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名著欣賞 > 水調歌頭

水調歌頭教案十篇

欄目: 水調歌頭 / 發佈於: / 人氣:8.35K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水調歌頭教案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水調歌頭教案十篇

水調歌頭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一、通過朗讀,瞭解詞的意境和詩人的感情。

二、通過品味,體會作品表達的人生哲理。

重點:

朗讀並學會通過想象感悟詞的意境。

難點:

體會作品表達的人生哲理。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首先播放《花好月圓夜》MTV。

師:首先讓我們來聆聽一首優美的歌曲。(播放音樂)

同學們如果熟悉的話可以跟着哼唱。

師:優美的音樂能喚起人的情感,帶給人以美的感受,當我們沉浸在這優美的旋律中,你的頭腦中首先浮現出一個什麼形象呢?

生:月亮。

師:中國自古以來就崇尚花好月圓人團聚,月亮的圓缺,給了我們無限的思念。明月與詩詞好像天生就結緣,明月激發詩興,詩詞隨明月而發,相伴而留香千古,在眾多詠月的詩詞中,蘇軾的《水調歌頭》被公認為中秋詞中的絕唱,這節課我們就來鑑賞這首詞(板書課題)。

二、美讀意境

通過多次朗讀,讓學生熟悉文本,讀的琅琅上口,讀出情韻。

1、聽讀感受意境。

2、練讀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出你的體會、你的個性。

3、配樂讀在古韻悠揚的樂聲中,學生吟誦,讀出感情。

三、走近蘇軾

所謂知人論世,讀蘇軾的詩詞,一定要了解蘇軾其人,解讀他當時的背景。在學生先前預習、查找的基礎上,通過投影打出蘇軾與本詞有關的經歷:

蘇軾(1036~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合稱三蘇。 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散文上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詞開豪放一派。書畫上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從21歲中進士到現在(1076年)已20年,其間,父母相繼過世,妻子早逝,與弟弟蘇轍6年未見,而且仕途坎坷,政治上很失意,多次被貶官。

我們學過的蘇軾作品有:

《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

《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記承天寺夜遊》庭下如積水空明。

《赤壁賦》(《核舟記》提到)。

四、質疑賞析

上片的學習主要質疑,下片的學習重在欣賞。

學貴有疑,善於提出問題是學習思考深入的結果。在賞析時,我先請學生在閲讀和理解方面提出疑問。

學生圍繞作者的心理活動,抓住三個動詞進行提問。

問了什麼?幾時有?是何年?問月表明作者思索的深刻,彷徨的心態。

欲:詩人想幹什麼?乘風歸去。詩人飛天的渴望是對天上的想象,是瓊樓玉宇的美好,是一個出世的夢,是一顆玉潔的心靈。

恐:因為天高而擔憂摔的重,因為擔憂高處不勝寒而鬱結。

學生的創造性質疑在於問了這樣一個不被人關注而又很有探索價值的問題:詞的首句為什麼把句式進行調換?

從做學生到做老師,我從沒有想過這個問題,這確實是個有意思的問題。這就是學生的發人所未發,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按意思,句式確應為把酒問青天:明月幾時有?出乎教者意料之外的問題不能不討論,於是討論熱烈展開,思路漸漸明確:句式調換,是為了強調詞人的疑問,渲泄詞人的感情,至於向誰發問,因為不需要回答,顯得不十分重要。問在開篇,給人以爆破般的感覺,充滿氣勢的力量。

學生還抓住字詞進行質疑,這種微觀的問題更能切入文章的精髓。如學生問:為什麼説歸去而不説去?

學生在討論中出現了三種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是偏義複詞,歸義已虛化。歸去就是去。

師:意思就是去,那乾脆就去去。柳永《雨霖鈴》中就有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第二種意見認為,歸可能是襯詞,湊足音節的。因為詞是按律而唱的。可以換為我欲乘風而去。

師:意思也通。但作者就是用的歸去,是否另有含義呢?換個角度,從作者的心境考慮考慮。

第三種意見認為,歸涵義深厚。老師誘發到:藴含着哪些深意呢,你們能否品味品味?

生1:詩人把月宮當自己家鄉,到月宮就像回家一樣,所以説歸去。

生2:説歸去,彷彿詩人是仙人似的,今天又要回去了。

生3:説歸去,我感到了詩人在人世受壓抑,憂愁煩惱。

生4:天上瓊樓玉宇,像郭沫若想象的天上街市不僅美麗富饒,而且精神自由。

生5:我想到了騰格爾唱的《天堂》。(師:能唱兩句嗎?)藍藍的天空,清清的湖水哎耶,綠綠的草原,這是我的家哎耶。奔馳的駿馬,潔白的羊羣哎耶,還有你姑娘,這是我的家哎耶。我愛你我的家,我的家我的天堂(師:天堂就是我的家鄉,所有要歸去。)

生6:詩人所營造的月宮,不在建築美、物品美,而在那是蘇軾理想的精神歸依之所。

另有學生質問:影子為什麼是清的,難道還有渾濁的影子?這什麼意思?

通過師生互動,這裏的清影,是寂寞孤獨的影子。因為,清還有寂靜的意思。作者遠離故鄉和親人,中秋團圓時節,孤身仰望明月,顧影自憐。所以清影是説自己孤獨寂寞的身影。同是見月,同是在月下,也同是飲了酒,李白是舉杯邀明月,蘇軾是起舞弄清影。

美在天上,美在想象,美易破滅,虛幻的美是不真實。位越高,才越高,人品越高,越易受打擊,心裏越孤單,越覺寒冷。大學士高高在上,終遭貶。想逃避,但終究回到人間,表現了詩人執着於人間,留戀人間的温暖,對人間生活的熱愛。去也為月,留也為月,都是月亮惹的禍。

在下片的欣賞中,首先欣賞詞人對月移過程的描寫

描寫人間的月色,通過三個動詞來展現:轉、低、照。

1、用最美的語言描述月移過程:月光慢慢轉過了翠閣紅樓,輕輕灑進了雕花的門窗,脈脈照着不眠的離人。

2、這句暗含的真實意思是什麼?

賦月光以人的感情色彩,説明望月時間之長,思念之深。與天上的瓊樓玉宇相比,人間也是朱閣綺窗,富貴華麗。暗含着還是人間好。

不應有恨,何事偏向月時圓這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話,怎樣欣賞?我啟發學生憤悱:勸月不要有恨,實際月亮有恨,詩人也有恨,恨什麼呢?

