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名著欣賞 > 離騷

《離騷》語文必修一原文

欄目: 離騷 / 發佈於: / 人氣:3.18W

《離騷》就是作者遭遇憂愁而寫成的詩句,是他政治失敗後用血和淚寫成的一篇扣人心絃的抒發憂國之思的作品。下面是《離騷》語文必修一原文,快來看看吧!

《離騷》語文必修一原文

課文原文】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餘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既替餘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怨靈脩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

眾女嫉餘之蛾眉兮,謠諑謂餘以善淫。

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

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

忳鬱邑餘佗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

寧溘死以流亡兮,餘不忍為此態也。

鷙鳥之不羣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

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

步餘馬於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

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餘情其信芳。

高餘冠之岌岌兮,長餘佩之陸離。

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

忽反顧以遊目兮,將往觀乎四荒。

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

民生各有所樂兮,餘獨好修以為常。

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餘心之可懲。

【課文譯文】

我長聲歎息而淚流滿面啊,為老百姓多災多難而哀傷。

我只是崇尚美德而約束自己啊,沒想到早上進諫晚上就被貶官。

貶黜我是因為我用香蕙作佩帶啊,給我加罪是因為我愛好花香。

這也是我心中嚮往的美德啊,縱然九死一生我也毫不懊喪。

始終不能明瞭我心跡啊,我怨恨我那君王過分荒唐。

眾女子嫉妒我長得美貌啊,放出謠言説我行為放蕩。

本來世俗就崇尚投機取巧啊,任意而為將規矩背向。

違背準蠅而追求彎曲啊,竟相把苟合奉迎作為榜樣。

憂悶失意啊我孤獨彷徨,忍受着此時的窮困我好不心傷。

寧願突然死去隨着流水消逝啊,我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樣。

雄鷹和凡鳥不可能生活在一起啊,自古以來就是這樣。

方枘圓鑿自然不能結合啊,道路不同哪能有相同的思想。

忍受着委屈而壓抑着意志啊,忍受強加的罪過又將恥辱品嚐。

保持清白為正道而死啊,古聖先賢都認為應該是這樣。

真後悔選擇道路時沒有看清啊,我久久佇立徘徊傍徨。

轉過我的車子返回原路,好在我雖然迷途卻並沒有失去方向。

趕着馬車來到長滿蘭草的水邊啊,奔馳後休息在長着椒樹的山崗。

為君分憂反受指責啊,我退隱山林整理我當初的衣裳。

裁剪荷葉做出我的上裝啊,連綴花瓣做出我的下裝。

不瞭解我的心意也就算了啊,只要我的本心確實善良。

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再將我長長的佩帶延長。

清香和污臭雜糅在一起啊,唯獨我明潔的品質沒有毀傷。

忽然回過頭來放眼遠眺啊,看到了遼闊大地的四面八方。

我佩戴上繽紛多彩的服飾啊,渾身上下散發着陣陣清香。

人生在世各有各的樂趣啊,我獨愛美啊而且習以為常。

肢解我的身體我也不會變心啊,又有誰能改變我的志向?

《離騷》教學過程

一、導入,朗讀,介紹屈原、《離騷》、楚辭。

(一)介紹後人憑弔屈原的對聯,渲染悲劇氣氛,為學習文本蓄勢。

出示對聯:“天問千聲悲故國,江咽萬語吊斯人”、“沉思高舉潔白清忠,汨羅江上萬古悲風”、“何處招魂,香草還生三户地;當年呵璧,湘流應識九歌心”。從對聯中的“天問、汨羅江、香草、三户地、九歌等詞,可知憑弔的是屈原。

讓學生從對聯中概括憑弔者的感情。學生很快從對聯中抓住“悲”字,體味到後人的悲歎和惋惜之情。

(二)介紹屈原、《離騷》,出示屈原圖片。

解説:屈原,就帶着這種悲痛出現在中國文學史上。他生活的楚國原先也是個強國,但當屈原登上政治舞台時,楚國的綜合國力已日趨下降,落後就要捱打。屈原和楚王有血緣關係,試圖變法強兵,但遭到奸臣的嫉恨,後來連一向信任他的楚王也拋棄了他,憂鬱憤怒出詩人。於是,在他第一次被流放時,他寫下了《離騷》。

明確:"離"是遭遇的意思,"騷"是指憂愁,《離騷》就是作者遭遇憂愁而寫成的詩句,是他政治失敗後用血和淚寫成的一篇扣人心絃的抒發憂國之思的作品。

(三)介紹楚辭

過渡語:請大家各自朗讀這段用血淚寫成的文字,注意在形式上這首詩有什麼特點?

