟為聖地,不許牲畜入內,所以人們在朝拜時,都要把馬匹拴在此處,古人曾説過,來到此地“文人下轎,武官下馬”,以表示對清靜之地的尊重。過了拴馬石,古蹟斑斑的古塔就是八仙塔,高為十三米,六角十一級,塔的四周有八仙的浮雕,正面是南極仙翁,此塔建於清康熙年間,是由開山祖師劉太琳的俗家師弟洪將軍為其打坐而修建,但每一次劉太琳在此打坐時都是心神不寧,之後才恍然大悟,自己的功德再高也不能居於八仙之上,於是放棄此塔,至今成為無量觀中為數不多的風景塔之一。在八仙塔之上有座潔白素雅飛瀰漫着道教氣氛的白塔為“葛公塔”,建於民國土8年,是由愛國將領張學良將軍和一些國民黨高級將領為葛月潭道人所修建的,此塔高為8.78米,為密檐捲雲式建築,從塔基至塔頂全部使用細晶花崗巖修建,六面塔壁鑲嵌着用漢白玉雕刻的葛公生前親手繪製的蘭草和幽竹的浮雕,塔前刻有“淡泊寧靜”四字,是出自於諸葛亮的一副“淡泊以銘志,寧靜而志遠”以代表葛公一種超脱的境界。“海為龍世界天是鶴家鄉”是説自己象雲野鶴一樣脱離了軍閥混戰年代世俗的紛爭,最終來到仙境無量觀。 《葛公名葛月潭,道號震庚道人,祖籍山東,生於清咸豐4年(1854年),羽化於1934年冬,享年8l歲,是當時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一代才子,曾被當時人喻為能文能畫又能詩,文彩風流冠一時的學者飛詩人飛畫家,曾是瀋陽太清宮監院原來是大軍閥張作霖的幕僚好友,為人善良,每遇災荒,他都會寫字作畫換得銀兩賑濟災民。而且他還在瀋陽開辦一所小學和一所中學,專門招收窮人的孩子讀書,這也是説葛公不僅是當時慈善家,而且是教育家。》

過了葛公塔,就來到一座古樸肅穆的塔前,即為開山祖師劉太琳的羽化墓塔,名為祖師塔,此塔建於清康熙年間。

無量觀建築最優美的要算“西閣”了,它依山勢而建,環境十分幽靜。西閣內建有觀音殿,它座落在半山腰上。內供奉慈航道人飛眼光娘娘和子孫娘娘,據説子孫娘娘掌管生兒育女,無嗣者可求助於她,眼光娘娘專治眼病,給人以光明。殿內還供奉觀音救八難和“天女散花”、“麻姑獻壽”兩幅壁畫。有人會生起疑問,為何道教宮觀會供奉佛教菩薩呢?傳説很多,《遼東文獻徵略》記錄了一個有趣的故事,説無量觀有位道士,看到羅漢洞內供奉觀世音菩薩相,心中不快,就偷偷把觀音的頭砍掉,改成真武大帝的頭像。可是過了不久,這個道士便爛頸而死,其餘道士非常害怕,以為是觸犯了觀音的神靈,害怕再牽連他人,急忙又在西閣正殿重塑觀音菩薩像,以平息紛爭。

在慈雲殿後面山路旁邊有一處平坦的石面,擊之能發出木魚的聲音,因此名為“木魚石”,遊人從此經過都好奇的敲一敲,聽一聽。天長日久·,木魚石被敲打的十分光滑,有的地方已呈凹形。相傳嘉慶皇帝在千山尋找木魚石花費了三年的時間,踏遍千山的每一個角落,最終在他的老師王爾烈的指引下找到這塊奇石。

羅漢洞是遊人雲集之處。羅漢洞十分古老,是由一個天然石洞稍加穿鑿而成,相傳在唐代就有此洞。明代東苑馬寺卿張鏊在詩中稱該洞為“羅漢洞”,洞同有2排羅漢像,共十八尊,塑像各具特色,笑怒坐仰,神態離奇。過去在十八羅漢中間塑有真武大帝。佛道兩家本來供奉不同,十八羅漢為佛教供奉,真武大帝為道教尊者,兩家神像本不能塑於一洞,和尚飛道士也不能一起燒香訟經。這個奧祕至今才完全揭開。原來,創建無量觀的劉太琳成為開山祖師後,感到在他的觀內供奉羅漢有失大雅,就想把羅漢像毀掉,但又礙於輿論,遂採取一個折中的辦法,將洞內正位的觀世音菩薩像扒掉,改塑成真武大帝,變成“道居正位,佛列兩旁”。並在洞外親筆提寫“釋道同源”四個字,以自圓其説。

