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閲讀答案

陳復禮:耄耋大師赤子情閲讀附答案

欄目: 閲讀答案 / 發佈於: / 人氣:2.44W

歷盡滄桑的一代大師,如今終於可以靜享天倫,頤養天年。但陳復禮先生對攝影藝術界的影響並沒有停止發酵,就在2011年的香港蘇富比春拍中,他的兩幅作品《喜雨》《朝暉頌》作為中國藝術精品亮相,吸引了海內外攝影藝術界的關注。作為當代攝影中國氣派的代表者,陳老的影響註定是深遠的。以下是由YJBYS文學網小編J.L為您整理推薦的陳復禮:耄耋大師赤子情閲讀附答案,更多文學雜文歡迎關注文學網。

陳復禮:耄耋大師赤子情閲讀附答案

原文:

  陳復禮:耄耋大師赤子情

  劉偉忠

陳復禮先生是著名的世界攝影大師,與吳印鹹先生、郎靜山先生並稱攝影界“華夏三老”。陳老今年97歲高齡,從事攝影時長六十多年。他的攝影藝術成就得到了海內外文藝界的廣泛認可,飲譽無數。1996年,中國攝影家協會曾專門召開“陳復禮攝影藝術研討會”。“年方十八高大全,亦父亦師亦友一巨人” ——這是當時中國攝影界給予陳復禮的集體評價。那一年,陳復禮80歲。

1916年7月20日,陳復禮出生在廣東潮安縣官塘鎮石湖村,其父陳必名先生飽讀詩書,喜愛潮州音樂、戲曲,尤其醉心於筆墨丹青。陳復禮出生於這樣的家庭,一方面具有天然的藝術基因,一方面從小就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陳復禮八歲啟蒙,上了六年小學後,又讀了一年私塾,讀完了《論語》《孟子》《左傳》等諸多古籍經典。1931年,15歲的陳復禮就讀於潮州韓山“廣東省立第二師範學校”,又稱韓山師範,以“總評甲等”的成績畢業。之後遭逢戰亂,“過番”[注]東南亞,泰國求親,越南靠友,後又輾轉老撾、柬埔寨。直至中年移居香港,生活才算安定下來。

陳復禮回憶説,到越南後,為生存奔波無暇學畫,後來在一本法國雜誌上看到了台灣攝影家郎靜山的攝影作品,感受到攝影也可以如此富有畫意,便開始對攝影着迷。畫畫需要安穩的環境,而攝影卻比較靈活,比較適合他當時的生活狀態。

“詩情畫意王摩詰,鏡裏丹青復禮陳。”這是廣東原省委書記王匡對陳復禮的評價。王匡認為,正如唐朝詩人王維的詩句中滲透着畫意一樣,陳復禮的鏡頭下散發着濃厚的丹青氣息。他將中國畫運用空白和墨線來區分物體的方法融入攝影,在黑白攝影中,運用單色來表現被拍攝物體的質感和立體感,體現出中國傳統繪畫去粗取精、刪繁就簡、虛實相間、藏露結合的精華。

在風光攝影彰顯中國畫意的基礎上,陳老進一步吸收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配套元素,將書法、篆刻、詩歌等以題句、落印的方式融入到照片中。他的許多攝影作品,還以著名詩詞或化用詩詞來命名。這個時候,“中國畫意”已經不足以概括他的作品風格,而只能形容為“中國氣派”。

高揚着“中國氣派”的旗幟,沿着吸收中華傳統文化精髓的道路闊步向前,陳復禮收穫了他的另一大發明——“影畫合璧”。所謂“影畫合璧”,即在兼具中國畫意、書法、詩詞、篆刻等文化元素的照片上,補充中國傳統繪畫,繪畫題材與照片題材有機融合,成為一幅新的“合璧”作品。陳復禮先後與李可染、吳作人、劉海粟、啟功、古元、範曾、黃胄、李苦禪、黃永玉、程十發等20多位書畫名家合作“影畫合璧”作品。現在,參與合作的書畫家很多已經故去,這些獨特的藝術品變得更加珍貴。

在早期作品中,陳復禮通過攝影鏡頭表現出對勞苦大眾的同情、愛憐和寄望,也寄託着自己對人生和社會的深刻體悟。他的代表作之一《戰爭與和平》,以鐵絲網中的鴿子為主角,配以佈滿烏雲的天空背景。其子陳驚雄説:“這與父親的經歷也是緊密相關的。日本侵華戰爭迫使他背井離鄉,日本侵入泰國迫使他輾轉越南,在越南又趕上越法之戰,與戰爭結下了不解之緣。所以通過鏡頭表現出來的對和平的熱愛尤其強烈。”

在改革開放之前,陳復禮的作品以拍攝祖國的名山大川為主,展示華夏大地的秀美風光。改革開放後,陳復禮的作品開始捕捉時代的脈搏,記錄社會的變遷,滲透了濃厚的時代色彩。如果説風光攝影着重體現了陳復禮追求的“美”,那麼一系列寫實性較強的作品則體現了“真”和“善”。對改革開放中出現的一些醜惡社會現象,陳復禮也沒有規避,他以鏡頭為武器,或誇張,或映射,進行犀利的批判。

歷盡滄桑的一代大師,如今終於可以靜享天倫,頤養天年。但陳復禮先生對攝影藝術界的影響並沒有停止發酵,就在2011年的香港蘇富比春拍中,他的兩幅作品《喜雨》《朝暉頌》作為中國藝術精品亮相,吸引了海內外攝影藝術界的關注。作為當代攝影中國氣派的代表者,陳老的影響註定是深遠的。

(有刪改)

[注] 過番:舊時閩南人稱到南洋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