月不懂人情,人離你卻圓。恨人生不得志,恨人生的無常。恨世事的難料。我與弟弟分別這麼久,卻不能像月亮一樣團聚,這讓我有多痛苦;我借酒澆愁卻愁更愁,月亮卻又明又圓。這也是我無眠的原因,都是月亮你惹的禍,都是你的錯。詩人對月的怨恨越深,越説明他對弟弟的思念深切。

你還欣賞詞人曠達語嗎?請找出來體會。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生有聚有散,有離也有合,就像天有陰有晴,月有圓有缺,這是人生無法擺脱的遺憾。與其煩惱,不如讓我們紅塵作伴活的瀟瀟灑灑,策馬奔騰共享人世繁華,對酒當歌唱出心中喜悦 ,轟轟烈烈把握青春年華。

學生共同的喜好的欣賞最後一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嫦娟。這是詞人的詩意想象,也是詞人的美好祝願,既祝福自己也祝福天下人。親愛的弟弟呀,你要好好保重自己,你我雖然遠隔千里,不是共享同一輪明月嗎?我們同在一片明月下,平安長久就是福。我的心也真,我的情也真,月亮代表我的心。

在分片賞析了詞後,總有散的感覺,這就要設計一個環節讓學生統整全詞內容,我設計的是:假如你是蘇軾,你怎麼向我們説詞的內容。

我把酒對天發問:明月,你從何時就有了?在你美麗的宮殿裏,現在是何年何月了?我真想駕着風,像個仙人,飛到瓊樓玉宇的月宮中去。我又擔心月宮太孤寂清寒,於是我決定留在人間,在月光下翩翩起舞。冷清的天宮哪裏有人間這樣有樂趣。

月光慢慢轉過了翠閣紅樓,輕輕灑進了雕花的門窗,脈脈照着不眠的離人。月亮,你該不會故意跟我們過不去吧,為什麼偏偏在人們別離之時圓呢?這豈不是加深了人們離別的愁苦嗎?雖然你的陰晴圓缺總是與人世的悲歡離合不一致,但我知道,你的陰晴圓缺是自然現象,我們的悲歡離合是人之常情,在所難免的。我想借你表達一個美好願望──祝每個人都平平安安、美美滿滿地生活,縱然遠隔千里,只要能共享這一輪明月、心心相通就是幸福了。

五、聽唱會境

播放王菲演唱的《水調歌頭》flash,學生通過詩畫唱,再悟詞境。這首詞彷彿是與明月的對話,在對話中探討着人生的意義,既有理,又有情,很耐人尋味。它的意境豪放而闊大,情懷樂觀而曠達,對明月的嚮往之情,對人間的眷戀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瀟灑的風格和行雲流水一般的語言給我們以美的享受。

有學生隨着跟唱。聽唱跟唱後,學生朗讀體會意境。

大家已經整體感知了詞的內容,同學們不妨暫時忘掉自我,回到900多年前的宋代,設想自己就是蘇軾,仕途坎坷,被貶密州,思念親人,不能相見,中秋之夜,獨飲月下,此情此景,讓我們插上聯想與想象的翅膀,動情地朗誦《水調歌頭》。

六、述説感悟

學生學了這首詞後,有怎樣的收穫呢?我要求學生用這首詞裏,有一種 在裏面的句式説感悟。

有一種思念在裏面:看月圓,思念與弟弟團聚。

有一種苦悶在裏面:歡飲達旦,大醉,借酒澆愁;對人間不滿,想乘風歸去。政治上不得意,心情悲傷愁苦。

有一種豁達在裏面:在人間受排擠,但他還是覺得人間美好,天上瓊樓玉宇何似人間朱閣綺户、平安生活。是他豁達的心化解了滿腹的苦悶。

有一種祝願在裏面:祝願每個人平平安安,長長久久地幸福生活。

有一種哲理在裏面:人生悲歡離合在所難免。

有一種浪漫在裏面:詩人端起酒杯問蒼天。在這裏作者把天想象成能與之對話的對象,他不把天看成是高於自己的、主宰一切的神聖,表現了蘇軾的豪放與浪漫。

有一種矛盾在裏面:他既嚮往月宮,又擔憂想那兒的寒冷;既想擺脱人世的煩惱,又不忍心離去。表現了作者的矛盾心理。

有一種線索在裏面:詞以月貫穿,句句寫月,創造出明月一般皎潔的意境。

有一種文采在裏面:擬人、反問、句式倒裝,抒情、議論、想像、美麗的傳説,共同成就了這首詠月絕唱。

有一種情景交融的意境在裏面:詩人對無情的月亮寄寓了無限的深情,營造了悽清而優美的意境,既抒發了感慨,又思念了弟弟,更表達了人生哲理,還創造了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千古佳句,使我們見月就產生這種情感體驗。

同學們已被蘇軾不凡的才氣與豁達的個性所感染,也讓我們更加喜歡蘇軾,更加喜歡他的詞,現在就讓我們飽含着對這位大文豪的仰慕,共同背誦這首詞。

七、借月許願

古今一輪月,千載寄情思。古人望月產生了無限的遐想,表達了無限的情思,寄託了美好的願望。讓我們也來許個心願:

好花常開,幸福常在。

祝天下人團圓幸福。

祝每個家庭和和美美。

祝兩岸早日團圓。

你們的祝願是一瓣瓣的心香,美好而多情,願你們的祝福早日變成現實。讓我們在漫漫的人生長路上,笑對人生,做一個最好的你!

【教學點評】

楊先武老師執教的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作為安徽省新課程典型課例被拍成光盤,其教學的主要特色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創設情境,以情激情

情感是教學藝術魅力形成的關鍵因素。通過《花好月圓》MTV導入,渲染情境;通過範讀,榜樣引路;通過音樂伴讀激發學生讀詩的慾望;通過古詞新唱,感悟詞的意境。學生陶醉其中,隨意跟唱,不經意地融入意境。教者以激情傳遞着作者之情,感染、喚起學生的激情。

二、以多種形式的讀為主線

聽讀、評讀、自由初讀、邊讀邊查、探討研讀、自練朗讀、教師範讀、學生範讀,最後的本課小結,也以師生齊誦全詞而代之。整個教學過程的起承轉合、思研議結,縱究橫拓,都始終扣在誦讀──理解這根主軸上。緣起於讀、發散於讀,領悟於讀,歸結於讀(情感體驗與體現)。為語文尤其是古詩詞教學中如何讓讀走出峽谷,多層次、多種形式的靈活運用,提供了很值得借鑑的範例。

三、隨機點撥,相機誘導

討論到聯想和想像的時,聯繫到學生學過的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講歸去時,引用騰格爾唱的《天堂》。為理解詩人對人世的熱愛引用《還珠格格》主題歌紅塵作伴活的瀟瀟灑灑,策馬奔騰共享人世繁華,對酒當歌唱出心中喜悦,轟轟烈烈把握青春年華。引導多是隨學生之意的商量、探討,隨課文之意的設疑、設境。如即時引用都是月亮惹的禍,月亮代表我的心等歌詞,增添了趣味。

四、美文美教,注重學生的感悟

學生暢意的讀,詩意地説感悟,理解詞的內容時,問學生假如你是蘇軾,你會怎麼説?總結時,要學生用有一種( )在裏面的句式來説,富有創意。最後讓學生借月傳情達意,寄託美好心願,學生表達了強烈的真誠情感,又與詩人一起共鳴,從而陶冶了美好的情操。

水調歌頭教案 篇2

1教學目標

1、 通過“品讀、研讀、賞讀等一系類的活動,把握詩歌意象,進而瞭解詞中的意境。

2、聯繫作者身世處境,結合詞中的描寫抒情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理解並學習蘇軾對天下人的美好祝願,對人間生活的熱愛。

2學情分析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蘇軾的一首望月懷人之詞,詞人形象的描繪出一幅皓月當空,孤高曠遠的藝術境界。詞人深掩內心的鬱憤,仕途上的失意悵惘,大醉之後的曠達,對胞弟的無限思念。或隱或現,藉助明月這一意象,表現出來,形成一種豪放灑脱的風格。

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全體學生對本課的閲讀興趣,,然後指出大的探討方向,鼓勵學生相互討論並主動質疑,教師在其中擔導讀、歸納、點評的任務。在關鍵處,進行恰到好處的啟發引導,讓學生展開聯想,拓展思路,把問題引向深入,開啟學生智慧,點燃思維火花,提高教學效率。

3重點難點

1、通過“品讀、研讀、賞讀等一系類的活動把握詩歌意象,進而瞭解詞中的意境。

2、聯繫作者身世處境,結合詞中的描寫抒情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教學過程

4.1 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一,導入

1,放音樂,王菲翻唱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渲染氣氛,使學生沉浸在詞所創造優美意境中。

2, 學生齊誦《《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感受內容。並請學生描繪詞中畫面。整體把握

活動2【講授】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二、研讀詞前小序, 思考以下問題。{小組合作交流}

1,小序中交代了什麼信息?

