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閲讀答案

《浮生六記》閲讀答案

欄目: 閲讀答案 / 發佈於: / 人氣:8.78K

雲客謂眾曰:“此地有無隱庵,極幽僻,君等有到過者否?”鹹對曰:“無論未到,並未嘗聞也。”竹逸曰:“無隱四面皆山,其地甚僻,僧不能久居。向曾一至,已坍廢,自尺木彭居士重修後,未嘗往焉,今猶依稀識之。如欲往遊,請為前導。”步行而往。

由上沙村過雞籠山,忽流泉阻路不得進。有三五村童掘菌子於亂草中,探頭而笑,似訝多人之至此者。詢以無隱路,對曰:“前途水大不可行,請返數武,南有小徑,度嶺可達。”從其言,南行裏許,漸覺竹樹叢雜,四山環繞,徑滿綠茵,已無人跡。竹逸徘徊四顧曰:“似在斯而徑不可辨,奈何?”餘乃蹲身細矚,於千竿竹中隱隱見亂石牆舍,徑撥叢竹間,橫穿入覓之,始得一門,曰“無隱禪院,某年月日南園老人彭某重修”。眾喜曰:“非君則武陵源矣!”

山門緊閉,敲良久,無應者。忽旁開一門,呀然有聲,一鶉衣少年出,面有菜色,足無完履,問曰:“客何為者?”竹逸稽首曰:“慕此幽靜,特來瞻仰。”少年曰如此窮山僧散無人接待請覓他遊言已閉門欲進雲客急止之許以啟門放遊必當酬謝。少年笑曰:“茶葉俱無,恐慢客耳,豈望酬耶?”

山門一啟,即見佛面,金光與綠陰相映,庭階石礎苔積如繡,殿後台級如牆,石欄繞之。循台而西,有石形如饅頭,高二丈許,細竹環其趾。再西折北,由斜廊躡級而登,客堂三卷楹緊對大石。石下鑿一小月池,清泉一派,荇藻交橫。堂東即正殿,殿左西向為僧房廚灶,殿後臨峭壁,樹雜陰濃,仰不見天。

星瀾力疲,就池邊小憩,餘從之。將啟盒小酌,忽聞憶香音在樹杪,呼曰:“三白速來,此間有妙境!”仰而視之,不見其人,因與星瀾循聲覓之。由東廂出一小門,折北,有石蹬如梯,約數十級,於竹塢中瞥見一樓。又梯而上,八窗洞然,額曰“飛雲閣”。四山抱列如城,缺西南一角,遙見一水浸天,風帆隱隱,即太湖也。倚窗俯視,風動竹梢,如翻麥浪。憶香曰:“何如?”餘曰:“此妙境也。”

忽又聞雲客於樓西呼曰:“憶香速來,此地更有妙境!”因又下樓,折而西,十餘級,忽豁然開朗,平坦如台。度其地,已在殿後峭壁之上,殘磚缺礎尚存,蓋亦昔日之殿基也。周望環山,較閣更暢。憶香對太湖長嘯一聲,則羣山齊應。

詢少年何以冷落至此,曰:“四無居鄰,夜多暴客,積糧時來強竊,即植蔬果,亦半為樵子所有。此為崇寧寺下院,長廚中月送飯幹一石、鹽菜一罈而已。某為彭姓裔,暫居看守,行將歸去,不久當無人跡矣。”雲客謝以番銀一圓。

買舟而歸。餘繪《無隱圖》一幅,以贈竹逸,志快遊也。

【注】本文選自沈復《浮生六記》,有刪改。沈復,字三白,清人。文中吳雲客、毛憶香、王星瀾是他的友人,竹逸是一位僧人。

9.對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向曾一至 向:從前

B.度嶺可達 度:估計

C.八窗洞然 洞:明亮

D.志快遊也 志:紀念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 似訝多人之至此者 B. 似在斯而徑不可辨

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塗有餓殍而不知發

C. 細竹環其趾 D. 雲客謝以番銀一圓

則或咎其欲出者 樊噲側其盾以撞

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少年曰/如此窮山僧/散無人接待/請覓他遊/言已閉門/欲進/雲客急止之/許以啟門放遊/必當酬謝

B. 少年曰/如此窮山僧散/無人接待/請覓他遊/言已/閉門欲進/雲客急止之/許以啟門/放遊必當酬謝

C.少年曰/如此窮山/僧散無人接待/請覓他遊/言已/閉門欲進/雲客急止之/許以啟門放遊/必當酬謝

D. 少年曰/如此窮山/僧散無人接待/請覓他遊/言已閉門/欲進/雲客急止之/許以啟門/放遊必當酬謝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與分析,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生動記述了作者與友人遊無隱庵的經歷。作者對這次遊歷非常滿意,回來後創作了一幅《無隱圖》,送給一位同遊者。

B.作者一行前往無隱庵的過程並不順利:先是道路被大水阻斷,後又為尋找路徑費了一番周折,最後還差點被看守者拒之門外。

C.無隱庵的看守者是一個衣衫破爛、面黃肌瘦的年青人,他説無隱庵生活環境惡劣,自己過得非常清苦,不久就要離開這裏。

D.無隱庵十分偏僻,並且已經坍廢多年,但環境幽靜,景色優美,遊玩者可以在這裏發現一個又一個讓人心曠神怡的妙境。

13.把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⑴四山抱列如城,缺西南一角,遙見一水浸天,風帆隱隱,即太湖也。(5分)

⑵四無居鄰,夜多暴客,積糧時來強竊,即植蔬果,亦半為樵子所有。(5分)

