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名著欣賞 > 雨巷

雨巷賞析文章

欄目: 雨巷 / 發佈於: / 人氣:2.26W

《雨巷》是戴望舒最負盛名的作品,正是這首詩,為他贏得了“雨巷詩人”的桂冠。經過漫長歲月的淘洗,這首詩散發出更加迷人的藝術魅力,雨傘、丁香、頹牆,總能把人帶入窄窄悠長的雨巷,然後,像雨絲粘衣一樣,被染上一層愁怨、悽清和惆悵……

詩歌由雨巷、姑娘和抒情主人公三個抒情元素構成。“巷”是一個狹窄、逼仄的半封閉空間,給人以壓抑感。“雨”是低氣壓氣候下的產物,雨滴的下墜,帶給人失落、低沉之感,雨幕密織,又給人屏蔽、阻隔的孤獨之感。詩人的江南人身份,又使“巷”的審美想象是江南小巷,“雨”的審美想象是江南那纏綿無盡的“梅子黃時雨”,這就更為該詩營造了一種悽清、寂寥、壓抑的'意境。就是在這種氛圍中,詩人“希望逢着”一個姑娘,這個姑娘孤獨、冷漠、悽清、惆悵,飽含丁香一般的愁怨。馬克思認為,“美是人本質力量的對象化”,詩人所希望逢着的這樣的姑娘,正是詩人孤獨、悽清心境的對象化。這個姑娘雖然有着丁香一般的愁怨,卻又是像丁香一般的美、丁香一般地香,這樣一個令人眷戀的“審美對象”,卻無法留住,她像夢一般地,從“我身旁飄過”,而且,到了一個衰敗的所在——“雨巷”的盡頭,“頹圮的籬牆”。這個擦肩而過、可望不可即的愛情故事,更加重了抒情主人公的消沉情緒。這樣,江南雨巷所特有的纏綿、淒冷的外部環境,那個丁香一般的姑娘所烘托出的內心世界,以及詩歌在開頭、結尾所描繪的那個“撐着油紙傘”“獨自”“彷徨”的外部形象,立體地塑造了一個孤獨而彷徨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直觀地看,詩歌寫了一個白日夢,是一個有關青春和愛情的故事,甚至可以想到弗洛伊德“力比多”驅力下的潛意識、意識流。但是,“詩言志”,而人又是歷史的具體的人,因此,要真正理解這首詩,首先必須瞭解這首詩產生的時代背景和詩人處境。《雨巷》作於1927年夏,正是國共分裂、大革命陷入低潮的時期。年輕的戴望舒像許多同齡人一樣,懷抱理想,熱情投身於這場大革命,但是,國民政黨的清黨,粉碎了他們的政治理想,給年輕的心帶來沉重打擊。為了躲避白色恐怖,戴望舒藏身到上海松江鄉下朋友家裏。正是在這樣的低氣壓下,對政治氣氛格外敏感的詩人,創作了這首詩。因此,《雨巷》中作為環境出現的“雨巷”,反映了白色恐怖籠罩下的時代氛圍,那個結着丁香愁怨、可望不可即的姑娘,代表了詩人及一代年輕人的理想,而孤獨、彷徨的抒情主人公,則代表了那個時代中青年的普遍的情感狀態和思想狀況。也正因此,這首詩一發表,就在讀者中引起強烈共鳴。

《雨巷》產生如此強烈的藝術效果,與詩人借鑑法國象徵主義詩歌的表現技巧有關。象徵主義是西方詩壇繼現實主義、浪漫主義之後湧現的文學新潮,它的主要理論認為,人的心靈和自然界之間存在一種應和關係,尋找這種應和的契合點,是詩歌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