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閲讀答案

《醉翁亭記》閲讀練習及答案

欄目: 閲讀答案 / 發佈於: / 人氣:1.62W

《醉翁亭記》閲讀練習及答案1

閲讀下文,完成小題(8分)

《醉翁亭記》閲讀練習及答案

醉翁亭記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峯,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裏,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峯之間者,釀泉也。峯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小題1:文中醉翁是指 ________________(朝代)的作家文學家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題2:用現代漢語解釋下列句子,注意劃線詞的含義。(3分)

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

小題3:對選文的概括,正確的一項是________________(3分)

A.介紹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

B.介紹了“醉翁”名的由來。

C.由介紹醉翁亭,點出全文的主旨。

D.開篇引“樂”,點出醉翁之意全部在山水之樂。

參考答案:

小題1:北宋,歐陽修

小題2:有一座亭子,四角翹起像鳥兒張開翅膀靠近在泉邊的,那是醉翁亭。

(關鍵詞:臨 於 各1分,句子通順1分,共3分 )

小題3:C

小題1:試題分析: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江西吉安永豐)人,自稱廬陵人。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唐朝)韓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後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小題2:試題分析:翻譯時,要注意把“翼然”(四角翹起,像鳥兒張開翅膀)、“臨”(靠近)、“於”(在)這些字詞翻譯準確。

小題3:試題分析:選文分別介紹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建亭者、命名者,通過這些介紹,點明瞭文章的主旨:表現詩人寄情山水、與民同樂的思想。

《醉翁亭記》閲讀練習及答案2

閲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峯,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裏,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峯之間者,釀泉也。峯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瞑,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1.解釋下列加粗的字。

(1)名之者誰名:__________

(2)雲歸而巖穴暝歸:__________

(3)至於負者歌於途 負:__________

(4)雜然而前陳者陳:__________

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選出對選文意思理解不正確的一項()

A.第1自然段由遠而近、從面到點,寫出了醉翁亭的位置和環境。

B.第2自然段描寫了山間朝暮、四時之景和太守的山水之樂。

C.第3自然段寫“滁人遊…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是為了表現作者與民同樂的旨趣。

D.“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是作者被貶後政治上不得意,思想極度消沉的表現。

4.在歐陽修治理下,滁州社會和諧,人民幸福。請你結合選文第3自然段的內容,用自己的話對“滁人遊”的景象加以描寫。(50-80字,不得翻譯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命名(2)聚攏(3)背(4)擺開

2.(1)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裏,寄託在喝酒上。

(2)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葉繁茂,形成一片濃郁的綠陰。(意對即可)

3.D

4.可適當發揮想象,合理即可。示例:琅琊山上人來人往,人們扶老攜幼,有説有笑盡情遊玩。有的遊客引吭高歌,有的遊客前呼後擁,一派歡樂熱鬧的景象。

《醉翁亭記》閲讀練習及答案3

(一)

(甲)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峯,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裏,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峯之間者,釀泉也。峯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歐陽修《醉翁亭記》

(乙)山以水為血脈,以草木為毛髮,以煙雲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華,得煙雲而秀媚。水以山為面,以亭榭為眉目,以漁釣為精神。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漁釣而曠落,此山水之佈置也。

——《林泉高致》

1.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1)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 (2)名之者誰

2. 選出下列句子中古漢語句式不同的一項( )

A.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峯之間者,釀泉也。

B.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C.山以水為血脈,以草木為毛髮,以煙雲為神采。

D. 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漁釣而曠落,此山水之佈置也。

3. 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譯:

(2)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華,得煙雲而秀媚。譯:

4. 上面兩段文字都寫了山水之美,請你寫出兩個同時含有“山”和“水”的成語

(1)

(2)

5.(乙)文的作者郭熙是宋代著名畫家。假如他去遊覽琅琊山,他會喜歡這座山嗎?為什麼?