小序中哪個字最意藴豐富?讓我們窺見到詞的基本內容。

學生展示,教師指導

三。品讀上闋 ,小組交流以下問題。

1、“我欲乘風歸去”中的“歸”字應該怎麼理解。

2、“寒”字怎樣理解?是指我們通常意義上的冷嗎?

從“我欲 ” 到“又恐 ” 至“何似 ”顯示了此人怎樣的心理變化?

以上過程中學生展示,教師點撥、指導。

四、品讀下闋,小組交流以下問題。

1、對“轉朱閣,低綺户,照無眠.”這句話用藝術化的語言進行擴展再創作,

2、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富有哲理,請你聯繫現實,結合事例。寫一段話進行解讀闡釋。

解讀“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古今中外還有哪些人在他們的作品中流露出和蘇軾一樣的心境呢。

以上過程中學生展示,教師點撥、指導。

五、賞讀全詞、把握全作者感情脈絡,小結全詞

詞中作者的感情有哪些變化?請用四個詞語依次描述。

苦悶——矛盾——豁達——祝願

這首望月懷人之詞。形象的描繪出一幅皓月當空、孤高曠遠的藝術境界。蘇軾官場的失意悵惘,深藏內心的鬱憤,大醉之後的曠達、對胞弟的無限思念,或隱或現。既有理趣,又有情趣,讀來耐人尋味。它的意境豪放而闊大,情懷樂觀而曠達,對明月的嚮往之情,對人間的眷戀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瀟灑的風格和行雲流水一般的語言,至今還能給我們以健康的美學享受。所謂“餘詞盡廢”這是一點也不過分的。

活動3【作業】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六,佈置作業

把《水調歌頭》改成一篇文章。

要求:結合詞的意境和作者情感,恰當的敍述,生動的描繪,很好的融入作者或顯或隱的情感。

水調歌頭教案 篇3

教學設想:

1、在多次誦讀中,理解詞作者表達的意思;

2、 在品讀重要詞句中,感受詞作的意境;

3、 在想象與拓展中,獲得樂觀、豁達的人生思考。

教學層次:

一、朗讀詞文,整體感知;

二、 借月抒情,走進詞境;

三、名句重讀,讀懂詞情;

四、拓展體悟,讀透詞心。

一、教學導入

師:説起月亮,幾乎沒有人不喜歡。中國古代文人更是喜歡。有人説,中國人隨便拿起一本古人的詩集,抖一抖,叮叮噹噹地會掉下好多“月”字來。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真的,中國詩人眼中的月亮一片冰心,於是千里嬋娟是月,雲破弄影是月,蘆花深處是月,小樓吹笙是月,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啊,好詩多在明月中,詩人都拿月亮來抒發自己的情懷。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與月亮有着不解之緣的蘇軾的《水調歌頭》,看看它將圍繞月亮身我們訴説什麼。

二、誦讀品味

1、字正腔圓地讀。注意“闕”“不勝”“綺”等字音的準確。

2、有板有眼地讀。體會聲音形式的有板有眼,提醒注意朗讀中的停頓與節奏。

3、有情有味地讀。這一環節中,學生先聽錄音朗讀感受,然後自由讀,要求讀出味道與感覺來。要達到這一要求必須是在理解詞境理解詞意之後。

教師預設穿插問題:

①解讀從小序入手,問詞中借月亮來抒懷作者怎樣的情懷。讀懂懷子由的思念之情,賞析並誦讀上闕中的前幾句。(補充作者與子由兄弟情深的資料與詞作)

②重點理解“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的含義。

以“不關我月,是君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對應“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句的對話練習,來充分理解懷子由的離愁別緒。

③“兼”字告訴我們作者舉杯對月,還另有一番感慨在其中。小序中沒有介紹,下面老師也給大家讀一次《水調歌頭》,你從詞中去發現。(配樂朗誦)

④賞析上闕,抓住“不知” “歸去”讀懂詞人借月懷的內心祈願,從 “欲”“恐”的矛盾中,理解作者的抱負及遭遇,從而體會“寒”字背後的愁苦與幽憤。

⑤作者是否一直陷入這樣的幽憤與傷感中?從哪些詞句中可讀出來?(古難全;但願)

重點讀解“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深刻意藴和曠達情懷。

(理解:人生的聚散離合如明月的陰晴圓缺一樣,並非人力所能左右,這是人生無法擺脱的遺憾,既然如此就不必傷悲,在這裏作者用形象化的語言表達出一種普遍而深刻的道理,體現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同時表達了作者的曠達胸襟和樂觀精神,以及美好的祝願———希望人人年年平安,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

三、體悟拓展

1、出示李白的《把酒問月》和《月下獨酌》給大家。

比較詩句:

青天有月來幾時?

我今停杯一問之。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亂。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唯願當歌對酒時,

月光長照金樽裏。

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問:比較中發現了什麼?

(有相似或相近的地方。原來《水調歌頭》的問月、舞月、願月是從“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的李白詩中繼承而來,借月亮來抒懷的詞作中它確是屬於頂峯之作了。)

2、同學們,這讓我想起評論家周嘯天的一句話:“向上看一首詩的繼承,可知推陳出新之妙;向下看一首詩的影響,則可見其衣被百代之力。”詞中的更妙處且不論説,就來看看它衣被百代之力。”衣被百代中的被是動詞,該讀披,披及的意思,換一個成語就是——流芳百世的魅力。想過它為什麼會有流芳百世的魅力嗎?

(從苦悶的悲觀中走出來,到了豁達樂觀的人生境界,一位從失意矛盾中走向胸懷坦蕩的達觀的文人留給後人的温暖與美好,慰藉着千年來普天下不得意與離恨的人,超脱的靈魂裝着美好的東西就會永世活着。)

3、評述中接着還有一句“好的作品,往往在一個或幾個方面給後世之人以啟發。”

這就是説好的作品能讓我們更好更多地讀出自己所思所悟的東西。

(借余光中的詩句脱化一下,來對名句説出你的味道與理解……)

師:點撥長久與嬋娟

千年後你的一句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輕叩我額頭

“當”地一彈

挑起迴音裊裊…… 我明白

————————————

————————————

4、詞讀到現在,你肯定相信一種評價了——清代詞評家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説:“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千古絕唱的中秋月詞作,用你共鳴感悟到的情感有情有味地再來讀讀這首東坡詞——《水調歌頭》,能背誦就更好了。(配樂朗誦)

五、結束語:

優秀的作品優秀的人值得我們一生用心去讀。東坡的這首詞,從千年前的宋代向我們飄來,它的芳香,還將向遙遠的未來飄去……以後無論在何時何地,只要能再一次與它相遇,讓我們都能從心底生髮出一個真誠的聲音: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下課,同學們再見!

