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閲讀答案

《吆喝》文章閲讀答案

欄目: 閲讀答案 / 發佈於: / 人氣:2.9W

篇一:吆喝閲讀(含答案)

《吆喝》文章閲讀答案

一、閲讀下面文段,回答問題。

四季叫賣的貨色自然都不同。春天一到,賣大小金魚兒的就該出來了。我對賣蛤蟆骨朵兒(蝌蚪)的最有好感,一是我買得起,花上一個制錢,就往碗裏撈上十來只;二是玩夠了還能吞下去。我一直奇怪它們怎麼沒在我肚子裏變成青蛙!一到夏天,西瓜和碎冰製成的雪花酪就上市了。秋天該賣“樹熟的秋海棠”了。賣柿子的吆喝有簡繁兩種。簡的只一聲“喝了蜜的大柿子”。其實滿夠了。可那時小販都想賣弄一下嗓門兒,所以有的賣柿子的不但詞兒編得熱鬧,還賣弄一通唱腔。最起碼也得像歌劇裏那種半説半唱的道白。一到冬天,“葫蘆兒——剛蘸得”就出場了。那時,北京比現下冷多了,我上學時鼻涕眼淚總凍成冰。只要兜裏還有個制錢,一聽“烤白薯哇真熱乎”,就非買上一塊不可。一路上既可以把那燙手的白薯揣在袖筒裏取暖,到學校還可以拿出來大嚼一通。

①這一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這一段一共寫了幾種叫賣的貨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為什麼我對賣蛤蟆骨朵兒的最有好感?(畫在原文上)

④四季的叫賣中,哪一季寫得最簡略,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本段是按什麼順序寫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閲讀下段文字,做文後的題。

⑴我小時候,一年四季不論颳風下雨,衚衕裏從早到晚叫賣聲沒個停。

⑵大清早過賣早點的:大米粥呀,油炸果的。然後是賣青菜和賣花兒的,講究把挑子上的貨品一樣不漏地都唱出來,用一副好嗓子招徠顧客。白天就更熱鬧了,就像把百貨商店和修理行業的都拆開來,一樣樣地在你門前展銷。到了夜晚的叫賣聲也十分精彩。

⑶“餛飩喂——開鍋!”這是特別給開夜車的或賭家們備下的夜宵,就像南方的湯圓。在北京,都説“剃頭的挑子,一頭熱”,其實,餛飩挑子也一樣。一頭是一串小抽屜,裏頭放各種半製成的原料:皮兒、餡兒和佐料,另一頭是一口湯鍋。火門一打,鍋裏的水就沸騰起來。餛飩不但當面煮,還講究現吃現包,講究皮兒要薄,餡兒要大。

⑷從吆喝來説,我更喜歡賣硬麪餑餑的:聲音厚實,詞兒樸素,就一聲“硬麪——餑餑”,光宣佈賣的是什麼,一點也不吹噓什麼。

⑸可夜晚過的,並不都是賣吃食的。還有唱話匣子的。大冷天背了一具沉甸甸的留聲機和半箱唱片。唱的多半是京劇或大鼓。我也聽過一張不説不唱的叫“洋人哈哈笑”,一張片子從頭笑到尾。我心想,多累人啊!我最討厭勝利公司那個商標了:一隻狗蹲坐在大喇叭前頭,支稜着耳朵在聽唱片。那簡直是罵人。

⑹那時夜裏還經常過敲小鈸的盲人,大概那也屬於打擊樂吧。“算靈卦!”我心想:“怎麼不先替你自己算算!”還有過乞丐。至今我還記得一個乞丐叫得多麼淒厲動人。他幾乎全部用顫音,先挑高了嗓子喊“行好的——老爺——太(哎)太”,過好一會兒(好像餓得接不上氣兒啦),才接下去用低音喊:“有那剩飯——剩菜——賞我點兒吃吧!”

