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名著欣賞 > 陋室銘

陋室銘的譯文

欄目: 陋室銘 / 發佈於: / 人氣:2.08W

導語:《陋室銘》為文學家劉禹錫所寫,全文託物言志,流露出作者劉禹錫安貧樂道的隱逸情趣。下面是小編分享的《陋室銘》的譯文,歡迎閲讀!

陋室銘的譯文

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閲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註釋:

陋室:是劉禹錫的室名,就是簡陋的房子。據説是劉禹錫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時修建的。一正房,兩廂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書“陋室銘”三個字,現在安徽和縣仍保存着。

銘:就是記載,在器物上刻字,表示永記不忘,後來便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文體。常常在金屬器物或碑石上刻寫文字,用來記敍生平、事業、功德,表示紀念或者記物寓意,表示勉勵或警戒之意。

“山不”二句:山不在於高不高,有神仙居住就名聞遠方。

“水不”二句:水不在於深不深,有龍潛藏着就有靈驗。龍,古代傳説中的一種能興雲作雨的神異動物

“斯是”二句:這座簡陋的房子,也正是由於我具有美德而散發出芳香。斯、是,都是代詞,“這”。惟,只。馨(xīn欣),散佈得很遠的香氣。

“苔痕”二句:點點青苔滋生上了台階,台階因而呈現着綠色;草色映入簾帷,室內也顯得一片青翠。痕,斑跡。

“談笑”二句:在室中一起談笑的都是知識淵博的學者,相互往來的沒有一個不識字的人。鴻儒,大儒。白丁,平民,這裏指沒有文化的人。

調素琴:即彈琴。調,撫弄樂器。素琴,樸素無華的琴。

閲金經:讀佛經。金經,古代用混金(一種金色顏料)書寫的佛經。

“無絲竹”二句:是説悠閒地調琴,沒有繁弦急管那種嘈雜的聲音;潛心靜默地讀經,用不着處理官府事務那樣勞神。絲竹,絃樂器和管樂器。案牘(dú讀),官府公文。形,指身體。

“南陽”二句:是説諸葛亮的草廬和揚雄的子云亭也是簡陋的,但都因主人而聞名。言外之意是以自己的陋室和它們相比。南陽諸葛廬,諸葛亮隱居南陽(今湖北襄陽西)時居住的草房。西蜀子云亭,西漢學者和辭賦家揚雄(字子云)在成都的住所,又稱“草玄堂”,因揚雄在這裏寫作《太玄》一書而得名。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有什麼簡陋可言呢?《論語·子罕》説:孔子打算到東方少數民族地方去居住,有人勸他不要去,説那個地方太簡陋,孔子回答説:“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按,本文只本句沒有入韻。

《陋室銘》的譯文一:

山不在於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於深,有了龍就顯得有了靈氣。這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覺不到簡陋了)。長到台階上的苔痕顏色碧綠;草色青葱,映入簾中。到這裏談笑的都是知識淵博的大學者,交往的沒有知識淺薄的人,可以彈奏不加裝飾的古琴,閲讀佛經。沒有奏樂的聲音擾亂雙耳,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云的亭子。孔子説:有什麼簡陋的呢?

《陋室銘》的譯文二:

山不在於有多高,有了仙人就有了名氣;水不在於有多深,有了龍就有了靈氣。這是簡陋的屋子,只是我(屋子的主人)的品德高尚(屋子就不顯得簡陋了)。苔蘚痕跡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葱,映入竹簾裏。平時和我交談的都是博學的人,來來往往沒有無學問的人。可以用來彈奏不加裝飾的古琴,閲讀用泥金書寫的佛經。沒有嘈雜的奏樂聲來擾亂我的耳朵,沒有官府的公文使我的身心勞累。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云的玄亭。孔子説:“(雖然是陋室,但只要是品德高尚的人居住在裏面)有什麼簡陋的呢?”

《陋室銘》的譯文三: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龍就靈異了。這雖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簡陋了)。青苔碧綠,長到台階上,草色青葱,映入簾子中。與我談笑的是博學的人,往來的沒有不懂學問的人。可以彈奏樸素的古琴,閲讀珍貴的佛經。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公文勞累身心。它好比南陽諸葛亮的茅廬,西蜀揚子云的玄亭。孔子説:“有什麼簡陋的呢?”

《陋室銘》的譯文四:

山的名聲不在於山的高低,只要有了仙人也就有了名聲。水的名聲不在於水的深淺,只要有了龍的存在也就有了靈氣。雖然我所處的是一間簡陋狹小的房屋,但我高尚的道德品格同樣可以四處傳播。苔蘚爬上了台階,呈現一片碧綠。小草映着門簾,室內滿是青葱。平日裏談笑的都是博學通達的大學者,來來往往的沒有一個是沒有文化不學無術的人。可以隨心所欲的撥弄那未經雕飾的琴,翻閲研讀用泥金書寫的佛經。沒有嘈雜的音樂使耳朵的聽覺紊亂,也沒有眾多的公文需要勞心傷神。這間簡陋狹小的房屋既如同南陽諸葛亮的草廬,又如同西蜀的揚雄故居般出名。就像孔子説的:只要是道德品格高尚的君子居住之地,有什麼理由説它是簡陋的呢?

創作背景

《陋室銘》作於和州任上(824—826年)。《歷陽典錄》:“陋室,在州治內,唐和州刺史劉禹錫建,有銘,柳公權書碑。”

作者因在任監察御史期間,曾經參加了王叔文的“永貞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革新失敗後,被貶至安徽和州縣當一名刺史。和州知縣見作者被貶,故意刁難之。和州知縣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作者不但無怨言,反而很高興,還隨意寫下兩句話,貼在門上:“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和州知縣知道後很生氣,吩咐衙裏差役把作者的住處從縣城南門遷到縣城北門,面積由原來的三間減少到一間半。新居位於德勝河邊,附近垂柳依依,環境也還可心,作者仍不計較,並見景生情,又在門上寫了兩句話:“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

那位知縣見其仍然悠閒自樂,滿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調到縣城中部,而且只給一間只能容下一牀、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時間,知縣強迫作者搬了三次家,面積一次比一次小,最後僅是斗室。作者遂憤然提筆寫下這篇《陋室銘》,並請人刻上石碑,立在門前。

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年),字夢得,洛陽(今河南洛陽)人。中唐文學家。唐德宗貞元九年(793年)進士。因參加王叔文集團的進步政治改革遭到失敗,被貶為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市)司馬等官職,在外地二十多年。後入朝做主客郎中,晚年任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世稱劉賓客。他長於詩文,和柳宗元交誼很深,人稱“劉柳”;與白居易唱和甚多,並稱“劉白”。有《劉夢得文集》傳世。

Tags:譯文 陋室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