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名著欣賞 > 勸學

關於《孫權勸學》教案彙編7篇

欄目: 勸學 / 發佈於: / 人氣:1.51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孫權勸學》教案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孫權勸學》教案彙編7篇

《孫權勸學》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瞭解司馬光和《資治通鑑》;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詞語,瞭解文言語氣詞所表示的不同語氣;

(3)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過程與方法

(1)反覆的朗讀課文,能用現代漢語正確翻譯課文;

(2)理解文意,體會對話中的不同語氣,揣摩想象人物當時的神態和心理活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理解呂蒙與魯肅對話的含義,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二、教學重點

品味孫權、魯肅、呂蒙對話中表現的人物形象特點。

難點:

聯繫生活,真正領悟到讀書有益於人的發展和完善的道理。

三、教與學互動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説到三國這段歷史正如歌中所唱: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確實在三國時期出現了一批英雄人物,如曹操、劉備、孫權,真可謂三國鼎立水火不溶,但曹操又曾説過這樣的話: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到底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對手曹操的佩服,對於孫權,我們瞭解他當帝王的一面,今天我們瞭解他的其他方面。

現在,我們學習《孫權勸學》(板書《孫權勸學》)。

(二)自讀感知,整體把握

1.走近司馬光

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世稱淶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著有《司馬文正集》。

《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

2.範讀課文,請聽清字音,明確停頓;

3.我們大聲自由朗讀;

4.提示字音,卿(qing) 涉(she) 孰(shu) 遂(sui) (為wei 更geng)多音字;

5.找出通假字途、塗,邪-耶,表反問語氣,語末助詞,譯成嗎;

6.下面我們齊讀;

這篇文章選自《資治通鑑》,我們瞭解一下,看註解①。再找人讀。

7.請同學們結合註解疏通文意;

8.四人一組,找出小組問題,自己的問題在組內解決,解決不了的提出,一組一個代表,説不全的可以補充。

9.重點句子,找出,畫出,對不懂的字句或字義,找開課件,用黑色加粗的條紋加重;

10.在譯句子時重點詞不能漏譯;

咱們對號入座,調整順序的有,蒙辭以軍中多務,博士一詞是官名,可以留用(國號、年號、官名、人名、書名等可以照錄不譯);

11.文言中古今異譯,但:只,只是,今是轉折性連詞;

12.找一找古今異譯的詞;

13.文言文譯文五字法,展示課件,並找人讀取;

14.一起朗讀課文,出示課件中的四幅圖,(一、孫權勸呂蒙學習圖,二、孫權現身説法圖,三、魯肅與呂蒙論議圖,四、呂蒙與魯肅結友圖)。

研討:怎樣讀出語氣?

因為這篇文章是寫人敍事的文章,要讀出語氣,就要從讀言上下功夫,我們看看孫權的語言,我們結合孫權的身份。

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郎,孤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第一句,嚴勵、關心的語氣;

第二句,怒氣;

第三句,語重心長,現身説法。

這一段,孫權飽含關懷、苦口婆心的勸告呂蒙,我們認為孫權是一個什麼性格特點的人?

孫權,愛惜人才,好學,關愛部下,善勸

我們再看呂蒙,坦誠、豪爽、知過能改、肯於努力學習、能聽取意見;

魯肅,論職位、論才能都高於呂蒙,愛才、敬才、有禮;

呂蒙的變化對你有什麼啟示呢?