在羅漢洞的上方有一石名叫“無根石”,它是由三塊小石頭支起一塊大石頭,上提寫“無根石”三字,據説曹雪芹寫紅樓夢時就在此地方生靈感,無根石即是寶玉,而旁邊的小樹為林黛玉(純屬虛構)。

無量觀的正殿是三宮殿,內供奉上元賜福天官堯,中元赦罪地官舜,下元解厄水官禹。此殿建於清道光二十六年。在三官前方分別是赤面王靈官和護壇土地,神話中的王靈官有第三隻眼睛,叫慧眼,專治邪人惡事,為民護法,在三官東側是八仙過海去赴蟠桃會,在過海時各顯神通,形象唯妙唯肖,西側為瑤池金母,金母騎着吼騰雲駕霧,神態安祥。右牆壁繪有堯王舜,大禹治水的兩幅壁畫。

在三宮殿正上方有一山峯,題寫“振衣崗”三字,相傳唐王李世民在此休息過,風吹動他的戰袍,讓李世民頓覺心曠神怡。後來又有詩人讚美道: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振衣千里崗,濯足萬里行。後來浙江向程取詩裏的三個字振衣崗題寫在上面。

過了一塊酷似豬頭的石頭,叫豬首峯,向上攀登,在東面有一座秀美的廟宇。叫老君殿,北殿建於清康熙年間,因為老子為道教之祖,故殿門刻有“道教之家”四字,內供太上老君道德天尊飛靈寶天尊飛玉清自然元始天尊,兩側繪有老君過涵谷關的壁畫和孔子問禮於老子的壁畫,老君殿前有一塊平坦之地,四周有護欄,倚欄俯視,石聳峯峭,樹海林濤,別有一番風趣。

過老君殿前行,有卧象峯,上面有1969年原湖南省委書記張平化遊千山所題寫的詩:“千山不足千,人造一株蓮,此説誰為證,請詢天上天”。繞過卧象峯,前面是依山勢所建的`三十三級石階,這就是著名的三十三層天,石階非常寬敞,足有五米寬,由下至上,一步一層天,每升一級,極目晴空,浩浩無際,樹海蒼芒,氣勢磅薄,景象萬千。有人有詩讚道:“別有名天三十三,興來拾級任登探,舉頭試望絕高處,一色蒼茫接蔚藍”。三十三層天上端是無量觀最高的建築玉皇閣,道士稱之為“觀頂”。工程堅固,歷經數年竟未傾圮。玉皇閣內塑有玉皇大帝神像。在三十三層天左側峭壁上鑿刻出八步蹤印,非常險要,一步緊似一步,故稱“八步緊”,1926年東北憲兵司令陳興亞來此地時不禁有感而發題寫上“化險為夷”四個大字。

古人曾有詩讚道“絕頂苔青路未封,過來人已早留蹤。要知吃緊為人處,一步何曾放得鬆”。 過了八步緊就是著名景點“夾扁石”,這是天然形成的石縫,長4米,高3米,寬近半米。這就是千山一絕夾扁石。不管胖人瘦人,只可側身而過,這處景點吸引了眾多遊客來此“一夾”,遊客經過此處,笑聲朗朗,其樂陶陶,似乎所有登山的疲勞都被:“夾”的一二淨。走出夾扁石,就來到“一步登天”,之後便是著名的“天上天”,遊人至此,心情豁然開朗,眼界頓覺開闊,舉目遠眺,滿眼碧翠,羣峯爭奇,使人確有置身天上之感。從天上天乘索道下行400米便來到2001年新開放的財神殿,整個大殿高7米,長工3米,寬8,5米。面闊5間,是採用清代歇山式風格建築,正中供奉正財神趙公明。殿門匾額是由著名書法家馮啟光所題,兩側楹聯為:濟世當疏財,你也求,我也求,求之有道,不做半點事,朝也拜,夕也拜,做難公明。財神分為正財神,偏財神和準財神。正財神又分文財神和武財神。文財神是比干和范蠡,武財神是趙公明和關羽。

