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名著欣賞 > 水調歌頭

水調歌頭教案五篇

欄目: 水調歌頭 / 發佈於: / 人氣:1.19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水調歌頭教案5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水調歌頭教案五篇

水調歌頭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知識與技能:瞭解有關詞的文學常識,理解詞句的含義,背誦全文。

2、過程與方法:讀——悟——賞。

3、情感與價值觀:理解詞人超然達觀的思想,及對人間生活的熱愛。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語句,瞭解詞意,體會思想感情。

2、品味精妙的詩歌語言。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説話訓練

2、欣賞音樂《但願人長久》

3、介紹有關詞的知識

4、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二、朗誦全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注意畫出你認為比較重要的詞語,或不太熟悉的詞語。

2、指名朗讀,齊讀。

3、本詞的上片和下片都寫了什麼?又有什麼不同?

三、品析詞句,感悟主題

1、找出你最感興趣的詞句讀一讀,並説一説其中所藴涵的感情。(你最喜歡文中哪些語句,為什麼?你感觸最深的句子是哪一句,為什麼?最能激發你聯想的句子是哪一句?)

2、思考:作者詠誦的僅僅是天上的明月嗎?

四、表情朗誦

1、體會語氣、語調,背誦。

2、分組比賽。

五、拓展訓練

積累有關“詠月”的古詩名句。

六、小結

由學生小結學到什麼,悟到什麼,教師補充。

七、佈置作業

寫一篇詩詞鑑賞。談談自己的理解,能寫多少算多少。

附:板書設計

水調歌頭

蘇軾

上片

借明月 自喻清高

下片 用圓月 襯托離別

水調歌頭教案 篇2

1教學目標

1、 通過“品讀、研讀、賞讀等一系類的活動,把握詩歌意象,進而瞭解詞中的意境。

2、聯繫作者身世處境,結合詞中的描寫抒情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理解並學習蘇軾對天下人的美好祝願,對人間生活的熱愛。

2學情分析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蘇軾的一首望月懷人之詞,詞人形象的描繪出一幅皓月當空,孤高曠遠的藝術境界。詞人深掩內心的鬱憤,仕途上的失意悵惘,大醉之後的曠達,對胞弟的無限思念。或隱或現,藉助明月這一意象,表現出來,形成一種豪放灑脱的風格。

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全體學生對本課的閲讀興趣,,然後指出大的探討方向,鼓勵學生相互討論並主動質疑,教師在其中擔導讀、歸納、點評的任務。在關鍵處,進行恰到好處的啟發引導,讓學生展開聯想,拓展思路,把問題引向深入,開啟學生智慧,點燃思維火花,提高教學效率。

3重點難點

1、通過“品讀、研讀、賞讀等一系類的活動把握詩歌意象,進而瞭解詞中的意境。

2、聯繫作者身世處境,結合詞中的描寫抒情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教學過程

4.1 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一,導入

1,放音樂,王菲翻唱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渲染氣氛,使學生沉浸在詞所創造優美意境中。

2, 學生齊誦《《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感受內容。並請學生描繪詞中畫面。整體把握

活動2【講授】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二、研讀詞前小序, 思考以下問題。{小組合作交流}

1,小序中交代了什麼信息?

小序中哪個字最意藴豐富?讓我們窺見到詞的基本內容。

學生展示,教師指導

三。品讀上闋 ,小組交流以下問題。

1、“我欲乘風歸去”中的“歸”字應該怎麼理解。

2、“寒”字怎樣理解?是指我們通常意義上的冷嗎?

從“我欲 ” 到“又恐 ” 至“何似 ”顯示了此人怎樣的心理變化?