(師生之間互動)

文中出現了兩個流傳至今的成語,找同學造句子。

【吳下阿蒙】,原指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意思是説,學識尚淺。現在多用他人有了轉變方面,凡學識大進或地位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窮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語。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來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別人,要估計到別人的進步。

四、拓展昇華

關於讀書學習的名人名言也不少,請找出一兩則,如:讀書破尤卷,下筆如有神,書到用時方恨少,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知識就是力量,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結合我們所學的《孫權勸學》,想想我們該怎樣對待學習。

板書:

孫權 勸 呂蒙 贊 魯肅

愛才 坦誠 愛才

關愛部下 豪爽 敬才

善勸 知過能改 文人雅士

好學 有禮

《孫權勸學》教案 篇2

【教學設想】

本文節選自《資治通鑑》,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説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而令魯肅歎服並與之“結友”的佳話。根據新課程標準讓學生能“閲讀淺顯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培養學生在課堂內外討論問題,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的理論,將本課設計為:應引導學生正確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以學生表演故事情節,多角度評價表演,形象地感知人物語言和人物形象為主,教師積極參與,適時點撥為輔的教學形式。另外,可將呂蒙與方仲永作比較,進行延伸遷移,貫徹“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理論。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 識記重點字詞,理解文章內容。

⑵ 掌握本文有關的文學常識

⑶ 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2、能力目標

⑴ 朗讀課文,揣摩文中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富於情味對話描寫,體會人物各自説話時語氣、神態和心理,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徵。

⑵ 使學生懂得“善勸”“好學”的重要性。

3、德育目標

理解刻苦治學,不斷提高自己的學識修養,於國於己都意義重大,勉勵同學要重視學習,養成讀書的好習慣。

4、教學重點:

⑴ 積累文言詞語,理解“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⑵ 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教學方法】

1、朗讀法。根據本文以對話為主的特點,引導學生反覆朗讀,可聽讀、齊讀、思讀、分角色讀等。

2、表演法。將本課設計為以學生表演故事情節,教師適時點撥教學形式,領會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説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再現人物形象。

3、討論法。培養學生在課堂內外討論問題,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習慣,使學生懂得“善勸”“好學”的重要性。

4、競賽法。進行快速背誦競賽,激發學生的趕超意識。

【教學時間】

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前面我們學習了《傷仲永》一文,文章寫方仲永從幼年聰慧過人,卻因其父“不使學”而“泯然眾人”。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有關古人年長始學,學有所成的文章,它就是《孫權勸學》。

二、題目、作家作品簡介

1、孫權,字仲謀,三國時期吳國的國君。呂蒙,字子明,三國時期吳國的名將、本文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説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 ,令魯肅歎服並與之“結友”的佳話。

2、這篇文章選自《資治通鑑》,由同學來介紹一下相關資料。

⑴ 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

⑵ 《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命名為《資治通鑑》,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為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

三、初讀課文,正音正字

1、範讀。《孫權勸學》究竟怎樣勸呂蒙的呢?我們來了解一下文章,聽的時候注意掌握字、詞的讀音,注意重音、停頓等朗讀技巧。

2、齊讀課文,熟悉內容。

四、譯讀課文,積累詞句,疏通文義,理清結構

學生結合課下注釋讀文章,疏通文意,有疑問的劃出來。

1、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當途:當道,當權

辭:推辭

治經:研究儒家經典

涉獵:瀏覽羣書,不作深入研究

見往事:瞭解歷史。

2、理解下列成語並學會運用。

吳下阿蒙:吳下,指吳縣,現江蘇蘇州;阿蒙,指呂蒙;比喻人學識尚淺。現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轉變方面,凡學識大進,或地位從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窮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語。

(例句)你還不知道嗎?小張已榮升為經理,可不再是吳下阿蒙了。

刮目相待:刮目,擦擦眼,意思是改變舊看法,用新眼光看人。

(例句)經過刻苦學習,小海的成績突飛猛進,你對他可要刮目相待。

3、理解下列重點句子的含義。

① 蒙辭以軍中多務。(倒裝句)

理解為:“蒙以軍中多務辭”,呂蒙用軍中事務多來推辭。以:拿,用,介詞。

②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長兄怎麼知道這件事這麼晚啊!何:怎麼,為何。

4、疏通文義,理清結構、

口譯課文,標出問題,小組探討,理清結構。

概括情節:孫權勸學(詳寫)──呂蒙就學(略寫)──魯肅贊學(側面描寫)。

五、情景再現,表演課文內容,評價表演

1、表演故事。按自己的理解表演課文,儘量使用原文的語言進行對話,可進行合理的想象。

讓學生分小組表演,再抽一組上台表演,其他同學認真觀看,準備評價表演。

2、評價表演。從表演有沒有把握好人物語言情味、人物形象等方面來評價。

⑴ 評價演員孫權

① 涉及到的語言情味有以下幾項。

Ⅰ “不可不學!”應該是怎樣的口氣?

