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名著欣賞 > 背影

《背影》教學反思多篇

欄目: 背影 / 發佈於: / 人氣:2.71W

《背影》文章的標題是“背影”,父親給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是背影,背影在文中多次出現,可以視作貫穿文章的主線。“背影的表現角度能集中反映出描寫對象的內在精神”。

《背影》教學反思多篇

《背影》教學反思篇一:

《背影》一課教學結束,回顧整個備課過程和課堂教學現狀,有很多思考,現進行如下反思總結。

一、板塊教學在設計與使用中要結合閲讀規律。

這節課在教學過程中我分成了以下六個板塊:經典背誦,導入新課——回顧舊知,梳理線索——研讀細節,品讀感悟——我的情感 我的眼淚——拓展延伸,鏈接生活——質疑交流。整個教學過程思路清晰。由於過渡語的恰當運用,環節與環節間顯得自然而緊湊,回顧我們平時的教學過程,我們使用了板塊模式,但經常忽略的是板塊彼此間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是否符合語文閲讀的規律。致使課堂教學結構雖清晰,但是感覺不是貫穿的,是鬆散零落的。

二、語文教學首先應該是語言的學習。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文章語言樸實無華,看似平淡無奇,卻藴含了作者刻骨銘心的親情。文章離現在的學生遙遠,怎樣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如何讓“情動於中而形於言”的文章,來震撼學生的心靈,達到“以人為本,教文育人”的目的?我把語言的品味與賞析作為這節課的重點、難點。突破難點的方法是讓學生在充分預學的基礎上抓重點語段,抓詞句進行賞析,進而從字裏行間的體會感人至深的人間親情。比如:對父親的穿戴的描寫:黑布小帽、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關注顏色,程度很深的冷色調,引導學生聯繫前文家庭遭遇的坎坷,不難體會到父親內心的悲愴和沉鬱,而這種心境下的買桔、離別才更讓人傷感。再有,三個“布”字,和前文我的穿着紫毛大衣——父親給我做的,相比較,父親的愛是不難看出的。還有,從“蹣跚”、“肥胖”、“走”、“探”、“攀”、“縮”、“微頓”的揣摩中理解到父親的艱難舉動中充滿感情,飽含深意。 “父親撲撲身上的泥土,感到很輕鬆似的” 語句的揣摩。還有父親的幾句樸實無華卻飽含深情的話引導學生揣摩語言,體會、理解其中飽含的深情。通過語言的分析、比較、揣摩,學生很容易地領悟了文中滲透的父慈子孝的真情。

三、引導學生聯繫生活體驗進行文本理解。

在“父親撲撲身上的泥土,感到很輕鬆似的” 這一語句的揣摩中,我引導學生回想:當你很不容易地為家人做了一件事之後,你會有怎樣的心情?在“拓展延伸,鏈接生活”環節,我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回憶曾經有過的對父母又不理解到理解進而深受感動的經歷。學生子在交流中,理解了父愛,理解了作者。

一節成功的語文課需要我們全身心投入,入心入腦地研究,教學中的點滴積累定會成就語文課堂的生動和美麗!

《背影》教學反思篇二:

聽着他們的話,我反思自己的課:

1、整堂課我始終注意學生的動態,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我是他們學習過程中的枴杖、學習過程的組織者、促進者,參與者。這一點我做到了。這要謝謝陳大偉教授給我的片言片語的指點:“注意學生的反應,用學生生成的問題教學。”

2、導入新課自然,環環相扣,像一條順勢而下的溪流,水到渠成的流到課文的深處,流到課堂的結尾。整節課很完整。

3、第一次使用多媒體教學,不是很熟練。加之,學校裏沒有遙控器,每次來到學生當中活動後,又要走回到黑板前,動鼠標才能展示課件。這樣來回浪費了一點時間,導致拖堂。以後要多多運用多媒體教學。

4、至於要不要歌聲,關鍵就是看學生的感受需不需要。學生是學習主體,學生學習需要的一切多媒體都是好樣的。如歌聲促進了學生情感的昇華,有什麼不好?多媒體就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它與教學內容是有機的組合,而不是各自分離。直觀、提示、促進、昇華。

5、至於美學教育在時間不夠的情況下要不要砍去?我認為,素質教育以育人為先,教育工作者先育人,再教書。“德智體美”“德”為首。一個沒德的人,知識越多越反動。雖然下課了,那我就用下課幾分鐘也對學生進行了一次德育教育,又促進了課堂結構的完整,有什麼不可?思想品德的教育是滲透到每一節語文課堂中去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度的統一是我每一節語文課都認真對待的事。

《背影》教學反思篇三: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以其感情真摯自然見長。“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哪些角度易於學生領悟文中滲透的父慈子孝的真情呢?我從以下三個方面嘗試讓學生走進深深的父愛,學會感恩身邊給予我們關愛的每一個人:

(一)抓住背影、朗讀圈劃

文章的標題是“背影”,父親給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是背影,在文中多次出現,可以視作貫穿文章的主線。“背影的表現角度能集中反映出描寫對象的內在精神”,分析課文時,抓住背影,也就抓住了理解本文的關鍵。所以,我通過反覆朗讀、圈劃,欣賞歌曲,引導學生體會了父親無微不至的愛,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

(二)課外拓展、體會寫法

“細微之處見真情,抓住人物的`某一細節,多次展開描寫”,這是這篇散文最大的特色。我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為什麼選擇"背影"這樣的角度來命題立意,並用它來組織材料呢?然後小結:抓住細節描寫能達到藝術視角的創新,可以給讀者以自由想象的廣闊天地,並且最能體現父親對兒子的愛。隨後,我發了一片課外閲讀《父親的巴掌》,此文與《背影》有異曲同工之妙。它是抓住“父親巴掌”這一細節來體現父親對我的愛。在課堂中,我緊緊抓住細節描寫這一主線,貫串整個教學,教學思路非常清晰。課內學習、課外拓展,學習的容量增加了,所學的知識也及時得到了鞏固。

(三)連接生活、暢談心聲

不同的父親,愛的方式各有不同。最後一環節,我讓學生暢談心聲,説説在自己的經歷中,父親的哪些細節令人難忘。通過小組討論,推選1-2人上台演講,全班交流,預期使全課達到高潮。但可惜,下課的鈴聲已響起,只能把這一精彩的環節放在第二節課,繼續討論。最後,我告訴大家:

至愛親情是我們擁有的無上的財富。一桌準備好的飯菜,一件放在牀頭的衣服,一個鼓勵的微笑,一句體貼的話語,都凝聚着親人對我們的期望和關懷。正像父親的背影一樣,永遠感動着我們。請大家回到家裏,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向父母、親人表示你對他們理解,對他們給予你的無微不至的關懷的感激。給父母夾一次菜,給他們寫一張紙條,為他們倒一杯水,向他們道一聲辛苦……

學會理解,學會感恩,是現在的學生所缺乏的。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同時也要教會他們做人的道理。我認為這堂課的成功之處就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