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名著欣賞 > 沁園春

沁園春·長沙説課稿4篇

欄目: 沁園春 / 發佈於: / 人氣:2.48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説課稿,説課稿是進行説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把説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沁園春·長沙説課稿,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沁園春·長沙説課稿4篇

沁園春·長沙説課稿1

一、説教學理念

語文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語感,而朗讀是獲得語感的重要途徑葉聖陶曾説:“文字語言訓練最重要的是訓練語感,就是對語言文字的敏鋭感覺”所以我將在以情為基點,以悟為強音,以讀為手段來指導我的教學。

二、説教材

《沁園春·長沙》選自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一專題“向青春舉杯”中的“吟誦青春”版塊,該板塊意在指導學生在詩歌吟誦活動中禮讚青春生命、體驗青春激情本詞是毛澤東代表作之一,抒發了毛澤東青少年時代的理想和抱負這首詞是本專題也是整本書中的第一篇課文,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地位我將用一課時把它上完

三、説學情。

從情感上來説,同學們對毛澤東有崇敬之情,渴望瞭解毛澤東這個人,尤其是青少年時期的毛澤東是怎樣的,因此對學習本詞有着濃厚的興趣從知識與能力上來説,高一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朗讀,鑑賞詩詞的能力,所以教學的關鍵在於引導學生在理解和誦讀的過程中體會該詞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四、説教學目標

在知識與能力方面,品味詩詞,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

在過程與方法方面,學生在誦讀這首詞的過程中領悟詞壯美、開闊的意境。

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感受毛澤東博大的情懷和革命的壯志,樹立遠大的理想。

五、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生能夠通過品味詞作的意象,感悟詞中闊大的意境。

教學難點:學生能夠領會毛澤東主宰大地沉浮的寬廣胸襟和革命氣概。

六、説教法學法

教法:品讀賞析法,通過多種形式朗讀這首詞,在品讀中讀出詞韻,品出詞情。

學法:合作探究法,通過合作討論,深入探究的方法來理解賞析這首詞。

七、説教學過程

綜合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對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的確立,我把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幾個環節:

1、展示圖片,情境導入

我的設想是在播放舒緩的輕音樂的同時在多媒體課件中展示湘江秋景的相關圖片,問同學們看到這些圖片有何感想,然後以毛澤東如果看到這些又會有何感受來導入新課《沁園春·長沙》的學習如此導入可以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營造適宜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濃厚興趣。

2、走進詩人,瞭解背景

在課前我將讓學生收集作者毛澤東及這首詞的創作背景等資料,在課堂上由學生自己來作相關介紹這樣做不僅可以提高學生查閲資料收集信息能力,而且可以讓學生對毛澤東有更加全面的認識,我希望我的學生是主動的吸收知識,而非被動的接受。

3、朗讀詩歌,整體感知

我將讓學生齊讀本詞,指出朗讀時存在的問題,然後請個別學生朗讀,給予一定的朗讀指導,接着播放名家朗讀,學生聽完朗讀後交流朗讀後的感想,思考這首詞描寫了哪些畫面,主要內容是什麼在此環節安排多種形式讓學生進行朗讀,並做一定的朗讀指導,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朗讀技巧,使學生進一步加深情感體驗,還可以讓學生對該詞有一個整體的感知過程,理解詞所要表達的含義。

4、品讀詩歌,感悟賞析

我將帶領學生品讀詞描繪的四幅畫面,重點賞析湘江秋景圖和中流擊水圖,思考以下三個問題,一是學生找出詞中認為錘鍊精彩的字,説明精彩在哪裏?二是中流擊水這一情景藴含了詞人怎樣的感情三是作者在創作這首詞時做了哪些精心的構思佈局?我設計的意圖是希望能夠提高學生鑑賞詞作的能力,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並能夠懂得欣賞作者創作時構思佈局的獨特,感受作者的用心。

5、課外閲讀,拓展延伸

我將帶領學生閲讀毛澤東的《卜算子&8226;詠梅》和《沁園春·雪》這兩首詞,進一步走進毛澤東,感受毛澤東的理想和抱負要求學生任選其中一首詞加以賞析,寫出之間的感受和理解設計的目的在於希望學生通過賞析對詞形成自己獨特的感受,從而提高學生鑑賞詩詞的能力。