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表現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嚴厲中又可見關心、厚望。

Ⅱ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應該怎樣表達?

“邪”表示反問語氣,譯為“嗎”,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悦神情和略帶責備的意味。

Ⅲ “卿言多勞,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應該怎樣表達?

反問句,語重心長,言辭懇切、鼓勵呂蒙求學。

⑵ 人物形象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説出孫權應該具有什麼樣的特點?

(點撥:孫權的這番勸言,先揭示學習的必要性,再説學習的目的、方法,然後揭示學習的可能性,委婉的批評,最後現身説法,讀書的益處,表現出他的善勸。)

⑵ 評價演員呂蒙

① 涉及到的語言情味的有: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這句話表現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

為自己的進步深感自得、自豪,並不是埋怨魯肅,“乎”表感歎語氣,相當於“啊”。

② 人物形象

虛心受教,善於學習。

⑶ 評價魯肅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一句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神情和心理?説明了什麼?

十分驚奇的神態,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既吃驚,又情不自禁地發出讚歎。這句話從側面反映呂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

六、背讀課文,體驗反思,總結全文

本文通過寫呂蒙在孫權勸説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令魯肅歎服並與之“結友”的故事,強調了讀書學習對增長才略的重要作用。

七、延伸遷移

比較方仲永和呂蒙的變化,你有什麼樣的啟示?

呂蒙:當塗掌事,乃始就學。年長乃學,學有所成

方仲永:五歲能詩,賢於材人遠矣。少年不學,一事無成。

八、佈置作業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⑴ 蒙辭以軍中多務( )

⑵ 但當涉獵( )

⑶ 見往事耳( )

⑷ 即更刮目相待( )

2、翻譯下面文言句子。

⑴ 卿今者才略,非夏吳下阿蒙!

⑵ 土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語言運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經過學習,呂蒙感歎道“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三國志·吳志·呂蒙傳》,在你的周圍,你的朋友、同學、兄弟姐妹等等,他(她)們中有人發生變化嗎?請將這一變化寫出來。

【教學反思】

《孫權勸學》是一篇自讀課,故事性很強,本節課教學重點放在了朗讀上,通過自由讀、齊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演課本劇等多種形式的朗讀,理解課文,體會人物説話的語氣,把握人物形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在這節課中得以充分體現。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表達、表演等方面的能力,加以多媒體教學手段課堂氣氛相當活躍。

《孫權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2.學習課文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3.學習課文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4.理解本文開卷有益的主旨。

重點、難點

重點:

(1)學習課文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學習課文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3)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

難點: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教學時間:一課時

一、課文導入。

三國時期吳國有位大將,名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功卓著,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可呂蒙有個毛病;不愛讀書學習課文。孫權屢屢勸他多學點知識,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還自以為自己一介武夫,讀書有何用?這回,孫權又來勸他了,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來看《孫權勸學》一文。

二、簡介作者作品。

1.司馬光,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著有《司馬文正公集})。

2.《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為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的。

三、學生齊讀課文。

1.掌握下列加點詞的意思。

但當涉獵:只見往事:知道以為:認為吳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

①蒙辭以軍中多務

應理解為:“蒙以軍中多務辭,以:拿,用,介詞。

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長兄怎樣知道這件事這麼晚啊!何:怎麼,為何。

四、學生自讀課文,理清課文情節。

1.孫權與呂蒙對話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勸學。

2.呂蒙接受了孫權的建議嗎?