以上過程中學生展示,教師點撥、指導。

四、品讀下闋,小組交流以下問題。

1、對“轉朱閣,低綺户,照無眠.”這句話用藝術化的語言進行擴展再創作,

2、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富有哲理,請你聯繫現實,結合事例。寫一段話進行解讀闡釋。

解讀“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古今中外還有哪些人在他們的作品中流露出和蘇軾一樣的心境呢。

以上過程中學生展示,教師點撥、指導。

五、賞讀全詞、把握全作者感情脈絡,小結全詞

詞中作者的感情有哪些變化?請用四個詞語依次描述。

苦悶——矛盾——豁達——祝願

這首望月懷人之詞。形象的描繪出一幅皓月當空、孤高曠遠的藝術境界。蘇軾官場的失意悵惘,深藏內心的鬱憤,大醉之後的曠達、對胞弟的無限思念,或隱或現。既有理趣,又有情趣,讀來耐人尋味。它的意境豪放而闊大,情懷樂觀而曠達,對明月的嚮往之情,對人間的眷戀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瀟灑的風格和行雲流水一般的語言,至今還能給我們以健康的美學享受。所謂“餘詞盡廢”這是一點也不過分的。

活動3【作業】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六,佈置作業

把《水調歌頭》改成一篇文章。

要求:結合詞的意境和作者情感,恰當的敍述,生動的描繪,很好的融入作者或顯或隱的情感。

水調歌頭教案 篇3

一、目標闡述

1、知識和能力

⑴在品讀重要詞句中,感受詞作的意境。

⑵能解釋這首詞的藝術特點。

⑶能夠具有一定的聯想力和想象力。

2、過程和方法

⑴能在學習內容之前收集查閲相關資料文獻的方法。

⑵能在學習內容的過程中運用誦讀涵詠的方法。

⑶能在積累字詞的過程中運用閲讀註釋和查閲資料的方法。

⑷能在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過程中用啟發點撥和討論等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⑴能深刻感受這首詞的藝術魅力,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並能融入自己的體會。

二、教學重點

⑴能解釋這首詞的藝術特點。

⑵能深刻感受這首詞的藝術魅力,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並能融入自己的體會。

三、教學難點

能深刻感受這首詞的藝術魅力,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並能融入自己的體會。

四、教學過程

(一)教師激趣導入

設計1:中國的古典詩詞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朵奇葩,有着獨特的魅力。尤其是有很強藝術感染力的傳統名篇,或撫今追昔、或慷慨悲憤、或感時傷懷、或思親憂國,以豐富的情感讓一代又一代的人傳誦,今天我們就來走進宋代著名詞人蘇軾的名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設計2:還記得那首“靜夜思”嗎?讓我們一起有感情的背誦一下。這首廣為傳唱的詩表達了作者李白怎麼的情感呢?(學生回答:在寂靜的月夜作者思念家鄉。)古往今來,一輪皎潔的明月總能觸發文人墨客心中的情愫,今天我們來學習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讓我們一起感受一下,面對中秋的圓月,他會有怎麼的情感體驗呢。

(二)初讀課文,説説初讀感受

教師不在學生沒有接觸課文前就單向灌輸,不用自己的既定結論先入為主地影響學生,而是站在學生的立場,運用歸納法來學習,讓學生打開書本,自主誦讀。要求讀得感性,讀出細膩的感受和真切的體驗;並用一句話説説自己真切、細膩、個性化的感受,培養自己纖細的感受力。

最後教師説説自己的感受:

我每次讀這首詞都會讓我的體會更加深刻:語言錘鍊的優美獨特讓我喜愛,對景情的大膽想象讓我震撼,對親人情真意切的思念讓我感動,對積極向上的人生觀讓我欽佩。

(三)再讀課文,説説再讀感知

學生用略讀和瀏覽的方式,再讀一遍課文,要求讀得理性,讀出整體的感知,並能用一句話準確而全面地説説本文所寫的內容,培養自己整體的感知力。

最後教師説説自己的學習心得:

本詞敍寫了中秋之際作者賞月品秋時抒發自己的對親人的思念和對人生的態度。表達了作者懷人的情感和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四)三讀課文,説説哪些方面寫得精彩

學生以瀏覽的方式三讀課文,並用“的”字結構的名詞短語(先用名詞,然後加上修飾語)來説説本文哪些方面寫得精彩,值得學習,培養自己敏鋭的判斷力。

最後教師也説説自己的理解:

我覺得整首詞四個方面寫得精彩和成功,給我留下了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優美獨特的語言、大膽的想象、浪漫飄逸的詞風和曠達的情懷。

(五)四讀課文,對精彩內容進行賞析

學生有所選擇地瀏覽課文,對精彩內容研讀賞析。如果精彩之處太多,就以“兩特一先”(本文特有的、特別值得學習的、語言學習優先)為選擇標準,選擇兩個精彩內容,認真研讀賞析。研讀賞析的要求和方法是:緊扣所選內容的相關語句深入品味,不蜻蜓點水,不浮光掠影;充分調動自己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使自己的研讀賞析有個性,有新意;研讀賞析後能用細膩確切的語言清晰表達,不使用粗糙空洞的大話、套話。

最後教師説説自己的賞析理解:

1、優美獨特的語言

一個“我欲”、一個“又恐”、一個“何似”,這中間的轉折開闔,顯示了蘇軾感情的波瀾起伏。在出世與入世的矛盾中,他終於讓入世的思想戰勝了。真可謂“奇逸之筆”。

“轉朱閣,低綺户,照無眠。”轉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動,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轉過硃紅的樓閣,低低地穿過雕花的門窗,照着屋裏失眠的人。“無眠”是泛指那些和自己相同的因為不能和親人團圓而感到憂傷,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圓而人不能圓,這是多麼遺憾的事啊!於是詩人埋怨明月説:“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2、大膽的想象

“我欲乘風歸去”的遐想。李白被稱為“謫仙”,蘇軾也被人稱之為“坡仙”。“歸”字有神仙自喻的味道,好象他本來住在月宮裏只是暫住人間罷了。詞人至此突發奇想,打算回到“天上”老家,一探這時空千古奧祕。蘇軾生平自視甚高,以“謫仙”自居,所以他當然能御風回家,看看人間“今夕”又是天上的何年?仙境是否勝過人間?詞人之所以有這種脱離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一方面來自他對宇宙奧祕的好奇,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來自對現實人間的不滿。人世間有如此多的不稱心、不滿意之事,迫使詞人幻想擺脱這煩惱人世,到瓊樓玉宇中去過逍遙自在的神仙生活。

3、浪漫飄逸的詞風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世間總有悲、歡、離、合,像天上的月亮有陰、晴、圓、缺一樣,這些自古以來都是難以周全圓滿的。此句流露出了詞人悟透人生的灑脱和曠達的性格,也是對人生無奈的一種感歎,這裏以大開大合之筆從人生寫到自然,將各種生活加以提煉和概括,包含了無數的痛苦、歡樂的人生經驗。結束句“但願人長九,千里共嬋娟。”只希望人們能夠永遠健康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在中秋之夜共同欣賞天上的明月。這裏是對遠方親人的懷念,也是一種祝福。

4、曠達的情懷

全詞設景清麗雄闊,如月光下廣袤的清寒世界,天上、人間來回馳騁的開闊空間。將此背景與詞人超越一己之喜樂哀愁的豁達胸襟、樂觀情調相結合,典型地體現出蘇詞清雄曠達的風格。

(六)五讀課文,自主提問並自主探究

學生以瀏覽的方式五讀課文,自主提出一兩個有價值的問題,並自主探究,形成自己的基本理解。提問和探究的基本原則是“四有”:第一,有疑而問,即提出的問題是值得質疑的真問題;第二,有啟發而問,即提出的'問題對自己、對他人有啟發,能借此深化課文的學習;第三,有本探究,即結合文本展開探究,不離開文本想當然地猜測;第四,有效探究,即探究出的答案有一定的深度或新意。

教師提出幫助學生理解主題的補充性問題。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有什麼樣的意藴?

