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名著欣賞 > 浣溪沙

浣溪沙原文註釋及賞析

欄目: 浣溪沙 / 發佈於: / 人氣:8.99K

浣溪沙原文註釋及賞析1

原文:

浣溪沙·粉上依稀有淚痕

粉上依稀有淚痕,郡庭花落欲黃昏,遠情深恨與誰論?

記得去年寒食日,延秋門外卓金輪,日斜人散暗銷魂。

註釋:

①郡庭:郡齋之庭。

②延秋門:長安禁苑中宮庭24所,西面二門,南曰延秋門,北曰元武門。

③卓:立也; 金輪:車輪。

賞析:

作品賞析

評解: 又是落花滿庭,夕陽斜照的時候了。而心上人卻一去不歸。遠情深恨,向誰訴説!回想起來,不覺愁思百結,令人銷魂。全詞寫得孤寂冷落。詞中含蓄委婉地表露了離別相思之情。

集評: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此詞紀初別,淚痕界粉,起句便從對面着筆,則“日斜人散”,銷魂者不獨一人也。全詞情殷語婉,六朝之餘韻也。作者《謁金門》詞,結句雲“早是相思腸欲斷,忍教頻夢見”,情致與此相似。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日斜人散,對此者誰不銷魂?

浣溪沙原文註釋及賞析2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迴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無限恨,倚闌干。

【作者】:

李璟(916-961),字伯玉,徐州人,南唐烈祖李昇的長子公元943年嗣位稱帝,年號保大,後因受到後周威脅,削去帝號,改稱國主,史稱南唐中主,廟號元宗。好讀書,多才藝。“時時作為歌詩,皆出入風騷”,具有較高的文學藝術修養。經常與其寵臣如韓熙載、馮延已等飲宴賦詩,於是適用於歌筵舞榭的詞,便在南唐獲得了發展的機會。他的詞,感情真摯,風格清新,語言不事雕琢,對南唐詞壇產生過一定的影響。存詞五首,其中《南唐二主詞》收四首,《草堂詩餘》收一首。

【註釋】:

菡萏:荷花的別名。

韶光:美好的時光。

夢迴:夢醒。雞塞:即雞鹿塞,漢時邊塞名,故址在今內蒙古。這裏泛指邊塞。

吹徹:吹到最後一曲。徹,大麴中的最後一遍。

【賞析】:

這首詞,寫一個女子的悲秋念遠之情,充滿了感傷和哀怨,從而反映了封建時代夫妻遠離給婦女帶來的痛苦。全詞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前寫悲秋,後寫念遠。構思新穎,自然貼切。體現了南唐詞壇清新自然、不事雕琢的特色。

王國維《人間詞話》:大有“眾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

張燕瑾《唐宋詞選析》:不僅十分貼切地描繪了深秋的景色,也含蓄地表達出人物的心情,具有情景相生的藝術效果。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荊公嘗問山谷曰:“江南詞何者最好?”山谷以“一江春水向東流”為對。荊公曰:未若“細雨夢迴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為妙。

馮延已對中主語,極推重“小樓”七字,謂勝於己作。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南唐中宗《出花子》雲:“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沉之至,鬱之至,悽然欲絕。後主雖善言情,辛不能出其右之。

王闓運《湘綺樓詞選》:選聲配色,恰是詞語。

黃蓼園《蓼園詞選》:按“細雨夢迴”二句,意興清幽,自系名句。結尾“倚闌干”三字,亦有説不盡之意。

浣溪沙原文註釋及賞析3

[宋]蘇軾

軟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何時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註釋:

①莎:莎草,多長於原野沙地。

②耦耕:兩人並耜而耕。這裏指歸隱務農。

③薰:形容花草香氣濃烈。

作品賞析:

此詞是作者徐州謝雨詞的最後一首,寫詞人巡視歸來時的感想。詞中表現了詞人熱愛農村,關心民生,與老百姓休慼與共的作風。作為以鄉村生活為題材的作品,這首詞之風樸實,格調清新,完全突破了“詞為豔科”的藩籬,為有宋一代詞風的變化和鄉村詞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上片首二句“軟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不僅寫出“草”之“軟”、“沙”之“輕”,而且寫出作者這種清新宜人的環境之中舒適輕鬆的感受。久旱逢雨,如沐甘霖,經雨之後的道上,“軟草平莎”,油綠水靈,格外清新;路面上,一層薄沙,經雨之後,淨而無塵,縱馬馳騁,自是十分愜意。觸此美景,作者情動於衷,遂脱口而出:“何時收拾耦耕身?”“耦耕”,指二人並耜而耕,典出《論語·微子》:“長沮、桀溺耦而耕。”長沮、桀溺是春秋末年的兩個隱者。二人因見世道衰微,遂隱居不仕。此處“收拾耦耕身”,不僅表現出蘇軾對農村田園生活的熱愛,同時也是他政治上不得意的情況下,仕途坎坷、思想矛盾的一種反映。

下片“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薰”二句,承上接轉,將意境宕開,從道上寫到田野裏的蓬勃景象。春日的照耀之下,桑麻欣欣向榮,閃爍着誘人的綠光;一陣暖風,挾帶着蒿艾的薰香撲鼻而來,沁人心肺。這兩句對仗工整,且妙用點染之法。上寫日照桑麻之景,先用畫筆一“點”:“光似潑”則用大筆塗抹,盡力渲染,將春日雨過天晴後田野中的蓬勃景象渲染得淋漓盡致;下句亦用點染之法,先點明“風來蒿艾”之景,再渲染其香氣“如薰”。“光似潑”用實筆,“氣如薰”用虛寫。虛實相間,有色有香,並生妙趣。“使君元是此中人”給句,畫龍點睛,為昇華之筆。它既道出了作者“收拾耦耕身”的思想本源,又將作者對農村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更進一步深化。作者身為“使君”,卻能不忘他“元是此中人”,且樂於如此,確實難能可貴。

這首詞結構既不同於前四首,也與一般同類詞的結構不同。前四首《浣溪沙》詞全是寫景敍事,並不直接抒情、議論,而是於字行之間藴蓄着作者的`喜悦之情。這首用寫景和抒情互相錯綜層遞的形式來寫。

上片首二句寫作者於道中所見之景,接着觸景生情,自然逗出他希冀歸耕田園的願望;下片首二句寫作者所見田園之景,又自然觸景生情,照應“何時收拾耦耕身”而想到自己“元是此中人”。這樣寫,不僅使全詞情景交融,渾然一體,而且使詞情逐層深化昇華。特別“軟草平莎過雨新”二句、“日暖桑麻光似潑”二句更是出神入化,有含蓄雋永之妙。

浣溪沙原文註釋及賞析4

浣溪沙·麻葉層層檾葉光

麻葉層層檾葉光,誰家煮繭一村香。隔籬嬌語絡絲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搗麨軟飢腸。問言豆葉幾時黃。

註釋

①.絡絲娘:繅絲女。

②.垂白:鬚髮將白的老翁。杖藜:拄枴杖。

③.捋青:摘取將熟的麥子。搗麨:將麥子炒幹後搗成粉末。軟飢腸:充飢。

賞析/鑑賞

這首詞以淺顯生動的語言,逼真地摹寫了農村夏景,而且抓住景物特徵加以描繪,詞盡其妙,非常具有特色。這首詞描寫的是徐州城東鄉村夏日的風光。因而,它寫檾麻等農作物,寫蠶婦、老叟等農家人,寫煮繭繅絲、捋取新麥等農家事,無不扣住了彼時彼地的特點。詞中雖未用“夏”字直接點明時令,卻藉助寫檾麻、收麥等間接交代時值夏日。試想,倘若不在夏季,那鬚髮將白的老叟會摘取新麥嗎?倘若不在白日,而在黑夜,那“麻葉層層檾葉光”,那老叟扶着枴杖“抬醉眼”的神態,能顯得如此清晰嗎?

