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名著欣賞 > 離騷

離騷免費教案

欄目: 離騷 / 發佈於: / 人氣:2.39W

《離騷》既非四言,也非七言,而是句式靈活多變的自由體,語言節奏自有獨到的妙處。下面是離騷免費教案,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

離騷免費教案

教學目標:

1、瞭解屈原的生平,感知其高貴的個人品質和忠君愛國的思想。

2、瞭解“騷體詩”的形式特點,抓住關鍵詞語,疏通詩句,培養學生初步鑑賞、評價古詩文的能力。

3、瞭解浪漫主義詩歌傳統的特徵。

教學重點:

1、瞭解屈原生平及《楚辭》的一般特點。

2、疏通語句,分析表達的思想感情。

3、欣賞詩中的比喻手法,瞭解《離騷》的浪漫主義特色。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有關資料

1、屈原生平

屈原,戰國末期楚國人,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名平,字原,丹陽(今湖北秭歸)人。他出身於楚國貴族,與懷王同祖。屈原學識淵博,對天文、地理、禮樂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亂興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辭令。據《史記 屈原列傳》記載,屈原“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入則與王圖義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付諸侯。王甚任之。”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聖君賢相的政治,認為只有聖君賢相才能把國家治理好,有強烈的憂國憂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屈原“美政”的另一體現是民本思想。這在他的作品裏也有很清晰的表述,如“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瞻前而顧後兮,相觀民之計極”所謂聖君賢相,所謂美政,就是要看能否解決民生疾苦問題,能否致民於康樂之境。屈原曾任左徒,輔佐懷王,參與議論國事及對應賓客,起草憲令及變法;對外參加合縱與秦鬥爭,兩度出使齊國。

2、楚辭

楚辭是戰國時期興起於楚國的一種詩歌樣式。宋代黃伯思在《校定楚辭序》中概括説:“蓋屈宋諸騷,皆書楚語,作楚聲,記楚地,名楚物,故可謂之‘楚辭’。”在戰國中期,隨着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現於楚國文壇之後,楚辭於是形成為一代文學樣式。把《詩經》三百篇特別是“雅”、“頌”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塊詩改為參差不齊,長短不拘、靈活變幻,詞藻華美,對偶工巧的騷體詩,建立一種詩歌的新體裁,標誌着我國文學史的詩歌的新發展,是《詩經》以後的一次詩體大解放。

3、《離騷》

《離騷》是《楚辭》篇名,是中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離騷》又常被舉作屈原全部作品的總稱。在文學史上,還常以“風”“騷”並稱,用“風”來概括《詩經》,用“騷”來概括《楚辭》。

關於《離騷》的創作緣由,司馬遷在《史記?屈原列傳》中引劉安《離騷傳》説:“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又説:“屈原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屈原的“憂愁幽思”和怨憤,是和楚國的政治現實緊密聯繫在一起的。《離騷》就是他根據楚國的政治現實和自己的不平遭遇,“發憤以抒情”而創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詩。由於其中曲折盡情地抒寫了詩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歷程的形象記錄,稱它為詩人的自敍傳,

《離騷》是屈原一生尋求愛國真理併為之奮鬥不息的一個縮影。

二、朗讀

1、教師領讀,總結:

(1)騷體詩的朗讀節奏:一般是三、四個節拍,隨文切分。

(2)“兮”字是語氣助詞,讀時應拉長語氣。

2、學生自由誦讀。參照註釋,疏通文義,劃分朗讀節奏。

三、從“帝高陽”到“曰靈均”八句為第一段。詩人自述家世、出生年月日和名字由來

1、 自述家世、出生時辰。

高陽,苗裔,胗(秦始皇后成皇帝專稱),皇考(如喪考妣),攝提,貞,孟陬

從遠古帝顓頊帝説起,顯示詩人與楚國同姓宗親的血緣關係,既表現了詩人對祖先的崇拜,又表現他貴族出身的優越感和責任感。

2、皇考為作者命名。

覽揆,初度,正則:公正而有法則(平),靈均:善良而又平均(原)

自述出生於寅年寅月寅日,詩人以為這是包含特殊文化內涵的吉宜時日;加上他出生時器度非凡,又獲嘉名,詩人認為這正是他高貴血統和得天獨厚的內在美質之所在。這既是他日後存君興國、變法圖強、熱愛宗國的思想感情的原動力,又是他的悲劇的根源。

四、從“紛吾既有”到“先路也”為第二段。詩人通過“扈江離”“紉秋蘭”“朝搴”“夕攬”等比喻,自述一生不斷追求美好事物、提高自身修養的嘉德懿行。

3、作者內美且修能。

紛,修能,扈:披,辟芷:幽僻的白芷。芷,香草名,白芷。紉

作者身披各種香草(比喻良好的品德),具有高尚的品德和修養,希望有所作為。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高餘冠之岌岌兮,長餘佩之陸離”。

4、早搴夕攬惜時修德。

汩:水急流通狀,搴,阰,宿莽

早起登山,夕入洲澤,所採的都是芳香堅固耐久的植物,比喻自己精勤修德,所行皆忠善長久之道。

5、時不我待,擔心美人遲暮。

由其自身深感時不我待,推廣開來,言及天時運轉,春秋輪轉,草木零落,年歲將盡,擔心君王如不能及時舉賢用能,則將無所成就,表達積極進取、忠君憂國的生活態度。

6、棄穢改度用賢才。

提出“撫壯”“棄穢”和任用賢才的政治主張。節末用比喻的手法,表示願做革新強國的先驅者,為楚王和國家獻身,一往無前。詩人有着美好的品德,又積極進取,而且胸懷大志,願為國家效力,按理應得到楚王的瞭解和信任,這就為下文詩人良好的主觀願望與殘酷的客觀現實之間的矛盾衝突,以及詩人所遭遇的挫折作了鋪墊。

第二課時

一、從“昔三後”到“而改路”為第三段。詩人先回顧歷史上興衰成敗的教訓(前八句),而後聯繫楚國的黑暗現實,反覆申訴自己的謇謇忠心和事君不合的悲慘遭遇(後十四句)。

7、讚頌三後之純粹。

詩人讚頌先古三王的美好品行,重用各種賢才,希望楚王能向古聖先王學習。

8、堯舜和桀紂的對比。

耿介,昌被:穿衣而不繫帶的樣子,比喻狂放不羈。捷徑:喻政治上的邪道。

帝王不同的政治作為,委婉的告訴楚王要向先聖王學習,遵循治國之道,任用賢才。

9、黨人和自己的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