⑺四季叫賣的貨色自然都不同。春天一到,賣大小金魚兒的就該出來了。我對賣蛤蟆骨朵兒(蝌蚪)的最有好感,一是我買得起,花上一個制錢,就往碗裏撈上十來只;二是玩夠了還能吞下去。我一直奇怪它們怎麼沒在我肚子裏變成青蛙!一到夏天,西瓜和碎冰製成的雪花酪就上市了。秋天該賣“樹熟的秋海棠”了。賣柿子的吆喝有繁簡兩種。簡的只一聲“喝了蜜的大柿子”。其實滿夠了。可那時小販都想賣弄一下嗓門兒,所以有的賣柿子的不但詞兒編得熱鬧,還賣弄一通唱腔。最起碼也得像歌劇裏那種半説半唱的道白。一到冬天,“葫蘆兒——剛蘸得”就出場了。那時,北京比現下冷多了。我上學時鼻涕眼淚總凍成冰。只要兜裏還有個制錢,一聽“烤白薯哇真熱乎”,就非買上一塊不可。一路上既可以把那燙手的白薯揣在袖筒裏取暖,到學校還可以拿出來大嚼一通。

6.第一段在文中有什麼作用?請結合全文具體説明。

7.根據你的理解,説説為什麼作者詳細介紹了夜晚的吆喝聲?

8.第六段主要介紹了哪兩種吆喝聲?認真品味一下,説出你從字裏行間讀出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9.第七段運用什麼順序?通過作者介紹的這些吆喝你還了解什麼?

10.一段表現出作者對吆喝聲怎樣的感情?

11.課文介紹了豐富多彩的老北京吆喝聲,你覺得哪一種吆喝聲最有趣?簡要説説理由。根據自己理解回答。

答案:

①四季叫賣的貨色自然都不同。②6種。③“一是我買得起??吞下去。”④夏季。這樣寫繁簡得當,重心突出,文章結構清晰。⑤按時間順序。

6.第一段在文中有什麼作用?請結合全文具體説明。

領起下文的作用。下文就是具體描寫早晚、四季的吆喝聲。

7.根據你的理解,説説為什麼作者詳細介紹了夜晚的吆喝聲?

因為夜晚的吆喝內容比白天更豐富,它不僅僅包括叫賣聲,還有唱話匣子的、敲小鈸的盲人以及乞討聲。

8.第六段主要介紹了哪兩種吆喝聲?認真品味一下,説出你從字裏行間讀出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敲小鈸的盲人吆喝和乞丐的乞討聲。表達作者對替人算卦的騙人的迷信行徑的鄙夷和對生活落魄的乞討者的同情。

9.第七段運用什麼順序?通過作者介紹的這些吆喝你還了解什麼?

運用了時間順序;通過作者介紹的這些吆喝了解作者童年天真好奇的特點。

10.課文介紹了豐富多彩的老北京吆喝聲,你覺得哪一種吆喝聲最有趣?簡要説説理由。根據自己理解回答。()

篇二: 那一聲吆喝

“臘梅,臘梅,好香的臘梅喲—”

推開窗子,有霧,抓一把,濃稠得確乎有幾分手感。

一聲蒼老的吆喝,在霧裏翻了幾個跟斗,就穩穩地立在了我跟前。 只見吆喝,不見人。我知道,這都是霧在作祟,我客居的這座山城,就是霧多。依山環繞的大黃路是從渝中區的大坪斜刺裏拐繞過去的。霧大,能見度很低。當我着實地踩着那吆喝聲時,才看清一位頭纏毛巾的老人,跟我剛去世不久的母親年歲差不多。老人枯瘦枯瘦的,坐在山坡上,就像一棵上了年紀的樹。她背在揹簍裏的臘梅,活像是從她的身上長出來的,手裏呢,持着一束臘梅,不停地對來往的行人顯擺、吆喝。“臘梅,臘梅,剛從南山採的臘梅—”好像這偌大的山城,唯有她的臘梅最好似的。