辭十就學。

3.課文是怎樣表現目蒙學習課文的效果的?(通過呂蒙與魯肅的“議論”來表現的。)

4.魯肅與呂蒙一番交談後,有何舉動?結友。

5.概括情節:勸學~就學一議論~結友。

6.思考:課文在情節的處理上有什麼特點?

理解:①詳寫“勸學”、“議論”,尤以“議論”為甚;“就學”、“結友’測一筆帶過。

②正面寫“勸學”經過,通過“議論”之後用魯肅的驚歎,從側面寫呂蒙學業的長進。

③情節以人物對話為主。

五、分析對話,體會人物形象。

1.請一位同學朗讀孫權的話。

思考討論:

①“不可不學!”寫出了怎樣的口氣?表現了怎樣的心理?

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不可置否,表現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嚴厲中又可見關心、厚望。

②“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表達了怎樣的心態?

“邪”表示反問語氣,譯為“嗎”聯繫句意,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悦神情和責備的意味。

③“卿言多勞,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這樣説有何作用?

現身説法,鼓勵呂蒙求學,可謂語重心長,言辭懇切。

説明:這番勸言,表現出孫權的善勸。既有嚴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責備呂蒙的不爭、無志,又透出關懷愛護之心,那種莊重而語重心長的神態斑然可見。

2.請兩位同學分角色朗讀蒙、肅對話,要求儘量讀難説話時的語氣語調。

思考討論:

①“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一句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神情和心理?説明了什麼?

十分驚奇的神態,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既吃驚,又值不自禁地發出讚歎。這句話從側面反映目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

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這句話表現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

為自己的進步深感自豪,並不是埋怨魯肅,“乎”表感歎語氣,相當於“啊”。

3.齊讀全文,思考:孫、蒙對話與蒙、肅對話在情調上有區別嗎?清説明。

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顯得鄭重親切,表明了君臣的關係;蒙、肅皆為同僚,對話則有一種調侃的趣味藴含其中。

六、背誦課文。(可當堂檢查)

七、説話訓練:談談你學了這篇課文後有何感受。

要求:注意語言表達要清楚,有條理。

八、佈置作業。

完成練習一、二。

《孫權勸學》教案 篇4

教學重點:

揣摩體會人物的語言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呂蒙與魯肅對話的含義。

可通過朗讀來揣摩領會人物形象,讓學生進行討論來理解課文。

安排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課文導入。

三國時期吳國有位大將,名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功卓著,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可呂蒙有個毛病:不愛讀書學習。孫權屢屢勸他多學點知識,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還自以為自己一介武夫,讀書有何用?這回,孫權又來勸他了,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來看《孫權勸學》一文。

二、簡介作者作品。

1.司馬光,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著有《司馬文正公集》。

2.《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為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的。

三、學生齊讀課文。

1.掌握下列加點詞的意思。

但當涉獵:只

見往事:知道

以為:認為

吳下阿蒙

刮目相待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

①蒙辭以軍中多務

應理解為:“蒙以軍中多務辭,以:拿,用,介詞。

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長兄怎樣知道這件事這麼晚啊!何:怎麼,為何。

四、學生自讀課文,理清課文情節。

1.孫權與呂蒙對話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勸學。

2.呂蒙接受了孫權的建議嗎?

辭一就學。

3。課文是怎樣表現呂蒙學習的效果的?

通過呂蒙與魯肅的“議論”來表現的。

4.魯肅與呂蒙一番交談後,有何舉動?

結友。

5.概括情節:勸學一就學一議論一結友。

6.思考:課文在情節的處理上有什麼特點?

