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名著欣賞 > 河中石獸

河中石獸作者趣聞

欄目: 河中石獸 / 發佈於: / 人氣:2.62W

紀昀 (1724年6月-- 1805年2月),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歷雍正、乾隆、嘉慶三朝,因其“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嘉慶帝御賜碑文),故卒後諡號文達,鄉里世稱文達公。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河中石獸作者趣聞,歡迎閲讀與收藏。

河中石獸作者趣聞

妙語討球

少年時期,紀曉嵐就聰穎過人。一次,他和小夥伴們在街上玩球。恰好府官乘轎經過。一不小心,球被擲進轎內。孩子們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是好。紀曉嵐壯起膽子上前討球。

府官戲弄地出了個上聯,“童子六七人,惟汝狡。”讓紀曉嵐對下聯。對得出,就還球給他。

紀曉嵐一尋思,“太守二千石,獨公……”“怎麼不説完?”府官問。“你要是還我球,就是獨公廉,不然就是獨公貪。”府官一楞,只得把球還給了紀曉嵐。小夥伴們都從心裏佩服這個機敏聰慧的孩子。

個個草包

清朝時,大臣和珅貪婪成性。一次他新修了一座竹園,知道紀曉嵐墨跡珍貴,便要他題個亭額。

紀曉嵐略加思索,揮筆在紙上寫了“竹苞”兩個大字。和珅趕快讓工匠刻成匾額,懸掛在亭台上。

一天,乾隆皇帝來遊園子,見到亭台上“竹苞”的匾額,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和珅在一旁陪着笑,誰料皇帝説道:“好一個紀曉嵐。這竹苞二字,拆開來不就是個個草包嘛!”

楹聯趣事

紀曉嵐幼時讀私塾,聰敏過人,過目成育,強記不忘,有小神童美譽。其師石先生甚愛之,只因功課對他毫無壓力,他便偷閒喂家雀塞進牆洞裏,再用磚頭把洞堵上,石先生髮現這個祕密,怪其不務正業,便偷偷將家雀摔死又放入洞中,然後在堵洞口的磚上戲題一上聯:

“細羽家禽磚後死,”

紀曉嵐下課又去喂家雀,見磚上對聯言明家雀已死,知是石先生所為,便在旁邊續對下聯:

“粗毛野獸石先生。”

石先生看到續聯大為惱火,手持教鞭責問紀曉嵐,為何辱罵先生?紀曉嵐,為何辱罵先生?紀曉嵐不慌不忙答辨説:

“我是按先生的上聯續對的下聯。請看,粗對細,毛對羽,野對家,獸對禽,石對磚,先對後,生對死。是還這樣對,請先生指教。”

石先生無言對答,指袖而去。不幾天紀曉嵐去見石先生,石先生怒氣未消,面沉似水,穩坐太師椅,不迎不送。紀曉嵐又出了怪招,從先生屋走而復返,又請教“鬮”字的念法和寫法。石先生並無介意,等紀昀走後才醒過味來。原來“鬮”即“門內龜”,是罵自己不出門送客的,但又不好加責,暗罵:

“豎生,歪才也!”

老太監

一老太監在冬天看見紀曉嵐穿着皮衣,手執一把扇子(文人的習慣),感到十分好笑,遂説:“小翰林,穿冬裝,執夏扇,一部春秋可讀否?”

紀曉嵐聽老太監南方口音,對道:“老總管,生南方,來北地,那個東西還在嗎?”

酒席的賭約

清朝名士紀曉嵐,有一天和朋友一起上街。走在街上,看見前面有一家小店,店裏的老闆娘正忙着。紀曉嵐就和他的朋友打賭,“我會一句話讓老闆娘笑,再一句話讓老闆娘鬧。”

朋友們不相信,決定以一桌酒席為賭。只見紀曉嵐走向小店,向店門前的看門狗鞠了一躬,叫道“爹!”,老闆娘“噗”地一聲樂了。紀曉嵐轉過身又衝老闆娘叫了一聲“娘!”。頓時,老闆娘勃然大怒,直罵紀曉嵐。

於是,紀曉嵐贏得了一桌酒席。

題聯諷庸醫

相傳,有一個庸醫,醫道拙劣,常出事故,曾把紀曉嵐耽誤了好幾次,紀曉嵐對他十分不滿。這醫生偏偏再三來請求紀曉嵐的“墨寶”,其用意當然是想借紀曉嵐的名望地位來抬高自己的身價。

紀曉嵐一時卻不過情面,只好替他寫了一塊匾額:“明遠堂”。醫生看這字面很漂亮,就高高興興而去。旁人不解紀曉嵐題這三字究竟什麼用意,他解釋説:“經書上不是有‘不行焉,可謂明也已矣’和‘不行焉,可謂遠也已矣’的句子嗎?象這樣的醫生,只好説他‘不行’。”聽的人為之啞然。於是又問他:“假如這醫生再來糾纏不休,定要配副對聯,你打算怎樣?”