參考答案

9.B(度:越過)

10.B(A結構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第一人稱代詞,我。B均為連詞,錶轉折關係。C人稱代詞,它的/指示代詞,那。D介詞,拿、用/連詞,表承接關係)

11.C(少年曰:“如此窮山,僧散無人接待,請覓他遊。”言已,閉門欲進。雲客急止之,許以啟門放遊,必當酬謝)

12.D(“坍廢多年”誤。據原文,後已重修)

13. ⑴四面的山環抱着如一座城,只缺西南一個角,(從缺處)遠遠看見一片水映着天空,風吹船帆隱約可見,那裏就是太湖。(5分,每句1分,重點關注“城”“浸”“隱隱”等詞和判斷句式)

⑵(這裏)四周沒有鄰居,夜晚多有強盜,常來搶走存儲的糧食,就是種點蔬菜瓜果,也多半被打柴的人佔為己有。(5分,每句1分,重點關注“暴”“強”“植”等詞和被動句式)

參考譯文

雲客對大家説:“這裏有座無隱庵,極為幽僻,你們有誰去過嗎?”我們都答:“不僅沒有去過,連聽都沒聽説過。”竹逸和尚説:“無隱庵四面都是山,地方非常偏僻,僧人都不能長住。以前我曾去過一次,當時已經坍塌,自從尺木的彭居士重修後,我沒再前往,現今還能依稀記得。如果你們想去一遊,我願意作嚮導。”於是大家步行前往。

從上沙村過雞籠山,忽然遇到一股流泉阻斷了道路,無法前進。有三五個村童在草叢中採掘磨菇,探頭探腦地笑着,似乎很驚訝會有這麼多人到此地。向村童探問通往無隱庵的路,他們回答説:“前面水大不能前行,請向回走一段,向南有一小路,翻過山嶺就可抵達。”依照他們説的路走。向南行一里多路,漸漸覺得竹林樹林雜亂叢生,四圍大山環繞,小路上長滿荒草,杳無人煙。竹逸和尚左右徘徊四下裏張望,説:“好像就在此地,然而道路認不得了,怎麼辦?”我於是蹲下身子細細打量,發現千竿修竹中隱隱有亂石屋牆,徑直撥開竹叢,橫穿竹林往裏尋找,發現一扇門,上寫着“無隱禪院,某年月日南園老人彭某重修”。眾人高興地説:“若不是你,這裏就成了無人問津的桃花源啦!”

無隱庵山門緊閉,敲了一大會,都沒有人應聲。忽然旁邊開了一小門,發出吱吱呀呀的聲音,一個穿着破衣爛衫的年青人走出來,面有菜色,腳上的鞋子也是爛的,問我們:“你有什麼事嗎?”竹逸和尚叩首道:“我們仰慕這裏的幽靜,特地來瞻仰的。”少年説:“這麼荒僻的山裏,僧人都散去了,沒人接待,請到別處遊賞吧。”説罷,就要關門進去。雲客急忙阻止他,答應若是開門放我們進去遊賞,一定酬謝他。年青人笑着説:“茶水茶葉都沒有,恐怕慢待了客人,哪是希望酬謝呀?”

山門一開,我們就看到了佛面,金光與綠陰相映着。庭院台階的石基上青苔厚厚的就像繡毯,大殿後面台階像高牆,有石欄杆圍着它。順着台階向西,有一塊形狀像饅頭的`大石頭,高二丈左右,腳下有細竹環繞。再由西轉向北,沿斜廊登級而上,有客堂三間,緊對着大石頭。石頭下鑿有一個小小的月牙池,一脈清泉湧出,水草荇藻交錯。客堂東面即是正殿,正殿的左邊向西是僧房廚房,大殿後臨峭壁,樹多蔭濃,抬頭看不見日光。

星瀾累了,坐在池邊小憩,我也像他一樣,準備打開食盒小酌,忽然聽到憶香的聲音從樹梢傳來:“三白快來,這裏有妙境!”抬頭看去,不見他的人影,於是與星瀾順着聲音去找他。從東廂房的一個小門出來,轉向北,有石階像梯子一樣,大約登了幾十級,在竹林中瞥見一座樓。又沿着梯子上去,看到上面八扇窗通透明亮,匾額上寫着“飛雲閣”三字。四面的山環抱着如一座城,只缺西南一個角,從缺處遠遠看見一片水映着天空,風吹船帆隱約可見,那裏就是太湖。靠着窗子俯視,風吹動竹梢,像麥浪翻滾。憶香問:“怎麼樣?”我説:“這真是妙境啊。”

忽然又聽到雲客在樓西大呼:“憶香快來,這裏還有妙境!”於是又下樓,轉向西,登了十多級台階,忽然豁然開朗,平坦如台。打量這個地方,已經在殿後峭壁的上面,殘磚舊基還在,應該是從前宮殿的地基。環望周圍羣山,比飛雲閣更為開闊。憶香對着太湖長嘯一聲,就聽見羣山一起呼應。

我們向年青人詢問此地為何冷落到這種地步,他回答説:“這裏四周沒有鄰居,夜晚多有強盜,常來搶走存儲的糧食,就是種點蔬菜瓜果,也多半被樵夫佔為己有。這無隱庵是崇寧寺的下院,廚中師傅每月中旬送來一石飯幹、一罈鹹菜而已。我是彭姓後人,暫時住在這裏看守,就要離去回家,不久這裏就會杳無人跡了。”雲客拿一塊銀元送給他作為酬謝。

我們僱船回家。我畫了一幅《無隱圖》,贈給竹逸和尚,作為此次快意之遊的紀念。