出示資料:苗裔(yì)、孟陬(zōu)、庚寅(gēng yín)、降(jiàng)、揆(kuí)、肇錫(zhào cì)、重(chóng)、扈(hù)、辟芷(zhǐ)、汩(yù)、搴阰(qiān pí)、道(dǎo):通“導”嚮導

一般一句是三四個節拍,隨文切分。如: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生自由朗讀四分鐘後,播放課文錄音,提醒學生注意節奏的劃分。

明確:

屈原創作的這種詩體叫楚辭體或叫騷體,兮就是一個標誌。形式特點:

1、打破了《詩經》那種以四言為主的體制,句式不整齊,每句字數可長可短,以六言、七言為主。

2、每首詩的句數不受限制,可多可少。

3、句中或句末加語助詞“兮”,使全詩一直在迴環往復的旋律中進行,具有很強的節奏感,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

原來楚詞是“書楚語,作楚聲,記楚地,名楚物”。後來,一般把有語助詞“兮”的詩歌稱為楚詞。如項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如何。

二、賞析課文內容,走近人物形象。

過渡語:看了項羽的《垓下歌》,我們再回過頭看《離騷》。這裏有一組圖片,請大家從課文找出與圖片相對應的詩句。

明確:

圖片一、二: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覽揆餘初度兮,肇錫餘以嘉名:名餘曰正則兮,字餘曰靈均。

譯文:炎帝啊,我是你的遠代子孫,伯庸──是我先父的光輝大名。歲星在寅的那一年的`正月庚寅,我從天上翩然降臨。

尊敬的先父啊,仔細揣度我剛剛下凡的時辰和啼聲,通過占卜賜給了我相應的美名。給我取的大名叫正則啊,給我取的別號叫靈均。

圖片三: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譯文:上天既賦予我這麼多內在的美質啊,又加之以這美好的才能。我披着噴吐幽香的江離和白芷啊;又聯綴起秋蘭把它作為自己的佩巾。

圖片四:汨餘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

譯文:光陰像流水一樣迅疾,我好像趕不上啊,惟恐年歲不等待我。清晨,我浴着晨曦去攀折坡上的木蘭,傍晚,我揹着夕陽在洲畔採摘宿莽來潤德潤身。

時光如逝水,歲月不待人。詩人深感努力向前,還怕追趕不上,於是就勤奮不懈:清晨去摘山坡上的木蘭啊,黃昏去拔經冬不凋的草,即抓緊時間,修養自己。

圖片五: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

譯文:為什麼,為什麼你不任用風華正茂的賢者,廢棄污七八糟的小人?為什麼,為什麼你不改變已經過時的法度?駕着龍馬,飛快地向前猛奔!來!我給你充當嚮導。沿着康莊大道走向幸福與光明。

思考:屈原心目中自己是個什麼形象?請用具體詩句加以闡釋。

討論明確:

1、出身高貴,降生時刻不凡,名字美好。

2、器宇不凡。

3、勤勉修行,自強不息。

4、憂國憂民,鄙視小人。

5、是君王的領路人。

思考:詩人有着美好的品德,又積極進取,而且胸懷大志,願為國家效力,按理應得到楚王的瞭解和信任,但現狀就是小人不容,君王不察。在這種情況下,有些話不直接説,就可以換種方式説。那麼屈子是怎樣表達自己的理想的呢?

明確:運用比喻句,即“移情法”,不直接説出自己想説的話,而是把它寄寓於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於物”,這種方法在古典詩詞中廣泛運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時代,借用“移情”,可言難言之語,抒難抒之情。如:用美人喻指楚懷王。用乘騏驥比喻追求和實現美好的政治理想。用採摘和披掛江離秋蘭比喻修身養,以佩帶香草來象徵詩人的品德修養,用香草比喻內在的美好品德。這樣,用美麗的想像和詩化的語言表現出豐富的內心世界。

小組討論:

對屈原這個人物形象,你認為又應有怎樣的外貌和氣質?請看三張圖片,你認為哪張是你心中屈原的形象?並結合課文簡單説下理由。(依次出示三張圖片,一是打扮華麗的屈原,第二張是憂國憂民的士大夫形象,第三張是遭流放後憤怒憂鬱的屈原)

學生髮言,言之有理即可。

三、探討:如何看待屈原的沉江之舉?

出示圖片“屈原被貶離開國都”。文字資料:屈原遭到羣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及頃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約九年之久。頃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以明其忠貞愛國之志。《離騷》結尾:亂曰:已矣哉,/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既莫足為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

小組討論:如何看待屈原的沉江之舉?結合《離騷》來理解。

小結:人應有尊嚴的活在世界上,用悲壯的方式告別世界不是弱者的行為,他們是唯美理想主義者,他們不能學朝秦暮楚,他們不能學孔雀東南飛,他們堅信:有時站着的死亡比躺着的生存更為可貴。屈原的一生是一首殉道者之歌。

四、積累名句。

出示資料: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五、佈置作業。

背誦《離騷》,要背出情感和意韻,要背出自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