沁園春·長沙

毛澤東

湘江北去

看(景)問:誰主沉浮

湘江秋景

借景藝術

抒情作答

崢嶸歲月

憶(事)答:同學少年

中流擊水

沁園春·長沙説課稿2

一、説教材

《沁園春長沙》出自人教版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必修一第一單元,是高中新詩單元中的第一篇基本篇目,屬課內講讀課。新課標中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初步具有鑑別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新詩屬於文學作品,高中語文教材中新詩單元獨此一個,無可避免地要擔當起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和訓練,初步培養學生對新詩的鑑賞能力的重任。

詩歌是通過形象來反映生活,表達思想感情的,形象是詩的本質。在分析詩詞時,引導學生調動自己的生活底藴,展開聯想和想象的翅膀,來再現、豐富和補充作品中的形象,這是欣賞詩歌的關鍵。

又因為《沁園春長沙》採用的是用古典詞格寫新時代內容的“舊瓶裝新酒”的形式,語言是精煉的,往往一個詞、一句話就包含着豐富的內容,在教學時適宜用温故知新法,體會詞中借景抒情的特點。據此,本課定下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把握新詩與現代詩歌的概念,瞭解什麼叫做意象,初步進行詩歌鑑賞。

2.學習借景抒情的表現手法。

3.背誦詩歌。

過程與方法

1.研究傳統文化與詩歌意象間的關係,進而解讀詩歌。

2.反覆誦讀詩歌,體味詩人藴涵於作品中的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悟詩人博大的情懷,體味詩人以天下為己任的歷史責任感。

詩歌是通過意象來反映生活,表現思想感情的,體會意象是詩歌欣賞的重點;高一學生還沒有形成通過聯想、想象來體會詩歌意境的思維習慣,對意境的理解往往流於表面。因此,本課確立“理清作者的思路,體會借景抒情的特點”為教學重點。體會詩歌中宏大的意境為教學難點。

二、説教法

首先,學習詩詞要營造一個合適的環境氛圍,以便學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對詩詞形成一種感性認識。在導人這一環節中,可以有意引入較多的有關秋景的詩句,與學生一起誦讀、品味,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其次,不管從哪個角度看,分析、鑑賞都必須建立在學生讀懂詩詞的基礎之上。由此,要採用反覆誦讀方式,讓學生對本詞先有一個整體的感覺。

再次,在詩詞中,景與情是密切相關、相輔相成的。即:景是情的肌膚,是可感,可親的;情是景的靈魂,是輕靈,纏繞妙的。因此,解讀詩詞的捷徑就是從賞景入手,進而把握詩情畫意,進而瞭解作者情感。在教學中,應該着重落實對於本詞的秋景賞析但又不能侷限於對景的分析,更在於引導學生體察詞情、詞境。

第四,在高中階段,要求學生對詞的結構及特點的理解較初中的水平有所提高。我們可以進行比較閲讀如(《沁園春雪》),讓學生通過比較分析,試着歸納出詞的一些特點,從而使學生在實踐中掌握有關知識,並通過訓練加以強化。

第五,教學中要求學生通過所學知識,加強誦讀,力求達到當堂背誦的'目的。

三、説學法

現在的語文教學在弘揚人格精神,增強學生主體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方面還有明顯的不足。學生不是作為自覺的學習者能動地走上主體位置,而是教師把他們當作主體。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在課堂上讓學生分小組討論,並自主畫出詞中的意境和帶入角色朗讀,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只作簡單的啟發、引導。圖文結合使學生體會到借景抒情的特點,提高鑑賞能力。

四、説教學程序

本課分為兩個課時教學,以美讀為線索,分三步學習(韻味、情境、人生)本課的教學程序如下:

1結合視頻聯想秋天,並對比古人筆下的秋天來導入毛澤東筆下的秋

2.初步朗讀,疏通字詞。

3.結合韻味示意圖,初步感知美讀。

4.進入美讀的第二層次,情境。也就是説我們讀詩要讀出作者的感情,要讀進作者創設的意境。

首先,要讀出作者的感情,那就得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感情,因而也要了解詞的創作背景。

其次,解題。區分詞牌名和題目。

然後,引導學生找出詞中的重要動詞,分段解析,從詞中眾多意象中,感受意境。主要解決幾個問題:

(1)本詞的前三句“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用了什麼修辭?有什麼作用?“獨立”能否改為“站立”、“直立”?

通過這個問題的解答,激發學生的想象與聯想,凸現出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及豪壯的氣勢。

(2)感受“看”字領起的秋色圖,學生回答問題。由“看”所引導的怎樣一幅畫面?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作者描繪這些景物的時候,你覺得那些詞語用得非常獨當、傳神?

