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名著欣賞 > 醉翁亭記

高中語文《醉翁亭記》知識延伸

欄目: 醉翁亭記 / 發佈於: / 人氣:2.02W

1、釀泉:

高中語文《醉翁亭記》知識延伸

醉翁亭下有釀泉又名讓泉,泉水甘如醍醐,瑩如玻璃,故又稱玻璃泉。泉眼旁用石塊砌成方池,水進入池中,再匯入山溪。歐陽修《題滁州醉翁亭》贊其:聲如自空落,瀉向兩檐前。流入巖下溪,幽泉助涓涓。響不亂人語,其清非管絃。豈不美絲竹?絲竹不勝繁。水池三尺見方,池深二尺左右,池上有清康熙四十年知州王賜魁所立釀泉二字碑刻。釀泉水甘醇可口,正是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據説當年歐陽修,每次上琅琊山都要到醉翁亭中休息飲茶。他見老百姓個個都喝釀泉水,自也舀了一盞一飲而盡,一迭聲讚道甘哉!美哉!此後,歐陽修把飲茶改為飲泉水,還用釀泉水招待幕僚,稱之為與民同味,提醒自己和幕僚們關心百姓疾苦。

歐陽修品泉水本領令人稱奇。據傳,有一天,歐陽修照例派侍役去釀泉汲水招待幕僚。侍役回程時跌了一跤,把水全灑了,便到離城較近的半山腳下幽谷泉汲了一罐充作釀泉。歐陽修一喝,只覺味道不對,斷定不是釀泉水,找來侍役查問,果真如此。歐陽修得知還有幽谷泉,親自前往察看,果見一股清泉從石隙中汨汨流出,立即命人疏泉鑿石,僻地以為亭。這便是滁城西豐山腳下,與釀泉遙相呼應,堪稱一對姊妹的紫微泉。

2、弈──圍棋:

圍棋,是受古代戰影響的產物,可能是由古代的軍事家所創造的。關於它的得名,孔穎達在左傳襄公二十五年一書中作注説:以子圍而相殺,故謂之圍棋。圍棋起源於何時,準確年代尚待詳考,但春秋戰國時期已經流行開來,卻是史籍有據的。圍棋古稱弈,當時有一位叫弈秋的人,就是通國之善弈。的圍棋名手。魏晉南北朝,圍棋達到全盛時期上尚手輩出。樑朝柳惲編訂的《棋品》中,八品的名手就有二百七十八人之多。

因圍棋來源於戰爭,所以,它的諸多方面都體現出用兵打仗的特點。漢代劉向《圍棋賦》説:略觀圍棋,法於用兵,怯者無功,貪者先亡。今天我們分析圍棋的幾個方面,不論從它着子的戰略戰術,還是最後計算勝負的方法,都是符合古代作戰方略的。行棋術語殺、徵、衝、斷等,也都是從軍事用語脱出的。

早期的圍棋盤,有縱橫各十一、十五、十七道等多種。三國魏邯鄲淳《藝經》説:棋局縱橫各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格),白黑棋子各一百五十枚。公元一九五五年,在河北省望都縣東漢古墓出土的一件石質圍棋盤,盤面縱橫也是各十七道。大約在南北朝時期,出現了沿用至今的十九道圍棋盤。一九五九年,河南省安陽縣隋朝張盛墓出土的一件白瓷圍棋盤,正方形,盤面縱橫各十九道。從南唐繪畫中的圍棋對弈圖中,也可看到十九道的圍棋盤。

唐代,隨着中日文化的交流,圍棋傳入日,本並很快流行於宮廷和民間,到了近代,圍棋又在許多國家流傳發展,深受尚地人民的喜愛。

圍棋九段制是怎麼來的呢?是否為日本人首創?大家知道我國古代品評人物有九個等級。《漢書古今人物表》把古今人物分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三國魏司空陳羣始定九品之制,在郡縣設中正評定人材高下,分為九等,即九品官人之法。古代職官也分九個等級,周代官有九等之命,從魏晉開始,立九品之制,從一品至九品,定官吏的大小高低,歷代王朝沿襲不廢。古代評書畫藝術分神品、妙品和能品,其源出南朝梁庾《書品》的上、中、下三等,稱為三品九等或三等九品,歷代書畫評論家多承此説。唐代朱景玄《唐朝名畫錄》則援李嗣真《書後品》在上、中、下九品之上立逸品例,用指超脱絕俗的藝術品。這與現代圍棋九段之上的十段、超一流十分類似。