板書:

水調歌頭

蘇軾

懷子由 離愁別恨

歎人生 失意矛盾

悟真諦 超然高格

水調歌頭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理解作者借詠月表達的人生感觸,學習詞人樂觀曠達的生活態度。

2、背誦全詞;積累詠月名句。

3、瞭解閲讀對話的三條基本途徑。

教學重點:

詞人借詠月表達的人生感觸。

教學難點:

閲讀對話的基本途徑及方法。

教學方法:

組織閲讀對話,引導誦讀感悟、合作探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欣賞鄧麗君歌曲《但願人長久》)

一、導入;示標。

師:大家覺得剛才欣賞的歌曲優美嗎?

生:優美。

師:就讓我們在這首歌曲的引領下解讀宋詞《水調歌頭》,走近文學大師蘇東坡。

(板書課題、作者)

師:同學們在初一時學過蘇東坡的《浣溪沙》,還能記得詞中的一些句子嗎?

生: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師:蘇東坡的詞,境界開闊,想像奇特,在宋詞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今天要學習的這首《水調歌頭》,更是不同尋常。請看清代評論家胡仔對它的評價: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

(出示學習目標)

二、配樂朗讀全詞。

(音樂聲中,師範讀全詞一遍,然後生自由朗讀全詞一遍。)

三、開展閲讀對話。

師:有一句話説得好:閲讀優秀的文學作品,就是在和文學大師進行意味深長的對話。閲讀的過程,應該成為對話的過程。如何開展閲讀對話呢?我們可以嘗試從這三條途徑入手: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與環境對話。

1、與文本對話

師:初讀課文後,我們瞭解了詞的大致內容。現在開展小組討論,請大家將自己覺得難以理解的詞句提出來,看看同學能不能幫你解決疑難。小組討論仍不能解決的,交由全班討論。

(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

生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應該怎樣理解?

生2:在清冷的月宮中起舞,賞玩自己孤單的影子,哪裏比得上在人間啊!

生3:我是這樣理解的:我在清澈的月光下起舞,賞玩着自己的影子,清冷的月宮哪裏比得上人間呢!

師:兩位的理解都有道理。

生4: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也不太好理解。

師:這句話是在責問月亮:你對人不應該有怨恨呀,但你為什麼偏偏在人們離別的時候又亮又圓呢?詞人藉此來表達對弟弟子由的深切思念。

師:解決了文句的疑難,讓我們整體把握一下詞的上下兩闋的主要內容――上闋:望月-思歸;下闋:責月-懷人。

師:詩詞總是以最精煉的語言表達最豐富的內容,因此對其中精美的詞句要會賞析品味。你最欣賞詞中的哪一句,請説説你的理由。

生1:我喜歡轉朱閣,低綺户,照無眠。這三個短句很有節奏地描繪了月亮的行蹤,表達了作者思念弟弟難以入眠。

生2:我欣賞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因為它由月亮的圓和缺推想到了人的悲歡離合,而且悟出了人生難以十全十美的道理。

師:對。由月到人,是由自然到人事;而由今至古,則使得這人生感觸更為深刻。

生3:我欣賞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作者由思念自己的弟弟推想到天下所有的離別之人,並祝願他們幸福美滿。

師:是啊!長久是時間,千里是空間,這兩句的境界是多麼的開闊!

師:讓我們再來朗讀這首詞,整體感知詞的內容,仔細品味精美的語言。

(師讀小序,女生齊讀上闋,男生齊讀下闋。)

2、與作者對話

師:語言,是情感的外殼。欣賞古代詩詞,應該經過語言這條通道,走進作者的內心,領會詞人的情感,這就是與作者對話。這裏,老師提供兩個參考話題,同學們可以據此展開想像:假如你通過時間旅行站在東坡大師面前,和他談起這首詞,你將對他説些什麼?

(出示話題:讀你的詞,其實是在讀你。對你的情感,我能理解的是對你的人格,我最欣賞的是)

生1:我能理解我欲乘風歸去,又恐一句的情感,你政治上不得意,感到非常孤獨鬱悶,酒醉後幻想超脱人世間,但心中又十分的矛盾。

生2:我最欣賞你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句中表現出來的人格。你和弟弟多年不見,飽受離別之苦,但你還能想到天下更多的離別之人,並祝願他們,你有一種曠達的胸懷。

生3:我會這樣問東坡大師:既然政治生活讓你感到愁苦鬱悶,你為什麼不像陶淵明那樣辭去官職,迴歸田園,過着快樂的隱居生活呢?

師:你的提問很有深度。實際上涉及作者在政治生活中的進與退的問題。從詞中來看,東坡對此是很矛盾的。但從他為官的事實看,他沒有學淵明的退,他選擇了進!在杭州、密州、徐州等地,他雖然只做地方官,但都是勤政愛民,多為百姓辦實事,做好事,深受當地百姓的愛戴。百姓們尊稱他為蘇公。所以,東坡的可貴就在於,他孤寂過,愁苦過,矛盾過,但他最終選擇的是奮發!我們都應該學習他樂觀的、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師:讓我們第三次來朗讀這首詞,注意領會詞人情感的變化過程。

(生齊讀全詞。)

3、與環境對話

師:這首詞的想象與抒情都是圍繞着什麼來進行的?

生:明月。

師:月下這一特定的自然環境,不知觸發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懷!你能聯想一下,課文以外,還有哪些詠月抒懷的古詩文名句,你能對它們進行簡要的評析嗎?

生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由海上升起的明月想到了遠在天涯的親人,表達了對親人的思念。

師:這句和課文中哪兩句異曲同工?

生: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生2: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遙望一輪明月,想起了自己的家鄉。寫得很平實。

師:真實的情感往往不需要任何的粉飾。

生3:星漢燦爛,若出其中;日月之行,若出其裏。用誇張的手法描寫滄海的壯美,表現了曹操收復中原的雄心壯志。寫得氣勢宏大,氣魄雄偉。

生4: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鈎,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以月下登樓所見表達了詞人亡國的憂愁和對故國的思念。

生5:

師:讓我們從古人筆下的優美意境中,回到自己生活的現實環境中來。當你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失落與苦悶時,你是怎樣面對的,或你將怎樣面對?

生1:我失敗時,大多是靠老師和父母幫我從苦悶中解脱出來,我自己一般做不到。

師:相信今天的學習以後,你自己拯救自己的成份會逐漸多起來的。

生2:我以後遇到挫折,我會有苦悶,但不會消沉。因為人生很難一帆風順,十全十美是不可能的。我會認真分析原因,吸取教訓,從頭再來,努力去爭取成功。

生3:

師:同學們的發言讓老師深受啟發。讀東坡的詞,我總想到李白。李白説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東坡則説明有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酒醉以後,東坡欲乘風歸去,李白則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兩位大詩人的浪漫何其相似!李白還説: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這裏,老師斗膽將這兩句竄改為:人生失意仍須歡,莫使年華付水流!大家同意老師的觀點嗎?

生:同意!

師:讓我們集體將這首詞朗誦一遍。

(生齊背全詞。)

四、閲讀方法小結與作業。

師:現在我們一起回顧一下開展閲讀對話的途徑和方式:

1、與文本對話:感知內容,品味語言。

2、與作者對話:展開想象,領會情感。

3、與環境對話:拓寬視野,加深體驗。

大家對此有沒有一個基本的瞭解?

生:有。

師:好。這節課的作業是:嘗試通過閲讀對話的三條途徑解讀蘇轍詞《水調歌頭·徐州中秋》。

師:最後,讓我們再來思考一個問題:十年以後,你還會再讀這首詞嗎?二十年以後,若干年以後呢?