天應宮

建築羣千山“天應宮”是根據我國傳統民俗文化傳説中所信奉的吉祥民神為主要供奉對象的道教宮觀。主殿:喜神殿、財神殿、三星(福、祿、壽)樓,其配殿供有:月老(婚姻之神),織女(民間愛神),趙公明(文財神),關聖帝君(忠義財神)等。求財、降福、增壽、指日高升,追求美滿的婚姻,幸福的未來是每一位祈祝者對人生的追求。五福宮正是一處“普降吉祥、同施五福”的理想之地。也是千山唯一一處不收門票的人文場所,整體建築古樸、喜慶、祥和、民族文化濃郁,遊覽天應宮一定會給您還來好運。天應宮左:道風貫通須龍鳳呈祥右:天人相應唯積德降福左殿(男耕女織) 左:金牛金梨耕雲心田萬傾右:銀梭銀錢編織真情一片右殿(天公做合) 月光流影前世姻終成眷屬老翁牽線今生緣永結同心喜神殿喜喜囍和合結雙喜金金鑫居聚匯三鑫財神殿(轉載自第一範文網,請保留此標記。)三星樓

祖越寺

祖越寺位於千山北溝峯巒疊翠的北山坳谷中,殿宇與自然景色深然一體,一道高10餘米,長50餘米的石牆,將坳谷口閘住,形成石土墊平的廟基地,該寺共有七幢建築,394,9平方米,雖經多次修建,仍帶有明代建築風格,顯得莊重雄渾,古風浮厚。殿宇北是雄偉的彌勒峯,兩側伸出小山脈骨,將祖越寺入胸前,形成彌勒捧古剎的巧妙構圖。東為亭閣飛古塔飛密鬆、西為古鬆托起的懸崖,前有亭塔相峙,天作人口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構成一幅動人的山水畫卷。

祖越寺是千山五大禪林之一,前身為靈巖寺,始建於唐代,相傳在建寺之時,恰逢佛祖經過此處並長住於此,為寺憎出謀劃策,直至寺成方飄然而去,為了紀念佛祖,起名為祖越寺。從遺址看,大約有60餘幢廟房,清康熙六年,道教傳入千山後,祖越寺範圍縮小,屈居五大禪林建築規模之末,但近年來曾在舊址中發現較大彩雕石欄板望柱蓮花佛座和殘缺的石碑頭等遺物,也很有收藏和研究價值。祖越寺蒼松四合,峭崖壁立,四季景色俱佳,在山門之側,有立於清光緒六年(1875年)的兩甬石碑,上刻“天花亂墜”“地湧金蓮”八個大字,相傳祖越寺某大師在此講經説法,因其知識淵博,佛法深重,競講得天花如雨,從長空墜落,金蓮盛開,從地下噴湧而出,因立三碑,但據實記載,是説梁武帝時雲光法師講經感動上天,天花紛紛墜落,祖越寺僧立此二碑,無非是宣揚佛門法力,增加神祕感。百丈深淵之下,則是另一個寧靜的大幹世界,沿着通幽曲徑的小路,進入祖越寺,在蒼松翠柏的環抱中,祖越寺建築盡收眼底,莊嚴肅穆的法王殿依山向陽,正面供奉未來佛祖彌勒佛,彌勒佛是人間喜佛,在百姓心目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可以説人人朝拜彌勒佛,家家供奉觀世音,即使對待一些不信奉宗教的眾生。彌勒佛也會教導眾生遇事忍大肚能容的精神。旁邊兩側供奉四大天王,分別是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飛水天王、西方天王,因為四大天王手中持法器不同,保佑方眾可以國泰民安,風調雨歹頃。又因四大天王可以淨眼觀看世間,懲治一些做惡的小人,所以有一句話説“勸君莫做虧心事,舉頭三尺有神靈”,就是被四大天王踩在腳下。在彌勒佛後方的是保護寺院的菩薩葦陀護法。很多寺院建築都是法王殿在前,大雄寶殿在後,也就是這個原因。在法王殿之後的就是大雄寶殿,裏面供奉着橫三式佛,即中間釋迦牟尼,左側南無消災延藥師佛,右側南無阿彌陀佛。那麼釋迦牟尼是佛教創始人,佛教中至高無尚的教主,在歷史上也確有其人,他生於古印度迦毗羅衞國,生於公元前565年,與中國孔子時期同步,他的思想很富有哲學道理,特別是他主張的和很多宗教也有相同之處的就是以善為本,那才是最難得可貴的,那左側藥師佛祖是保佑人的身體可以健康長壽,這也是每個人對自己和家人有一個美好的祝福和心靈上的寄託,同時朝拜阿彌陀佛也希望赴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可以萬壽無疆,也不會進入六道輪迴都能成佛。旁邊房裏而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薩,又稱幽教主,但也不是我們所説的閻王爺,他也可以稱之為大願菩薩,因他説過“度盡眾生,方正菩提,地獄不空,誓不為佛”,所以,很多地藏殿裏都擺着去世人的靈位和牌位,是為了超度靈魂所用的。站在院中,仰首翹望茫茫雲海驚濤駭浪,那凌空而立的峻嶺腰間,銘刻四個大字“獨鎮羣嶽”,據記載,黃帝自洛水取《河南經書》遍歷天下,封泰山為東嶽,華山為西嶽,嵩山為中嶽,恆山為北嶽,衡山為南嶽,後歷蜀中,見青城山巍峨險峻,氣勢博大,便封青城山為五嶽丈(岳父),一月之內羣嶽都來朝拜,因有獨鎮羣安之譽。彌勒峯與丈人峯具取形式比其靈異也,所以當年巡遼侍御盛泰字在明隆慶二年(1568年)直書四字,經過地質風化與侵蝕,是何人所提已無從考證,意思是山之為言宣也,含澤布氣調五神,即帶着恩澤差遣五嶽之神,也是源彌勒為五嶽丈人之意,是丈人廣施恩澤賜予羣峯以宏大的氣勢,可想,昔日的祖越宏偉規模。祖越寺以它“蓮花出天際,頓覺絕塵埃”的峯外奇峯,“山引

