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導遊詞

千山導遊詞範文

欄目: 導遊詞 / 發佈於: / 人氣:6.89K

導語:千山區有什麼好玩的地方,不少去千山區旅遊的人都有這個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千山導遊詞範文,歡迎大家閲讀與借鑑!

千山導遊詞範文


千山導遊詞範文(1)

在千山無量觀的廟宇中,有一座高大的觀音殿。這觀音殿修在山腳下,大殿旁邊,有一個天然石洞,後經人工鑿修,成為一個穿山洞。洞裏塑着十八羅漢,’稱為羅漢洞。無量觀明明是個道院,怎麼供奉起佛家的菩薩和羅漢來了呢?説來這裏有一段有趣的傳説。  相傳,在無量觀建觀前,這一帶是祖越寺的地產,羅漢洞當然也是祖越寺的了。但當時這個洞並不是穿山洞,而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天然石洞,洞裏供奉着十八羅漢拜觀音的塑像。到了清朝康熙年間,有一天,一個叫劉太琳的道土雲遊到此,一眼中了這塊風水寶地,他找到祖越寺的長老和尚,商量要買下這塊地。祖越寺的老和尚當然不願意有人破壞他的風水夕奪他的'進財之路,任劉太琳出多大價錢也不賣。劉太琳只好去找一個在當地做官的俗家師弟,最後依仗師弟的權勢,硬是買下了這塊地方。要説劉太琳倒真有些眼力,無量觀建成後,果然香火一天比一天旺盛,觀裏排場也一天比一天氣派。這樣一來,無量觀的小道土們也就愈發不把祖越寺放在眼裏,不願再供奉羅漢洞裏的菩薩和羅漢了,沒事兒峨在劉太琳的耳邊嘀嘀咕咕。劉太琳眼量大肚量也大,聽到這些常常是一笑了之。

再説祖越寺,一塊風水寶地被劉太琳強買去了,香火也被搶去不少,自然怨恨在心。因此兩家雖是近鄰,卻不免經常明爭暗鬥。這一天,無量觀的道士路經祖越寺,見山門前立了兩塊石碑,一塊上面刻着“天花亂墜”,另一塊刻的是“地湧金蓮”。大家左猜右想,誰也説不清楚是什麼意思。正在這時,走出幾個小和尚,見此情景,便藉機講了起來。説是在祖越寺建寺之初,有一位佛家大師到此訓:經説法,那佛法真是高深啊,直講得空中天花如雨,講得地下金蓮盛開,觀音大士現了金身,十八羅漢趕來參拜,這位高僧從此名揚四海,終於修成正果。祖越寺就在這位高僧誦經的山洞中,塑起了十八羅漢拜觀音像。這一番話説得無量觀的小道士們目瞪口呆,想鬥鬥嘴又什麼也説不出來。回觀後,越想越不是滋味,左商量右核計,終於想出一條妙計,當下乘着月色偷偷摸進了羅漢洞,砸下了觀音菩薩的泥頭,換上了真武大帝的腦袋,這樣,一來,佛家的十八羅漢就拜伏在道家真武大帝的腳下了,小道士們甭提多開心了。  第二天一早,這事兒就被無量觀的祖師劉太琳知道了,他馬上讓人關閉山門,誰也不許把這個事兒聲張出去。可是哪有不透風的牆,終於有一天,祖越寺長老帶着一大羣大小和尚氣勢洶洶地來到無量觀,準備大鬧一場。不料一進無量觀,便都呆住了,原來西閣院中新建了一座大殿,工匠們正在殿內塑造觀音菩薩金身呢。再看羅漢洞,中間的佛像撤掉了,變成了穿山洞,洞內兩側的十八羅漢像重塑一新。這時劉太琳相師走上前來,笑着對長老和尚説:“山洞狹小,不是菩薩所居之處,現在特意建起大殿,請菩薩坐上正位。佛法無邊,小觀如同寶寺亂墜的天花,怎敢不敬佛祖。”長老和尚看出劉太琳的一片苦心,很受感動,連忙接着説:“道法無量,小寺當是貴觀地下湧出的金蓮。”説完和劉太琳大笑起來。幾年的仇恨至此完結了。劉太琳和長老和尚一起商量,在羅漢洞口壁上刻上了“釋道同源”四個字。從此以後,兩家和睦相處一直到現在。

千山導遊詞範文(2)

