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案例及賞析

欄目: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 發佈於: / 人氣:1.34W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是李白詩中歌頌真摯友誼和抒寫離別之情的代表作,千百年來膾炙人口。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案例及賞析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案例

課前準備

學生:

①蒐集有關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②讀熟詩歌

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小朋友們是否遇到過與親人或與小朋友分別的情形呢?如果有,那麼你們當時的感覺是怎樣的?(學生自由的説)下面我們來看看偉大詩人李白送別友人孟浩然時的情形是怎樣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二、解題:

①學生讀題,讓學生先自己理解題目。

②引導學生理解:黃鶴樓: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傳説有神仙在此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

“之”的意思是去、往;“廣陵”是今天的江蘇揚州;

題目的意思是“李白在黃鶴樓送孟浩然到廣陵去”。

三、預習檢查:

讓學生讀準下列五個字的讀音、記住字形:孟(mèng)、浩(hào)、陵(líng)、辭(cí)、唯(wèi)。

四、交流蒐集的有關資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麼人?(唐代著名的詩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麼關係?

3.這首詩是在什麼情況下寫的?

五、理解詩意

1.學生自學古詩

自學要求: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熟讀古詩,藉助文後註解或字、詞典,理解字詞,翻譯詩句,做好講解古詩的準備。

2.檢查交流自學情況

①學生自願或學習小組推薦1個學生講解古詩

②教師指點,並點出這首詩中的幾個關鍵的不易掌握的字詞。“西辭”“盡”。

(詩意:老朋友告別了黃鶴樓,在這花紅柳綠的三月去揚州。你乘坐的船兒越行越遠,駛向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我眼前只有那浩瀚的長江水,還在向天邊奔流。)

六、體會詩境

1.你認為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想象描述“煙花三月”是一個什麼樣的圖景。李白這時有心情賞景嗎?為什麼?

3.這時長江裏是不是隻有孟浩然的一隻船?李白為什麼只見“孤帆”?

4.李白站在岸邊看好友孟浩然的船隻由近而遠心裏會想些什麼?(結合末兩句體會詩人的感情)

5.藉助插圖體會詩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詩的意境。

七、能力訓練:我們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當時的情景呢?

1.學生先以小組為單位,集體合作設計這分別情景的表演,要注意事情發生的時間、環境,人物的動作、語言、表情等等。

2.學生自願或推薦表演,表演後師生共同評議,選也最佳表演小組。

3.根據表演效果,再看註釋或查字典,理解詩句的意境。

八、作業練習:

1.背誦並默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蒐集並閲讀有關友人送別的詩歌,體會詩人的感情。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5個生字,背誦並默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體會朋友之間的友情和依依惜別的感情。

3.結合課文註釋或查字典、詞典,體會詩句的含義,體會詩的意境。

4.培養學生蒐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賞析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前兩句旨在點題,引出了相互惜別的人物、地點、時令和友人要前往的目的地。

“煙花三月”明媚豔麗的色彩既是實景,也借景抒情地表現出盛唐時代人們積極奮發的精神面貌。“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是從詩人的眼光和角度寫孟浩然乘船在江中順流而下,李白佇立樓前以目相送,船越行越遠,船上的白帆逐漸消逝在藍天盡頭遙遠的水天相接處,

最後只能看見長江彷彿是流向天邊;這兩句詩意藴深遠,李白在樓前佇立之久足見友誼之深長和心情之惆悵了。可謂“不着一字,盡得風流”。

含蓄美是中國古代傳統美學的重要方面,尤其在中國古詩人的眼中只有含蓄的詩,才能加深詩意,拓寬詩境,擴大詩的張力和容量。

李白的這首詩,堪稱高度含蓄的典範之作,它既沒細數情多深、意多長,也沒陳述自己佇立江邊以目相送的時間多久,但收到的藝術效果卻使人深感其中之一往情深 、詩味濃郁。由這首小詩中,我們或許可以總結一個規律,就是抒情短詩末尾宜用含蓄筆法,只有末句精巧含蓄,才能達到“言有盡而意無窮”之境,耐人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