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名著欣賞 > 醉翁亭記

探究《醉翁亭記》中的醉翁形象

欄目: 醉翁亭記 / 發佈於: / 人氣:3.22W

歐陽修的《醉翁亭記》是中國古典文學中膾炙人口的名篇,並塑造了生動鮮明的自傳性醉翁形象,塑造了酷愛自然山水景物、與民同樂的醉翁形象,尤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佳句,更成為一個文化印記,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下面我們一起來探究《醉翁亭記》中的醉翁的形象吧!

探究《醉翁亭記》中的醉翁形象

探究《醉翁亭記》中的醉翁形象

一、醉翁其人

《醉翁亭記》是歐陽修在貶任滁州太守的第二年寫的一篇散文。通篇僅401個字,之所以備受歷代人們讚譽,不僅是因為文章格調清麗,遣詞凝練,音節鏗鏘;結構上張弛有度,呼應和諧,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更因為它塑造了鮮明的自傳性的醉翁形象,表現了其在個人仕途和理想追求嚴重受挫的情況下,沒有像一般文人那樣黯然神傷,而是借美酒與山水自樂,依然保持堅強與樂觀的個性。

慶曆三年(公元1043年),歐陽修參與的“新政”,措施觸犯了貴族官僚大地主階級的利益,遭到激烈反對。最終被誣下獄,慶曆五年九月赴滁州,慶曆六年寫下了這篇傳誦千古的《醉翁亭記》。

“新政”失敗,人格受辱,歐陽修是不可能沒有憤慨之情的。然而我們讀完全文,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卻是一幅幅清新、明麗的圖畫。不過在熱鬧和歡快的表象背後,我們依然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作者難以排遣的寂寞和痛苦。作者寫此文時年僅40歲,怎麼就以“翁”自許呢?我們一起考查一下歐陽修三四十歲的經歷,就會發現:從25歲成婚到寫《醉翁亭記》的15年間,歐陽修先後經歷了兩次喪妻,上次喪子,又加上妹夫病故,胞妹無依,老母多病,他本人更是幾遭讒誣,官職被貶,精神上接連遭受打擊,未老先衰也就十分正常了。

二、醉翁其行

如果透過“翁”之字眼,能窺見歐陽修當時的內心世界,那麼,“醉”字正是他力圖排遣憂患心情的一種心態和手段。

和歐陽修同樣因為行政受貶,范仲淹發出了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警示名言,在勉勵友人的同時自我勉勵,對自己的思想境界提出了比平時更為嚴苛的要求。而歐陽修在《醉翁亭記》裏卻與他的戰友不一樣,他就是快樂得很。不但自己快樂,而且和樂。往來不絕的人們,不管是負者、行者、彎腰曲背者、臨溪而漁者、釀泉為酒者,一概都是歡樂的。歡樂在哪裏?沒有負擔。沒有什麼負擔?當然沒有范仲淹的負擔。這裏,沒有物質負擔,生活沒有壓力。打了魚,釀了酒,收了蔬菜,就可以拿到太守的宴席上來共享。歐陽修營造的歡樂的實質是,不但物質上是平等的,而且精神上也沒有等級。和太守在一起,人們進入了一個沒有世俗等級的世界,賓客們忘卻等級,太守享受着賓客們忘卻等級的自如,人與人達到了高度的和諧。

人們和太守一起歡樂,禽鳥和山林一起歡樂。人們並不知道太守的快樂只是為人們的快樂而快樂。這裏的“樂其樂”和范仲淹的“樂而樂”,在句法模式的相近上也許是巧合,也可能是歐陽修藉此與他的朋友范仲淹對話:“後天下之樂而樂”,那可要等到什麼時候呀?只要眼前與民同樂,也就很精彩了。

“醉”之樂就是超越現實、忘卻等級、忘卻禮法之樂。而等到醒了,怎麼樣?是不是浮生若夢呢?不是,而是用文章把它記載下來,當作一種理想。

醉翁之意不在酒,因為酒有一種“醉”的功能,有這個“醉”,才能超越現實。只要讓自己有一點醉意,與民同樂的理想就容易實現了。這裏的“醉”有兩重意思:第一重是醉醺醺,不計較現實與想象的分別;第二重是陶醉,擺脱現實的政治壓力,進入理想化的境界,享受精神的高度自由。

三、醉翁其神

魏晉以來,文人與酒關係密切,舉杯消愁的李白留下大量“酒”的名篇,但能贏得“醉翁”美譽的只有歐陽修一人,其“醉翁精神”有着深刻的內涵和影響。

其一,熱愛山水、建設家園的主人翁精神。

歐陽修之前,許多人做過滁州的地方長官。如唐朝時以山水詩著稱的詩人韋應物曾任刺史,也曾留下名作《滁州西澗》。然而在他眼裏,滁州只是一個窮鄉僻壤,他只把自己當作一個“異鄉客”,因此,他看到的只是悽清、荒涼與靜寂。而歐陽修來到滁州,就像回到自己的家鄉。對於滁州的山水,無論初夏秋冬、也無論陰晴雨晦,在他眼裏都是令人觀之不厭的美景。對滁州的生產和建設全心投入,他開發建設醉翁亭並作記立碑;他關心民生疾苦,倡導農桑,築成強兵,使滁州歲物豐成,民心喜樂。這正看出歐陽修對滁州這片土地真切而深沉的熱愛。