景物多而不亂,分別從四個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四個角度:遠眺、近觀、仰視、俯察來寫,真是“遠近高低各不同”!

“染”為什麼用得好?用擬人手法,比喻手法。寫出了層林彷彿人工染成一樣,漫山遍野的楓葉像火一樣,很容易使人聯想到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革命形勢蓬勃發展,“萬山紅遍”大有燎原之勢。

“擊”改成“飛”可以嗎?能顯示出雄鷹展翅奮飛,搏擊長空的強勁有力之勢。

“翔”改為“遊”好像更準確一些,魚兒怎能像鳥兒一樣飛翔呢?

在修辭上這叫“移用”。淺底”並非真的水淺,而是清澈見底,顯得水淺。你想,藍天倒映在碧水中,看上去魚兒像在天空中游動,在天空中游動不是很像飛翔一樣嗎?古人就有“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名句。

(3)什麼是意象?什麼是意境?

分析完湘江秋景圖,請同學們設身處地,體會詩人“獨立橘子洲頭”,飽覽大好秋色的情景,把觀賞這些秋景時的神情、動作連起來表演一下。

再讓學生展開想象,把詩人所描繪的秋景由文字變成形象的畫面,畫出來。

(4)古人寫秋多怨秋、悲秋。而毛澤東筆下的秋為何如此絢麗多姿、充滿生機嗎?為何如此與眾不同呢?

從毛澤東人物性格和寫作背景兩個角度。

詩的品評在意境的高下,而意境的高下,又決定於人品格的高下。難怪詩人不是順勢而問“秋光正好,何重遊?”而是出人意料地提出一個嚴肅的社會問題:悵寥廊,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5)“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是全詩的“詩眼”。上闋就是這樣通過寫景,提出“誰主沉浮”的問題,表達了毛澤東的憂思。

下面齊讀上闋。

(4)四人小組為單位,自主學習下闋,思考以下問題:

a、“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在結構上有什麼作用?

b、這些“同學少年”是怎樣的一羣人?

c、.最後三句有什麼作用?

老師明確:a、“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在詞中管這樣的句子叫“換頭。”

b、這些“同學少年”是包括作者在內的青年革命家,不但要主宰世界而且能夠主宰世界,他們有雄心,有才幹,敢實踐,他們代表了國家與民族的希望,是未來革命的精英。——自信

c、既是對上闋“誰主沉浮”的回答,也是以有力的問句收束全篇。——豪邁

(5)歸納總結,把握詞中所抒發的感情,體會借景抒情的藝術特色。

立——豪壯看——欣喜問——憂思

憶——自信記——豪邁

按剛剛同學們所説的情感:豪壯、欣喜、憂思、自信、豪邁(與動詞一一對應)老看看整首詞的情感場景。現在我們把情感把握住了,然後再回到剛剛的韻味圖中去。這個時候我們就能清楚,為什麼有的地方要讀得快、讀的重、讀得急,現在我們就再來讀一讀。(請五個同學接力讀)

剛才我們讀出了作者細緻的感情,這還不夠。美讀的第二點的情境。我們不但要讀出感情,還要讀境

3.人生(美讀第三步)

在這首詞中充滿豪氣,作者寫出了自己的感情、自己的理想、抱負

作者的抱負是什麼?以天下為己任。作者的理想抱負不是在看到眼前秋景才產生的。

“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學生談談啟發。

三、背誦

四、作業

1、找出文中極富表現力的詞語,體會其意味

2、按美讀要求誦讀《沁園春雪》

3、試比較兩首詞的“情”與“境”,寫一篇不少於300字的文章,以便課後交流。

五、説板書設計

毛澤東的詩詞達到了革命的政治內容和完美的藝術形式的統一,學習他的詩歌要運用形象思維,遵循“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審美規律。圖表教學法具有直觀性、形象性和整體性三大優點,能把重點難點表現清楚,把知識間的內在聯繫揭示出來,有利於在詩詞教學中“把文字、聲音和形象三者結合起來”。這首詞通過對湘江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戰鬥生活的回憶,頌揚了當時工農運動的蓬勃發展,提出了革命的領導權問題,藝術地表現了毛澤東同志關於無產階級掌握領導權的光輝思想。全詞分上下兩闕,分別寫景、述懷、敍事、抒情,寓有提問、作答。圖示以揭示詞的構思為重點,分別以“立“看”、“問”、“憶”、“記”提領,通過宏闊的深秋意境襯托毛澤東同志以天下為己任的遠大抱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既突出了主題,又反映了寫法。