理解:①詳寫“勸學”、“議論”,尤以“議論”為甚;“就學”、“結友”則一筆帶過。

②正面寫“勸學”經過,通過“議論”之後用魯肅的驚歎,從側面寫呂蒙學業的長進。⑧情節以人物對話為主。

五、分析對話,體會人物形象。

1.請一位同學朗讀孫權的話。

思考討論:

①“不可不學!”寫出了怎樣的口氣?表現了怎樣的心理?

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不可置否,表現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嚴厲中又可見關心、厚望。

②“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表達了怎樣的心態?

“邪”表示反問語氣,譯為“嗎”聯繫句意,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悦神情和責備的意味。

⑧“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這樣説有何作用?

現身説法,鼓勵呂蒙求學,可謂語重心長,言辭懇切。

説明:這番勸言,表現出孫權的善勸。既有嚴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責備呂蒙的不爭、無志,又透出關懷愛護之心,那種莊重而語重心長的神態斑然可見。

2.請兩位同學分角色朗讀蒙、肅對話,要求儘量讀準説話時的語氣語調。

思考討論:

①“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一句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神情和心理?説明了什麼?

十分驚奇的神態,

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既吃驚,又情不自禁地發出讚歎,

這句話從側面反映呂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

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這句話表現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

為自己的進步深感自豪,並不是埋怨魯肅,“乎”表感歎語氣,相當於“啊”。

3.齊讀全文,思考:孫、蒙對話與蒙、肅對話在情調上有區別嗎?請説明。

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顯得鄭重親切,表明了君臣的關係;蒙、肅皆為同僚,對話則有一種調侃的趣味藴含其中。

六、背誦課文。(可當堂檢查)

七、説話訓練:談談你學了這篇課文後有何感受。

要求:注意語言表達要清楚,有條理。

八、佈置作業。

1.完成練習一、二題.

2.請解釋“吳下阿蒙”並造句。討論並歸納:“吳下阿蒙”原指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意思是説人沒有學問的意思。現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轉變方面,凡學識大進,或地位從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窮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語。

(例句)你還不知道嗎?小黃已貴為經理,可不再是吳下阿蒙了。

3.請解釋“刮目相待”並造句。

討論並歸納:“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來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別人,要估計到別人的進步。

(例句)聽了少管所的“現身説法”報告後,小明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你對他可要刮目相待。

板書設計:

孫權勸學

《資冶通鑑》

勸學:辭一就

(懇切、關心)

議論:非復吳下阿蒙

(驚異、讚歎)

何見事之晚

(自得、自豪)

《孫權勸學》教案 篇5

第一課時:學習目標:

1熟讀全文

2掌握詞語

3、疏通文意

一、導入:有個成語是説讀書對人們大有益處,它能夠概括本文的內容,試問是哪個成語?

二、瞭解作者、作品: 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陝州夏縣(現在屬山西省)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學家,主持編纂了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資治通鑑》北宋司馬光撰。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

三 瞭解主要人物: 孫權:字仲謀,三國時吳國的建立者。呂蒙:字子明,三國時孫權的大將。魯肅:字子敬,三國時孫權的謀士。

四 查字典,弄清下列字讀音

五 朗讀要求。朗讀文章可分為三步:第一步讀準字音,讀出句讀 第二步讀出句意,讀出節奏,讀出感情 第三步結合內容,自由朗讀,力爭表演 .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注意:斷句 讀音 語氣讀 1、權謂呂蒙曰2、卿今當塗掌事3、蒙辭以軍中多務4、自以為大有所益5、 蒙乃始就學6、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六 齊讀課文,在疑難字詞上做記號

七 關鍵詞語: 當塗:當道,當權 豈 :難道

邪 :相當於“耶”表反問語氣 “嗎” 但 :只

見 :知道 涉獵:瀏覽羣書,不作深入研究 才略:軍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幹或謀略

成語 吳下阿蒙: 特指原來不好讀書的呂蒙,後泛指缺少學識、文才的人,比喻才識尚淺。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八 關鍵語句

1、蒙辭以軍中多務倒裝:蒙以軍中多務辭

2、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我難道想讓你研究經書當博士嗎!”