這首詞不僅惟妙惟肖地摹寫農村夏景,而且以巧筆寫人。描寫其音容笑貌,勾勒其勞作情景,或反映其生活境遇,或刻畫其心理狀態。蘇詞寫人一目瞭然。上片以一特寫鏡頭寫蠶婦,下片也以一特寫鏡頭寫老叟。寫蠶婦,僅“隔籬”一句,便使蠶婦煮繭繅絲時嬌語談笑的情態躍然紙上。寫老叟,既傳神地刻畫了其老態龍鍾、醉眼朦朧的肖像:“垂白杖藜抬醉眼”,也逼真地描寫了他貧困的生活境遇及其盼望秋熟的心境:“捋青搗麨軟飢腸,問言豆葉幾時黃?”

這首詞以視覺、聽覺、嗅覺等方面的感受來描繪鄉村夏景。蘇詞上片的“麻葉”句,訴諸視覺;“誰家”句,訴諸嗅覺;“隔籬”句,訴諸聽覺。下片3句也訴諸視覺、聽覺等。這樣,便使詞中蠶婦、老叟等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具有浮雕感;使檾麻等景物及村民勞作、生活的情景歷歷在目,逼真可感。

浣溪沙原文註釋及賞析5

《浣溪沙》

小院閒窗春己深,

重簾未卷影沈沈,

倚樓無語理瑤琴。

遠岫出山催薄暮,

細風吹雨弄輕陰,

梨花欲謝恐難禁。

【作者】: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濟南)人,以詞著稱,有較高的藝術造詣。

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早期生活優裕,與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歎身世,情調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説,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並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註釋】:

閒窗:原作“間窗”蓋“閒”之誤。帶護闌的窗子。閒,闌也。閒窗,一般用作幽閒之意。

沉沉:指閨房幽暗,影子濃重。

理瑤琴:理,調理定調,一般指代彈琴。瑤琴:玉為飾,美的琴。

遠岫:遠山。

薄暮:傍晚,黃昏。

細風:微風。

輕陰:暗淡的輕去。

【賞析】:

此詞當屬李清照前其作品。作者用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含蓄藴藉的筆致,寫出女主人傷春懷人的悒悵情懷。傷春、懷人,相輔相承。“崔”、“弄”兩詞琢煉得妙。“弄”字寫出一幅風雨戲雲,陰雲飄卷的動畫面,表現了女主人孜然獨處的悽寂心境。

浣溪沙原文註釋及賞析6

[宋]李清照

小院閒窗春已深,

重簾未卷影沉沉。

倚樓無語理瑤琴。

遠岫出雲催薄暮,

細風吹雨弄輕陰。

梨花欲謝恐難禁。

註釋:

【1】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時期人西施浣紗於若耶溪而得名,後用作詞牌名,又名“浣溪紗”“小庭花”等。

【2】閒窗:原作“間窗”蓋“閒”之誤。雕花和護欄的窗子。閒,闌也。閒窗,一般用作幽閒之意。“色”字有些版本作“已”字。

【3】重簾:一層又一層的簾子。

【4】沉沉:指閨房幽暗,影子濃重,意指深邃。

【5】理:撥弄。

【6】瑤琴:琴的美稱,泛指古琴。瑤,美玉,這裏並非實指以美玉裝飾的琴,乃是一作修辭方法,意在追求字面上的華麗。

【7】遠岫(xiù):遠山。岫,山峯。遠岫出雲,源於陶淵明《歸去來辭》:“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雲,《樂府雅詞》等作“山”。

【8】薄暮:日將落曰薄暮,意指傍晚、黃昏。

【9】弄輕陰:作弄陰天。

【10】“梨花”句:意謂梨花盛開之日正春色濃郁之時,而它的凋落使人為之格外傷感,甚至難以禁受。

【11】難禁:難以阻止。

作品賞析:

