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名著欣賞 > 題西林壁

由古詩《題西林壁》教學引發的思考

欄目: 題西林壁 / 發佈於: / 人氣:3.15W

《題西林壁》前兩句描述了廬山不同的形態變化。廬山橫看綿延逶迤,崇山峻嶺鬱鬱葱葱連環不絕;側看則峯巒起伏,奇峯突起,聳入雲端。從遠處和近處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氣勢又不相同。後兩句寫出了作者深思後的感悟:之所以從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會有不同的印象,原來是因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説,只有遠離廬山,跳出廬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廬山的真正儀態。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由古詩《題西林壁》教學引發的思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由古詩《題西林壁》教學引發的思考

由古詩《題西林壁》教學引發的思考

《題西林壁》是四年級上學期的一首哲理詩,也是小學階段唯一一首哲理詩。這首詩是作者蘇軾在元豐七年(1084年)春末夏初暢遊廬山時,書寫在廬山西林寺牆壁上的。作者通過寫觀察廬山的各種不同感受,提示出一個帶有哲理性的問題。作者在人們十分熟悉、司空見慣的事物中,巧妙地説出了一個“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的道理。特別是這個道理一經作者用詩的形象語言説出,就給人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這首詩是訓練學生欣賞美,感悟美,以及培養學生想象能力、觀察能力、感悟生活哲理的好教材。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及教材的特點,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目標及其重難點。

[關鍵詞]題西林壁;古詩;感悟

教學目標:

1.誦讀: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默寫古詩。

2.悟理:體會詩人在廬山時,觀察的地點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樣。

3.理解:理解詩句的意思,總結自讀方法,體會詩人的心境,能把讀詩的感受與他人交流。

教學重點:

1.理解詩句的意思,小結理解古詩的方法,體會詩人的心境。

2 .引導學生把握好朗讀的節奏,掌握抑揚頓挫。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哲學思想,説説自己的感受。

通過教學達到了預期的教育效果,但教學中也存在不足,現就這節古詩教學課例談談我的一點想法。

我們都知道,古詩詞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我國文學史上一朵久開不衰的奇葩。它語言凝練,音韻和諧,內涵豐富,意境優美。因此,學好古詩詞不僅可以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承民族精神,還可以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提高文化品位,陶冶思想情操。

小學語文古詩教學內容雖然不多,但卻是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思想感情,認識和欣賞我國源遠流長的詩歌文化,繼承我國優良的人文傳統,毫無疑問是我們語文教師不可推卸的使命。

《題西林壁》這首古詩的教學,我主要通過“讀、品、説、賞”幾個方面進行,(我國古代詩歌繼承了“文以載道”的優良傳統,無論什麼內容,其思想性都是我們鑑賞的重點。所以,悟“道”為先,不應該忽視古詩思想內容對學生的薰陶和教育作用。誦讀為主、品情是關鍵、想入非非、 “説”是追求。鑑賞重點。)緊緊抓住“橫、側、遠、近、高、低”幾個詞,放手讓學生自讀感悟,在反覆誦讀中感悟詩的意境,體會詩人情感,領悟詩歌深刻的內涵,從而受到啟迪,進而指導自己的生活實際。

一、自主理解、提煉學法

學生熟讀後,讓學生先自己理解每句詩的意思,教師引導點撥。要想理解每句詩的意思,詩句裏字詞的意思就應理解,把字詞的意思串起來就是詩句的意思。然後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對學生不理解的共性問題和重點內容進行講解。最後教師引導大家共同總結理解古詩句意的方法。即:具體的方法有三:1.藉助註釋;2.查閲字典、詞典;3.聯繫整首詩語言環境。這樣做讓學生真正地自己動腦,避免了老師泛泛地講,學生填鴨地聽,讓學生在自主理解地基礎上,真正體驗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與作者產生共鳴。這首詩本來意思淺顯易懂,學生基本上都能理解詩句的意思。

二、哲理感悟、聯繫生活

教學《題西林壁》,這首詩詩句意思淺顯,學生自主完成即可讀懂詩句的意思。因此,教學本詩時,我把重點放在讓學生對詩中所藴含道理的感悟上,我先借助他們之前學過的'一篇精讀課文《畫楊桃》片段回放,讓他們再次總結課文的主要內容: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圖畫課上練習畫楊桃時發生的事情。“我”根據自己看到的,把楊桃畫成像個五角星的樣子,同學們覺得好笑。老師卻通過這件事,教育我們做事或看問題應該實事求是,當別人的看法、做法與自己不同時,不要急於下結論,要從別人的角度去看,去想,一切從客觀存在的實際出發。堅持這種科學的思想方法,就能終生受益。藉此契機,我出示了作者描繪的不同角度的廬山畫面,學生自然就理解了,由於觀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風景也姿態各異,進而明白了,看不到廬山全貌的真正原因。道理變得淺顯易懂。 “要想認識事物的本質,必須全面客觀地把握、冷靜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現象所迷惑。”概括起來,也就是耳熟能詳的那八個字: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在理解含義的基礎上,我順勢過渡到生活實際,並設計了一個簡單問題:在現實生活中,你還發現了哪些站在不同的角度會看見不同的事物的例子,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來討論。沒想到,學生回答地讓我驚訝!他們説出了很多連我都沒發現的例子.我不得不稱讚他們的觀察力.我又分層次的提了幾個問題:通過學習古詩,你受到了什麼啟發?每個學生都能結合自己 的生活實際談得恰當好處,讓我眼前一亮。?這個環節中,學生在談收穫的同時,真的深入了生活實際,達到了預期的教育效果。

三、感情誦讀、孕育美感

教學古詩重在誦讀和積累 ,熟讀成誦是理解、欣賞、內化的最好手段。要引導學生採用多種形式反覆誦讀,如小組讀、自由讀、接力讀、比賽讀、表演讀,讀出詩句的語言美、音韻美、韻律美,從而增強語感,達到積累語言、積累形象、怡情悦性之目的。與此同時,藉助誦讀真正的瞭解、掌握古詩的朗讀方法。

朗讀的最高境界是入情入境,古詩朗讀也不例外。因此在學生讀出詩韻、讀準詩意的基礎上,應誘導學生感受詩歌的情境,讓他們進入角色,獲得自己的情感體驗,發揮自己的創見性,去表現詩歌的思想情感。要引導學生透過朗讀,感受古詩帶給我們的色彩美、結構美、韻律美、意境美等等。 相信只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恆,學生一定能逐漸從朗讀中感受到詩歌的音樂美,語言美和形式美。讓他們真正體會到祖國古代文化的優美並愛上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進而提高了自己的審美情趣。

當然,再完美的課堂中也還是會存在諸多不足之處:由於學生感悟很多,所以預設的拓展哲理詩句的內容未能出示;雖然力求關注每位學生,設計了多樣化評價、解説式評價、引導性評價等評價方式,但真正到了課堂上,還是覺得不盡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