3、“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 士別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長兄知道這件事多麼晚啊!”

九 考考你:

1、初,權謂呂蒙曰

今當塗掌事

蒙辭以軍中多務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但當涉獵

見往事耳

孰若孤

自以為大有所益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古今義。

a、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

博士:古義___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___

b、但當涉獵

但:古義___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___

c、見往事耳

見:古義___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___

d、既更刮目相待

更:古義___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___

3説説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所表示的語氣:

1、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2、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3、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十 結合註釋,分組討論把課文譯成白話文

《孫權勸學》教案 篇6

1、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瞭解有關文學常識;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詞語。

過程與方法:

1)能在熟練朗讀的基礎上,正確斷句和停頓;

2)通過理解文意,體會對話中的不同語氣,揣摩想象人物當時的神態和心理活動,進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學習呂蒙虛心接受意見、努力學習的精神。

2)讓學生懂得學無止境,學有益於人的完善和發展。

2、教學重點:品味人物語言的語氣特點,並説出其中表現的人物形象特點。

3、教學難點:聯繫生活,讓學生真正領悟到讀書有益於人的發展和完善的道理。

4、教學方法:討論法、講授法

5、教學工具:PPT、錄音、圖片

6、課時安排:一課時

7、教學過程

Ⅰ 導入: “吳下阿蒙”的故事理解

Ⅱ 作者、作品簡介:

司馬光(1019-1086),字 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

《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神宗以其“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命名為《資治通鑑》,即為統治階級提供政治借鑑。

Ⅲ 檢查生字詞

卿 qīng 豈 qǐ 邪yé 孰shú 遂 suì 更gēng

Ⅳ 聽課文錄音,注意朗讀節奏。

Ⅴ 學生齊讀課文

朗讀指導:注意文章中出現了三個人物,他們説話的語氣也不盡相同,在朗讀時要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

(1)“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 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

(2)“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讀出責備的語氣

(3)“卿言多務,孰若孤?” 語重心長。要重讀強調。

(4)“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讀出驚訝不解的語氣。

(5)“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讀出自豪的語氣。

Ⅵ 疏通文意

初,權 謂呂蒙 曰:“卿今當塗掌 事,不可不學!”蒙 辭 以軍

當初 對……説 當權 推辭 用

中多務。權曰:“孤豈 欲卿治經為 博士 邪!

事務 難道 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 通“耶”,語氣詞

但 當 涉獵, 見 往事 耳。卿言多務,孰 若 孤?孤常讀書,自

只 應當 瞭解 歷史 罷了 誰 比得上

以為大有所益。” 蒙 乃 始 就學。 及 魯肅 過尋陽,與蒙論 議,以(之)為,認為這樣是 於是、就 從事 到了……時候 討論 議事

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 更刮目相待,大兄 何

重新 為什麼

見事 之晚乎!”肅遂 拜蒙母,結友而別。

認清事物 遲 於是 拜見 表順接,然後

譯文:當初,孫權對呂蒙説:“你現在當權管事了,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多來推辭。孫權説:“我難道想要你研究經書當博士嗎?只應當瀏覽羣書,瞭解過去的歷史罷了。你説事務多,誰比得上我(事務多)呢?我經常讀書,自認為讀書很有益處。”呂蒙於是開始學習。到了魯肅來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議論,十分驚奇地説:“以你現在的才幹、謀略來看,你已經不再是原來那個吳下阿蒙了!”呂蒙説:“士別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長兄知道這件事多麼晚啊!”魯肅於是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就分別了。

Ⅶ。合作探究

1、孫權如何以自身説法,勸呂蒙學習?

"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2、呂蒙讀書後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3、為什麼"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阿蒙由不學到就學,經過自身的努力使當初的吳下阿蒙變得有勇有謀,取得了很大的進步,讓人刮目相待。反映出在現實生活情況在不斷變化,人也在不斷變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Ⅷ。體驗反思

1.你覺得呂蒙是一個怎樣的人?謙虛、聽從勸告,好學、

2. 呂蒙由不學到學有所成,這個變化給你怎樣的啟示?