沁園春·長沙説課稿3

一、教材的分析與處理。

基於上述的分析,結合教學大綱的要求,我確立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抓住關鍵詞,理清思路。2通過多次朗讀體會詩歌意境。3學習本文含蓄凝鍊極富表現力的語言。4學習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

德育目標:樹立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情懷和愛國主義情感。

綜觀高考詩歌鑑賞題誤答的原因主要是輕讀詩,重做題,平時閲讀品質不良,缺乏閲讀激情,語感較弱,對詩詞的感受淺薄。基於這一原因結合教學目標的要求,我確立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反覆誦讀。體會意境、揣摩語言。教學難點是:鑑賞詞作的意境。

二、教學方法和教具。

《沁園春 長沙》是詩歌鑑賞單元的起始課,對後面的詩歌教學起到領起示範的作用。因此不但要教會學生鑑賞本詞,還要讓學生學會鑑賞詩詞的方法,本課的教學方法是以朗讀、設疑、討論法為主,以點撥比較法為輔。通過這幾種方法的綜合運用,能夠提高學生的詩歌鑑賞能力。

三、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談起中國詩歌傳統,人們總是喜歡把詩經、楚辭、漢賦相提,唐詩、宋詞、元曲並論,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20世紀的中國又早就了一位“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獨領一代風騷的大詩人——毛澤東。早在初中時我們就欣賞過毛澤東的詞作《沁園春 雪》師生共同背誦,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毛澤東同一詞牌的作品《沁園春 長沙》。

(二)介紹背景。主要從兩個方面介紹。一方面是當時社會的大背景,革命運動正蓬勃發展。另一方面是毛澤東活動的小背景,軍閥趙恆惕要逮捕他。(所謂學習詩歌要知人論世,通過背景的介紹,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首詞的主旨,體會作者的革命精神)

(三)多種形式的朗讀。朗讀是詩歌教學的有效手段,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只有通過朗讀才能更好地領會詩歌的意境。只有通過朗讀才能準確地把握詩歌的韻味。在朗讀這一環節我是這樣安排的。

1、教師在《長征組歌》“過雪山草地”的音律伴奏下,範背全詞。主要目的是用標準的語言規範學生,激發他們背誦的積極性,又能讓他們沉浸在詞的感情氛圍中。

2、讓學生自由朗讀。朗讀前教師作誦讀提示,這首詞朗讀時應注意:“上片”的“看”字和下片的“恰”字都是領起字,這兩個字後要稍作停頓,突出領字的作用;“看”字所控七句要讀得抑揚頓挫,充滿興奮喜悦之情,“萬類霜天競自由”要讀得激昂慷慨,充滿自信,語速稍快。

3、再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詞。

4、最後讓學生齊讀。

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朗讀,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感和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而且通過反覆朗讀能夠加深學生對詞作的感悟,能夠領會作者的情感。

(四)賞析部分

1、理清思路,從整天上把握文章內容,體會詞的意境。讓學生用語言再現當時的場面,啟發學生描繪壯麗的湘江秋景圖,儘量讓學生把自己置於詩的境界中,讓學生用心體會偉人在逆境中,站在橘子洲頭,描繪的卻是一幅充滿生機的秋景圖。面對眼前景物,詩人自然會勾起對往事的回憶。全詞表達出了作者以天下為己任的革命精神和豪情壯志。在這個環節中我主要設計4個小題,用多媒體顯示給大家,這幾個問題我是按照由淺入深來確立的,主要通過學生討論的方式來完成(目的是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全詞,避免將詞理解得支離破碎。)

為了加深對詞作的理解,讓學生再次誦讀全詞,然後找兩名同學用優美的散文語言來描述詞的上下闕,學生描述之後,教師在描述,在教師描述時,讓學生閉上眼睛,用心感受通過想象在腦海裏形成畫面。(這樣既時學生領會了詩歌語言比散文語言更含蓄凝鍊又極富表現力,同時也鍛鍊了學生的表達能裏,形象思維能力,加深了對詞作的理解。)