生:會的。

師:是啊!優秀的作品值得我們用一生去解讀。閲讀優秀的文學作品,如同暢飲陳年美酒,總讓人口齒留香,久而彌篤。東坡的這首詞,從千年以前的宋代向我們飄來,它的芳香,還將向遙遠的未來飄蕩,飄蕩以後,無論在何時何地,只要能再一次與它相逢,我們都會從心底迸發出一個聲音:我愛東坡!

水調歌頭教案 篇5

一 教學目標

1能獨立認識本課生字“軾、廷、皓、轍、嬋、娟”;積累詞語“朝廷、皓月當空、手足情深、埋怨、十全十美、吟誦、嬋娟”。理解“嬋娟、皓月”的意思。

2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3 能借助課文中的故事內容,通過聯想和想象讀懂詩詞的意思,瞭解蘇軾創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經過,感受蘇軾思念親人的情感。

4 通過學習,體會中國人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思想感情,瞭解中秋這個傳統節日所藴含的深意。

二 教學重難點

1 能借助課文中的故事內容,通過聯想和想象讀懂詩詞的意思,瞭解蘇軾創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經過,感受蘇軾思念親人的情感。

2 通過學習,體會中國人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思想感情,瞭解中秋這個傳統節日所藴含的深意。

教學過程:

一 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 師:每年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你知道哪些關於中秋的習俗或故事呢?

説明: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入手,便於教師瞭解學情,更好地進行接下去的教學。

2 學生交流。

3 師:中秋是團圓的象徵,遠在他鄉的遊子,望着天空的那一輪明月,常常湧起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因此,中秋又稱“團圓節”。

4 出示課題:*39、但願人長久 齊讀課題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 學生自由讀課文。

3 交流

(1)學習生字

軾 轍:讀準字音(翹舌音)

偏 扁:辨別讀音

廷:複習筆順

説明:三年級的學生,對於字詞的教學依然不能放鬆,對於一些容易讀錯、寫錯或混淆的詞語要幫助學生加以辨析。

(2)開火車讀課文,思考:這篇文章寫了一件什麼事情?

出示:古時候,___________,______思念_______,寫下了《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什麼時間) (誰) (誰)

個別説

三 重點突破,讀中感悟

1 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蘇軾在中秋節的夜晚對弟弟的思念之情,文中哪些地方寫出了思念之情?用“——”劃出有關句子。

2 自讀體會、交流。

3 出示句子: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到了。這天夜晚,皓月當空,萬里無雲。人們都在歡歡喜喜地品嚐着瓜果,只有蘇軾卻在為思念弟弟而心緒不寧。

(1)“皓月”是什麼意思?

(2)師:在這樣美麗的月夜,蘇軾卻思念着自己的弟弟,心緒不寧,他想起了什麼呢?

(3)齊讀2——5小節。

出示:在這皓月當空,萬里無雲的中秋之夜,蘇軾在深深地思念着弟弟,他_________________。

師:你可以聯繫上下文,也可以發揮你的想象力,用書上或自己的語言來説一説。

學生思考、交流

説明:在教學時,老師以一個填空來幫助學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並以這個填空作為主線貫穿整篇課文的學習。先從填空中的“思念”出發,請學生找出能反映蘇軾對弟弟思念之情的句子。通過聯繫上下文朗讀、理解,來思考一下當時蘇軾的心理活動,讓學生學會把書本上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在課堂上充分利用文本和現有資源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4 師:於是,蘇軾寫下了一首小詩,它成了流傳千古之作。讓我們好好地來誦讀一番。

(1)以各種形式吟誦

(2)思考:這首詩是什麼意思?

“古” 查字典理解意思

“嬋娟” 通過課文後的註釋來理解

我們在學習古詩時,對於不理解的字詞和句子,既可以聯繫上下文,也可以藉助工具書來幫助我們理解。

説明:文中《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片段的意思,文本中有現成的解釋,學生只要找到相對應的小節朗讀一下就能自己理解,這裏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但是其中,有兩個詞的含義,學生理解起來有一些困難,一個是“古”、一個是“嬋娟”。理解這兩個詞的解釋並不難,但是,老師完全可以利用這樣一個機會,幫助學生掌握一些學習古文的方法。例如:“古”可以通過查字典、“嬋娟”通過看課文後的註釋就可以理解。“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掌握了一些學習的方法,今後學習起來,就有法可循了。

(3)對照解釋背誦

四 拓展延伸,擴大閲讀

1 出示完整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學生誦讀,配樂演唱。

2 師介紹蘇軾以及蘇軾的其它作品供學生課後閲讀。

水調歌頭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1、知識與技能:瞭解有關詞的文學常識,理解詞句的含義,背誦全文。

2、過程與方法:讀——悟——賞。

3、情感與價值觀:理解詞人超然達觀的思想,及對人間生活的熱愛。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語句,瞭解詞意,體會思想感情。

2、品味精妙的詩歌語言。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説話訓練

2、欣賞音樂《但願人長久》

3、介紹有關詞的知識

4、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二、朗誦全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注意畫出你認為比較重要的詞語,或不太熟悉的詞語。

2、指名朗讀,齊讀。

3、本詞的上片和下片都寫了什麼?又有什麼不同?

三、品析詞句,感悟主題

1、找出你最感興趣的詞句讀一讀,並説一説其中所藴涵的感情。(你最喜歡文中哪些語句,為什麼?你感觸最深的句子是哪一句,為什麼?最能激發你聯想的句子是哪一句?)

2、思考:作者詠誦的僅僅是天上的明月嗎?

四、表情朗誦

1、體會語氣、語調,背誦。

2、分組比賽。

五、拓展訓練

積累有關“詠月”的古詩名句。

六、小結

由學生小結學到什麼,悟到什麼,教師補充。

七、佈置作業

寫一篇詩詞鑑賞。談談自己的理解,能寫多少算多少。

附:板書設計

水調歌頭

蘇軾

上片

借明月 自喻清高

下片 用圓月 襯托離別

水調歌頭教案 篇7

一、教學重點:

1、背誦這首詞。

2、聯想力和想象力的訓練。

二、教學難點:

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及其曠達胸襟在詞中的體現。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導語:

古往今來,不少文人騷客以中秋月亮為題材來吟詩賦詞,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牀前明月光》等。同樣的,蘇東坡也以中秋月亮為題材,寫下了這首千古絕調。我們來看看後人對這首詞的評價:清朝詞評家胡仔在《菬溪漁隱叢話集》裏曾道:"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

2、作者介紹和。寫作背景:

主要是讓學生看,教師點拔一下重點即可。

(二)預習檢查。

1、給紅色的字注音。

宮闕(què)玉宇(yǔ)

朱閣(gé)綺户(qǐ)

無眠(mián)嬋娟(chán juān)

2、範讀。

3、學生齊讀。

(三)朗讀訓練。

下面讓我們進入“朗讀訓練”部分,通過聽、看朗讀,全心身地感受這首詞的優美之處。

1、播放“配樂朗讀”一遍。

2、學生齊讀。

(四)詩詞賞析。

1、根據註解,疏通文句。

請大家看屏幕,並對照課本的註解,弄清這首詞的字面意思。

(1)歸去:回到天上去。

(2)瓊樓玉宇:美玉做成的樓宇,這是想象的仙宮。

(3)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種舞姿。

(4)轉朱閣,低綺户,照無眠:月兒轉過硃紅色的閣子,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不能安眠的人(指作者)。

(5)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月兒)不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為什麼偏在人們分離時圓呢?何事,為什麼。

(6)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這兩句是對子由説的。嬋娟,即嫦娥,這裏指月光。

2、詞的上下兩闋主要寫什麼?兩者的聯繫何在?