千山古稱千朵蓮花山。它的最高峯叫仙人台。仙人台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呢?  傳説,古時候千朵蓮花山有九百九十座山峯。在一座山峯腳下,住着—户人家,一家人勤勞善良,靠在荷塘裏打魚養藕過日子。這家有個孩子,從懂事的時候起就迷上了下象棋。他一年一年地下呀下呀,一年一年練呀,他的棋藝終於成熟了,方圓幾百裏的棋手們都下不過他,人們稱讚他是“神手棋童”。人怕出名。“神手棋童”的美名,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傳到了東海蓬萊仙島。島上的棋仙聽説了夕很吃驚,心想:我棋仙是棋藝之王,人間的小孩怎能為“神手”呢?東海棋仙就背上棋囊,乘着蟠龍直奔東北千朵蓮花山來了。棋仙來到山下荷塘旁,看見棋童在抓魚,就大聲叫開了:“哎,小孩,聽説你的棋藝過人,我是東海棋仙,特意前來和你下一盤,你敢和我比試嗎?”棋童一聽,心想:我的棋藝怎麼驚動了棋仙,我和他比不比呢?他正在拿主意,棋仙又説:“如果你不敢比試,你就別讓人誇你是什麼‘神手’啦!”説完哈哈大笑起來。

這一來,可惹急了小棋童。他是個不服輸的孩子。他也學着棋仙的口氣,大聲地回答:“棋仙,既然你從很遠的仙島趕來了,怎能讓你掃興而去呢?那我們就比試比試吧!”真要賽棋啦,棋仙卻又出了個難題。他説:“下棋可得有個條件,我是仙,不能在你們。人間落腳;你是人,也不能到我們仙境去。咱倆到哪兒去比呀?”

棋童聽明白了:這是不想和我賽棋啦,哼,我今天偏要和你神仙比個高低。棋童靈機—動,説道:“這好辦,咱倆在人間和仙境相接的地方比。”棋仙連問道:“在什麼地方?”棋童手指東南方説:“我家東面有座最高的山,那山頂就是這樣的好地方。”説到此處,棋童板着面孔説:“可是我也有個條件:如果你輸了,就得留在人間;咱倆換一換,我去仙島,你看怎麼樣?”棋仙被棋童。“將”住了。他手搭涼棚仰首住東南望了望,就見那座山峯又高又陡;團團雲圍着山腰轉,山頂接着天。棋仙暗想:那麼高的山,我的蟠龍都難上去,這小孩子要上去就更難了,我何不答應他的條件?棋仙高興了,微笑着説:“好吧,你能爬上山頂我們就賽棋。我先走,如果我在山頂上等三個時辰你還不到,就算你輸了。”説完他騎着蟠龍走了。  一眨眼,棋仙不見了棋童忙從荷塘早掐一朵十瓣蓮花扛在肩上,朝那座高高的山峯走去。一路上,棋童蹦着跳着,很快活。渴了、餓了,他就吸一下蓮花的莖頭。清清的蓮汁蜜糖似的甜,渴口牙餓呀都沒了。小棋童精神十足。轉眼就到了山腳下,他又使勁地吸了—口,就向山上爬。他爬呀,爬呀,爬累了,就吸口蓮汁。再爬,不知過了多少個時辰,他才爬到半山腰。蓮汁被吸乾了,那朵十瓣蓮花從他肩頭落地上。他也沒有力氣了,一下子坐在蓮花瓣上昏睡過去了。

再説先走的棋仙,他騎的蟠龍飛到半山腰時也累得飛不動了,趴在半山腰上大吼大叫。棋仙急得扳龍角、拍龍尾,可那蟠龍卻怎麼也不能動彈了。棋仙只好讓它趴在半山腰,自己向山頂爬去。正在半山腰昏睡的棋童忽然覺得身下忽忽悠悠地:在動,兩耳邊生風。他睜眼一看,身下的蓮花變大了,正託着他向上飄起。蓮花向上飄呀,飄呀,飄入了雲端,飄到山頂停下了。棋童高興地跳上山頂那塊最高的怪石,就見棋仙哭喪着臉才從南坡爬上來。、棋童笑嬉嬉地問:“棋仙,是你等了我三個時辰,還是我等你呀?”  棋仙這回可沒臉説大話了,只好把話叉開,説:“咱倆賽棋吧。”他倆坐定後,棋童在怪石上畫下棋盤,棋仙從棋囊中耿出棋子。這一凡一仙就下起棋來了。不知他倆下了多少個時辰,也不知人間過了多少個年頭,既看見棋仙輸了落為凡人,也不見棋童贏了升為神仙,卻見託棋堂上山的十瓣蓮花變成了十座山峯,使原來的九百九十座蓮花峯又多了十個夥伴。從這,才得名叫千朵蓮花山。  那蟠龍早已餓死在半山腰,化成一棵老松樹,人們叫它“蟠龍松”。棋童和棋仙下棋的這座最高峯就叫“仙人台”了。直到今天,登上仙人台,人們還能見到那棋盤和棋盤旁一些五色石子,那就是當年小棋童和棋仙賽棋的棋子。每當月亮圓時,深夜裏站在仙人台下,人們還能聽到棋童和棋仙在那兒説:“將!跳馬,吃車!”可是細看看,什麼人也沒有,只有聲音。不信,你去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