在國古代,圍棋棋手的等級稱為棋品。因受人品、官品、書品的影響,故也設九品制。晉汪範撰《棋有九品序錄》,南北朝王抗、褚思莊、柳惲都着有《棋品》,柳惲還將當時棋藝登格者共二百七十八人,第其優劣,分級排定。可他們的著作大多散佚,無法窺見其真面。

3、射之三説:

⑴ 投壼遊戲:

投壼是我國古代宴會的禮制,也是飲宴時的一種遊戲。其方法以盛酒壼口為靶子,用矢投入。這是一種助酒興的遊戲。宴會的主人設置這種遊戲,既可使來客多喝酒表示自己的盛情,又能增添宴會歡樂氣氛。投壼遊戲最遲在春秋末就己出現。起初流行於宮廷及上層社會。《左傳》記載約在公元前五三0年晉國新君昭公繼位,各首腦前來祝賀,晉昭公設宴招待賓客。席間,設投壼遊戲以助酒興。當晉昭公投擲時,他的大臣中行桓子在一旁唸唸有詞:有酒如淮,有肉如坻,寡君中此,為諸侯師。意思是説昭公若真的投中,就是稱霸各諸侯國的好兆頭。結果晉昭公真的投中了。在座的齊景公一看,也持矢在手,口中回敬道:有酒如澠,有肉如陵。寡人中此,與君代興。説罷飛矢出手,也投中了,顯然,這一場投壼已帶上了政治鬥爭的色彩。同時,也可以得知投壼遊戲在當時己有較高的水平。

戰國時,投壼遊戲逐漸興於民間,並且可男女同席,邊喝酒邊投壺。到了漢代,投壺在社會上很盛行。河南省南陽市卧龍崗的漢畫館內,現仍陳列着一幅投壺石刻畫,從中可窺探到漢代投壺遊戲的場面。直到唐代,投壺遊戲還是很普遍的活動。投壺所用的壺,口闊腹大,頸部細長,腹內裝滿豆子,很有彈性,如投矢時用力過猛,已投進的矢也會被彈出去。投壺用的矢,是用楛或棘的莖製成,一頭齊,一頭尖,不剝樹皮。矢有三種長度:室內用二尺,堂上用二尺八寸,庭中用三尺六寸。以投中多少決勝負,負者須罰酒。投壺還有許多禮節,這在《禮記·投壼》篇中有詳細的記述,著名史學家司馬光還專門寫過一篇《投壼禮儀》,對投壺的禮節、方法一一作了介紹。

⑵ 射覆:

射覆即射鵰覆,古代的一種酒令。清 敦培《酒飲叢鈔.古令》:酒座所謂射覆,設注意然今酒字,則言春字、漿字,使人射之,蓋春酒、酒漿也。射者言某字,彼此會意,餘人更射。不中者飲,中則令官飲。《紅樓夢》第六十二回:寶玉便説:雅坐無趣,須要行令才好。探春便命平兒拈,平兒向內攪了一攪,用筋夾了一個出來,打開一看,上寫着射覆二字。寶釵笑道:把個酒令的祖宗拈出來。射覆從古有的,如今失了傳上道是後人纂的,比一切的令都難。這裏頭倒有一半是不會的,不如毀了,另拈一個雅俗共賞的.。探春笑道:拈了出來,如何又毀。如今再拈一個,若是雅俗共賞的,便叫他們行去。咱們行這個。探春道:我吃一杯,我是令官,也不用宣,只聽我分派。命取了令骰令盆來,從琴妹擲起,挨下擲去,對了點的二人射覆。寶釵和探春對了點子,探春便覆了一個人字。寶釵笑道:這個字泛的很。探春笑道:添一字,兩覆一射也不泛了。説着,便又説了一個窗字。寶釵一想,因見席上有雞,便射着他是用雞窗、雞人二典了,因射了一個塒字。探春知他射着,用了雞棲於塒的典,二人一笑,各飲一口門杯。此説較近於此文所指。

⑶ 九射格遊戲:

歐踢修《九射格》文:九射之格,其物九,為一大侯,而寓以八侯:熊當中,鹿居下,雕、雉、猿居右,雁、免、魚居左。而物各有籌,射中其物,則視籌所在而飲之。

4、關於酒:

或許酒是近詩的,所以知酒之人必為詩人。歐陽修酒量雖不佳,卻寫了傳世醉翁亭記。詩是杯酒的心,詩是杯酒的情,醒、醺之間,點滴銘刻,飄飄欲仙。飲酒解憂之法,有快慢之分。李白會須一飲三百杯,可見他吃酒快又猛,杜甫壇深木瓢是真率,大瓢大口喝酒最痛快。而蘇東坡喜品酒,一杯相持且從容,應是快酒必醉之人。

另有獨飲、羣飲之別。陶淵明喜歡獨飲,一人吃喝痛快過癮,但詩人常常是寂寞的,像陶淵明一定很寂寞。人太多也會令人受不了,非得羣飲的話,三五知己也夠啦!