提示:中國古代的詩詞,大都先寫景,後抒情,我們來看看這首詞是否也具有此特點。

(1)上闋主要寫什麼?寫了什麼景?

明確:上片望月,既懷逸興。開頭四句接連問月問年,起得奇逸。蘇軾自已也設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乘風歸去”之想。但天上、人間,幻想、現實,兩方面同時吸引着他。相比之下,他還是立足現實,覺得有兄弟親朋的人間生活來得温暖親切。月下起舞,光影清絕的人生境界勝似廣寒清虛的天上宮闕。雖在塵凡而胸懷曠達,一片光明。

板書:上闋————望月(寫景)

(2)下闋呢?抒發了什麼感情?

明確:下片懷人。人生並非沒有憾事,悲歡離合即為其一。蘇軾兄弟情誼甚篤。他與蘇轍已有六年不見了。但蘇軾認為,人有悲歡離合同月有陰晴圓缺一樣,兩者都是自然常理,無須傷感。終於以理遣情,從共同賞月中互致慰籍,“離別”這個人生憾事就從親人之間的感情中得到了補償。人生不求長聚,兩心相照,明月與共,未嘗不是一個美好的境界。

板書:下闋————懷人(抒情)

(3)上、下兩者的聯繫何在?

明確:這首詞上片寫景,執着人生,下片抒情,善處人生,上下片內容有景有情,情景交融,表現了蘇軾熱愛生活、情懷曠達的一面。詞中境界高潔,説理通達,情味深厚,並出以瀟灑之筆,一片神行,不假雕琢,卷舒自如,因此九百年來傳誦不衰。

板書: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3、作者對人生的感悟體現在哪些詞句上?

明確: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4、哪些地方用到了聯想和想象?

板書:聯想:明月(月圓)——>團圓(人圓)

想象:明月——>宮闕——>瓊樓玉宇

明確:聯想和想象是我們這節課的重點之一,下面,讓我們通過訓練來加深對它們的理解。

(五)能力訓練。

1、在這首詞裏面,作者大膽地運用了聯想和想象的手法,在討論之前,先了解何為聯想和想象。

(1)講解“聯想”的定義。

(2)放映“明星”和“街燈”圖。

提問:我們在初一時學習過《天上的街市》這首詩歌,詩人郭沫若從“街燈”聯想到“明星”,他們兩者有何相似點?

明確:明亮。

(3)講解“想象”的定義。

(4)放映"天河現水牛”和”牛郎織女”圖。

提問:人們由“天河現水牛”圖藝術地創造出“牛郎織女”圖以及由此聯繫到的牛郎織女的故事,這中間是通過什麼來實現的?它有什麼樣的特點?

明確:通過想象來實現。它的特點是:由此及彼。

2、現在,老師已經把要重點掌握的內容化成了兩道思考題,同學們互相討論,等會兒老師請同學們回答。

放映思考題。

(1)看了圖一,你聯想到什麼?(學生自由回答)

明確:珍珠、瑪瑙、魚目、地球、圓月、各種球類等等...

(2)看圖二,發揮你的想象力。(學生自由回答)

明確:猴子撈月亮、孫悟空——唐僧師徒西天取經、天空——我們的“神舟五號”飛船在遨遊太空、宇宙——神祕的外星人等等。

(3)總結:想象力是人類創造發明的源泉,近幾年來,高考作文都呈現出這樣一個趨向:要求學生髮揮想象力,寫自己之所想。如:1999年的.《假如記憶可以移植》和20xx年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無不要求學生大膽地展開想象。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中,同樣地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六)音樂欣賞。

聯想力和想象力是我們這節課的重點之一,另一個重點便是背誦這首詞,讓我們通過“音樂欣賞“來加強記憶。

1、播放鄧麗君的MTV“但願人長久”。

2、第二次播放,讓學生輕聲跟唱。(提醒:歌詞的“何事長向別時圓“有別於課本的“何事偏向別時圓”是因為採用了不同版本的緣故。)

(七)歸納小結。(板書)

上闋————望月(寫景)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下闋————懷人(抒情)

聯想:明月(月圓)——>團圓(人圓)

想象:明月——>宮闕——>瓊樓玉宇

主題:這首詞表達了詩人的曠達胸襟和對親人的懷念。

(八)作業佈置。

1、背誦這首詞。

2、小作文:根據下文的開頭,發揮聯想和想象,續寫文章。

“中秋的夜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調歌頭教案 篇8

 一、學習目標:

1、通過誦讀來欣賞詠月詩詞。

2、聯想《水調歌頭》抒寫的情境,理解該詞主題。

3、體味《水調歌頭》有表現力的語言。

 二、預習

導語:今天,我們走進中秋詠月詞中最著名的一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秋使人想起團圓,但並不是人人都能在中秋享受團圓的幸福,於是在眾多的中秋詠月詩詞中,總是離不開傷感的情調。那麼宋代文學家蘇軾他又是如何面對離別的惆悵的呢,為什麼他的這首詞稱得上中秋詠月詞中最著名的呢?我相信通過大家的學習會找到答案。

1、蒐集詠月詩詞(不少於三句)。

2、注音:

闕( )乘( )瓊( )不勝( )轉( )綺( ) 嬋娟( )

3、用“/”劃分朗讀節奏。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户,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4、解釋:

達旦: 兼懷: 幾時: 把酒:

宮闕: 何年: 乘: 歸去:

瓊樓玉宇: 勝: 不勝:

弄: 何似: 朱閣:

綺: 綺户: 無眠:

不應: 恨: 何事: 全:

嬋娟: 共嬋娟:

5、翻譯全文:

6、瞭解作者:蘇軾,字 ,號 ,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人, 代著名文學家、書畫家,作品有《東坡全集》《東坡樂府》等。散文、詩、詞、書、畫等方面均有很高成就。其詞是 派的代表,如 。與其父 、其弟 並稱為“三蘇”。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7、查閲資料,收集本詞創作背景:

8、熟知內容:

①全詞的感情基調是 ,中心句是 , 。

②概括詞上下闋意思:

上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課堂互動探究

㈠、一讀課文,字正腔圓,讀準字音。(預習2)

㈡、二讀課文,有板有眼,讀對節奏。(預習3)

㈢、三讀課文,咬文嚼字,讀懂詞意。(預習4、5)

訂正、筆記欄

㈣、四讀課文,有情有味,讀透詞境。(預習7、8)

1、詞的上、下兩闋主要寫的是什麼?(預習8②)

2、上闋開頭四句反映了詞人對 的嚮往的心理狀態?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心態呢?(聯繫預習7寫作背景)

3、“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又反映了他 的心理。為什麼?

4、矛盾最終結果是 。從“ , 。”兩句可以看出。

5、下闋是 引起“離人”的無眠。作者想通了“ , ” 是自然和人生的規律,自古皆然,是任何人無法抗拒的。既然離別不可避免,詞人最終表現出了 的心態。(聯繫預習8①)

6、這首詞表達了詞人 的思想感情?(聯繫預習8①)

7、朗誦本詞:要求字正腔圓、有板有眼、抑揚頓挫、有情有味,要能發揮聯想和想象,讀出矛盾的心理,積極的處世態度,曠達的胸懷和樂觀的情致。

四、小結收穫:

當你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失落與苦悶時,你將怎樣面對?