教師準備的基本理解:人生的聚散離合如明月的陰晴圓缺一樣,並非人力所能左右,這是人生無法擺脱的遺憾,既然如此就不必傷悲,在這裏作者用形象化的語言表達出一種普遍而深刻的道理,體現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同時表達了作者的曠達胸襟和樂觀精神,以及美好的祝願——希望人人年年平安,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

(七)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藉助課內註解及課外資料,瞭解作者的人生觀和創作觀,並瞭解寫作此文的背景和意圖,以此增進對課文表達內容和表達形式的理解。

教師介紹:

蘇軾,北宋中期的文學家、書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宋代文學史上享有較高的聲譽。英宗即位任大理寺丞,神宗即位任太常博士,開封府推官。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和,請求外任。元封二年,御使台有人摘引其非議新法的詩句,因此入獄,即所謂“烏台詩案”。

根據詞前小序推測一下,作者中秋賞月是在一個什麼樣的狀態下?

教師趁機介紹本詞的寫作背景:

這首詞是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時所作。這一時期,蘇軾因為與當權的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自求外放,展轉在各地為官。他曾經要求調任到離蘇轍較近的地方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會。到密州後,這一願望仍無法實現。這一年的中秋,皓月當空,銀輝遍地,與胞弟蘇轍分別之後,轉眼已七年未得團聚了。此刻,詞人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於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詞前的小序交待了寫詞的過程:“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時值中秋,月圓人不圓加上政治不得意,作者心情抑鬱寫下此詞。

(八)六讀課文,積累新鮮字詞和妙語佳句

先聚焦新鮮字詞,邊讀邊積累。因人而異,不求統一。

再聚焦語言優美、情感優美的語句或語段,美美地讀,讀出感受和享受;並流利的背誦此詞。

(九)用一句話總結學習收穫或學習感受

課文學習結束後,每人用一句話作為結束語,總結自己的學習收穫或學習感受。

最後教師也説一句:

女詩人舒婷曾説過:“魅力漢語對我們的征服,有時是五臟俱焚的痛,有時是透心徹骨的寒。”請記住這堂課,記住蘇軾,把漢語語言文字對我們的薰陶,留在心中,讓我們在語言學習中不斷成長。

(十)教師推薦課外閲讀篇目

語文學習“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請同學們自主尋找並閲讀《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評論文章三篇以上,並欣賞背誦蘇軾其他詞作三首,篇名不定。可以到網上直接閲讀。

水調歌頭教案 篇4

一、教學重點:

1、背誦這首詞。

2、聯想力和想象力的訓練。

二、教學難點:

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及其曠達胸襟在詞中的體現。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導語:

古往今來,不少文人騷客以中秋月亮為題材來吟詩賦詞,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牀前明月光》等。同樣的,蘇東坡也以中秋月亮為題材,寫下了這首千古絕調。我們來看看後人對這首詞的評價:清朝詞評家胡仔在《菬溪漁隱叢話集》裏曾道:"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

2、作者介紹和。寫作背景:

主要是讓學生看,教師點拔一下重點即可。

(二)預習檢查。

1、給紅色的字注音。

宮闕(què)玉宇(yǔ)

朱閣(gé)綺户(qǐ)

無眠(mián)嬋娟(chán juān)

2、範讀。

3、學生齊讀。

(三)朗讀訓練。

下面讓我們進入“朗讀訓練”部分,通過聽、看朗讀,全心身地感受這首詞的優美之處。

1、播放“配樂朗讀”一遍。

2、學生齊讀。

(四)詩詞賞析。

1、根據註解,疏通文句。

請大家看屏幕,並對照課本的註解,弄清這首詞的字面意思。

(1)歸去:回到天上去。

(2)瓊樓玉宇:美玉做成的樓宇,這是想象的仙宮。

(3)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種舞姿。

(4)轉朱閣,低綺户,照無眠:月兒轉過硃紅色的閣子,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不能安眠的人(指作者)。

(5)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月兒)不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為什麼偏在人們分離時圓呢?何事,為什麼。

(6)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這兩句是對子由説的。嬋娟,即嫦娥,這裏指月光。

2、詞的上下兩闋主要寫什麼?兩者的聯繫何在?