(二)

【甲】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峯,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裏,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峯之間者,釀泉也。峯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節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

【乙】修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閒。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間,乃日與滁人仰而望山,俯而聽泉。掇幽芳而蔭喬木,風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時之景,無不可愛。又幸其民樂其歲物之豐成,而喜與予遊也。因為本其山川,道其風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豐年之樂者,幸生無事之時也。夫宣上恩德,以與民共樂,刺史之事也。遂書以名其亭焉。

掇:(duō)拾取,採取。(節選自歐陽修《豐樂亭記》)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佳木秀而繁陰 ( )(2)遂書以名其亭焉( )

2.用“/”標出下面句子的一處朗讀停頓。

既 得 斯 泉 於 山 谷 之 間

3.翻譯下列句子。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2)乃日與滁人仰而望山,俯而聽泉。

4.從《醉翁亭記》、《豐樂亭記》中,你能體會出作者的一種高尚情懷,這種情懷可以用《豐樂亭記》中的四個字加以概括: 。

5.乙文中,作者為什麼要取亭名為“豐樂亭”?(用文中詞語回答)

6.甲乙兩文旨趣相同,都表現了怎樣的政治理想?

7.簡要分析甲乙兩文在景物描寫方法上的異同。

【答案】

(一)1.(1)像鳥的翅膀 (2)命名。

2.:C 。

3.:(1)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裏,寄託在喝酒上。(2)所以山有水就有活力,有草木就有生機,有煙雲就秀麗嫵媚。

4.:山清水秀 山窮水盡 千山萬水 山重水複。

5.答案示例一:會,因為琅琊山上有山峯,有釀泉,有醉翁亭,有林木,這符合畫家郭熙對山水的審美標準。

示例二:會,畫家郭熙認為,有山水、草木、雲煙、亭榭等景物的相互襯托,畫面才美,而琅琊山正符合他的審美要求。

(二) 1.(1)像鳥張開翅膀一樣(2)命名

2.既 得 斯 泉 / 於 山 谷 之間

3.(1)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秀麗的)山水之間。(2)於是每天和滁州的人(一道)抬頭觀看山景,低頭傾聽泉水聲。

4.與民共樂

5.樂其歲物之豐成,安此豐年之樂。

6.與民共樂或與民同樂

7.同:兩文都善於抓住景物的特徵來描寫,語句凝練,筆墨傳神。甲文以香言春,以繁狀夏,以潔喻秋,以水寫冬。乙文以掇j幽芳言春,以蔭喬木指夏,以風霜冰雪,刻露清秀寫秋冬。

異:甲文多用對偶句,句式變化,錯落有致。多用而字,有迴環詠歎的意味。乙文 用散句描寫。

《醉翁亭記》閲讀練習及答案4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1.解釋下列語句中畫線的詞語。

(1) 樹林陰翳 翳:

(2) 太守謂誰 謂:

2.用現代漢語解釋下列語句。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3.“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體現了太守的什麼思想?

4.你認為文中太守的生活態度是什麼?聯繫實際,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

1.(1)翳:遮蓋 (2)謂:為,是

2.示例:不久太陽落山,人影零散紛亂,這是太守歸來賓客跟隨。

3.與民同樂。(意思相近即可)

4.示例:太守的生活態度是積極樂觀的。在實際生活中,我每遇到一點困難就怨天尤人,不去尋找解決困難的辦法,而作者在仕途受挫的情況下,沒有抱怨,而是心繫百姓,與民同樂。他是我學習的榜樣,我要學習他這種樂觀向上的精神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意思對即可)

《醉翁亭記》閲讀練習及答案5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峯,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裏,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峯之間者,釀泉也。峯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小題1】本文作者歐陽修是 _____(朝代)文學家。

【小題2】解釋下列劃線詞在文中的意思。

(1)蔚然而深秀者 (2)名之者誰

【小題3】第二段中作者按照什麼順序描繪了琅琊山的美麗景色?

【小題4】作者用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描繪了“滁人”跟隨太守出遊的歡樂場景。請分析他們“從太守遊而樂”的原因。

【小題5】歐陽修雖被貶滁州,卻能夠與民同遊且“樂其樂也”。請結合生活實際談一談你從中得到哪些人生啟示。

參考答案:

【小題1】北宋、宋代、宋朝

【小題2】(1)草木茂盛的樣子或茂盛的樣子。(2)命名或取名。

【小題3】圍繞“時間順序”或“早晚、四季的變化”回答即可。

【小題4】圍繞“滁州百姓愛戴太守,願意跟隨太守出遊;太守治政有方,百姓安居樂業。”回答即可。

【小題5】圍繞“面對困難和挫折能夠豁達樂觀、恬然自適、積極向上、有所作為”回答即可。

解析:

【小題1】試題分析:名家名篇,文學常識應是識記的內容。

【小題2】試題分析:“蔚然”中的“然”一定要解釋出來,譯為“的樣子”。“名”是活用詞,應譯為“取名,命名”。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字詞的意思的能力。