“臘梅?”我好奇地湊上前,“這是臘梅麼?”説不來重慶話的我,不得不“憋”着一口“半罐子”普通話。“你説啥子?剛從南山採來的嘛!”老人顯然不悦。老實説,我這是頭一回看見有別於我故鄉江漢平原的山臘梅,或許是這山城特有的水、土、霧的緣故吧,重慶臘梅竟是桔黃色的,不像我老家臘梅張揚的那種大紅:主杆筆直、修長、枝叉繁多而不柔弱,花色呢,淡雅而質樸,像極了純樸厚道的重慶山民。

“買一束嘛!”老人催着我,“才4塊錢,便宜得很!”我遲疑着。我不是拿不出這4元錢,也不是捨不得這4元錢,關鍵是我沒這份養花的閒心。為了餬口,從湖北老家剛漂泊到重慶的我,自己都養不活,還養花?再説,一個沒有棲息之地的落魄者,能有花的棲身之地嗎?

“好的,等我找到工作了一定來買。”我把玩、誇獎了一番老人

的臘梅後,就走了。“我等着你—娃子!”

一個禮拜後,四處碰壁的我,終於得到了曾獲“重慶十大傑出青年獎”和“老舍文學獎”的重慶長風醫藥有限公司總經理巴一的賞識,他用一顆博大的愛心接納了我。一直像浮萍一樣“飄”的我,竟有了一個八平方米的“孤安居”。安頓下來後,我自然想到了老人,想到了我曾對老人的許諾。

可是,當我踩着吆喝,風風火火地趕到山坡時,卻物是人非。那不停地吆喝着的竟是一位中年婦女。

“老人呢?”我問。中年婦女先是一愣,後是驚喜:“你找到工作啦?!”這回卻輪到我發愣了:“你怎知道……我是來找老人買花……”

“不錯唦。”中年婦女説,“那老人就是我婆婆。我婆婆説,這幾天有個外地娃子來重慶找工作,好多天了都沒找到。還説那外地娃子只要一找到工作,就會來找她買臘梅的。聽口音,那外地娃子一定是你不,大兄弟?”

“是我。”我説,“我買花……是找老人。”“一樣的。”中年婦女説,“我婆婆前幾天到南山採臘梅,不小心摔了下來,老人一直惦記着你找工作的事,就要我來這裏等你,還説如果你來買臘梅,就證明你找到了工作,她的心也就落地了。”

我的心呼啦一熱。等我買下一束臘梅後,中年婦女就立馬起身,背起揹簍走人,惹得要買臘梅的顧客直納悶。

“大姐,人家要買臘梅呢”,我不解。“傻兄弟,”大姐朝我扮了個鬼臉,“婆婆正等着我去報你的喜訊哩。”

我不知淚是怎麼流出來的。以後的日子,我總是靜靜地守着窗台上的那縷淡淡的不肯離去的暗香,任它們綻放、凋謝。

霧,散了。一瓣桔黃色的陽光打在我的臉上,好是温暖,我總是時不時抬頭,朝山坡上望去,可那蒼老的背影,還有那熟悉的吆喝不再重現。

再好的花,總有謝的時候。可那蒼老得近乎哀傷的吆喝,總像臘梅正豔時的那股若有若無的淡淡暗香,隱隱地、隱隱地在我心裏浮動。

19.文章開頭“臘梅,臘梅,好香的臘梅喲”一句,在文章裏有什麼作用?(4分)

答案:引起全文,為下文寫臘梅、人物作鋪墊;(2分)在內容上表明文章的主旨(既指山城臘梅淡雅質樸的香味,又指賣花老人、老人兒媳臘梅一樣淳樸的美好心靈)。(2分)

20.第3自然段“一聲蒼老的吆喝,在霧裏翻了幾個跟斗,就穩穩地立在了我跟前”這一句中,“翻”字為什麼用得好?(2分) 答案:使用比擬(或擬人)的修辭方法,用詞形象生動;(1分)表現出了聲音的時隱時現、時高時低、由遠及近。(1分)

21.江漢平原和山城的臘梅各具有什麼特徵?(2分)

答案:江漢平原臘梅:張揚,色彩豔麗(大紅)。(1分)山城臘梅:主杆筆直、修長、枝叉繁多而不柔弱,花色桔黃,淡雅而質樸。(1分)