提示:中國古代的詩詞,大都先寫景,後抒情,我們來看看這首詞是否也具有此特點。

(1)上闋主要寫什麼?寫了什麼景?

明確:上片望月,既懷逸興。開頭四句接連問月問年,起得奇逸。蘇軾自已也設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乘風歸去”之想。但天上、人間,幻想、現實,兩方面同時吸引着他。相比之下,他還是立足現實,覺得有兄弟親朋的人間生活來得温暖親切。月下起舞,光影清絕的人生境界勝似廣寒清虛的天上宮闕。雖在塵凡而胸懷曠達,一片光明。

板書:上闋————望月(寫景)

(2)下闋呢?抒發了什麼感情?

明確:下片懷人。人生並非沒有憾事,悲歡離合即為其一。蘇軾兄弟情誼甚篤。他與蘇轍已有六年不見了。但蘇軾認為,人有悲歡離合同月有陰晴圓缺一樣,兩者都是自然常理,無須傷感。終於以理遣情,從共同賞月中互致慰籍,“離別”這個人生憾事就從親人之間的感情中得到了補償。人生不求長聚,兩心相照,明月與共,未嘗不是一個美好的境界。

板書:下闋————懷人(抒情)

(3)上、下兩者的聯繫何在?

明確:這首詞上片寫景,執着人生,下片抒情,善處人生,上下片內容有景有情,情景交融,表現了蘇軾熱愛生活、情懷曠達的一面。詞中境界高潔,説理通達,情味深厚,並出以瀟灑之筆,一片神行,不假雕琢,卷舒自如,因此九百年來傳誦不衰。

板書: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3、作者對人生的感悟體現在哪些詞句上?

明確: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4、哪些地方用到了聯想和想象?

板書:聯想:明月(月圓)——>團圓(人圓)

想象:明月——>宮闕——>瓊樓玉宇

明確:聯想和想象是我們這節課的重點之一,下面,讓我們通過訓練來加深對它們的理解。

(五)能力訓練。

1、在這首詞裏面,作者大膽地運用了聯想和想象的手法,在討論之前,先了解何為聯想和想象。

(1)講解“聯想”的定義。

(2)放映“明星”和“街燈”圖。

提問:我們在初一時學習過《天上的街市》這首詩歌,詩人郭沫若從“街燈”聯想到“明星”,他們兩者有何相似點?

明確:明亮。

(3)講解“想象”的定義。

(4)放映"天河現水牛”和”牛郎織女”圖。

提問:人們由“天河現水牛”圖藝術地創造出“牛郎織女”圖以及由此聯繫到的牛郎織女的故事,這中間是通過什麼來實現的?它有什麼樣的特點?

明確:通過想象來實現。它的特點是:由此及彼。

2、現在,老師已經把要重點掌握的內容化成了兩道思考題,同學們互相討論,等會兒老師請同學們回答。

放映思考題。

(1)看了圖一,你聯想到什麼?(學生自由回答)

明確:珍珠、瑪瑙、魚目、地球、圓月、各種球類等等...

(2)看圖二,發揮你的想象力。(學生自由回答)

明確:猴子撈月亮、孫悟空——唐僧師徒西天取經、天空——我們的“神舟五號”飛船在遨遊太空、宇宙——神祕的外星人等等。

(3)總結:想象力是人類創造發明的源泉,近幾年來,高考作文都呈現出這樣一個趨向:要求學生髮揮想象力,寫自己之所想。如:1999年的《假如記憶可以移植》和20xx年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無不要求學生大膽地展開想象。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中,同樣地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六)音樂欣賞。

聯想力和想象力是我們這節課的重點之一,另一個重點便是背誦這首詞,讓我們通過“音樂欣賞“來加強記憶。

1、播放鄧麗君的MTV“但願人長久”。

2、第二次播放,讓學生輕聲跟唱。(提醒:歌詞的“何事長向別時圓“有別於課本的“何事偏向別時圓”是因為採用了不同版本的緣故。)