2、詩歌是用高度概括、含蓄、凝鍊、富有表現力的語言來表達詩人的豐富思想感情的,因此詩人都會注意“煉字、煉意”“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個“鬧”字意境全出,寫盡了春天的勃勃生機。而在《沁園春 長沙》的上闕中錘鍊得十分精彩的詞語也有很多,讓學生體會“獨立寒秋”的“獨立”,“層林盡染”的“染”“鷹擊長空”的“擊”,“魚翔淺底”的“翔”,如果把這些詞語換成其它的近義詞可不可以,表達效果有何不同?讓學生分組討論,派代表回答,教師做適當的評説(設計這個問題的目的是讓學生在把握全詞的基礎上從細處理解詞人煉字煉意的功夫,以及不同詞帶來的不同表達效果。在對字詞賞析後,還要加深對具體詞句的把握,我把上片的第一句話“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做為重點分析。這個詞句裏將“獨立”前置,增強了表現力,它用一個“特寫”鏡頭把人物從景中推出,凸現出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我們説孤獨的詩人最見個性,讓學生把毛澤東的“獨立寒秋”與李白的“獨坐敬亭山”,柳宗元的“獨釣寒江雪”,晏殊的“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進行意境比較。教師指導學生比較意境要從“意”和“境”兩方面來考慮,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通過討論明確了毛澤東的“獨立寒秋”更抒發了一種樂觀昂揚的豪情壯志。(通過比較,加深了學生對全詞意境的理解,初步掌握了一些鑑賞詩詞的方法,也鍛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3、情景交融是本詞的主要表現手法。在體會情景交融時可以通過朗讀、設疑、討論、引導學生進入情境,調動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展開熱烈的討論。重點體會上闕景中是如何顯情的,下闕情中又是如何見景的,在學生討論回答後教師小結。

(五)、延伸比較閲讀

將《沁園春 長沙》與歐陽修的《秋聲賦》節選部分做比較。讓學生主要從意境和表現手法來比較,然後讓學生分組討論,最後各組派代表談,教師做結(比較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古代文人和革命領袖不同的胸襟和氣度,從而理解詩歌是不同性情的人的不同心情寫照,同時也鍛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然後教師總結全文。

(六)佈置作業

1、背誦全詞(有感情)

2、把《沁園春 長沙》與《沁園春 雪》進行比較

(七)板書設計:我的板書設計是從內容、結構和表現手法來設計的,能使學生更好地從整體上把握這首詞。

沁園春·長沙説課稿4

1、説教材

《沁園春長沙》出自高中第四冊《詞二首》,必須考慮到這是高中新詩單元中的一篇基本篇目,屬課內講讀課。《語文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要培養“初步具有鑑別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在高考《語文科考試説明》中也明確規定高中學生必須“具有初步的文學鑑賞能力”。新詩屬於文學作品,高中語文教材中新詩單元獨此一個,無可避免地要擔當起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和訓練,初步培養學生對新詩的鑑賞能力的重任。

詩歌是通過形象來反映生活,表達思想感情的,形象是詩的本質。在分析詩詞時,引導學生調動自己的生活底藴,展開聯想和想象的翅膀,來再現、豐富和補充作品中的形象,這是欣賞詩歌的關鍵。又因為《沁園春長沙》採用的是用古典詞格寫新時代內容的“舊瓶裝新酒”的形式,語言是精煉的,往往一個詞、一句話就包含着豐富的內容,在教學時適宜用温故知新法,在電腦板書上簡要指點詞的章法,體會詞中借景抒情的特點。據此,本課定下了“學習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體會宏闊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維能力”的教學目標。詩歌的神韻能通過聲情並茂的朗讀,形成一種時空藝術,使學生忘卻自我,融入作品的意境之中。所以,本課定下了“掌握詩詞規律,提高朗讀能力”的教學目標。

《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必須“培養學生社會主義的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審美觀和愛國主義精神,提高社會主義覺悟”。可見語文課具有思想情感教育的特點,所以本課確立了“學習毛澤東同志以天下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遠大的抱負”這一教學目標。

在具體一節語文課的組織上,教學重點的確立既關係到教材中知識重點的確立,又關係到通過知識重點教學發展能力等問題。詩歌是通過形象來反映生活,表現思想感情的,體會形象是詩歌欣賞的重點;《教學大綱》和《考試説明》都規定高中生必須“具有初步的文學鑑賞能力”。而學生對詩歌創作的背景不熟悉,還沒有形成通過聯想、想象來體會詩歌意境的思維習慣,對意境的理解往往流於表面。因此,本課確立“理清作者的思路,體會借景抒情的特點”為教學重點。