22.賣花老人是個什麼樣的人?請簡要分析。(4分)

答案:賣花老人是個清貧樸實的人,富有愛心(或關心他人)的人,信守承諾的人。她頭纏毛巾,上了年紀,身體枯瘦,還去賣花,採花還摔傷了;她雖然是個普通的老人,卻在受傷後還惦記着找不到工作的外地陌生青年,希望青年人有美好的生活;她自己摔傷了,還讓兒媳來賣花,為的是“我等着你”的承諾。(或純樸厚道)(答出2點即可;每1點2分,概括性格1分,分析1分。)

23.文章刻畫賣花老人這一形象,用了什麼手法?請簡要説明。(4分)

答案:用了襯托手法,(2分)美好的臘梅襯托出了具有高尚品格的賣花老人。(2分)或用了反襯手法,先寫賣花老人枯瘦的外貌,商人一樣的機敏語言(“買一束嘛!”老人催着我,“才4塊錢,便宜得很!”)然後寫美好的心靈。或用欲揚先抑手法,先寫賣花老人樸素平常,後寫她美好的心靈。(或描寫—肖像、側面描寫。)(言之成理即可)

24.文章結尾一段寫道:“那蒼老得近乎哀傷的吆喝,總像臘梅正豔時的那股若有若無的淡淡暗香,隱隱地、隱隱地在我心裏浮動。”這句話有什麼含義?(4分)

答案:①賣花老人的愛心讓我“感動”,讓“我”時時不忘;(2分)②賣花老人外表樸實、家境普通卻有愛心讓我驚訝、難忘(暗香);(2分)③“我”始終牽掛、懷念着賣花老人。④表達老人對“我”的鼓勵、期望的感激、懷念。(答出2點即可,每1點2分)

篇三:吆喝練習及答案

1.給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招徠( ) 鐵鉉( ) 隔hé( ) ..雪花lào( )shú( )秸 蛤蟆( ) ..答案:lái xuàn 閡 酪 秫 há ma

2.解釋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

(1)把當時走街串巷的小販用以招徠顧客而做出的種種音響形容成街頭管絃樂..隊。

(2)囿於語言的隔閡,洋人只能欣賞器樂。 .(3)還要會現編詞兒,腦子快,能隨機應變。 ....(4)甚至有的乞丐也油嘴滑舌地編起快板。 ....答案:(1)招攬,吸引。(2)侷限,拘泥。(3)跟隨情況的變化,掌握時機,靈活應付。

(4)形容説話油滑。文中指口齒伶俐,逗人發笑。

3.《吆喝》一文選自 ,作者 。文章用地道的北京口語寫北京的 ,字裏行間流露出對傳統文化的 之情。

答案:《北京城雜憶》 蕭乾 吆喝(或叫賣聲) 懷念

4.集貿市場上,兩個小販競相吆喝,招攬生意。賣蘿蔔的小販吆喝道:“快來買呀,梨樣的甜口。”賣梨的也吆喝道:“不買白不買,蘿蔔樣的價兒。”人們聽了都捧腹大笑。你能聽出兩個小販吆喝的意思嗎?

(1)賣蘿蔔的小販吆喝的意思是:

(2)賣梨的小販吆喝的意思是:

參考答案:(1)蘿蔔像梨一樣甜(或:梨的味道不夠甜,跟蘿蔔差不多);(2)梨便宜,和蘿蔔一樣價兒(或:蘿蔔的價太高,竟和梨一樣賣價)。

課內品讀

閲讀下面的文段,完成第5~7題。

①叫賣實際上就是一種口頭廣告,所以也得變着法兒吸引顧客。比如賣一種用秫秸稈製成的玩具,就吆喝:“小玩藝兒賽活的。”有的吆喝告訴你製作的過程,如城廂裏常賣的一種近似燒賣的吃食,就介紹得十分全面:“蒸而又炸呀,油兒又白搭。面的包兒來,西葫蘆的餡兒啊,蒸而又炸。”也有簡單些的,如“滷煮喂,炸豆腐喲”。有的借甲物形容乙物,如“栗子味兒的白薯”或“蘿蔔賽過梨”。“葫蘆兒——冰塔兒”既簡潔又生動,兩個字就把葫蘆(不管是山楂、荸薺還是山藥豆的)形容得晶瑩可人。賣山裏紅(山楂)的靠戲劇性來吸引人,“就剩兩掛啦”,其實,他身上掛滿了那用繩串起的紫紅色果子。