點評:文言詞語,包括實詞和虛詞兩類。文言詞語的考查以實詞據多。考查的詞語,一般為通假字、多義詞、古今異義詞、詞性活用詞等。當然仍以課文下面的註解為主。學習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記硬背,並做到重點突破,對於易錯、易混詞要加以積累。

【小題3】試題分析:讀第二段可知,語段描寫了山中朝暮與四時之景,分別寫了朝暮和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因此,是時間順序。

【小題4】試題分析:從全文內容、結合文章的寫作背景可知,太守治理有方,使得滁州百姓能夠安居樂業,因此才能有條件和心情“跟從太守遊玩”,當然,這也是對太守愛戴的表現。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語句內容的理解能力。

點評:首先要在審題的基礎上,理解文章相關內容,並結合寫作背景做出全面的分析,揣摩出切題的答案作答。注意考慮儘量全面,不要因採點不到位而造成無謂的失分。

【小題5】試題分析:太守的表現可見他樂觀豁達,能隨遇而安。這對於人生面對困境的人們是一種很大的啟示,即要向文中的太守一樣,面對困境要保持樂觀的心態,積極面對困境,在困境中奮發圖強,有所作為。

考點:此題考查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點評:感悟要根據語段內容、主題、人物的言行等來整體感知的。整體感知的時候,理解語段內容,抓住感悟的觸發點是很重要的。

《醉翁亭記》閲讀練習及答案6

(二)閲讀課內文言文,完成第6-9題(12分)

【甲】答謝中書書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峯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乙】醉翁亭記(節選)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6.【甲】文題目“答謝中書書”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題目中的“醉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7.解釋下列加點詞義。(4分)

(1)四時俱備備__________ (2)晦明變化者明_________

8.將【乙】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3分)

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___________________

9.對【甲】【乙】兩文中四時之景作用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_________(3分)

A.【甲】【乙】兩文中的四時之景都表達了作者的喜愛之情。

B.【甲】【乙】兩文中的四時之景都抓住了各自的景物特點。

C.【甲】文中四時之景在於不變,而【乙】文中的景在於變。

D.【甲】【乙】兩文中的四時之景都表達領悟美景後的自豪。

答案:

6.(2分)范仲淹全集居易7.(3分)(滕子京)囑託我寫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8.(3分)C9.(4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對友人的感謝(或共勉等)

《醉翁亭記》閲讀練習及答案7

醉翁亭記(歐陽修)

①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峯,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裏,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峯之間者,釀泉也。峯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③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1) 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 ) (2) 醉翁之意不在酒( )

(3) 野芳發而幽香( ) (4) 山餚野蔌( )

2.請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 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 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3.下列對選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第②段中,依次抓住春夏秋冬的“香”“繁”“潔”“落”四個典型情景來寫四季變幻之美,情狀俱到,精確而熨帖。

B.第③段寫宴飲之樂,卻別有情致地從捕魚釀酒寫起,既誇耀滁地的富足,也表明野餐的有趣。

C.選文圍繞“樂”,寫了山水之樂、宴酣之樂、樂人之樂,表達了作者隨遇而安、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

D.選文巧用詩的語言表達形式,全用對句,句式整齊,音節鏗鏘,讀來聲聲清朗,極具音樂的節奏美。

4.歐陽修雖被貶滁州,卻能夠與民同遊且“樂其樂也”。請結合生活實際談一談你從中得到哪些人生啟示。

參考答案

1(1) 像鳥兒張開翅膀一樣 (2) 情趣 (3)

開放 (4) 菜蔬的總稱

2(1) 遊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裏,寄託在喝酒上。

(2) 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遊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以遊人的快樂為快樂。

3.D

4.略

《醉翁亭記》閲讀練習及答案8

閲讀下文,回答問題。

【甲】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節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

【乙】亭以雨名,誌喜也。古者有喜則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書;漢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孫勝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齊,其示不忘一也。

餘至扶風之明年,始治官舍,為亭子堂之北,而鑿池其南,引流種木,以為休息之所。既而彌月不雨,民方以為憂。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與慶於庭,商賈相與歌於市,農夫相與忭於野,憂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適成。

於是舉酒於亭上以屬客,而告之日:“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則無麥。”“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則無禾。”無麥無禾,歲且荐饑,獄訟繁興,而盜賊滋熾。則吾與二三子,雖欲優遊以樂於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遺斯民,始旱而賜之以雨,使吾與二三子,得相與優遊而樂於亭者,皆雨之賜也。其又可忘邪?(節選自蘇軾《喜雨亭記》)