(七)歸納小結。(板書)

上闋————望月(寫景)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下闋————懷人(抒情)

聯想:明月(月圓)——>團圓(人圓)

想象:明月——>宮闕——>瓊樓玉宇

主題:這首詞表達了詩人的曠達胸襟和對親人的懷念。

(八)作業佈置。

1、背誦這首詞。

2、小作文:根據下文的開頭,發揮聯想和想象,續寫文章。

“中秋的夜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調歌頭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學會通過想象感悟古代詩詞的意境。

2.通過反覆朗讀體會情感。

二.教學重點:學會通過想象感悟古代詩詞的意境。

三.教學難點:體會作品表達的人生哲理.

四、教學工具:課前把課文內容製成幻燈片、影片等多媒體。

五、教學設想:

1、本教案以“課程標準”為指導,突出對了學生語文素質的培養。以“情景教學”作為指導的思想,通過善設、再現詩的意境來達到感染學生的目的。、

2、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強直觀性和感染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以此激發學生的想象和創造,把課堂延伸至課外,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3、詩詞的朗讀和背誦是教學本課的關鍵。設計了幾種新的朗誦方法和教學方法,體現了詩詞教學的特點。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如:音樂烘托法、繪畫激趣法、散文描述法。通過富有藝術感染力的朗讀,使學生更深入地瞭解作品的思想內容,更能體會詩歌所表達的強烈真摯的情感,更能引起他們的共鳴,從而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

4、本課安排一課時完成:

①學習生字詞,查作者相關資料等預習任務要求學生在課前自學完成。

六、教學過程:(一課時)

(一)、課前三分鐘活動(由一學生講述童年趣事)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讀書報告。

(二)、導入:

1、一年一度的中秋節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傳統節日。歷來被列為我國三大傳統節日之一。同學們,你們家過中秋有什麼習俗嗎?古人過中秋喜歡吟詩賦文來抒發自己當時的感受,為我們後人留下許多優美詩篇。

2、媒體呈現課題:

找學生講講課前查找的有關作者的資料。多媒體展示簡介作者生平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上屬於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傳誦甚廣。

(三)全班自由朗誦一遍.注意字詞的準確讀音,劃分朗讀節奏。

1、多媒體展示以下生字:

1.闕(què)

2.瓊(qióng)

3.綺(qǐ)

4.勝(shēng)

2、投影內容,反覆朗讀體會情感。(選配古箏曲目《春江花月夜》))

3、聽配樂範讀,學生小聲跟讀。

4、展示朗讀技巧,全班模仿配樂範讀有感情大聲跟讀,注意語速、重音。

5、學生單人配樂朗讀,教師點拔。

6、男生配樂朗讀上闕,女生配樂朗讀下闕。

(四)瞭解寫作此詞的背景幫助理解作者的情感。

蘇軾因烏台詩案倍受折磨,被貶黃州。寫此詞時,作者41歲,除政治不得意外,蘇軾兄弟情誼深厚,他與蘇轍在潁州分別後已有六年不見了,但無緣相會。時值中秋,蘇軾賦詞懷之。

(五)品味、賞析詞的內容.(重點)

整體感悟:

1、展示思考題:筆下的月亮是何形象?詩人由月色的美好想到了什麼?表現作者怎樣的思想?

2、聽鄧麗君演譯這首詞的MTV歌曲,在歌中展現畫面,感染學生,引發無窮的想象。

3、學生初步談感想,鼓勵個人獨到的見解。

重點賞析

1、學生説説自己對這首詞的理解,發揮想象描繪詞的意境。(由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講述,教師點撥難解的字詞或投影出來。)

2、學生思考、討論、質疑以下問題:

A)這首詞中你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的?

B)用自己的話説説作者心中的天宮是怎樣的?他嚮往那美好的天宮嗎?你認為作者是怎樣想的,覺得天上好還是人間好?如果真有天宮的話,你願乘風而去嗎?為什麼?

