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名著欣賞 > 再別康橋

《再別康橋》課堂教學斷片剪輯

欄目: 再別康橋 / 發佈於: / 人氣:2.43W

我一直以為讀解現代詩歌,在扣緊文本的語言層的同時,教師要適時地穿插、引入相關的背景知識,要利用互文性閲讀的觀念,指導學生學會參讀、印證,以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詩歌鑑賞教學中,閲讀對話與教學對話是彼此交融的。比方説今天在高一(2)班講《再別康橋》一課,我説:詩歌往往是多解的,比較多的人是從社會學角度來解讀《再別康橋》的,將這首詩歌看作是作者政治理想幻滅的象徵。詩歌中金柳、青荇、清潭、星輝等物象構築的意境,其實是詩人“康橋理想”(西方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象徵)和詩人自我理想(所謂“單純的信仰”,即胡適所言的“愛”“自由”“美”)的投影。首尾兩次重現告別的場景,“輕輕”“悄悄”的反覆詠歎,以及“作別西天的雲彩”“不帶走一片雲彩”的輕聲告白,其實是詩人在與“康橋理想”作無奈的訣別。這是一個絢麗的隱喻,他在美歐的遊學所秉持的理想“善用其所學,以利導國家”最終還是落空了。在此意義上講,《再別康橋》折射出一個進步的有着強烈的個人主義傾向和完美主義理想的知識分子心靈的苦悶與彷徨。倘若從愛情婚姻角度(這算不算是社會學?)看,這首詩又是一首膾炙人口的愛情詩

《再別康橋》課堂教學斷片剪輯

正講到這裏,有一個女生脱口而出這是寫給林徽因的。於是我在簡要歸結了這首詩歌主題的三個常見觀點(惜別美麗康橋、熱愛美麗自然、折射心靈苦悶)之外,加了一句“獨自重温的甜蜜舊夢”),我對學生的旁逸斜出的.發難,欣喜而興奮,於是就請她給同學們介紹她所知道的林徽因的故事,她侃侃而談,她還提到徐志摩的飛機罹難,正是因為為了從國外趕回北平親自聆聽林徽因的一個講演會。同學們都被這一段經歷給吸引住了。然後我順勢補充介紹了關於徐、林二人在英國康橋的浪漫經歷。徐志摩對林徽因的“你是我波心一點光”式的愛戀是甜蜜憂傷而永恆的。他之重遊康橋,寫成此詩,其實也正是他對那段甜蜜戀情的憑悼。在這一環節的對話互動中,學生的視界和教師的視界儘管存在着比較大的差異,但是二者卻在一個點上融合了。教師的引介和補充,使對話逐層展開,使學生深入文本。我一直以為,解讀詩歌不能“只見文字不見人”,而要引導學生透過文本的語言層,去窺探作者的心靈世界。一個詩歌文本是一個開放的結構,一個讀者其實就是一個創作者,閲讀詩歌其實就是一個再創作的過程。

在高一(2)班講此詩中的繪畫美時,我還順便介紹了詩人所受到的羅素哲學的影響,如“人是自然的產兒,就好比枝頭的花與鳥是自然的產兒”(《我所知道的康橋》)這一觀念是源自羅素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與自然相對立的東西”(《我的信仰》),這樣就幫助學生更深一層地認識到《再別康橋》一詩中,第二至五節中寫康橋風光景物的清新自然寧靜安謐的畫面,正是詩人與自然相親相融的表現。“我甘心做一條水草”,可見詩人對康橋的沉醉與自失。

在高一(1)講《再別康橋》,曾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詩人本意是再別康橋,但是詩人卻在詩歌的首尾反覆説“作別西天的雲彩”“不帶走一片雲彩”,這是為什麼的?有一個同學回答説:“這是因為雲彩五彩斑斕、美麗多姿,把康橋風景、康橋理想比做西天的雲彩,那明豔奪目的晚霞,表明詩人對康橋美景的熱愛,對自己畢生所求的‘愛、自由、美’的‘康橋式理想’的珍惜。”為什麼用雲彩作喻而不用別的什麼呢?我將問題引向更深一層,有一個男同學説:“因為雲彩多變,可望而不可即,常常是轉瞬即逝,這象徵了詩人理想的幻滅,也透露出他內心的失落。”在這樣的對話中,詩人現代詩創作藝術的追求“美”就漸漸地浮現出來了,還有一個同學講,這樣寫,更顯出輕盈與空靈,我補充到:“這也是徐志摩詩歌的藝術風格。”

閲讀教學中的對話,離不開互文參證,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是促成文本深度解讀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