五、課堂作業:

1、對下列詩句朗讀節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B、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C、轉/朱閣,低/綺户,照/無眠 D、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2、和“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一樣,富有深刻哲理的詩句是( )。

A、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B、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C、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D、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六、課後作業:有感情地背誦並默寫

結語:生活中,難免會有挫折,有不幸,但只要我們善於運用理性的繃帶包紮感情的傷口,我們人生便會少幾分痛苦,多幾分快樂,少一些無奈,多一些智慧,少一點愁腸百結,多一點豁然開朗!

水調歌頭教案 篇9

學習目標

1瞭解蘇軾的有關常識;

2整體把握文意,理解重點詞句含義;

3探尋人生哲理學習超然豁達積極向上的高尚情操;

4熟讀成誦。

學習重點:

①學習目標4

②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睛圓缺,此事古難全所藴含的人生哲理

學習難點:

詞的意境及思想感情

學法引導:

瞭解背景→想象意境→感悟思想→深情誦讀→探尋哲理

學習過程

自主學習

一、收集信息:蘇軾重要經歷、寫作背景。

二、自讀課文兩遍,注意讀準下列詞語及句子:

宮闕(que) 綺户(qi ) 朱閣(ge ) ______嬋娟(chan) 瓊樓(qiong) 不勝寒(sheng)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三、總結閲讀效果,在此基礎上品讀文章(揣摩語句、想象意境體、會作者的心情)。

有感情誦讀兩遍,然後在組內展示比讀,評出朗讀最有韻味,最有感情的一位同學在全班展示。

四、心靈體驗—轉變角色、走進情境、感悟思想:以蘇軾的身份,用第一人稱敍述此情此景交流讀書心得:

展示交流

一、播放《春江花月夜》曲,學生展示讀:①學生單人配樂朗讀,學生點評,教師點撥(語速,語調,重音)。

②男生配樂讀上闕,女生配樂讀下闕。

二、由背景介紹到文章解析:

1、以蘇軾自述的方式有感情地描述情景

2、解釋重點詞義:

達旦 把酒 不勝 何似 何事 嬋娟

3、概括詞主要內容,從詞句中探尋作者思想感情。

4、“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所揭示的人生哲理。

5、背誦此篇

三、在大自然的景物裏,月亮是最富浪漫色彩的,它易激發人的藝術聯想。一鈎新月,會讓人聯想到初生的萌芽的事物;一輪滿月,會讓人聯想到圓滿的生活;月光皎潔,又會讓人聯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身上寄託了人類多少美好的理想和憧憬。當你在一個恬靜的夜晚,仰望明月,你會聯想到什麼呢?請你放飛思維、以“月亮”為話題進行作品展示:

①借月抒懷的詩篇

②借月抒懷的歌曲

③畫一幅畫,體現一種意境

④説一段優美有哲理的話體現一種思想

四、學習心得:

清堂鞏固

默寫《水調歌頭》

精彩語句的賞析

水調歌頭教案 篇10

設計思路

本文是短篇精品,內容豐富字詞句方面,根據學生已經學過的基礎文言和課文註解,大致能理解因此能以一得引多得的自學輔導設計進行教學,使學生認識精品,喜歡精品,在理解的基礎上,融會貫通,並聯系實際,有所啟發

1、教學時按照“讀——品——背”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語感,初步學會鑑賞詩歌

2.多層次誦讀法以讀為主要手段,讀前做好指導與要求

3.採用圈點批註、朗讀、討論、質疑、課堂練習等方法,引導學生理解詩歌淺層意義,挖掘其深層內涵

教學方法

“真正的閲讀是與作者話……要能形成作者——編者——教師——學生四者之間對話交流的互動關係”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當設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保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興趣,領會、認同作者的情感據此,我指導學生走近作者、走進文本,採用誦讀法、討論法、比較法、質疑法等來激活學生的思想,開拓他們的思維由於本文內涵的豐富性和內容與學生生活距離較遠,我採用多媒體引入了大量有關材料,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供感性領悟的氛圍,為學生順利解讀文本作了有力的保障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蘇軾的有關文學常識及本文寫作背景掌握重點實詞,並能準確翻譯課文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朗讀能力,.通過反覆朗讀體會情感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曠達的胸襟和美好的祝願將古詩詞拓展到現實生活,深刻領悟詞中的感情能初步鑑賞品評名句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積極、健康、樂觀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掌握重點實詞,並能準確翻譯課文培養學生朗讀能力,.通過反覆朗讀體會情感

教學難點

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及其曠達胸襟在詞中的體現

教學準備

flsh配樂朗讀,王菲的歌曲《但願人長久》,ppt演示文稿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創設情境

1、欣賞美侖美奐的月亮圖“古今一輪月,千載寄情思”,配《明月幾時有》的輕柔笛音樂曲(為營造典雅的氣氛作準備,使學生可以快速的進入學習氛圍中)

2、古往今來,明月牽動了多少文人雅客的情思,我們信口就可以拈來幾句下面請大家背誦幾句吧,讓我們共同欣賞文人騷客鍾愛的“月亮”這些詩句,詩人常通過月亮表達一種什麼樣的感情呢?(思念、苦悶、孤獨、惆悵等)

(教師的一句話就可以激起學生詩情的波浪結合舊知導入,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聯繫舊知識,起到了對比理解、融合貫通的效果)

二、傾聽作品,整體感知

1、欣賞課文的音畫朗讀,説説聽完朗讀後的總體感受

(“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見,情感與知識的雙向交流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力求醖釀出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感與情緒文章的flash朗讀兼具美麗的畫面和聲情並茂的朗讀,對於學生讀準字音進入情境非常有效)

2.、ppt作者簡介,生平經歷,代表作品及其風格

3、關於宋詞的基本常識,學生簡析這首詞的結構

三、反覆誦讀,走進詩詞

1、聽配樂範讀,學生小聲跟讀,讀準字音

2、全體同學模仿配樂範讀有感情大聲跟讀,要求讀出節奏與韻律來

3自由朗讀體驗,並請個別學生展示朗讀,集體評議

(選配古箏曲目《春江花月夜》,以及投影這首詞的內容)

4、老師讀小序,男生配樂朗讀上闕,女生配樂朗讀下闕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因此,先跟讀,後自由誦讀再請幾名學生朗讀,在此過程中組織學生聽讀、評議,然後集體朗讀在這基礎上,讓學生配樂朗讀《明月幾時有》這首樂曲節奏舒緩而有力,正好適宜這首詩的基調,設計這一環節旨在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感悟,初步把握詩的語氣語感,為進一步理解詩奠定良好的基礎)

5、這首著名的中秋詞中,蘇軾借吟詠月亮抒發了什麼情感?”

(現代教育理論主張在課堂上拋出一個主問題來帶動學生對全篇進行質疑、分析、探討,即一石可以激起千層浪;而不是象從前一樣用一個個瑣碎的問題來牽着學生鼻子走著名教育家誇美紐斯説過這樣一句話:“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獨具閒暇、快樂及堅實的進步”在探討文意之初就拋出主問題,引起學生的注意和思考,同時又統領全文的教學活動)

(1)學生探討交流:小序交代了寫作時間是中秋,目的是“兼懷子由”蘇軾借月表達了對弟弟的思念

(2)蘇軾為何在這時會懷念他的弟弟呢?