1.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詞。

(1)太守歸而賓客從也_____________

(2)餘至扶風之明年_____________

(3)既而彌月不雨__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憂者以樂,病者以愈,而吾亭適成。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喜雨亭記》突出表現出蘇軾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這與歐陽修《醉翁亭記》的主旨______________有共通之處。

4.甲、乙兩文中畫線句子句式有什麼共同特點?它們的表達效果是怎樣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跟從,隨從(2)第二年(3)下雨

2.(1)醉了能夠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是太守啊。(2)憂愁的人因此歡樂,生病的人因此痊癒,我的亭子正好建成。

3.關心人民疾苦 與民同樂

4.駢散結合,句式整齊而有變化,並在句末多用“也”字;富有節奏感和迴環美。

《醉翁亭記》閲讀練習及答案9

閲讀下面的詩文,完成第6-9題。(12分)

[甲]飲酒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6.甲詩作者所生活的朝代是_____ ,乙文選自課文____________(2分)

7.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3分)

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8.下列對選文內容理解錯誤的一項( )(3分)

A.甲詩和乙文都寫到飛鳥歸巢,甲詩中詩人看到飛鳥一羣羣地結伴而還,從中悟出了自然之趣;乙文則意在以“禽鳥之樂”襯“遊人之樂”。

B.甲詩是詩人辭官歸隱之前寫的一首詩;乙詩是作者被貶滁州後所作。

C.甲詩和乙文中都表達着一份快樂,詩中是領悟自然和人生真諦後的快樂,文中則是因百姓之樂而產生的快樂。

D. 甲詩融情於景,情景渾然一體,表現出一種平淡而質樸的美。乙文在寫作上以“樂”為主線,前後呼應,結構嚴謹。

9.乙文中表現了作者_______和_______的思想。(4分)

答案:(12分)

6.(2分)東晉《醉翁亭記》

7.(3分)容顏蒼老鬢髮斑白,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的,是喝醉了的太守。

8.(3分)B

9.(4分)寄情山水 與民同樂

《醉翁亭記》閲讀練習及答案10

閲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15~18題。(共10分)

(甲)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乙)唐太宗謂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師,宮中美女珍玩,無院不滿。煬帝意猶不足;徵求不已,兼東征西討,窮兵贖武,百姓不堪,遂致滅亡,此皆朕所目見。故夙夜孜孜;惟欲清淨,使天下無事。遂得役不興,年穀豐穩,百姓安樂。夫治國猶栽樹,本根不搖,則枝葉茂盛。君能清淨,百姓何得不安樂乎?”。

(節選自唐代吳兢《貞觀政要》)

注:①侍臣:周圍的大臣。②京師: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興(今陝西西安市)。③煬帝:

指隋朝末代皇帝楊廣。④孜孜:勤懇的樣子。⑤稔(rěn):豐收。

1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項是( )(2分)

A.景 四時之景不同 至若春和景明

B.謂 太守自謂也 太守謂誰

C.絕 往來而不絕者絕懶多生怪柏

D.遊遊人去而禽鳥樂也 似與遊者相樂

16.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2分)

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17.語段(甲)中作者始終以“太守”自稱,結尾才點出太守姓名,請説説這樣寫的好處。

(3分)

18.結合語段(甲)(乙)的內容分別概括唐太宗的治國之道與歐陽修為官之道的特點。(3分)

答案:

15.D

16.醉了能夠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事的人,是太守。

17.①前文一直以“太守”自稱,設置懸念,結尾點明太守是誰,解除懸念,體現了構思的巧妙。

②前文以“太守”自稱,突出一郡長官的身份,有助於表現與民同樂的主題。

③結尾用設問的手法,在自問自答中流露出自豪、自得之意。

18.①歐陽修:治理有方,政事順利,人民安居樂業,與民同樂②唐太宗:治理國家就像種樹一樣,根基不動搖,才會枝繁葉茂。治國以民為本,讓百姓安居樂業

《醉翁亭記》閲讀練習及答案11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峯,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裏,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峯之間者,釀泉也。峯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蒼然白髮,頹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1、解釋下列加粗的字。

(1)名之者誰 名:_____________

(2)雲歸而巖穴暝 歸:_____________

(3)至於負者歌於途 負:_____________

(4)雜然而前陳者 陳:_____________

2、將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1)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選出對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確的一項()

