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閲讀答案

《送進士下第歸南海》閲讀答案

欄目: 閲讀答案 / 發佈於: / 人氣:9.77K

送進士下第歸南海

《送進士下第歸南海》閲讀答案

曹鄴

數片紅霞映夕陽,欖君衣袂更移筋。

行人莫歎碧雲晚,上國②每年春草芳。

雪過藍關寒氣薄,雁回湘浦怨聲長③。

應無惆悵淪波遠,十二玉樓④非我鄉。

①南海:今廣州佛山一代。②上國:指京城。③藍關、湘浦:地名,均為朋友歸南海必經之地。④十二玉樓:傳説崑崙山有五城十二樓,是仙人居住的處所,多指隱居之所。

1.下面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5分)

A.首聯寫夕陽、紅霞,點明瞭送別的時間,詩人挽着朋友的衣袖舉杯相勸,這一聯情景相生,表現了詩人對朋友的一片深情。

B.“行人莫歎碧雲晚”是勸路上行人不要因為暮雲而歎息,藉此表達對朋友的惜別之情;同時翻出新意,使朋友體會到友誼的温情。

C.“每年春草芳”一語雙關,表面上寫京城年年會有明媚的春光,暗含了京城科舉考試每年舉行,中舉的機會還有很多。

D.詩歌頸聯對仗工整,承接上句“春草芳”,實寫送別時的環境,雪過藍關寒氣減弱,虛寫朋友南歸會途經湘浦,意味深長:

E.“應無惆悵滄波遠”一句,是説朋友遠涉江河,應該沒有惆悵之情,給讀者以輕快之感,表達了豐富的情誼,別具一格:

2.這首詩表達了哪些豐富的情感?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 B 2分,D3分(B項,“路上行人”理解錯誤。D項,詩歌頸聯都是虛寫,想象朋友的`行程所經之地。)

2.①鼓勵勸勉之情:詩歌領聯勸勉朋友中舉的機會很多,不必為一次失敗而消沉。

②關懷牽掛之情:頸聯遙想友人經過藍關之後,寒氣減弱,衣着須注意;湘浦雁回,思念之情當會萌生。

③期冀、祝願之情:尾聯希望友人不必在江海滄波之中惆悵留連,不要作出世隱居之想,應該積極入世進取。

④惜別之情。送別朋友時回故鄉時,攬君衣袂,依依不捨。

(每點2分,答對三點可得6分。意思對即可。)

(1)下面對本詩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 分)

A.首聯描繪了夕陽下的一幅送別圖。夕陽斜照,幾片紅霞,詩人和朋友,手挽着手,飲酒送別。在輕快明麗的景色襯托下,友朋宴別的感情顯得深情而明朗。

B.頷聯中“每年春草芳”承接前句“行人莫歎”,用借代手法,詩意委婉含蓄,代指京中每年都舉行科舉考試,中舉的機會很多,正不必為一次失敗而消沉。

C.頸聯對仗工整,情意深長。藍關、湘浦是友人前往南海的必經之地。遙想友人經過藍關之後,寒氣減弱,衣着須注意;湘浦雁回,思念之情當會萌生。

D.尾聯以更深一層的勸勉作結。“十二樓”即傳説中崑崙山的仙人居所,此處借指俗世繁華。希望友人不必在江海滄波之間惆悵留連,不要執着於人世浮華。

E.古人送別詩,多是渲染別情的孤楚、悲苦,本詩沒有像一般送別詩悲歎、沉浸於別離的悽苦,而是意境鮮明,語氣親切委婉,格調清新明麗,別具一格。

(2)詩歌表達了作者哪些情感?請簡要分析。(6 分)

參考答案

(1)BD(B.詩句比喻手法;D.“十二樓”指出世隱居)

(2)①友人離別的不捨,對友人的擔憂。首聯寫送別的宴飲中,與友人手挽着手,飲酒送別,依依不捨。提醒友人經過藍關之後,寒氣減弱。②安慰友人不必因為下第而傷感。 頸聯描寫了明麗美好的春光,每年都有科舉,中舉的機會還多。③鼓勵友人積極入世進取。希望友人不必在江海滄波之中惆悵留連,不要作出世隱居之想,應該積極入世進取。

(每點 2 分,情感、分析各 1 分;三點 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