學生討論並展示顯示蒐集到的背景資料:

蘇軾和他弟弟七年沒有見過面了而且他們兩兄弟感情特別好他們從小志同道合,在文學上珠聯璧合,生活上更是手足情深烏台詩案後,蘇軾被貶官到黃州,蘇轍馬上上書皇帝,願意用自己的一切官位為他哥哥贖罪這足以證明他們兄弟情深他們的書信往來也是非常頻繁的蘇軾寫給蘇轍的詩歌多達104首,而蘇轍給蘇軾的詩歌更多,有130首

(3)品讀詞句,你能不能從詞中找到表現蘇軾懷念子由,渴望和他團聚的句子呢?

學生自由朗讀,並勾畫表達思念的語句,自由回答,發表觀點教師點拔追問)

語句:“轉朱閣,低綺户,照無眠”、“何事長向別時圓”、“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等

(4)、小結:通過對詞的解讀,發現蘇軾在這首詞中緊緊圍繞月亮,藉助月亮抒發了對弟弟的懷念雖然,蘇軾不能和弟弟團聚,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悲觀,最後還為天下不能相聚的人們發出美好的祝願蘇軾這種樂觀豁達的胸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值得我們學習

6、蘇軾寫這一首詞難道只是為了借月表達對弟弟的思念嗎?

(這一問題的設計緊緊承接上一問題,層層推進,探尋作品的深層涵義)

(1)學生探詞索句發現:從小序“兼懷子由”中的“兼”字看出蘇軾寫這首詞還有其他目的

(2)蘇軾還有什麼目的呢?月亮在詞中還代表什麼呢?讓我們先來了解蘇軾的生平經歷

(多媒體顯示背景資料)

從背景材料中我們可以得知,雖然蘇軾一心報國,最後還是被貶黃州政治上的失意讓他心情十分悲痛所以説本詞除了表達他懷念子由,更傳達了他政治上的失意

(3)朗讀上片,找出描寫月亮的句子聯繫背景,思考文中月亮代指什麼?可以先結合註釋翻譯上片再思考

學生交流明確:“明月幾時有”、“天上宮闕”、“瓊樓玉宇”、“高處”等都是在寫月亮月亮在這裏還有另外一個更深的含義,代指朝廷

(4)讓學生把“朝廷”代進上片,重新説説這段的意思

學生自由表述:不知道朝廷現在的情況是什麼時候?我想乘風回到朝廷,又害怕朝廷太高太寒冷

(5)蘇軾想回到朝廷嗎?朝廷又如何呢?寒冷應如何理解呢?回到朝廷做官又會是怎樣的情景呢?

學生討論明確:蘇軾藉助月亮表達了分充滿矛盾的心情:既渴望回到朝廷卻又害怕朝廷中爾虞我詐的政治鬥爭所以説蘇軾這首詞中月亮代表了兩種情感:懷念和失意

(6)“何似在人間?”這句中“人間”作何理解?這句詞讀出了作者怎樣的政治理想?

學生:雖然政治失意,但對生活的熱愛依舊遠離了爾虞我詐的官位要職,在自己貶官的卑微職位上,盡心盡責,造福一方百姓

四、品味詩歌,體會情感

1、《水調歌頭》是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作,其豪放詞風在本詞中是如何體現的?(讓學生自主誦讀體會之後再討論回答)

(現代的詩詞教學中,背誦理解是基礎,賞析詩句是學習的難點,也是學生知識到能力的轉變要相信學生的感悟能力)

學生1:乘着酒興,他舉杯質問青天——“明月見時有”“今夕是何年”“何事長向別時圓”將青天擬人化,人與天對話,想像大膽奇特

學生2:“把酒”“歸去”“弄清影”幾個詞語同樣有一種揮灑自如的氣派想象着作者端着酒杯在月下舞蹈,無拘無束,感情奔放豪邁

2、找出詞中藴涵人生哲理與表達美好祝願的句子,並作分析

3、小結:這首詞表現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度?(在前面感知的基礎上,學生自主歸納)

4、學生再次朗讀全詞,體會詞人的思想感情以及語氣和語調

五、情境説話,能力遷移

(創設生活情境,既能學以致用,鍛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增加學生學習興趣,檢測對詩句理解程度)

1、中秋之夜,思念外出工作的親人,這時引用這首詞中哪一句祝福?

2、你媽媽十分想念你外出上學的哥哥,請你引用《水調歌頭》中一句詩來勸勸她你會怎麼説?

3、詩中哪一句與李白的“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有異曲同工之妙?

六、對話詩人,情感昇華

(創設多種情境,讓學生髮揮想象,激發學生對文本的感知老師與學生融洽交流體驗,很好起到了“平等中的首席”作用加深體驗)

1、用心聆聽王菲歌曲《但願人長久》,你想到了什麼?你似乎看到怎樣的畫面?(再次回到詩詞的意境之中,情感再現)

2、讀完這首詞,你有何啟示?(學生結合自身體會,談出一種感受即可)

3、如果你通過時間旅行,回到宋朝,站在大師面前和他談起這首詞,你將對他説些什麼?

4(《望月》的曲聲漸起,“望着月亮的時候,就想起你、、、“婉轉而感染人的樂曲,將對作品的理解感知,上升到了對作者人生境界的理解)

老師誦讀:(投影)你,從遙遠的北宋走來,衣袂飄飄,把酒問月你留給我們的何止是這幾個名句呢?你像我們一樣刻苦讀書——“閉門書史叢,少有凌雲志”,但是“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飢”你也買了房子——“隻影自憐,命寄江湖之上”,卻又“驚魂未定,夢遊縲紲(léixiè)之中”你也娶了妻子,可是剛至而立之年,又是“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你頻遭貶謫,一生歷典八州,身行萬里,走過無數窮山惡水,卻都如處天堂,你説:“此心安處是吾家”你被無數小人中傷下獄,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見識了人間萬千醜態,卻説:“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是好人”有人這樣總結你的一生:“載歌載舞,深得其樂,憂患來臨,一笑置之”

學生集體誦讀:

啊,蘇東坡,你的一生比之常人,有太多太多不幸,可是你卻能以你廣闊、博大的胸懷一一化解,為後世留下一個光輝的形象

七、內容遷移和寫作實踐

1、將《水調歌頭》改成現代詩歌

2、課後隨筆《我眼中的蘇軾》

3、閲讀蘇軾的《念奴嬌?赤璧懷古》《赤璧賦》

(尊重學生的不同個性特徵,讓其自主選擇,關注語文與生活的聯繫,課內與課外的結合,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為培養生語文素養服務)

教學反思

“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語文教學如何才能超越工具理性,讓閲讀成為自由的夢?新課改探索了多年,這些問題,依舊困擾着每一個語文老師,本篇教案,試圖突破傳統的以知識本位為主的教學模式,構建以“語文素養”為核心的課堂教學把文本僅僅作為語文實踐活動的一個載本注重對學生興趣的激發,注重學生的理解,體驗和感悟拓展學習空間,打通課內與課外的聯繫等方面努力作出嘗試

回顧備課過程,我想我應該教給學生什麼?以自己研讀教材的體驗作為設計教學的立足點、出發點,而非一味地依賴教參、教案在查閲、鑽研教學參考資料上不能替代自己對文本的獨立鑽研,有了對文本獨立鑽研,才會知道教材最動人的是什麼,理解上最困難的是什麼,能夠開發進行的能力訓練是什麼教師鑽研教材的過程,往往就是教學方案形成的過程所以我在解讀文本時首先要求自己擷取該詞的精華,深刻透徹地領會作品的思想實質及其表達形式,力求創新,希望自己的思路能有效地啟發學生,自己的收穫能有效地幫助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