②有的小販吆喝起來聲音細而高,有的低而深沉。我怕聽那種忽高忽低的。也許由於小時人家告訴我賣荷葉糕的是“拍花子的”(拐賣兒童的),我特別害怕。他先尖聲尖氣地喊一聲“一包糖來”,然後放低至少八度,來一氣“荷葉糕”。這麼叫法的還有個賣蕎麥皮的。有一回他在我身後“喲”了一聲,把我嚇了個馬趴。等我站起身來,他才用深厚的男低音唱出“蕎麥皮耶”。

5.分別概括這兩段的主要內容。

解析:概括內容要圍繞中心,本文中心是“吆喝”,即叫賣。

參考答案:①叫賣有不同的內容。②叫賣有不同的聲調。

6.品析文中畫線句子,説説你的理解。

蒸而又炸呀,油兒又白搭。面的包兒來,西葫蘆的.餡兒啊,蒸而又炸。

解析:抓住吆喝介紹食品的製作過程的特點進行品析。

參考答案:在地地道道的北京吆喝中,全面介紹這種吃食的製作過程,突出“蒸”“炸”的工藝,極富誘惑力。

7.文中寫“我”聽到“賣蕎麥皮”的吆喝嚇了個馬趴,這是誇張的手法嗎? 解析:主要從本文中作者運用語言的特點來分析。

參考答案:寫實的成分多,當有人在背後突然發一聲喊,自然可能會“嚇了個馬趴”,當然,作者也有一些幽默調侃的用意。

【類文賞析】

閲讀下面的文段,完成第8~11題。

江南的叫賣聲

徐海燕

①踏上江南的土地,從狹窄的弄堂中傳來一聲“阿要白蘭花”的悠悠叫聲,頓時使你有浸潤心田的那種柔腸温情,讓人感受到江南的神韻和水鄉的款款風情。你會從綿綿的煙柳中,翹角的飛檐上,披滿青藤的石拱橋下,領悟到水鄉這塊土地的靈氣,連賣花女子的叫賣聲也像水磨糯米粉那樣嫵媚銷魂。

②“水紅菱要嗎?”又是一聲清脆入耳的叫賣聲,它拖着吳儂軟語的長腔,濕漉漉也像從水中撈上來。如今年輕姑娘上街賣紅菱已不多見,但從這些身扎碎花圍兜的中年婦女身上似乎也隱約感到水鄉女子那迷人的風采,“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也許更像一幅水墨中國畫,淡墨重彩總相宜。你要是稱上一斤翹角的水紅菱,剝皮入口,似乎一下子吮吸到了大地的乳汁,記憶永遠定格在小橋邊。

③江南的叫賣聲從根本上區別於北方的吆喝。它沒有那麼粗獷熱烈,它像一首唐詩那樣婉約舒緩,像春雨拍打着玻璃殼的長窗,更像垂柳輕拂堂前,讓你身心飄逸如水,彷彿在聽着一支拖着悠悠長腔的崑曲。在你心靈不設防中緩緩走到她身邊,也許你自己還沒有完全明白過來,錢已經掏出了口袋。

④江南的叫賣聲也能打開老人塵封的記憶。回到那蹦跳的童年,也許是某一天的放學後,“香炒熱白果,香亦香來,糯亦糯,一個銅板賣3個”,於是口袋中一個銅板換來了3個燙手的熱白果,留下一隻挖去中間的果實,成了一隻響亮的果哨。似乎哨聲猶在,雙鬢已經斑白,一聲歎息,多少事可以重來?

