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名著欣賞 > 采薇

詩經采薇優秀教案

欄目: 采薇 / 發佈於: / 人氣:2.78W

《采薇》以渾厚、質樸著稱,是詩經抒情作品的一個典範。下面是yjbys小編分享的詩經采薇優秀教案,更多內容請關注文學網名著閲讀欄目。

詩經采薇優秀教案

教學目標:

1、反覆朗讀,體會士卒戍邊與思鄉的情感矛盾,把握其豐富而複雜的感情

2、品味本詩的語言美,賞析其重章疊句手法的藝術魅力

教學重點:

理解詩歌豐富而細膩的感情,思鄉與愛國的矛盾

教學難點:

理解詩歌對戰爭的複雜情感

課時安排:1課時

教法與學法:

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採用誦讀法和分析法進行教學(1)誦讀法是學習古詩最基礎、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關鍵是要根據情感的變化,讀出節奏、語氣、語調而把握文意,體味感情(2)分析法在於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引下對課文的思想內容進行探究,從而使學生了解詩中體會的情感,體現語文課程的人文性

關於學法,在本課教學中貫穿自主探究,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如何學習詩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目標可以把疏通文意和課文思路的任務交給學生,鍛鍊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們軍訓時學了軍歌,大家還記得嗎?有一首很好聽的軍歌,叫做《説句心裏話》,聽過嗎?唱的是什麼啊?(學生答:想家)什麼人想家?(學生答:戰士),學過范仲淹的《漁家傲》嗎?(學生背: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這種表達戰士思鄉的感情,我們現在歌唱,宋人也在歌唱,那麼更早的時候有沒有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詩經·小雅》的《采薇》

二、朗讀課文

三、內容分析

1.詩歌表達了什麼情感?

明確:戰士思鄉

由此引出詩歌的兩大主題:思鄉 戰爭(板書)

2.劃分段落

明確:123章寫集中寫思鄉,45章集中寫戰爭,6章寫歸鄉

3.前三章寫的思鄉的感情有什麼變化?怎麼體現出來的?

明確:1)逐漸加深

2)直接表現的語句:憂心烈烈 憂心孔疚

間接表現的句子:薇的變化(作 柔 剛) 時間的流逝(莫止 陽止)

分析: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聯繫: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4.詩歌前三節詩句有什麼的特點?這種手法有什麼作用?

明確:

手法:詩歌前三節的語句有一些相同或相似,句型重複,只在句子的個別出換幾個字,這種手法叫“重章疊句”

作用:內容上,通過反覆可以更加深刻地表達戰士戍邊遠離家室、歷久不歸的悽苦心情以植物的生長暗示時間流逝,時序更替,而人物內心的焦慮、痛苦也隨之加重,從而突出了主題音節和結構上造成了迴環往復的效果,再加上疊音詞,一唱三歎,音節和諧,體現了詩歌的音樂美,有利於情感的抒發

5.我們學習過詩經賦比興的表現手法,在前三章中找一找

明確:前三章整體上是賦,采薇是興

6.四五章描寫戰爭寫了什麼內容?體現什麼感情?

提示:寫戰爭一般應該寫戰場上的刀光劍影,廝打拼殺而本詩這樣寫了嗎?沒有

明確:寫了戰車、戰馬、象弭、魚服等細節,又用了“四牧業業”、“四牧騤騤”、“四牧翼翼”等疊音詞,用賦的手法,極寫戰馬之強壯,步伐之整齊,裝備之精良傳達出抒情主人公強烈的自豪感,高昂的鬥志,必勝的信念和飽滿的愛國熱情

7.結合前三章,説一説詩中對戰爭的情感、態度如何?

明確:既有自豪感,榮譽感,是出於保家衞國的愛國之情,又有無奈厭倦,是由於戰爭帶給人們的傷害和苦難

8.最後一章寫了什麼景?什麼情?

明確:大雪紛飛,一個疲憊的戍卒孤獨的走在漫長的回家路上充滿了哀傷的感情

9.為什麼凱旋生還,還要傷悲?(討論)

明確:1)雨雪霏霏,載渴載飢,長路漫漫

2)對家人的擔心(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3)長久的戰爭造成的'傷害

10.本詩的最後一章歷來評價很高,《世説新語》:謝公(謝安)因子弟集聚,問《毛詩》何句最佳,遏(謝玄)稱曰:“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聖經若論佳句,譬諸九天而較其高也試着賞析一下

鑑賞:這四句包含了兩個情景交融的畫面,以景顯情,韻味無窮,非常經典當年我離開家鄉,戍守邊關,正是風光旖旎的春天,春風中絲絲垂柳,彷彿親人難分難捨的牽掛,生死未卜,離家的心是多麼傷痛!現在,經過多少歲月,經過多少磨難,九死一生,終於迎來了勝利的這一天,終於可以回家了!然而陪伴我的只有風,只有雪,不禁百感交集,悽愴難言回家的路那麼漫長,誰理解自己這麼多年在外奔波的痛苦、返家路上的艱辛和內心的悲傷啊!

評價:

1、以往昔之虛襯眼前之實,以眼前之樂襯內心的悲苦

2、以景寫情,情景交融,含蓄藴藉,耐人尋味

3、“楊柳依依”與“雨雪霏霏”對比,突出不勝今昔之感

4、大雪交加,飢渴難當,情景實悲

5、語調低沉,低迴往復,氣氛悲愴

四、小結

讀罷全詩,我彷彿看到了這個身心交瘁的戍卒,冒着雨雪,沿着泥濘的小路慢慢騰騰地走向畫面深處,走向雨雪濃重的遠方只給我們留下一個孤獨的背影,一聲幽怨的歎息。

拓展閲讀:詩經采薇的作者

《采薇》是《詩經·小雅》中的一篇。歷代注者關於它的寫作年代説法不一。但據它的內容和其它歷史記載的考訂大約是周宣王時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周代北方的獫狁(即後來的匈奴)已十分強悍,經常入侵中原,給當時北方人民生活帶來不少災難。歷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邊外和命將士出兵打敗獫狁的記載。從《采薇》的內容看,當是將士戍役勞還時之作。詩中唱出從軍將士的艱辛生活和思歸的情懷。

《詩經》存三百零五篇,分《風》、《雅》、《頌》三部分。《風》有十五國風,是出自各地的民歌,這一部分文學成就最高,有對愛情、勞動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懷故土、思徵人及反壓迫、反欺凌的怨歎與憤怒。《雅》分《大雅》、《小雅》,多為貴族祭祀之詩歌,祈豐年、頌祖德。《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頌》則為宗廟祭祀之詩歌。《雅》、《頌》中的詩歌,對於我們考察早期歷史、宗教與社會有很大價值。孔子曾概括《詩經》宗旨為“無邪”,並教育弟子、孩子讀《詩經》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標準。先秦諸子中,引用《詩經》者頗多,如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在説理論證時,多引述《詩經》中的句子以增強説服力。後來,《詩經》被儒家奉為經典,成為《六經》(包括《詩》、《書》、《禮》、《樂》、《易》、《春秋》)及《五經》(無《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