C)這首詞你最喜歡哪幾句?為什麼?

(欣賞名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賞析:人間有離別的痛苦、團聚的歡欣,月亮也會陰藏晴出,這些事自古以來難以圓全。但原我們歲歲平安,遠隔千里,共對這明月互相祝福。

人月無常,自古如此。這是人生無法克服的遺憾。既然這樣,惟望各自珍重,希望從共賞美好的明月中得到人生慰藉,釋卻離怨。

(六)歸納小結,投影板書主題:這首詞中飽含着深奧的人生哲理,通過一個完美的文學意境來實現,在美好的月色中交織着詩人對人生不如意的慨歎和如何擺脱情感困擾的理智的矛盾,最終是理智擺脱情感困擾,表現出詩人那熱愛生活、執着人生的情感。

(活動形式:小組討論,選派代表回答,教師歸納總結學生的答案)

(七)(每個人對詩詞可有不同的理解、想象和創造。美好的詩詞意境引發人們無窮創造。有的用繪畫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有的用文字來表達。)試發揮想象力根據這首詞的內容製成配圖卡片或寫下來。投影一副《蘇軾對月飲酒圖》,(事先佈置預習作業)

(教師配樂示範朗讀自己改寫的範文,以引起學生想創作的心理,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範讀)(選配古箏曲目《西廂詞》)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改寫

中秋之夜,皎潔的月亮緩緩地升起來了。庭院裏顯得特別幽靜,詩人蘇軾獨自在涼亭下自斟自飲,面對如此優美的月色,詩人浮想連篇,在這本應家人團聚的佳節,只有月亮在我身邊陪伴,舉起一杯酒面對天上的月色,想邀請月娥一起來歡飲,這美好的月亮在什麼時候才出現呢?請問你居住天宮,至今已有多少年了?你回答呀!你為什麼不回答?哦!那我就飛到月宮上問個明白,那裏是我向往的地方,也許會比人間潔淨吧?可是聽説月亮雖有美玉砌成的樓閣,卻是“水氣”結成的寒宮,凡人怎能忍受得了那份高處的寒氣呢?算了,那就只好在月下獨舞自娛,與那舞動的影子歡愉吧,畢竟那天上冷清清的月宮又怎麼比得上在人間好呢?

你看,此刻的月光慢慢地轉過紅色樓閣,又低低地照進美麗的窗閣裏,復照着深夜不能入眠的詩人,是什麼原因使詩人無法入睡呢?是思念,是離愁,思念遠在他方的弟弟,詩人不由埋怨起月亮來了:你為何總在人們離別時這樣圓滿呢?哦,月亮,這不是你的錯,人世間萬事萬物都是如此,時盛時衰,既然人間自古以來就有悲歡離合,月亮當然也會有陰晴圓缺了,又怎能強求?只要彼此永遠健康,能在千里之遙共賞明月,有了這份心願也就足夠了,祝福天下的離人總有團圓的一天。)

(八)能力遷移。

你試發揮想象説説下列詩句的意境,理解詩中的感情。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2、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九).佈置作業.

1、課後練習改寫這首詞或繪成圖畫。

2、背誦整首詩,直到會準確默寫

3、課後繼續收集中秋詠月詩詞,準備朗誦會。

板書:《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蘇軾

上闋:飲酒問月----------------追求美好生活.

下闋:難眠懷弟----------------探求人生哲理.

情景交融

主題

這首詞表達了詞人曠達的胸襟和對親人的思念。

(以上教學過程是初步構想,上課時可靈活處理。)

20xx年11月5日

教學後記:

本節課採用多媒體教學,體現新課程標準教學的理念,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課堂教學基本上達到教學目標,重視字詞句的理解的同時,善於啟發學生思維,發展想象的創新能力,運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課堂氣氛活躍、由於教學內容較充實,學生由於個別分析能力侷限,討論時間在保證充足情況下,後面教學環節較緊湊,結尾匆促,日後注意培養學生討論問題的方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