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名著欣賞 > 醉翁亭記

《醉翁亭記》同步課堂及練習題及答案解析

欄目: 醉翁亭記 / 發佈於: / 人氣:6.67K

詩情畫意,秀麗多姿——品《醉翁亭記》優美的意境

《醉翁亭記》同步課堂及練習題及答案解析

《醉翁亭記》是一篇優美的散文。這篇散文饒有詩情畫意,別具清麗格調,在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確是不可多得的。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在作者筆下,醉翁亭的遠近左右是一張山水畫。有山,有泉,有林,有亭,“蔚然而深秀”的琅琊山,風光秀奇,迤邐連綿,蒼翠欲滴。羣山作為背景,一泉環繞而過。林深路曲,泉流彎旋,則“有亭翼然臨於泉上”。這裏賴於壯麗的羣山映襯,就益顯出山泉的清朗,而亭台又偏偏踞臨泉上,則別含另一番風光。山與泉相依,泉與亭相襯,一幅畫中山水亭台,一應俱全,且輝映生色,構置成詩一般的優美境界。

其二,朝暮變化之美。作者寫出了醉翁亭早晚變化的優美景色。“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日上東山,陽光奔瀉大地。蓊鬱的樹林本來被薄紗般的霧氣籠罩,經日光一照,霧釋露消,又顯示出清新翠綠的顏色。而到了傍晚,日下西山,暮靄遍地,巖石穴壑一片昏暗。作者傳神地寫出早晚不同的景色。由於早晚不同,則作者運筆的色調、氣氛有別。早晨有寧靜之狀,清新之息,傍晚則有昏暗之象,薄暮之氣。作者根據不同的景象寫了相異的境界。

其三,四季變幻之美。“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作者選取最富有特徵的景物來加以描繪。芳草萋萋,幽香撲鼻是春光;林木挺拔,枝繁葉茂是夏景;風聲蕭瑟,霜重鋪路是秋色;水瘦石枯,草木凋零是冬景。隨四季變換,景物自有不同,各有其境界在,出現了四幅畫面,變化有致,給人不同的美感。

其四,動靜對比之美。先説景物與景物之間的動靜對比。蔚然壯秀的琅山是靜態,潺潺流淌的釀泉水是動態,山色蒼鬱悦目,泉聲琮琮動聽,相映成趣。“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樹木之靜對比出百鳥啁啾之動,相得益彰。再説景物與人物之間的動靜對比。“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殘陽息于山頭是其靜,人影移散,紛紛暮歸是其動。靜的景和動的人彼此映襯。最後,人物與人物之間的動靜對比。“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有唱有憩,有動有靜。“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以眾賓喧譁之動,對比出太守頹然之靜,生趣盎然。由於作者多方面進行對比,使散文的意境繪形繪聲,山光、水色、人情、醉態並於一畫,各具情致。

成語大觀園

【觥籌交錯】酒器和酒籌交互錯雜。形容宴飲盡歡。

【峯迴路轉】亦作「山迴路轉」。①謂山勢曲折,道路隨之迂迴。②今常以喻事情經歷曲折後,出現新的轉機。

【醉翁之意不在酒】宋歐陽修《醉翁亭記》:「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後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別的方面,也比喻別有用心。

【風霜高潔】宋歐陽修《醉翁亭記》:「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指天氣高爽霜色潔白

【水落石出】宋歐陽修《醉翁亭記》:本謂水位下降後石頭顯露出來。後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顯露。

【前呼後應】:本意是前面的人在呼喊,後面的人在應答。現多用來比喻寫文章首尾呼應。

生活語文吧

同學們,醉翁亭令我們神往,假如我們要開發滁州醉翁亭風景區,請為風景區設計幾個景點,並設計一些有特色的文化旅遊活動。

景點設計:“醉翁亭一目樓”“醉翁亭晨昏苑”“醉翁亭四時軒”“醉翁亭民俗閣”等。特色文化旅遊活動:如在“醉翁亭民俗閣”可組織“山歌對唱”山路上可進行“滁人遊情境模擬”,醉翁亭內可開展“眾賓歡情境模擬”“太守宴特色介紹”等活動。

醉翁亭記(2010年南寧市中考語文試題)

①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峯,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裏,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峯之間者,釀泉也。峯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瞑,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③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大守醉也。

④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大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猿則百叫無絕

B.野芳發而幽香發閭左適戍漁陽

C.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D.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

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

B.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

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C.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陳勝者,陽城人也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3.下列對課文理解有錯誤的一項是()

A.第②段描繪了山間朝暮之景和四時之景,抒發了作者無窮的樂趣。

B.第③段描繪了四幅温馨的畫面,其順序是:滁人遊、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

C.第④段作者用禽鳥之樂襯托人之樂,又以遊人之樂襯托太守之樂,表達了作者與民同樂的思想。

D.歐陽修被貶滁州,縱情山水,與民同樂,深受百姓喜愛。他離職後,百姓為紀念他修建了“醉翁亭”。

4.把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譯文:

(2)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譯文:

解析及答題技巧:

1.答題技巧:本題考查辨析文言文實詞的能力,難度較大,因為文言文用詞靈活,一種情況是一詞多義,一種情況是詞類活用,一種情況是文言通假,這就要求學生在平時的古文學習中,多識記積累文言詞彙,答題時根據文章內容,聯繫前後語境辨別詞義。

答案及解析:選A,A項的“絕”都是停止的意思。B項其一“發”是“開放”的意思,其二“發”是“徵發”的意思。C項其一“得”是“領會”的意思;其二“得”通“德”,是感激的意思。D項其一“名”為動詞,是“取名”的意思;其二“名”為名詞,是“名字”的意思。

2.答題技巧:本題考查辨析文言文虛詞多種用法的能力,難度適中。文言虛詞詞彙意義比較抽象,基本不能明確地表示意義,一般包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歎詞。考題一般都是着眼於應用,不直接考查語法,因此做這類題一是可以根據句子的大意推斷虛詞的用法和意義,二是根據上下文的意思,在總體把握句意的基礎上推斷用法和意義。平時就應該注重積累。

答案及解析:選“B”,B項的“之”同為助詞,可譯為“的”。A項其一“於”為介詞,可譯為“在”,其二“於”為表比較的介詞,可譯為“比”。C項“也”其一表感歎語氣,其二表判斷語氣。D項其一為介詞,相當於“於”,其二表感歎語氣,相當於“啊”。

3.答題技巧:本題考查對課文內容的概括推斷能力,較容易。在平時學習時我們就要多讀課文,理解課文,熟悉課文的內容。

答案及解析:從課文第①段“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可以推斷出D項“醉翁亭”並非歐陽修離職後百姓為紀念他而修建。

4.答題技巧:在具體翻譯時,一要看詞性,從詞類活用方面把握;二要觀句式,從文言句式特點方面把握,三要悟詞義,從重要實詞意義方面把握;四要辨用法,重要從虛詞用法方面把握。

答案:(1)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高踞於泉水之上的亭子是醉翁亭。(2)太守和賓客來這裏飲酒,喝少量的酒就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