其二,身處逆境、樂觀向上的豁達情懷。

誠如上文所述,歐陽修被貶到滁州,經受的是多重的精神打擊,一般人顯然是難以承受的。在離京至滁州途中,他寫過一首赴任詩《自河北貶滁州初入汴河聞雁》:“陽城澱裏新來雁,趁伴南飛逐越船。野岸柳黃霜正白,五更驚破客愁眠。”一個“愁”字,道出了他剛赴任時的心緒。“貶官任上無所事”,曾是許多貶官自感懷才不遇而無所作為的開拓之詞。歐陽修與眾不同、難能可貴的正在於,他能儘快擺脱悲愁,泰然面對一切。他積極作為,把治滁作為施展自己政治才華的機會,希望造福一方百姓。同時在政務之餘,與滁人同遊琅琊山水,並以幽默調侃的筆墨、豁達樂觀的情懷,抒寫滁州的滿目風光。正是憑着這種自我人格完善的高度自覺,藉助於滁州山水的自然之美,他成功地化解了苦難,獲得了心靈的自由和解脱,並取得了驕人的政績。在通篇“樂”字之下,隱隱可見其內心深處的傷痛、苦悶與掙扎。也正因此,他所表現的“樂”更顯得厚重與莊嚴。這種在逆境中保持樂觀向上、在苦難中主動尋求解脱、心態平和、意氣自若的泱泱君子的坦蕩情懷,深深感動並激勵着當時及後世的人們。

其三,國泰民安、萬物和美的理想追求。

儒家倡導民本思想,推崇的是施行仁政。儒家經世思想的核心是強調以德治民,它要求統治者必須“修己”“立德”,從而“以德配天”“以德服人”,而“修己”“立德”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勤政。但是,嚮往安逸、享受快樂原是人的本性。從君到臣,到百姓,人們都不願為物所累,也不願為心所累,渴望達到既能政治清明,又能閒適生活的理想狀態。“桃花源”“蓬萊島”就是人們追求這種理想狀態而不得轉而假託的幻想境界,它們雖美好,卻飄渺虛無,無法觸及,而“醉翁亭”,似乎成了這種理想世界的真實存在而令人無限嚮往。

歐陽修生活的年代,是宋朝最為繁榮昌盛的時期,外無戰亂,內無人禍,正是實現自己施政理想的好時機。在滁州,他實行“寬簡”政策,又發動全城上千民工,在冬閒時修築城牆;為加強社會治安,他親自督率操練民兵;由於大旱,他還親自帶領百姓求雨。按照這樣身體力行的行政方略治理滁州,僅僅一年有餘,就把滁州治理得埠泰民安,倉廩殷實。

《醉翁亭記》處處寫“樂”,由禽鳥樂,到眾人樂,再到太守樂,最終表達的是由自然美景與太平盛世完美融合而感到的一種至上之樂。它所描繪的“與民同樂”的生活場景昭示和傳遞出的主旨就是,真的快樂來自於人與人和諧相處,它展現出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畫面就是人們神往的“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醉翁形象因其藴含的人格美與精神美現實了強大的影響力,成為中華文化獨特的標誌。

拓展閲讀:《醉翁亭記》中心思想

宋仁宗慶曆五年(一零四五),參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讒離職,歐陽修上書替他們分辯,被貶到滁州做了兩年知州。到任以後,他內心抑鬱,但還能發揮“寬簡而不擾”的作風,取得了某些政績。《醉翁亭記》就寫在這個時期。文章描寫了滁州一帶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寧靜的生活,特別是作者在山林中與民一齊遊賞宴飲的樂趣。全文貫穿一個“樂”字,其中則包含着比較複雜曲折的內容。一則暗示出一個封建地方長官能“與民同樂”的情懷,一則在寄情山水背後隱藏着難言的苦衷。正當四十歲的盛年卻自號“醉翁”,而且經常出遊,加上他那“飲少輒醉”、“頹然乎其間”的種種表現,都表明歐陽修是借山水之樂來排譴謫居生活的苦悶。作者醉在兩處:一是陶醉於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於與民同樂之中。

中心思想:這篇優美的山水遊記通過描寫醉翁亭的秀麗、自然風光和對遊人之樂的敍述,勾勒出一幅太守與民同樂的圖畫,抒發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娛情山水以排遣抑鬱的複雜感情。

通過描寫醉翁亭的自然景色和太守宴遊的場面,表現詩人寄情山水、與民同樂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