A.第1段由遠而近、從面到點,寫出了醉翁亭的位置和環境。

B.第2段描寫了山間朝暮、四時之景和太守的山水之樂。

C.第3段寫“滁人遊”“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是為了表現作者與民同樂的旨趣。

D.“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是作者被貶後政治上不得意,思想極度消沉的表現。

4、在歐陽修治理下,滁州社會和諧,人民幸福。請你結合選文第3段的內容,用自己的話對“滁人遊”的景象加以描寫。(60字左右,不得翻譯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命名;(2)聚攏;(3)背;(4)擺

2、(1)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裏,寄託在喝酒上。(或:遊賞山水的樂趣,有感於心而寄託在酒上罷了。)

(2)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繁葉茂,形成一片濃郁的綠陰。(或:野花開放而散發出幽微的香氣,美麗的樹木枝繁葉茂而一片濃陰。

3、D

4、示例:琅琊山上人來人往,人們扶老攜幼,有説有笑,盡情遊玩。有的遊客引吭高歌,有的遊客前呼後擁,一派歡樂熱鬧的景象。(答案不唯一)

《醉翁亭記》閲讀練習及答案12

①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峯,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裏,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峯之間者,釀泉也。峯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③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小題1:解釋下列語句中劃線詞的意思。(2分)

(1)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2:把下兩句譯成現代漢語。(4分)

(1)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3:文中“太守之樂”表現在哪些方面?(至少寫出兩個方面)(2分)

參考答案:

小題1:命名 捕魚

小題2:(1)有一個(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似的',高踞於泉水之上的亭子,是醉翁亭。(2)或明或暗,變化不一,是山間的早晨和傍晚的景象。

小題3:示例:早晚之樂(四時之樂)遊人之樂(宴飲之樂)

小題1:

試題分析:“名”,是名詞動用,意為“取名”,“漁”與“魚”不同,前者是動詞,打魚的行為,“魚”是名詞。

小題2:

試題分析:“翼然”,像鳥的翅膀那樣,“臨”,本義為“靠近”,“ 晦”,陰暗。兩個“者……也”,都表示判斷。

小題3:

試題分析:概括文段的內容來分析,“在乎山水之間也”,樂於山水,“醉能同其樂”,寫太守與百姓同樂。

《醉翁亭記》閲讀練習及答案13

【甲】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峯,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裏,漸聞水聲潺潺,而泄出於兩峯之間者,釀泉也。峯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節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

【乙】亭以雨名,誌喜也。古者有喜則以名物,示不忘也。

予至扶風①之明年,始治官舍。為亭於堂之北,而鑿池其南,引流種樹,以為休息之所。是歲之春,雨麥於岐山②之陽,其佔③為有年。既而彌月不雨,民方以為憂。越三月,乙卯④乃雨,甲子又雨,民以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與慶於庭,商賈相與歌於市,農夫相與忭⑤於野,憂者以樂,病者以愈,而吾亭適成。 (節選自蘇軾《喜雨亭記》)

[注]①②:均為姓名,在今陝西省境內。③佔:占卜。有年:指豐收。④乙卯:古代用於支紀日。這裏的乙卯、甲子、丁卯,分別為四月初二、十一、十四日。⑤忭(biàn):高興,快樂。

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語。(4分)

⑴醉翁之意不在酒( ) ⑵遊人去而禽鳥樂也( )

⑶誌喜也 ( ) ⑷甲子又雨 ( )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意思不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名之者誰?/則以名物 B.餘至扶風之明年/越明年,政通人和

C.太守自謂也/太守謂誰 D.以為休息之所/全石以為底

3.翻譯下面句子。(4分)

⑴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

⑵農夫相與忭於野。

4.閲讀甲乙兩文後,按要求回答下面問題。(4分)

⑴用原文句子寫出兩文中亭子命名的由來。

醉翁亭: 喜雨亭:

⑵乙文寫了一件什麼喜事?甲乙兩文的作者共同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

1.⑴情趣 ⑵ 離開 ⑶記 ⑷下雨

2.C

3.⑴有亭子像鳥兒張開翅膀一樣高踞在泉水邊上的是醉翁亭。

⑵農夫們一起在田野裏歡樂。

4.⑴醉翁亭:太守自謂也。喜雨亭:亭以雨名,誌喜也。

⑵久旱逢甘霖(天降喜雨)與民同樂 (福建省三明市20xx年初中畢業暨高級中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語文試題)