2、説教法

真正要讓語文教學的課堂從過去的講堂變成學生學習的學堂,就必須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優化教學方法。本課以電化教育輔助實施情感教學法和圖表教學法。語文教學不僅是認知活動,也是情感活動。它貫穿教學的全過程,直接影響着教學效率的提高。教師採用生動的導語,醖釀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感,學生會由此產生一種情感反射,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行為,形成一種與教材內容相應的情緒氛圍。

情感的產生往往來自於直觀的、生動的、具體的形象。運用電化教育優化演示,能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幫助學生進入和理解意境。出色的朗讀,和諧的音樂伴奏,顯示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圖案或圖畫,這些做法都強調了情感的作用,以情感啟迪人的思維。本課在課文導入時,用電腦顯示資料圖片配合教師介紹時代背景,然後播放著名播音藝術家的配樂朗讀。詩配以樂,詩配以畫,創造出形象的藝術氛圍,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藝術鑑賞能力。

圖表教學法具有直觀性、形象性和整體性三大優點,能把重點難點表現清楚,把知識間的內在聯繫揭示出來。抓住關鍵字詞,使用簡潔的文字,用各種簡單的線條勾勒,能使教學過程清晰,重點突出,提高教學效率。在分析這首詞的上下闋,我都使用電腦顯示圖表分析配合教學講解,簡要指點章法,對重點詞語作形象的表示和提點,引導學生通過認真的思考,反覆的推敲,進一步領會整首詩的意藴,體會借景抒情的特點。

3、説學法

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在弘揚人格精神,增強學生主體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方面還有明顯的不足。學生不是作為自覺的學習者能動地走上主體位置,而是教師把他們當作主體。為了避免這種情況,課前預習時我佈置學生根據意境繪製“萬類霜天競自由”和“浪遏飛舟”圖,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形象思維能力。在課堂上讓學生分小組討論評點誰的畫更符合詞的意境,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只作簡單的啟發、引導。以圖帶文激發興趣,對圖質疑加深理解,以圖助讀背誦課文。圖文結合使學生體會到借景抒情的特點,提高鑑賞能力。我在運用情感教學法時還注意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習任務和時代要求,號召“風華正茂”的“同學少年”順利通過會考,勇敢迎接高考,確立以天下為己任的雄心抱負,做21世紀的主人,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共鳴。挖掘教材藴含的藝術美,增強語文學習的興趣性,學生逐漸明白詩歌的感情是通過藝術形象表現出來的,要充分發揮聯想、想象,用詩的規律去看待詩。

4、説教學程序

本課的教學過程如下:

①合資料圖片介紹背景導入課文。②播放課文配樂朗讀錄音創造出形象的藝術氛圍,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③感受“看”字領起的秋色圖,學生回答問題。④小結上闋,學生評點兩幅“萬類霜天競自由”圖的優劣,背誦上闋。⑤理清“憶”字領起的戰鬥生活,學生回答問題。⑥小結下闋,學生評點兩幅“浪遏飛舟”圖的優劣,背誦下闋。⑦總結全詞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藝術特色,⑧佈置學生預習下一課《水調歌頭游泳》,及時遷移本節課的詩歌鑑賞能力。

精心設計板書是實現課堂教學最優化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隨着目標教學的發展,板書設計也應突出教學目標和重點,與當堂教學內容相對應,概括更豐富的知識類項;同時還要精練,才能有使用價值。在電腦動態板書中,用不同的色彩加以點綴,使板書更加美觀,活潑生動,鮮明醒目。而小結課文時寫在黑板上的板書,則概括、系統地歸納本節課的重點。

《沁園春長沙》板書設計

【設計説明】毛澤東的詩詞達到了革命的政治內容和完美的藝術形式的統一,學習他的詩歌要運用形象思維,遵循“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審美規律。圖表教學法具有直觀性、形象性和整體性三大優點,能把重點難點表現清楚,把知識間的內在聯繫揭示出來,有利於在詩詞教學中“把文字、聲音和形象三者結合起來”。這首詞通過對湘江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戰鬥生活的回憶,頌揚了當時工農運動的蓬勃發展,提出了革命的領導權問題,藝術地表現了毛澤東同志關於無產階級掌握領導權的光輝思想。全詞分上下兩闕,分別寫景、述懷、敍事、抒情,寓有提問、作答。圖示以揭示詞的構思為重點,分別以“看”、“問”、“憶”、“記”提領,通過宏闊的深秋意境襯托毛澤東同志以天下為己任的遠大抱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既突出了主題,又反映了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