紀曉嵐回答説,早已想好了兩副對聯,一副五言的,是把孟浩然一首五言律

裏的“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兩句變換兩個字,成為:“不明財主棄,多故病人疏”(上聯中的“不明”是指醫道不高明,“財主”就是借求醫的病家,下聯中的“故”字解釋為“事故”);另一副七言對聯,上聯是用杜甫《兵車行》詩裏的現成句子:“新鬼煩冤舊鬼哭,”下聯是用李商隱《馬嵬》詩裏的現成句子:“他生未卜此生休。”

想來這兩副對聯後來是不會寫出去的,但就其對仗而言,就可以説是天衣無縫,而且引人發笑。

紀昀簡介

紀昀(1724年6月-1805年2月),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清代文學家。直隸獻縣(今中國河北獻縣)人。生於清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份,是中國的大文豪之一,文采超過他的人屈指可數。四歲開始啟蒙讀書,十一歲隨父入京,二十一歲中秀才,三十一歲考中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曾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撰寫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因其“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嘉慶帝御賜碑文)。卒於嘉慶十年(1805年)二月,歷雍正、乾隆、嘉慶三朝,享年八十二歲。故卒後諡號文達,鄉里世稱文達公。代表著作《閲微草堂筆記》。

原書介紹

《閲微草堂筆記》是和《聊齋志異》一樣有着重要影響的文言小説集。由於紀昀當時特殊的身份,加之為人通達、學識淵博而詼諧,另外他在敍述故事時採用了“追錄見聞、憶及即書”(《灤陽消夏錄序》)的寫實手法,所以藝術風格獨特。

《閲微草堂筆記》共24卷,約40萬字。包括《灤陽消夏錄》6卷、《如是我聞》4卷、《槐西雜誌》4卷、《姑妄聽離的時代。如《灤陽消夏錄》(六)第十則,作者就借山中“鬼隱士”之口,生動地描繪出幽冥世界亦如人間世道,充滿了相互傾軋和追名逐利,揭露了官場的`黑暗腐朽。《灤陽消夏錄》卷四則寫“有兩塾師臨村居,皆以道學自任”。在公開場合,他們“剖析理欲,嚴詞正色,如對聖賢”,暗裏卻互相勾結,喪盡天良,謀奪寡婦田產。

另外,《閲微草堂筆記》中還有不少篇章揭示了處於社會下層普通百姓的生活狀況及悲慘境遇。作為乾隆皇帝的一個文學侍臣之》4卷、《灤陽續錄》6卷。該書寫於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慶三年(1798)之間。該書是紀曉嵐十年心血的結晶,又是傾向。

紀昀雖把《閲微草堂筆記》視為“消遣歲月”(《灤陽消夏錄序》)的一部閒書,甚至也很難與《聊齋志異》相媲美,但它不蹈舊轍,自成一家,風格獨特,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紀曉嵐治學為人皆講求寬容,表現了一代通儒的博大胸懷。魯迅在《中國小説史略》就説他“其處世貴寬,論人慾恕,故於宋儒之苛察霜,全家人奄奄待斃。無奈之下,董華只好“鬻婦以求活”。在這則故事裏,作者對那名“萬不得已而失身”的女子沒有絲毫的指責之意,反添幾分同情和理解,真實形象地展現了當時民不聊生的社會現實。

《閲微草堂筆記》如魯迅在《中國小説史略》中所説,有“過於議論”之嫌,“不安於僅為小説,更欲有益人心”,但其中不少形象化的寓言和諷喻性的故事還是頗為生動風趣的,甚至能給人以啟發和教益。《如是我聞》卷三寫一“相見轍講學”的翰林官員,別人也以為他“崖岸高峻”,美名在外。沒想到,他也竟會因沒有及時接受來賓的送禮而“悵悵惘惘特有違言……且於不情之論,世間習而不察者,亦每設疑難,揭其拘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