《醉翁亭記》閲讀練習及答案14

(二)課內文言文閲讀(10分)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②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③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乜。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節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

11.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野芳發而幽香(發:開放) B.太守謂誰(謂:為,是)

C.雜然而前陳者(前:在前面) D.傴僂提攜(提攜:牽扶,這裏指牽扶的人)

12.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水落而石出者化而為鳥B.宴酣之樂馬之千里者

C.行者休於樹皆以美於徐公D.頹然乎其間者其如土石何

13.下列對選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每段開頭分別用“若夫”“至於”“已而”等詞語,來標示語意的轉變、場景的轉移。

B.第①段描寫山間朝暮的陰晴變化和四季景色的迥然不同,突出流連山水的無窮樂趣。

C.第②段以“太守醉也”照應文題,闡釋原文“飲少輒醉”,極言太守實在不勝酒力。

D.第③段以“禽鳥之樂”“遊人之樂”烘托“太守之樂”,從而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卷(94分)

14.把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

(2)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

答案:

11.D 12.A 13.C

14.(4分)(1)太陽出來而林間的霧氣散了,煙雲聚攏而山谷洞穴昏暗了。(2分,大意對即可)

(2)醉了能和他們一起快樂,酒醒後能寫文章記敍這件事的人。(2分,大意對即可)

《醉翁亭記》閲讀練習及答案15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峯,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裏,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峯之間者,釀泉也。峯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譯文:環繞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向的各個山峯,樹林和山谷尤其美麗,遠望那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行走了六七裏,漸漸地聽到潺潺的流水聲,從兩座山峯中間傾瀉而下的,是釀泉。山勢迴環,路也跟着拐彎,有一座亭子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坐落在泉水邊上,這就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誰?是山裏的老僧智仙。給它起名字的人是誰?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的。太守和賓客來這裏喝酒,喝一點就醉了,而年紀又最大,所以給自己起了個名號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於(喝)酒,而在於欣賞山水美景。欣賞山水美景的樂趣,是領會在心裏,而寄託在喝酒上的。

像那太陽出來,樹林中的霧氣散去,雲聚攏過來,山裏就昏暗了,或暗或明,變化不一,這就是山間早晚的景象。野花開了,散發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看的樹木枝葉繁茂,形成一片濃郁的綠蔭,天氣高爽,霜色潔白,水面低落下去,石頭裸露出來,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那樂趣也是沒有窮盡的。

至於揹着東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後面的人應答,老老小小,來來往往絡繹不絕的,是滁州人在遊山啊。到溪邊捕魚,溪水深魚兒肥,用泉水釀酒,泉水香甜,酒水清澈,山中的野味野菜,雜亂地擺放在前面,這是太守在舉行酒宴。宴會喝酒的樂趣,不在於音樂,投壺的人射中了目標,下棋的人得勝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時起時坐,大聲喧譁的,是眾位賓客歡樂的樣子。臉色蒼老,頭髮花白,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的,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陽落到山頂,人的影子散亂一地。太守下山回家,賓客跟隨着。樹林茂密陰蔽,鳥兒到處鳴叫,那是因為是遊人離開後鳥兒們在快樂啊。然而鳥兒只知道山林的樂趣,卻不知道遊人的樂趣,遊人只知道跟隨太守遊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以賓客的快樂為快樂。醉了能夠同大家一起快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誰?是廬陵人歐陽修。

小題1:用“”為文中畫線句子標出停頓(標四處)(2分)

小題2: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4分)

⑴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

⑵名之者誰?()

⑶行者休於樹()

⑷觥籌交錯()

小題3:翻譯下面句子(4分)

⑴其西南諸峯,林壑尤美。

⑵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小題4:用原文語句回答(4分)

⑴敍述“醉翁”雅號由來的句子是 。

⑵描寫春夏之景的句子是

小題5:文中作者到底都在“樂”些什麼呢?請簡要回答。(3分)

參考答案

小題1: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小題2:⑴像鳥張開了翅膀一樣⑵取名(命名)⑶在⑷酒杯

小題3:⑴它西南方向的山巒,樹林和山谷尤其優美。⑵欣賞山水美景的樂趣,是領會在心裏,而寄託在喝酒上的

小題4:(1)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

(2)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小題5:山水之樂;宴酣之樂;樂其樂也(樂人之樂、與民同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