此詞主要是抒發閨怨,但通篇大多是景語,極少情語。詞人惆悵的感情,無聊的意緒,大都浸透在周圍的景物上,通過從室內到室外的景物描寫,逐次展示女主人公的內心世界。

起句中的“小院”點明詞中女主人公所在之地。這小院廕庇在春色已深、綠樹繁花中,天快黑了,樓上窗子一直閒掩着。庭院中未見人來往,窗櫺間沒有燕穿簾,顯得寥廓落漠,真可謂深閨似海。

第二句寫少女身處這深院之中,感到孤零岑寂、悽苦難言,一任簾幕低垂;因是重簾,室內光線暗淡。沉沉,是形容室內深邃。這裏“影沉沉”不是説夕陽投影拉得很長很長,而是説室內陰暗,更覺黑黝黝的。

這兩句中的“小院閒窗”和“重簾未卷”,一是從外面看出的實景,一是就內面見到的現狀,並非兩處,只是一個地方的互文。通過環境描繪,女主人公因春意闌珊、幽閨深邃而產生的孤寂和愁苦統統突現了出來。

上片到了歇拍一句,方始推出人物。在這枯寂愁悶時,少女將是怎樣破岑寂、遣愁懷的呢?她信步走向樓前,憑樓遠眺,希望在開闊的自然景象中尋求一些慰藉。然而卻只見白雲催暮,風雨弄陰;天色轉暗,夜暮將臨,幾乎同自己的陰沉鬱悶的心情一樣,反而增添苦惱,煩悶起來。她開始站在那裏發愣,接着坐下來彈起琴來:“倚樓無語理瑤琴。”這句就是與她無可奈何時希圖擺脱心情苦惱、煩躁不堪的一種下意識動作。事實上詞中女主人並非有意練琴,只不過是藉以破除孤寂,訴説愁懷。所以不像毛熙震《後庭花·鶯啼燕語芳菲節》中的少女“倚闌無語搖輕扇”那樣輕鬆明快,自不及馮延巳(一作歐陽修)《鵲踏枝·幾日行雲何處去》中的女友“淚眼倚樓頻獨語”那樣悽楚。儘管這樣,但她的閒愁鬱悶終於沒有被琴聲驅走,精神枷鎖,無法解脱。“倚樓無語”形象地寫出了那由愁苦鬱積進而陷於神魂無措的精神狀態。“無語”二字更深切地表達了她的苦澀難言的心情。

過片兩個對句,與前段結語緊密聯繫,是她在樓前所見的實景,從正面揭示愁思之由:“遠岫出雲催薄暮”為遠景。這句是説地面水氣,入夜遇冷而成雲霧,籠罩峯巒,白天經太陽蒸發,逐漸消散,峯巒再現。而山穴中雲氣,日照困難,要到日將落時才冉冉升起。陶淵明《歸去來辭》雲:“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就是寫傍晚景象,故云“催薄暮”。薄暮,日將落時之謂。“細風吹雨弄輕陰”為近景,是説傍晚時分,天色漸暗,暮靄沉沉,而微風吹拂,雨花飛濺,好似與輕陰相戲弄,故云“弄輕陰”。

前句中着一“催”字,加速了夜暮降臨;後句中用一“弄”字,使輕陰轉濃,融成一片,天色變黑。既生動,又形象,無異於在愁人心上加蓋了一層厚厚的陰影,愁懷難遣,自不待言。

結句“梨花欲謝恐難禁”是承“春色深”而來,按節候與“梨花落後清明”(晏殊《破陣子·春景》中語)相合。因此以“梨花欲謝”總括環境和景色,以“恐難禁”概述落漠和愁苦。詞中女主人愁思之由,至此道出。出於它,才將細微的景物與幽渺的感情極為巧妙而和諧地結合起來,使由惜春引起難以捕捉的、抽象的愁思就成了可以接觸的具體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