⑤江南的叫賣聲含蓄而又耐聽。北方的大葱長得又粗又大,裹上面餅咬上一口脆生生的,而南方的小葱長得又細又纖,白花花的根鬚一根不亂,像“窈窕淑女”,更像“小家碧玉”。賣葱時總忘不了冠上一個“香”字,雖然這些都是老嫗的活計,但在叫賣時拖着長長的聲腔,“香葱阿要”也許就衝她一個甜甜的“香”字,你走在光滑的青石板路上,滴水的屋檐下也會忍不住回眸張望。

⑥要讀懂一本書不容易,要讀懂江南的一個小鎮也不容易。俗話説:入鄉隨俗,那麼你先從聆聽鎮上的叫賣聲開始吧。選秋風乍起,正是菊黃蟹肥的時候,在高高的石拱橋上一隻只塑料盆裏滿是吐着白沫的大閘蟹,“清水大閘蟹要嗎?”多麼叫人亢奮的聲音。似乎這麼一喊,張牙舞爪的螃蟹也變得斯斯文文起來了。

⑦“梔子花茉莉花”??聲聲叫賣使小鎮變得熱鬧起來。這亙古不老的聲音,在爺爺的爺爺口中傳來,還將會在孫子的孫子口中傳下去。

(選自《都市文萃》2007年第12期)

8.選文開頭寫作者踏上江南土地的感受,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解析:從作者的真實感受和文章的寫法兩方面來分析。

參考答案:既表現作者的陶醉感,也為下文寫江南叫賣聲作鋪墊。

9.根據選文第③段的內容,説説“江南的叫賣聲”與“北方的吆喝”二者有什麼不同。

解析:從本段的描寫中抓住二者特點的關鍵詞即得出不同點。

參考答案:江南的叫賣聲婉約舒緩,輕柔飄逸;北方的吆喝粗獷熱烈。

10.閲讀選文第⑤段,按要求回答問題。

(1)賞析本段畫線句的表達效果。

(2)從全文來看,本段中的“衝她一個甜甜的‘香’字”中的“香”字應如何理解? 解析:(1)從運用修辭手法,生動形象表現事物特點方面分析表達效果。(2)此字中含有作者的情感。

參考答案:(1)運用比喻,生動形象地寫出南方小葱纖細的特點。(2)既指南方小葱的香,也暗含了作者思鄉之情的濃厚。

11.文章的結尾句言外之意是什麼?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析:結合文章的主旨,及作者希望這種文化傳承的願望來理解答題。

參考答案:以“叫賣”為主載的民俗文化必將代代傳承,相沿成習。表達了作者對這種民俗文化難以割捨的濃厚情感。

【表達交流】

12.吆喝其實是一種廣告,隨着時代的發展,這類廣告在逐漸消失。但作為一種文化遺產,自有其獨特的魅力,讓我們為搶救吆喝作點貢獻。

(1)請你搜集家鄉的一兩種吆喝,把這種口頭文化遺產記錄下來。

(2)生活中的吆喝聲未免過於簡單粗糙,缺少韻味。請選擇熟悉的事物,編寫一段吆喝,最好能體現出“家鄉味兒”。

答案示例:(1)老鼠藥,藥老鼠,藥死老鼠有好處;你不買,俺不派,留下老鼠是大害。

磨剪子嘞,搶菜刀。

(2)略

【體驗中考】

13.(2011·浙江中考)活動:編節目,作宣傳。

三句半是我國民間的一種羣眾喜聞樂見的説唱曲藝,一般要求押韻,詼諧搞笑。請根據下面提供的材料,仿照前後句子樣式,補寫其中一節。

材料:樓內失火逃生時不坐電梯。穿過煙霧逃生時,應儘量用濕物裹身,捂住口鼻,身體貼近地面順牆向安全出口方向疏散。當樓梯被烈火、濃煙封閉時,可通過窗户、陽台,逃往相鄰建築物或尋找沒着火的房間。如果煙味很濃,房門已經燙手,説明大火已封門,再不能開門逃生,此時應將門縫塞嚴,潑水降温,信號呼救待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