醉翁亭記,文中醉翁即歐陽修自己。醉翁並非貪戀杯中物,他祇不過藉醉酒、陶醉山水之雅興,運用想象空間與大自然結合,把個人思想昇華到與民同樂的境界。歐陽修謫官滁州,處逆境中之豁達胸襟,任意超脱宦海浮沉,以忘懷得失的人生觀。他越是挫折,越能淬礪其文章,寫出千古名篇,文情並茂,沒有謾罵,沒有悲歎。醉翁從山水間探索超然物外、安時處順的人生哲學。且看以下引文:自來文人學士,謫官棲遲,未有不放懷山水,以寄其幽思。而或抑鬱過甚,而辱之以愚;抑或美惡橫生,而蓋之於物;又或以物悲喜,而古人憂樂絕不關心;甚或聞聲感傷,而一己心思,託於音曲。凡此有山水之情,無山水之樂,而皆不得為謫官之極品也。六一公之守滁也,嘗與民樂歲物之豐,而興幸生無事之感。故其篇中寫滁人之遊,則以前呼後應,傴僂提攜為言,以視憂樂之不關心者何如也?至其絲竹不入,而歡及眾賓;禽鳥聞聲,而神遊物外。絕無淪落自傷之狀。而有曠觀自得之情。是以乘興而來,盡興而返,得山水之樂於一心,不同愚者之喜笑眷慕而不能去焉。然此記也,直謂有文正之規勉,無白傅之牢愁;有東坡之超然,無柳子之抑鬱。

人的一生當中,悲哀也是一種非常重要又突出的情感。當你面對不幸,認為這簡直是人生悲劇時,它卻具有領悟人生的深奧哲理,兼具感性與理性。在中國文學、藝術史上,魏晉時代有老莊思想,也有屈原情感的想象空間,最普遍的仍是儒家思想。歷代文人名士,像陶淵明、嵇康、阮籍等人的醉酒型態,完全不同於西方的酒神精神,絕不是情慾狂歡和本能衝動。他們明哲保身,從逃避現實中尋求理解,於消極頹廢中求醒悟,它依然有着理性存在。從晉朝竹林七賢之一劉伶,性好酒,着酒德頌,到宋代歐陽修寫醉翁亭記,即明顯呈現中西文化背景的不同。醉酒,原本可以麻木理智,放開情感,解放思維,一任本能,任性縱情。但是在中國,卻唯酒無量不及亂。兩千年來,始終沒能超出孔子無意界定的理性態度範圍之內。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曹操詩),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李白詩)圍繞着酒和醉的,依然是人間煩憂,人際苦惱,對人生、對生活的執着和眷戀。詩人在矛盾、苦痛當中,仍温文爾雅,情理和諧。

中國人是感情、感性的,簡單的説,是唯情的。西方人思想裏,以物為本體,唯物的世界觀。中國人的思考模式,以心為本體。中國人覺得感情才是人生唯一的真實,這種情之本質化、本體化的傾向,就是中國抒情傳統的偉大特色。就醉翁亭記言,全文精義在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任真自娛,忘懷得失。另外,文中描繪宴飲酣暢的場面,只幾句話,就可將歡樂之情感推向最高點。全文總結時,點出與民同樂的情懷。

5、太守:

官職名。始於我國西漢,是地方一級行政區域──郡的最高行政長官。東漢、三國、魏晉、南北朝一直沒有太守一職。隋初廢郡設州,州的最高行政長官易名為刺史、知州。唐初曾一度又設州為郡,太守一職就又被使用,但稍後又廢止。北宋時,已不設郡,地方行政區域分為路、州、縣等,州的最高行政長官稱為刺史,並不叫太守。

6、蒙太奇:

法語的譯音詞。原義為構成,裝配,用於電影方面,有剪輯和組合之意。是電影藝術的重要表現手段。電影創作,需先把表現全片內容的許多分鏡頭分別拍攝完成,再把它們有機地組接起來,使其產生連貫呼應、懸念、對比、暗示、聯想等作用,從而形成多個有組織的片段、場面,直至一部完整的影片。這種表現方法通常稱為蒙太奇。運用這一技法可使全片結構嚴整、條理通暢、節奏生動;有助於揭示畫面的內在涵義,增強影片的藝術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