A 讀書學習是非常重要的,讀書可以改變人生,非學無以成才。

B:一個人即使基礎差,只要端正態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學到東西,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和辦事能力。

C;讀書給人以樂趣,給人以光彩,給人以才幹,“開卷有益”是良言。

Ⅸ。延伸拓展:

比較《孫權勸學》和《傷仲永》 ,談談兩文內容和寫法上的異同

板書:

勸學 就學 贊學

孫權 ————— 呂蒙 ————— 魯肅

《孫權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朗讀課文,理清故事發展脈絡,把握主題;準確翻譯文言詞句

2、技能目標: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體會對話描寫的作用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學習文中呂蒙刻苦學習的精神,提高自己的學識修養

 教學重點

1、分析人物性格特點,體會對話描寫的作用

2、學習文中呂蒙刻苦學習的精神,提高自己的學識修養

教學難點 合作探究文中語言,體會人物特點。

 學情分析

學生掌握文句的基礎上,深入探究課文內容。

教學準備

翻譯課文,課件。

教學過程:

結合學科特點,體現單元組教學環節,學習內容,時間預測,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自主學習設計,問題探究,單元組合作,同層競爭,人人蔘與,精講足練,聯繫實際,點撥昇華, 集體備課 個人備課

 一、導入新課,同層展評:朗讀課文,並流暢準確的翻譯。(5分鐘)

 二、結合學習建議,學生自主學習:(10分鐘)

1、朗讀課文,理清故事發展脈絡,把握主題;

2、準確翻譯文言詞句

3、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體會對話描寫的作用

 三、學生同層交流,小組展示、質疑問難(10分鐘)

四、師生共同探究,構建知識體系。(15分鐘)

(一)關鍵詞句的翻譯

1、關鍵詞語:

當塗:當道,當權 豈:難道

邪 :相當於“耶”表反問語氣 “嗎”

但:只 見:知道

涉獵:瀏覽羣書,不作深入研究

才略:軍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幹或謀略

關鍵語句

1)蒙辭以軍中多務倒裝:蒙以軍中多務辭

2)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我難道想讓你研究經書當博士嗎!”

3)“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 士別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長兄知道這件事多麼晚啊!”

3、積累成語:(2分鐘)

吳下阿蒙: 特指原來不好讀書的呂蒙,後泛指缺少學識、文才的人,比喻才識尚淺。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二)理清故事發展的脈絡,把握主題

理清文章發展脈絡

1、a.孫權與呂蒙對話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b.呂蒙接受了孫權的建議嗎?

c. 魯肅與呂蒙一番交談後,有何舉動?

學法指導:再細讀課文後完成。

總結:文章圍繞學展開,出現的三個人物分別是:

孫權 學--呂蒙 學—魯肅 學

細讀課文,合作探究

1、文章主要是通過什麼方式來進行人物的表達的?

2、孫權的話表現了對呂蒙的什麼態度?從文中找出,仔細分析

3.呂蒙讀書後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通過誰的所見所語來寫?

4.結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猜一猜呂蒙説這話時,是什麼語氣和心情?

5.通過上面的分析,你能總結一下人物形象嗎?

(四)拓展延伸:

與方仲永的變化相比,呂蒙的變化對你有什麼樣的啟示?

(五)、當堂檢測(5分鐘)

(六)、作業設置:(1分鐘)

必做:同步一、二、能力遷移一;

選作:能力遷移:二

 學科知識構建與板書設計

孫權勸學 勸學 就學 贊學

孫權 ——→ 呂蒙 ←—— 魯肅

(善勸) (肯學) (愛才)

吳下阿蒙 ————→ 刮目相待

啟示:肯學、勤學

寫法:對話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