樓台連碧落,佛閣高樓漂渺中”的樓台殿閣,“巖鬆宿霧常浮翠,石間流泉漾落花”的松石林泉,引來歷代文人墨客才子佳人,為此紛紛踏至留下珍貴的摩石刻,每景每物都將為遊人留下美好的回憶,正如古人云:“祖越多奇境,天工亦幻哉”

可憐鬆

可憐鬆位於無量觀山門西有紋無罅的懸崖峭壁上,高1.3米,直徑6釐米。長得嬌小玲瓏,遇風發出沙沙的聲音,險有搖搖欲墜之勢,令人可憐,故命名為可憐鬆。《遼陽縣誌》記載:“觀東(西)有巨石如砥,無土無罅,上生一鬆,根入石中,遇風則搖搖欲倒,有弱不可經風之意,殊令人憐,”可憐鬆已有幾百年的歷史,飽經世代風霜,依照傲立於懸壁上,十分頑強。清代詩人蓬萊子曾對可憐鬆的精神讚揚道:“莫把巖鬆號可憐,空山涵養已多年。頻看喬木摧金斧,是彼直成地上仙。”

木魚石

位於無量觀西閣觀音殿後巖石上,即羅漢洞洞口西南。木魚石是以音響命名,無突出形象,只是上下石徑中間平坦處,用石敲之聞其聲如木魚。相傳,此木魚石之名源於清初年間。千山道教祖師劉太琳,其在家禮兄弟洪X X(清朝將軍),來此以手杖擊之,聞木魚之聲,而命之。從此,遊人經此,多以石敲打,致使石面上被敲出若干個小坑。小坑旁,刻有“木魚石”三個字。

鸚鵡石

鸚鵡石位於無量觀拜斗台西北峯頂。整個峯頂渾然—石體,靠東南斜石壁上,有一高約4米石柱,向東北傾斜,上如鸚鵡首,向旁突出一尖如鸚鵡嘴,下橢圓狀如鸚鵡身子,上鐫有“鸚鵡石”三個字。形態逼真,是無量觀唯一以鳥類命名的景點。石周圍古鬆數株,上枯枝翠葉盤頂,下古根與石爭輝,使遊人留連忘返。一線天

一線天位於無量觀西閣北山卧虎峯下,為地殼運動期造成的巖石斷裂罅縫。1964年開發,清理出罅縫中的古樹、石土,即成為景觀罅徑。罅縫長32米,寬不滿l米,深10餘米,底地極陡,裝設138級條形石階。置身於罅縫中,仰首而望,兩側懸崖凌空,中間藍天一線。傳説,昔日積翠仙子盜九霄彩雲紡紗繡蓮花,冒犯玉皇大帝,她在與天兵天將格鬥中,不慎將繡花針失落於此罅中。罅下端是巨象峯和通向無量觀的九曲石徑,上端是落針亭飛壽星石飛卧虎峯。以一線天為中心構成一衞星遊覽小區。

一字天

一字天位於鸚鵡洞北山峯南側陡壁,為地殼運動期造成巖石陡壁一斷裂罅縫,長30餘米,最寬處0.7米,最窄處0.4米。1982年,對罅縫進行了清理,挖出積土和石頭,鋪裝上63級條形石階,至峯頂。置身罅縫仰首,藍天呈“一”字形,故命名為一字天。此罅是登無量觀北山七重天飛九重天必經之路。罅下是松林,奇石、古木,罅上是長長一道峯頭,在赤條條的巖石上,生長十幾株古老而又矮小的蒼松,名為石頂插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